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研究

2016-03-24 04:33
长春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特色专业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

阎 萍

(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研究

阎萍

(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摘要:课程体系是实施培养应用型、研究型人才活动的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比较论证的方法,提出厚基础,精结构,优模块的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期待为新建本科院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以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1人才供需矛盾及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

1.1当前社会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日语能力的客观需求

《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培养规格中,对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提出要求。要求日语专业学生应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跨文化知识结构;应具备日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应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人文与科学素养以及合作、敬业精神。

为了检验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成果是否体现了以上要求,以新建本科院校C学院日语大四学生为对象,对学生的实习单位进行了专访,得到了如下反馈。多数学生在实习期间对工作接受得很快,有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重视结果,不重过程,仅仅是按照要求完成工作。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1.2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对日语学习的主观需求

新建本科院校要稳步发展,需要切实做好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1]。为了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将在校生的主观学习需求客观地反映到课程体系改革中,以C学院10级、11级、12级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收取了有效问卷363份。

调查结果显示,就业需求是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主要依据。以就业需求选择专业方向的同学一年级占59%,二年级为81%,三年级占61%。三年级由于面临毕业出现了分流,考研需求占16%,留学需求占9%,兴趣占13%。为了便于就业,多数同学选择学习会计证书,考取证书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就业。在增设专业方向的问卷调查中(选项可多选),我们通过取三个年级平均值的方法发现,选项最多的是行政管理方向(52%),其次是日语翻译方向(44%),日英双语占第三位(41%)。选择行政管理方向体现了学生期待进入管理层的隐性需求。选择日语翻译及日英双语方向体现了学生希望通过语言优势进行择业、考研的态度。此外,高年级的同学提出了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应该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要求。

1.3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模块课设置

综合用人单位及学生的双向需求,C学院推出了优化专业方向模块的改革办法。在考查学院的师资条件及学生需求后,新建了日语翻译方向模块。在日语翻译方向模块课中设置了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语言学概论,日汉笔译实务,日汉口译实务四门课程。同时也对已有的商务日语方向模块课程进行了调整。用会计学入门取代了国际商法B。学院日语教师经过培训获得了日本簿记授课资格证书,为课程开设提供了师资保障。

其次,优化专业选修课程。取消日语视听A(六)课,旅游政策法规课,增设日本文化概论课程,顺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将日语高级会话(一)、(二)升级为日语高级视听说(一)(二)。

2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横向比较

2.1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明确指出,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扎实、人文背景深厚、日语综合技能较强、能熟练运用日语从事外事、对日文化交流、教育、经贸、科技、军事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要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C学院的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品德,开阔的视野,较全面的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实用的专业技术,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管理和发展自我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在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成为服务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既不能照搬其它院校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又要比较吸收各类院校适合新建本科院校课程建设的经验,这样才能建设有新建本科院校特色的日语专业课程体系。

2.2与相关院校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为了完善课程体系,首先通过各院校的课程设置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本次参考了C学院与三所大学的数据,按照一本公立大学S,二本公立大学W,二本新建本科院校R学院与C学院的顺序进行了比较。课程总学时数按照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进行分类。其中理论学时分为必修课学时和选修课学时,实践学时分为认知实践学时和毕业实践学时。统计结果中必修课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分别为67%、74%、78%、67%;选修课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依次为28%、7%、6%、12%;理论教学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分别为95%、81%、84%、79%。理论教学实际学时数分别为2880学时、3065学时、2416学时和2524学时。结果显示一本公立大学S的选修课课时比例高,使理论教学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提高。在实践教学方面,各院校认知实践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分别为4%、13%、14%、10%。整体实践教学的学时数依次为10周,44周,29周和42周。

