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艺术教育的创新与修复

2016-03-23 18:07任立锋
成才之路 2016年4期
关键词:修复艺术教育个性

任立锋

摘 要: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造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需要创新,但更重要的是“修复”。学生的“个性”“原创”“生命活力”需要“修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更需要“修复”。文章从“修复”个性、“修复”活力、“修复”原创三个方面,研究艺术教育的创新与修复。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艺术教育;修复;个性;活力;原创

中图分类号:G40-014;G420;G62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08-02

当众多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时候,可否想过:艺术教育的实质是什么?艺术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当笛卡尔自豪地大声疾呼“我思故我在”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修复”——学生的“个性”“原创”“生命活力”需要“修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更需要“修复”。

一、“修复”个性

漫步在街道上、园林中,看着那一排排修剪整齐的花木,除了惊叹花木工人敬业,有时也不免为那些充满了生机的花木报以同情:“为什么人类要把我们修剪得这么整齐划一呢?”诚然,统一是一种美,但是如果千篇一律,就会显得过于单调,缺少生命的个性活力。当前,在有的学校,不是园林式的修剪教育,就是削足适履式的教学。如果说前者还是建立在敬业、尊重人的基础上,后者却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某校为方便管理寝室,每张床的横档上都贴着一张纸,上书学生姓名和职务,职务栏除了几个同学外,大多数同学都空着。几个同学寻开心,在自己的职务栏里填上“省长”“寝室长助理”等,被细心的政教主任发现。于是,班主任发火,政教主任谈心,每个同学各自写一份“说明书”,到全校师生大会上“反省”。最后,政教主任总结说,希望全校每一个同学今后都要引以为戒,再也不要出现这种“太不严肃”的事。这件事让我想了很多。咱们中国的孩子大多拘谨有余,活泼不足,给人一种循规蹈矩的感觉,大半原因是家长、教师有时管理过多,规矩太多。孩子一天到晚生活在大人、社会给他们画好的圈子里,不能越雷池一步,若言行稍有不慎,便会违了这个规,犯了那个矩。中国有句俗语,叫“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错,只可惜有时却不适当地将它过分强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潜力。在自己的职务栏里填上“省长”之类固然不太合适,但也不难发现那调皮中未泯的“童心”和大胆活泼的思维。

不妨再来看看国外:英国一所小学的走廊里陈列着一幅很特别的画——一个孩子的脚印。校长说,这是一个孩子在脚上涂了油彩,用力踩出来的。他认为,这个孩子的创造力不可估量,把它郑重地陈列出来,是在倡导一种创造精神,培植一种创造品质。这个脚印画的孩子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位很有眼光的师长。试想,如果我们周围也出现了这样的学生,会是一番怎样的境况呢?

艺术教育需要创新,但更重要的是“修复”。

“美丽的蝴蝶”一课伊始,李老师传递了大量有关视觉艺术的材料之后,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准备的蝴蝶。没想到,一位学生出示的竟是一只断翅的“蝴蝶”。李老师小心地摆弄着这只断翅的蝴蝶,试着想把它拼起来,可是怎么也不行。课堂中充满了伤感和迷惑,孩子们已开始沉默。或许,他们已习惯了这种沉默。学生欲言又止。老师欲言又止。“修复它。”终于,一个学生按捺不住喊了起来。我为课堂中弥漫着的情感深深地感动着。压根就没想到,以上是李老师事先有意设计的。这种润物细无声、充满了爱的设计,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教学艺术的“教无定法”,同时,又强烈地感受到艺术教育设计中的“因材施教,个性张扬”。

因材施教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在提倡。因材施教的本质恰好是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不是用这个条条那个框框去禁锢学生,削学生的“足”来适教师早就做好的“履”。本节课的设计,至少可以为学生创造以下几个发展的环境:其一,修复蝴蝶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这能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个人的喜好,进行创意设计。其二,对于美的追求,同样可以表现得因人而异。其三,这样不留痕迹的设计,留给学生充分尝试和探索的空间。这些,不正是艺术教育工作者千方百计想要追求的吗?——从常规艺术知识入手进行变式,让学生进行具有个性的创作设计,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有目的地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这个角度来说,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教师热爱学生的思想,体现教师教育理念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看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这种“影响”,不应该是多大程度上改变人,而应该是指能多大程度上发展人——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由本课中“蝴蝶”的修复想到我们的教学:要改变固有的“改变人”的传统观念,建立“发展人”的人本教学理念,这同样需要“修复”——修复教育者思想中固有的“师道尊严”,修复教育者教学过程中的独断式手段,修复教育者心中对教育渐渐失却的挚爱。用热爱去关怀学生,保护好尚未变形的“个性”,保护好学生的创造才能,更重要的是用教师的爱去“修复”学生身上日趋变形的“个性”,“修复”创新的意识。

