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汉
摘要: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涉及教与学、课前与课中、教学准备与教学实施等诸多方面,而教学设计是否有效是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设计是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经验,对教什么、如何教、学什么、如何学等教学要素进行分析与安排的过程。教学设计需要教师从前期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入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A-0103-04
我们平时与教师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现在初中数学越来越难教,我们每天辛辛苦苦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整天围着课堂和学生转,但教学效果总是不太理想,不知道在什么环节上出了问题。平心而论,初中数学教师“教数学”确实比较辛苦,同时学生“学数学”也很辛苦。那么,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的原因何在?是教学内容多,教学内容难,教学要求高?还是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方面做得不到位?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同的人有不同认识,不同的人有不同途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变化不大,笔者通过平时的观察和调研发现,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习惯于凭经验做事,轻视教学设计的作用,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具体表现在:
(一)对教学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意义的“备课”层面上,教学设计只满足于对某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具等方面进行安排,只谈具体怎么做,不分析为什么这么做。由于少问了一些“为什么”,少思考了一些“为什么”,导致数学课堂教学中“到哪里去?”方向不明,“如何到那里去?”路径不畅,“到没到达那里?”心中无底。
(二)对课标、教材的整体把握不到位
不少教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知之甚少,对教材体系、教材编写意图了解不多,对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缺少必要的了解,对学生的“已知”、“需知”“将要知”等没有整体把握,“只见树林,不见森林”。
(三)对学习需要、学习任务、学习者分析不到位
由于教师对学习需要、学习任务、学习者分析的必要性缺乏认识,对教学的起点、教学的终点、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难点不能做到精准把握,导致教学目标的制定不够合理、不够全面、不够具体、不够适切,过程性教学目标难以落实。
(四)对“以生为本”理念的理解不到位
有些课堂表面上看热热闹闹,但在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主体参与不够,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有形式化倾向,教师对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操作探究等活动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时机把握不准,活动组织重形式轻内容,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一般步骤分析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是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的预谋和筹划,是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正如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肯普在《教学设计过程》一书中指出的:“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与技术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途径和方法,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形象地讲,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一座“桥梁”,它是联结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它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从“此岸”(原有知识、原有经验、原有认知方式……)通向“彼岸”(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桥梁”。教学设计首先要从“教什么”入手,分析学习需要、学习任务、学习者,再思考“怎么教”,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最后到“教得如何”,对教学绩效做出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的各个环节。初中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为:
三、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重点环节剖析
尽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笔者认为,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应特别关注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重点环节,努力做到前期分析需入微,目标制定需科学,内容确定需贴切,方法选择需适合。
(一)前期分析需入微
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学习任务和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是指教学目标所期望的结果与学生当前学习状态之间的差距分析,其核心是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不是研究解决方法。学习任务是指为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参与的各种活动,学习任务分析的重点是揭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由于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者设计教学”,所以学习者分析是“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2]。学习需要、学习任务和学习者分析是教学目标制定的基础,是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学习需要、学习任务和学习者分析不能完全靠教师的经验来确定,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力求做到全面、准确、细致。
(二)目标制定需科学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突出全面性、具体性、适宜性和过程性。endprint
第一,全面性。一方面,要整体把握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联系与区别。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目标分为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它具有目标内容的完备性和指导范围的广泛性。学段目标的要求比总目标更明确、更具体。学期目标受制定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学期教学目标内容与教科书内容紧密配合。单元目标是一种近期的目标,它比学期目标具有更明确的指向性。课时目标是最具体、最直接、最可操作的目标,它的实现最及时。另一方面,课时教学目标要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第二,具体性。教学目标表述应清晰、具体,既做到显性描述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求,又切实提出主要的过程经历,以及伴随过程需要落实的方法掌握、能力培养、数学思想渗透、情感态度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第三,适宜性。教学目标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难易适度,并具有学段、学期、单元、课时的针对性、层次性等特点。
第四,过程性。要全面理解“过程”也是目标的理念。我们经常讲“让学生经历某某过程,从而加深对某某概念、某某公式、某某定理的理解”这样的话,经历“过程”一定会有利于知识技能目标的更好实现,但不要认为“过程”只是为“结果”服务的,经历过程本身就是课堂实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学是为了学会”“学是为了会学”,“学会”与“会学”,只是两个字颠倒了一下,但含义完全不一样。“学会”关注的仅仅是结果,“会学”关注的不仅仅是结果,关注的不仅仅是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哪些操作、观察、阅读、分析、探索、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有了哪些体验和感受,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积累了哪些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三)内容确定需贴切
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应基于课程标准,围绕教学目标,贴合学生基础,综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后确定。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体现:
一致性。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服从教学目标,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选择性。不能把教材当作唯一的学习材料,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出发重新解读教材,对教材内容做必要的加工。
适切性。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基础和生活实际。学生现有的基础,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学生的问题、困惑、见解、兴趣、经验、感受、智慧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点。
层次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原则,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要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找准学生思维的“生长点”。
(四)方法选择需适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无好坏之分,关键看其是否适合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启发式的讲授、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但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单一选用一种方法,常常需要把几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渗透或交替使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摆脱狭隘的经验主义窠臼,在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高效的数学课堂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仁贤.教师如何备好课[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5.
[2]张祖忻,等.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39.
责任编辑:石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