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成才研究

2016-03-24 11:33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王 辉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长沙 410081)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成才研究

王辉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长沙 410081)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成才有着诸多影响;同时,大学生成才也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新时期,由于面临政治经济发展、信息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下降等因素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思想引领、队伍建设、育人环境、新媒体技术运用上下工夫。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成才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才。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快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才能助推大学生成才。

1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成才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成才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助推大学生成才;同时,大学生成才也影响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1.1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大学生成才

(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路标,引导大学生成才。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大学生确立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他们进入社会后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大学生的成才提供导航,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校园文化熏陶、社会实践锤炼等途径可以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供帮助。

(2)思想政治教育是动力源,激励大学生成才。大学生成才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学生自身努力学习提升的原因,更有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内的教育工作者为其提供的发展动力和激励。在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立足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社会需求,引导大学生确立适合自身实际的成长目标,设定符合自身的学习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并采取措施去完成自己的规划;同时,通过选树典型、荣誉授予、榜样激励,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辨别善恶,激励他们成才。

(3)思想政治教育是助推器,保障大学生成才。由于当前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脱节,应试教育对一些大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帮助他们纠正学习认识误区,形成正确的学习观;通过组织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搭建平台,让他们认识社会,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他们朝着满足社会要求,适合自身需求的轨迹发展,从而实现顺利成才。

1.2大学生成才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1)大学生成才过程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动力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成才过程中形成的新理论、新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供支撑;大学生的成才过程实践,特别是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实践,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备提供成功案例。这些好的经验和案例,对于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提升工作实效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2)大学生成才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大学生的成才离不开辅导员的引导和帮助,他们既是辅导员工作的对象,又是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来源。部分优秀大学生毕业后通过选留并参加相应的专业培训后担任辅导员,可以极大地充实高校辅导员队伍;同时,这些留校担任辅导员的学生本身综合素质全面,能力突出,能较快适应工作,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能结合自身成才实践和新时期大学生成才的新要求,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容易取得积极的育人效果。大学生的成才为辅导员队伍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保障。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成才面临的挑战

(1)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现,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人们价值观趋向多元,社会意识也呈多元化。而且,在此过程中,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意识沉渣泛起,部分领域诚信道德失范,唯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不断滋长。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对高校育人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也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导致大学生产生信仰困惑和迷茫。

(2)信息多元化的冲击。在传统社会里,整个社会结构呈现相对封闭而稳定的状态,大学生与外界接触、交流较少。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大学校园不再是“信息孤岛”。相反,大学生由于能较快地掌握现代互联网技术,更能快捷地获得各种信息。据统计,“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集中在2-6小时的同学有55.01%,超过半数;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6-12个小时的同学有24.12%,有6.5%的同学使用手机的实际时间甚至超过12小时。”[2]尤其是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导致一些大学生沉溺于各种“心灵鸡汤”“文化快餐”,课堂“低头族”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持漠视与排斥态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信任或有对立情绪,对先进人物和事迹持质疑态度,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影响了思想教育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变化。与以往相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些困难,一是学习困难学生增加。由于招生规模扩大,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二是家庭贫困学生不断增加。目前有奖助贷补等资助方式,但离完全解决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还有较大距离,一些学生出于生活的需要,选择兼职,导致学习成绩不佳、精神状态不好。三是心理问题学生比例呈上升趋势。近些年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压力、自身抗挫能力低,部分大学生过高的物质需要与现实获得相对不足,紧张的心理压力未能得到有效疏解,导致了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群体比例逐年上升,而且上升比例较大。

(4)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下降。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总体而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不容乐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一定程度上呈乏力状态,原因也复杂多样,一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弱化。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大,必须进一步重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队伍力量不足。尽管教育部关于高校辅导员配备有师生比1:200的明确要求,但高校落实此项政策并不理想,辅导员“超载”带学生现象很普遍;”[3]且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待优化。当前,文化娱乐化已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一个重要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也存有娱乐化严重倾向;同时,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教育者对于学生人身安全、行为规范遵守、职业生涯规划等关注较多,反而在思想引领上投入较少,也影响了教育效果。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成才

3.1在思想引领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引导大学生真信真行动

(1)教师要“深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4]是塑造大学生人格的基本尺标。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必须要“深教”,这个“深”主要是指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既要有高度,更要有深度。在教师的选派上,要挑选名师或学生喜爱程度高的教师担任,以教师本身的“人气”和魅力来影响学生学习;在内容的讲述上,一定要紧密结合当今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切身利益问题,科学理性地为他们阐释问题的性质、特征和背后的逻辑;要增强课堂讲授的专业化。泛泛而谈或简单地知识罗列,将进一步加重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师讲自己的,学生玩自己的”的尴尬局面。理论只有解释透了,才能真正有说服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才能真正达到学生入脑入心的目的。

(2)注重实践养成,引导学生真信真行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的在于通过价值观教育来加强思想引领,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因此,教师的“深教”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真信真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外化为日常行动中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的准则。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注重实践养成。“实践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离开了实践、离开了生活,再好的价值观也只是空中楼阁。”[5]要坚持在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在社会实践的磨砺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要坚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要坚持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身边活生生、具体的价值实践,成为聚合正能量、激励自身成才的精神动力。

3.2在队伍建设上,以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为重点,整合育人合力

(1)配足辅导员队伍。保证队伍的数量、规模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在人员配备上,高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足额配备辅导员,同时可以采用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方式,选聘部分高年级学生干部或优秀的在读研究生担任兼职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队伍上的基本保证。