二、“修复”活力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有时候不成功,是因为我们对自己要求太高的缘故。”这是“美丽的蝴蝶”一课中最精彩的一句教学语言。乍看这句话非常朴素,但其真正震撼人的,是李老师整节课均在体现的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苦心,只不过在这句话中表现得更为直接,更为真切。而这也真实地体现了艺术教育的价值之一——“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及能力”。其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为了设计某个教学环节而挖空心思,但却忘记其设计的根本却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程度的发展,忘记自己给予学生过高的期望——日常教学中对教学常规的苛求:整齐划一的行进、规规矩矩的举手发言等。当然,这些常规有其合理性。不过,教师更应追求学生的发展——生命力的张扬,创新的活力。而现实,有时却又令人无奈。每当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每一个提问,总想说出一个完美的答案的时候,每当孩子们为完成教师布置的大量作业而大伤脑筋的时候,作为教师,是否考虑到对学生活力的压抑又深了一层、重了一些?

关爱孩子的生命发展,你会看到你的学生充满了活力。“孩子”,多美好的称呼,在课堂上你这么叫你的学生吗?这个充满关爱的称呼,让我想起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浙江绍兴的一堂观摩课,其中有这么一个令人感动的片段:贾老师让一个男孩朗读课文。这时,全班突然发出一阵笑声,并且还有人大声说:“老师,他不会读的。”贾老师似乎愣了一下,这是事先没料到的。但贾老师好像偏不信邪,还是让那个男孩读了一句。这时,全班学生都替老师担心——这可是一节有很多老师在观看的观摩课呀。正如学生们所言,那个男孩声音沙哑,几乎不成声。只见贾老师轻轻走到他身边,弯下腰,亲切地说:“你的声音真特别,如果你能加入感情、快慢、轻重的话,那就更好了。”第二遍虽然沙哑依旧,但比第一遍读得好了许多。这时,贾老师继续鼓励:“你知道吗?其实你真是读得很好,老师越来越喜欢你的声音。你能让老师跟你一起读吗?”在声情并茂的齐读中,那个男孩仿佛领悟了许多。最后,贾老师让那个男孩再次朗读那一段,不仅赢得满场听课老师的掌声,更使那位原来略显自卑的男孩流下愉快的泪。难怪有老师说:“能在贾老师的课堂上学习,真是一种幸运。”因为贾老师教给孩子的不仅仅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活力——生命的活力——受用终身的生命发展力。就像那个孩子,他这辈子可能会忘记很多事,但这节课肯定终身难忘。或许正是这种以关爱孩子生命发展为主流的教学理念,才成就贾志敏老师成为全国特级教师。同样,在这节艺术课中,也看到教师给予孩子的不是单纯的艺术技艺,更是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学习方式、思维方法,对艺术的一种出于原始的关注热情。用李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大朴不雕、不教而教”。

因此,我又想到了“修复”。正如贾老师一点一滴的激励,为那个孩子找回自信。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时常关注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行为,而忽略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的有效肯定和激励。同样,在艺术学习过程中,对艺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而要保护好个性,尊重独立的生命,就需要“修复”。修复传统观念中单一的、空洞的评价模式,真正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师肯定与激励学生学习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何不让课堂成为“修复”学生“失落”的乐园,让教学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修复得更精彩、充满活力?也只有当学生的生命得以勃发,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创造力更敏锐,创新欲望更强烈。当然,我们的教学也会因此焕发前所未有的生命活力。

三、“修复”原创

强调原创力,注重创新性和独创性,避免平庸、陈旧和重复,是现代教育的精髓。创造力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它只能培养,不能传授。一个人的创造力的强弱,主要表现在其与众不同的有效地处理事情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创设适合学生创造力培养、发展、成长的有效环境。这需要“修复”——装点一下学习环境,是修复;保护、鼓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是修复;革去“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面具更是修复。而艺术教育的一个基本品质就是情感性,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应该致力于唤醒孩子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使学生在学习中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认识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艺术的特征、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或许只有当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生命充满活力而健康成长时,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如永不干涸的泉水。

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这就是原始的人性美。生活赋予每个人的,都是公正而和谐的。特别是当时代要求人与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和谐共生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更不应该破坏学生身上与生俱来的平衡与和谐。虽然有些已然遭到伤害和破坏,但相信只要细心呵护,伤口也终将愈合。由此,又想到了“修复”——李老师课上的“蝴蝶”需要“修复”,而今,艺术教育观更需要“修复”。待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时候,必将感受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和成功。

四、结束语

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需要创新,但更重要的是“修复”。学生的“个性”“原创”“生命活力”需要“修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更需要“修复”。通过“修复”,完善学生的人格,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实现和谐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东兴,徐国帅.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力中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

[2]王懿颖.艺术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J].教育研究,2005(08).

[3]张小东.德育的真谛在真实[J].中国青年研究,2010(05).

[4]沈云,兰岗.学校艺术教育应如何实现“立德树人”[J].课程·教材·教法,2013(09).

猜你喜欢
修复艺术教育个性
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