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2016-03-24 19:04田开江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泥泞环节写作能力

田开江

写作能力主要是在写成一篇篇文章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的。写成一篇文章,修改是最后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作文质量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但是.不少学生不重视修改习作,他们认为写作文是自己的事情,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至于老师改了些什么,他并没有多想,对于批改过的作文只是看一看批语.全然没有注意老师精心修改之处.更没有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改。也有的学生懂得修改的重要,但是却不会修改,看看自己写的作文不知修改什么,他们说如果我会修改.我就不这样写了。在这样一种心态下,不少学生将提高作文质量和写作能力的环节轻轻放过了。

针对学生这一状况。我们应将指导学生修改习作列入作文教学的范畴之中.在循循善诱地说明修改文章重要性的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修改作文。

一、朗读法。要学生每次完成作文后大声诵读.把读起来觉得不顺口的地方加以修改。这种修改方法最易于发现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例如“他们冒着蒙蒙的细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这一句,乍一看或许发现不了什么问题。读一读就会觉得拗口。冒着蒙蒙细雨的说法是很好的,但是怎么能冒着泥泞的小路前进呢?这一句显然应该改成“他们冒着蒙蒙的细雨在泥泞的小路上前进。”为了使学生体会修改的好处,我们除了要求每次作文后必须出声朗读,平时还可以出示一些修改前后的语句,指导学生从对照中来认识修改的作用。

二、讨论法。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给别人看,或同桌互相交换,请别人看自己的作文,让别人找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发表各自意见,被提意见的同学在充分听到意见之后再做修改。这一修改过程,除了发现语言文字上的问题之外,还要注意内容、结构、思想等方面的表达,被修改者可以借助他人的眼光来发现自己的问题.这样的修改会有一些难度,但也正因此而能得到更多提高的机会。

三、间歇法。让学生将写成的作文搁置一个阶段后再拿出来发现修改点。有人称这种办法是“冷处理”。是等头脑冷静之后再来修改自己的作文。当学生重读几个月之前或几个星期之前所写的文章时.一般都会重新发现一些需要修改的问题,并且在修改中得到提高,使他们的作文能力有长足的进步。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是必须坚持去做的,一次、两次不会见效。而且在学生对于修改的必要性没有体会时还会有不少麻烦。如果浅尝辄止,那就是轻易地放走了一个重要的写作教学环节。另外,还必须下踏踏实实的功夫,也许这样会多花费一些时间。但学生把文章改好了,老师批改作文时就不会花费太多的功夫了.况且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将指导学生修改作文这一环节切实抓住、抓实、抓好,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猜你喜欢
泥泞环节写作能力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泥泞(节选)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