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志强
摘 要: 数列是高中数学一个重要模块,所占比例较大。尤其是数列求和方法多而杂。结合教学实践,对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如公式法求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求和、分组求和进行探究,以期提高解题成功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公式法求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求和法;分组求和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89-01
数列这部分内容出现在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第二章,课本重点介绍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它们的前n项和分别采取倒序相加和错位相减法。但是,在平时解题训练中出现的题目,绝非简单的等差或等比数列求和。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中常见数列求和方法进行探究。
一、公式法求和
能够用公式法求和的,是课本中列举的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求法。例1:设数列{an}满足a1=1,an+1=3an,n∈N* 。(1)求{a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Sn . (2)已知{bn}是等差数列, Tn为其前n项和,且b1=a2,b3=a1+a2+a3,求T20. 解析:(1)已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所以an=3n-1,Sn=(3n-1). (2) ∵b1=a2,b3=a1+a2+a3=13,∴b3-b1=10=2d,∴d=5,故数列{bn}是以3为首项,以5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T20=20×3+×5=1010. 解题感悟:利用公式求解数列的前n项和,需要先对数列的类型作出判断,因而对等差或等比数列的定义要特别清楚。除了定义判断外,常见的方法还有通项公式法、前n项和公式法、等差(比)中项法等。
二、倒序相加法
课本借助高斯算法引进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求法,即倒序相加法。倒序相加法适用题型的数列特点是距离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相等。例2:设函数f(x)= 上两点为P1(x1,y1)、P2(x2,y2),若=(+),且点P的横坐标为:(1)求点P的纵坐标。(2)若Sn=f()+f()+…+f()+f(),求Sn. 解析:(略) 解题感悟:此类题目往往在知识交汇处命题,与数列、函数、不等式、向量联系较紧密,量大面宽,学生要学会知识融会贯通。倒序相加注重一个等式(自变量的和是定值,函数值的和也是定值),利用题目条件推导此类式子是解题关键。
三、错位相减法
课本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采用了错位相减法,推广以后可以用错位相减法解决一类数列求和问题,即一个数列中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中的对应项乘以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构成的新数列,该数列的前n项和可采用此法。例3:人教版必修5习题2.5A组第4题(3):求和1+2x+3x2+……+nxn-1 .解析:(略) 解题感悟:很多学生对于错位相减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漏洞百出,不能完整作答。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错位二字没有正确理解。再者,含参问题一定要分类讨论。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运算时能力较差。
四、裂项求和
裂项求和首先是将数列的通项拆分成结构相同的两式之差,然后求前n项和时,利用正负相消的原理将中间若干项抵消掉,剩下有限的几项再求和。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搞清楚消掉了哪些项,保留了哪些项。一般保留的项前后具有对称的特点,即前面剩下的项数与后面剩下的项数相等。例4:(人教版必修5习题2.3B组第4题)数列
前n项和 Sn=++++…+.研究一下,能否找到求Sn的一个公式。你能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推广吗?解析:(略) 解题感悟:裂项求和法适用的题型数列通项往往是分式结构。平时,要多留意几个常见的裂项公式(篇幅所限,略)。
五、分组求和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明显差异的几部分构成时,并且每一部分可以求和,可按分组求和的方式进行求和,此法便于操作。例5:已知an=2n-3×5-n,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解析: (略) 解题感悟:分组求和时,首先应抓住数列通项的特点,对数列的通项进行研究,找出每一部分的差异,然后每一组转化成我们比较熟悉的等差或等比数列,它们的求和采用前面介绍过的公式法求和。
六、结束语
数列部分的题目常考常新,且与函数、不等式、向量等联系紧密,借助它们命题是一种趋势,而且难度较大。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好基本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同时,重点提升自己的内功(逻辑思维能力),能将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多思考,多归纳,多总结。
参考文献:
[1]阴夏玲.对某些特殊数列求和方法的探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S2).
[2]杜志建.高中数学教材必修5[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