数据分析显示二本新建本科院校R的必修课时高于一本公立大学S,低于二本公立大学W,选修课时远低于公立大学,实践课时高于一本公立大学S,低于二本公立大学W。C学院必修课学时、认知实践学时数高于一本公立大学S;选修课学时数低于一本公立大学S;毕业实践学时高,占课程总学时数的11%。实践课程被细分为日文录入实践、日语专业基础技能实践、日语专业综合技能实践、日语口译实践、日语笔译实践等科目。通过综合分析发现,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特点是必修课学时较多,选修课学时较少,实践课时与公立大学相比持平或偏高,实践课程种类多。

为了进一步明确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设置特点,完善课程设置,在此进一步考查新建本科院校C学院所根植的一本公立大学L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

L大学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责任精神、宽厚通识的基础知识、突出的能力潜质、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的专业精英人才。

培养要求中指出毕业生应获得如下知识和能力,即“能熟练运用中日两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日语语言、文学及社会文化等;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学、教育研究能力和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探索开发及须知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基本的独立研究能力,完成相应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通过学校英语四级考试是毕业的基本条件;计算机能力必须达到学校统一组织的一级、二级考试水平;选择经贸管理方向的学生应具备足够的经贸管理知识以及考取该专业研究生的能力”。相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L大学是以培养专业精英人才为教学宗旨。因而需要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及作为研究者所必须的基本的独立研究能力。L大学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其在课程设置上既要突出培养精英人才的专业特色,又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空间的特点。

L大学的主干学科为日语语言文学。主干课程分为通识课程;自然科学基础(高等数学);专业基础课程(日语阅读,日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灯);实践环节(包括口译实习,笔译实习,毕业论文)等。总计学时达到2612学时加20周。

课程体系分为(一)通识教育课程;(二)专业基础课程;(三)专业课程(含课程设计、实习或实践、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四)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五)个性课程;(六)第二课堂。

(四)专业方向分为日语语言文学及经贸管理两个模块方向。专业方向在选择取得学分时分为选修3学分和选修1学分的两部分。共计选修4学分。其中“专业方向模块二”中的“日本经济概论”和“日本企业经营学”两门课程(计2.5学分)也可选择在三年级寒假期间赴日本的大学参加为时10天左右的集中授课。

在(五)个性课程中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实践与自主选择的选修课程。

在(六)第二课堂中要求4学分。其中日语第2课堂2学分,每学期参加日语诵读、日语知识大赛、日语作文比赛等的一个组活动为0.5学分,期末参加竞赛得奖者再加0.5学分。日本文学欣赏在3-4学年,每学期0.5学分,为日语专业必修课,其他的第二课堂要求2学分。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讲座、社团活动获得学分。

课程体系中的(一)、(二)、(三)项的课程设置,为日语专业的学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课程设置(四)力求通过专业方向分流,引导学生理性选择职业方向;课程设置(五)将课堂的书本知识与创新实践相结合,通过自主选择与实践,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共性与个性能力;课程设置(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之通过自主选择、参与符合自身兴趣的竞赛,培养团队精神及竞争意识等“优秀的综合素质”。因此这一教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L大学培养精英人才的培养目标。由于在模块课的学分设置上给与了学生灵活的自主权,可以通过假期校际交流的方式获得学分,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体验了日本文化,使学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此外,学校将课程学分导入第二课堂体系中,授之以渔,寓教于乐,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其“突出的能力潜质”的空间。

与之相比,C学院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框架上与L大学相似,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宗旨,已经基本形成了符合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然而C学院目前尚未建立正式的校际学分互换及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学分互通的评价体系。使培养学生兴趣,提高专业水平与竞争意识的第二课堂相对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降低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缺乏清晰的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性。为了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独立学习、钻研的能力,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学生个性化培养,有待进一步完善。

2.3探索具有新建本科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

经过课程设置比较后,根据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C学院适当调整了课程设置的学时数。降低了必修课学时,提高了选修课学时。调整后必修课课时为2084学时,选修课440学时,实践教学为464学时(29周)。调整后的学时配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选修课是适应每个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3]。

