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青
【摘要】人的启蒙起始于家庭教育,并且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学生的心理成长发育,尤其是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家庭的正确引导对于学生个体心理、生理发育具有良好的指引作用。本文以九年义务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该年龄段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从中找出有效对应策略。
【关键词】义务教育 家庭教育 问题规避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34-02
1.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隔代造成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家庭主要成员间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并不明确,并且父母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平衡关系、权责分明并不明晰,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由学校来完成的,学校应该承担孩子的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而且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几乎不与学校及老师联系,这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几乎处于脱钩状态。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存在不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使用粗暴式的方式,陈腐观念残留严重。除此之外,目前社会中不少家庭结构的构成形式为“四二一”结构,父母与爷爷奶奶之间教育理念又存在差异,而且由于工作等原因,孩子多由爷爷奶奶照料,这使得父辈与爷爷辈之间的教育观念不一致更为突出。
(2)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失衡
从本文对当地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进行的相关调查统计结果发现,不少家庭在家庭教育内容方面存在失衡现象,比如多数家长较注重孩子的课本知识学习与考试成绩,对于孩子的各种技能、心理素质、价值体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较为轻视。这种应试教育的观念在父母中已经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界定。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多数家庭在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偏向学校教育模式,即以文化课程学习、文化课辅导等为主。此外,家庭教育所选择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
(3)家长忽视子女主体地位而“包办过度”
多数家庭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使其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注重父母自身单方面的影响和作用,进而忽视了子女的互动和主体地位,强调父母的“管教”作用,忽视了隐性的家庭教育的潜在作用,这种现象在农村家庭或文化水平较低的家庭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在这些家庭中,父母普遍存在“包办过度”现象,认为孩子只需要学习好就可以,其他事情均有父母包办。这种包办过度现象使得孩子缺少“当家”的意识和味道,缺少灵活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行为。
2.新时期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
结合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可发现,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虽然近些年来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但其家庭教育素质却普遍偏低,包括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等;二是包括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对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关注不足,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宣传与辅导机构,使得家庭教育辅导陷入低谷;三是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对普通家庭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比如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激励时多采用物质形式的奖励,忽视了精神方面的激励。
3.新时期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对策
(1)政府加大发展家庭教育的力度
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其中政府在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中处于主导和引导地位。为了能够使家庭教育发挥其真正该有的作用,政府部门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发展家庭教育事业的力度:①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事业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网络,专款专人做好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沟通与交流;②建立以家长、学校为主的家庭教育家长培训系统,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等活动;③成立专门的家庭教育事业工作小组,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2)学校强化家庭沟通与培训
学校应发挥教育的主动性作用,做好家庭教育培训工作,定期去办学校、家长交流活动,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及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水平。学校做好指导工作,给家长专业的指导意见,比如统一性的指导与个别性指导相结合,及时性指导与预防性指导相结合,认识性指导与操作性指导相结合,启发性自导与纠正指导相结合,普遍性指导与特殊性指导相结合等。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引导家庭构建学校与家长共同管理学生的渠道。
(3)家庭努力提升专业家庭教育水平
对于家庭自身而言,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家庭教育水平,认清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弥补,注重提升父母自身的心理辅导、心理教育与精神沟通能力。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方式,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努力改善亲子关系等。
参考文献:
[1]周蕾.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文化审视[D].华中科技大学.2013.1
[2]王丽丽,张悦.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