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育”

2016-03-24 19:06徐岩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活动

徐岩

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甚至把他们看成知识的容器,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教育策略,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自我意识,增强内驱力和自信心,获得成功的机会。

一、增强成功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成功动机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方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全身心地投入语文的学习。

1.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兴趣的形成和巩固,是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的。利用晨会、班会、座谈会、活动课等各种不同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学习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动机,使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2.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应该努力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教师上课时精神饱满,自豪自信;教师的教态和蔼可亲,自然大方;教师的板书清晰美观,富有哲理;教师组织教学民主开放,引人入胜;等等。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课,对学好语文就有了很大的信心。

3.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结合班会活动,适时组织学生举办手抄报、黑板报;开展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竞赛、迎新联欢会、记者招待会等,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语文方面的特长;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热爱语文。

二、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快乐的教育情境,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的“快乐圈套”里获得能够实现愿望的心理自我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信心,进而感到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的。

1.努力创设有声有色的视听情境。视听情境令学生沉醉其中,与课文中的人物亲密接触,同喜同悲。教学《孔雀东南飞》,适时放一段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设一种朦胧神秘、崇高华妙的梦幻氛围,使学生对刘兰芝、焦仲卿的坚贞爱情产生同情,展开联想,让思维的泉水奔涌而出。

2.积极创设情真意切的语言情境。语言情境使学生能迅速地“披文入境”,陶醉于课文中。采用的方法有饶有情趣的导语、表情丰富的朗读等。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可以听几句越剧唱词作导语。听歌品诗学文,学生兴味无穷。情动于衷而形显于外,师生一起走进作家的内心深处,体悟作品的灵性之光,感悟学习语文的快乐。

3.力求创设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创设一个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养成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

三、融多彩的语文活动于教学之中,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

活动是施展才能的舞台、谋求发展的阵地,是脱颖而出的契机。在教学中,适时开展一些开放、多彩、活泼的语文活动,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凸现,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成功体验。

1.课前课后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如,5分钟演讲、成语接龙、名句欣赏、即兴发言、佳作鉴赏、读书心得交流、口头作文比赛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及学生的需要,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

2.自编自演课本剧,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演课本剧就是将课本中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性文章改编成戏剧进行表演,可采用诗剧、双簧剧、哑剧等形式进行表演。无论是剑拔弩张的《鸿门宴》、缠绵悱恻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情仇恩怨的《雷雨》》,学生都会表演得兴趣盎然。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活动
“活动随手拍”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