课程体系是实施培养人才活动的载体,要建设有特色的日语专业,就应该在“厚基础、精结构、优模块”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选修课比例,而这些必须以加强基础课程内容的分量;以专业主干课程为核心,合理设置相关课程为前提,以增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宗旨。要在巩固基础的同时,优化平台与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过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实践平台的必修课与专业方向模块、任意选修课及第二课堂构成的的优化组合,体现新建本科院校日语专业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2]。

现阶段C学院通过不断完善专业基础平台的构建已基本成熟。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视听、口笔译、日语写作等专业课课程种类及各科目课时数趋于稳定,个别科目在考核方式及选用教材方面尚需调整。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教育[4]。实践能力是衡量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实践平台的建设中,为了充分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建本科院校特点,C学院在各学期配置了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实践课程。在基础日语阶段的第一学期,配置了日文录入实践课程;在第3、4学期设置了日语专业基础技能实践Ⅰ、Ⅱ;第5、6学期设置了日语专业综合技能实践Ⅰ、Ⅱ。在辅助学生消化吸收课内知识的同时,辅助学生备考日语国际能力考试;通过第7学期设置的日语翻译实践、日语专业行业模拟实践课程,辅助学生完成校企过渡。通过第7-8学期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让学生边参与社会实践、边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目前,总计学时达29学分的实践教学,已经基本满足了学生的实践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实践课在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更需要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充实实践课内容,有效地将各门实践课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实践课课程体系。在完善现有实践课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参与省级、国家级竞赛、参与模拟公司等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磨练专业技能;并尝试进一步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按照职业及岗位要求调整课程体系与结构,加强课程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此外还可以引进订单式培养模式,确保学生的就业质量与数量。

与课程平台相比,专业方向模块是在保证日语专业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所开设的具有实用效果的应用课程,强调跨专业的知识整合。专业方向课程应涵盖本专业的行业课程及地域经济需求课程。专业方向模块的开设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具备与相关学科、专业的整合能力。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开设日语语言文化方向,日语翻译方向;根据区域经济需求可开设商务日语方向、信息技术日语方向等有的放矢的专业方向。在每门专业方向下可设多门专业方向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

为了优化以上平台与模块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修课与任意选修课合理搭配的特色课程体系,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定位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可持续性。通过引进外部人才、培养校内人才的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组建并培养既能投入理论教学,又能开展技能训练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创造宽松的学术氛围、提高教师待遇等方式留住人才,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专业评估,并通过数据分析及时调整、优化特色专业结构;强化产学联合,推进校企合作,驱动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5]。

3结语

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产生至今经历了多年的成长,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通过专业基础课的课时调整,新增专业方向课、及时更新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及更新课程教材,增设专业选修课等手段,课程体系已经基本成熟。如今已经进入了优化完善阶段。为了让课程体系更加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应从新建本科院校的自身特点出发,完善结构性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有必要将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及个性化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正式的评价体系中。此外,在优化模块课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发挥双师型师资优势,使师资力量为实现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多元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涛,王兴林,童文胜.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之路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64-69.

[2]洪艳.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3]朱健,罗建文.独立学院应用性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1(1):29-31.

[4]王锋.新建本科院校:概念、特征及发展战略[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4):5-8.

[5]孙栋.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以N学院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刘琳

A Study on Featured Curriculum System of Japanese Major in Newly-founded Colleges

YAN Ping

(City Institut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600, China)

Abstract:Curriculum system is a carrier to implement the activities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and research personnel, which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n Japanese major, this paper gives a reform pla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ound foundation, simplified structure and optimal modules” in curriculum system of Japanese major in newly-founded college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omparative proof,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newly-founded colleges to assure a clear goal of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build featured curriculum system, so as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newly-founded colleges.

Keywords:newly-founded college; curriculum setting; featured specialty; curriculum system

收稿日期:2015-12-07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JG15DB073)

作者简介:阎萍(1975-), 女, 辽宁大连人,讲师 ,博士,主要从事日语语言文化及教学研究 。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907(2016)06-0121-04

猜你喜欢
特色专业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特色办学中的发展思路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共建高职药学特色专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析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