探求课堂教学中激励策略

2016-03-24 19:05詹爱珠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历史背景教材评价

詹爱珠

心理学认为,激励就是因外界事物的激发鼓励而使人产生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它驱使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积极活动,表现出高效的行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取决于对人的激励是否高效。

一、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1.要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教师要善于活用教材,要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2.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行动,允许多元思维并存,鼓励和张扬个性,宽容探索中的错误、荒诞和越轨,变“一言”为“群言”,培养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教师,挑战教材,敢为人先的勇气。

二、设计恰当游戏,激励学生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在游戏中,学生的诗也背熟。学习《去年的树》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

三、以适度的“竞争”激励学生

在教学中,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能于平易处设置难度,让学生必须奋力“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而大家争摘这不易的果子时,便有了竞争的刺激。

四、以“历史背景”激励学生

以“历史背景”激励学生,以“历史背景”帮助学习,实现课内外结合,这无疑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因为,所谓学习过程,换个角度说,也就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如在教学《詹天佑》时,先播放一段当时的中国的贫穷落后有关的影像,教师做一些简要的讲解,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之后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詹天佑面对的问题,所承受的压力,帮助学生正确领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精神。学生在学习和交流、评价中,学会了解历史背景的重要性。朗读课文时,敬佩的感情自然流露,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思想高度集中,发言十分踊跃。这就是感情的共鸣,给整堂课构筑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为实现“教学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设计“有价值的思考问题”激励学生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学生认真思考。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能引导他们快乐地学习,能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它产生激励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学习的作用。教《火烧赤壁》这一课,如何激励学生认认真真地去总结课文?我就从设计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入手:“赤壁之战可真是一场不简单的战斗,仗是打完了,可总得好好总结一下。如果你是周瑜,你怎么总结大获全胜的经验?如果你是曹操,你应当吸取哪些失败的教训?谁愿意当周瑜?谁愿意当曹操?”我的一席话,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产生了想当众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的愿望。于是同学们兴致来了,大家都想当“周瑜”,都想当“曹操”,便争上讲台总结起这场战争来。正是由于我引导学生发生了“思考需要”,才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涨的情绪下实现了学习目标。

六、运用多元评价激励学生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可见,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教师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在教学《我的母亲》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与妈妈的故事。一个平时很内向的男孩子站起来开始讲述,他讲得很认真,也很吃力。这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老师和孩子们都很激动。老师俯下身子问男孩:“你知道,同学们的掌声在对你说什么吗?”男孩噙着泪花说:“是对我热情的鼓励,让我胆大些,别害怕!”“你听懂了大家的掌声!”老师转向大家:“在他需要的时候,大家及时地献上了自己的掌声!这真是令人难忘的掌声!”这样的评价,不仅关注了教材的内容和情感,而且超越了教材,关注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状态及情感需求,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感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对学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极具激励性的幸福体验呢?

“激励”不仅可以鼓舞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于激励而培养起来的勇于进取、乐于竞争、奋发向上的精神,也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的探求课堂的激励策略。

猜你喜欢
历史背景教材评价
曲阜汉魏碑刻馆藏《张猛龙碑》探究
教材精读
湘鄂赣苏区红色革命歌曲的历史背景研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烛武退兵逞辩舌 弱国终究无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