(2)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目前,高校辅导员群体职业倦怠感现象日显突出,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采取措施增强辅导员自身的价值认同感,推进队伍的专业化,有效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倦怠。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做出了明确要求。一方面,辅导员要按照育人目标要求,加强业务学习,掌握熟练、过硬的职业技能,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更要按照《标准》要求,为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的提升,在政策、经费、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具体的、机制上的有效保障,否则,这又将成为一句空话。

(3)整合育人资源。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有关学生的学习生活、班团建设、干部培养、奖助贷补、职业规划、社会实践等,都在辅导员工作范畴之内。当前,高校中“找辅导员”现象较为严重,凡属与学生有关的事务,第一反应就是“找辅导员”,这不仅混淆了不同职能部门的职责之外,同时极大地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造成辅导员“该做的工作没做好、不该做的工作又不得不做”的局面,也容易造成辅导员职业倦怠。为了更好地助推学生成才,除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育人作用之外,还要充分整合高校内部育人资源,调动全体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后勤服务队伍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达成全员育人目标。

3.3在育人环境上,以营造浓郁校园文化氛围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1)严抓班风建设。大学班级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的班风如何,不仅影响校风,关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影响到学生个体的成才环境。好的班风最重要是有好的氛围,充满正能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班风建设,提高班级凝聚力。社会心理学认为,凝聚力就是群体对身处其中个体成员的吸引力,吸引力越强,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强,个体对群体的情感就越深。要通过创设班级发展目标、选拔威信高的班团干部、形成荣誉感强的集体氛围,不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在这种可知可感、具体生动的班级氛围中潜移默化,提高归属感和认同感,接受班级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有利于学生形成和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提质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园地。高校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本是一件好事,但目前校园文化活动太过丰富,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各级组织开展的活动让人眼花缭乱,一些学生为了参加活动缺课现象较为严重,有的高校直接将参加活动与学生综合测评或奖学金评定挂钩;并且,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晚会、讲座、竞赛等活动占绝大多数,活动同质化情况比较普遍,影响了文化艺术活动的效果。因此,校园文化活动亟需提质,通过精简活动数量,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和品位,形成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并充分发挥“品牌”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广阔的舞台。

(3)突出制度文化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特定的制度文化环境。大学制度不仅对大学本身的运行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而且对每一个身处校园的学生具有约束力,规范着他们的行为,学生一旦接受这些制度,将成为自身的内心遵守和外在行为习惯;国外一些高校在新生入学时设有一项宣誓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宣誓把誓约所代表的价值理念能成为学生自觉遵守的精神要求。所以,一方面,高校要围绕人才培养等制定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既要体现社会基本的法律伦理和公平价值,又要反映和尊重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为学生成才形成良性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在制度的设计、制定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维护学生权利,保障学生利益,尊重学生话语权,特别是在涉及学生处罚的制度条款上,一定要体现人文关怀的意蕴,不能让学生仅仅成为制度的约束对象,更要成为制度的受益者。

3.4在新技术运用上,以满足学生多样化成才需求为目的,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1)在新技术掌握上,教育者要领先一步。 新媒体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新媒体技术的掌握上,教育者落后于受教育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学习掌握新媒体技术,了解学生使用新媒体工具的习惯和渠道,同时更要在信息的占有、分析、鉴别、引导等环节上增强自觉和能力,不断增强自身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权。

(2)在平台搭建上,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才需求。

新媒体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的新机遇,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才需求。一是要实现由单向命令、灌输式向双向、多向互动式的转变;二是要实现由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向包括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心理教育、就业、创新创业教育等综合素质教育平台转变;三是要实现简单的知识罗列向价值分析、共享转变。

(3)在话语表达上,要有效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绝对话语权”向“话语优势部分旁落”转变,必须增强自身话语创新能力,才能确保“说得上话”。一是要对网络上出现的信息快速反应。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快速传播信息的特点,快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时准确地传播到大学生中间去,掌握先机;二是要熟悉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语言。大学生深受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吸引,甚至模仿并创造新的话语,教育者必须掌握并熟悉网络语言,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实效性。三是话语表达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方式、话语内容的理想化和封闭性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贴近大学生生活的脱节,真正有效地介入话题讨论,避免“失语”状态,才能增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五四青年节到访北京大学谈青年价值取向[EB/OL].[2014-5-5].http://sn.people.com.cn/n/2014/0505/c190207-21136069.html.

[2]赵婀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上建起新课堂[EB/OL].[2011-7-8].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82429/83083/15104145.html.

[3]陈博雷. 武汉调查显示:辅导员“超载”带学生现象很普遍. [EB/OL].[2011-4-28].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104/t20110428_427765.html.

[4]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N].人民日报,2013-05-22(7).

[5]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若干矛盾的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6-79.

[6]李永山,田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法管窥[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7-80.

责任编辑:张晓辉

A Study on University Students′ Growth and Self-actu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NG Hu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Abstract:Talents cultivation is a fundamental task of universities, of whic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having great influences on university students′ growth and self-actual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university students′ growth and self-actualization could als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due to the challenges from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diversified information, changing situations and decreasing effectivenes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must focus on the ideological guidance, professional team building,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use of new media.

Keywords: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growth and self-actu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6)02-0069-04

作者简介:王辉(1975-),男,湖南宁远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12C0250)

收稿日期:2015-04-29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