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员对口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探讨

2016-03-23 22:36程永伟林伟清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程永伟,林伟清



口译员对口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探讨

程永伟,林伟清

摘要:作为一种生态学的翻译研究途径,生态翻译学在口译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口译实践中,口译员应该积极主动地选择适应口译的生态环境,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进行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从而做到最佳翻译,保障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口译生态环境;选择性适应;适应性选择

随着20世纪60年代翻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几十年翻译学的跨学科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科学发展史表明:任何一门学科能否独立地存在,取决于它是否具有自己特定的研究领域,具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事实上,跨学科研究是翻译研究发展的一个方向,其中生态翻译学的研究方兴未艾。生态翻译学作为一种生态学的翻译研究途径,是翻译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各取所需的结果。虽然生态翻译学是一门交叉的边缘学科,但是在翻译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口译和翻译生态学等研究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生态翻译学与翻译生态环境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较新的翻译理论,近10年才兴起。关于翻译生态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来了,因为那时在全球范围内“翻译文化转向”的呼声高涨,因此翻译生态的声音还很微弱。早在1989年罗森那·沃伦就指出:“翻译是一种认知和生存模式。当把文学作品从一种语言移植到另外一种语言时,就像把植物或动物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它们必须像个人或民族的‘适应’和成长那样,只有适应新环境而有所改变才能生存下来。”[2]这里所说的“新环境”就是生态翻译学研究中的翻译生态环境。因此,译者对于新环境不仅要“适应”,同时还要“有所改变”,这就是生态学的精髓“适者生存”。

生态翻译学研究的是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早在20世纪70年代,挪威生态哲学家阿伦·奈斯就提出了“深层生态学”[3]理论。他将生态学的理论概念引入哲学与伦理学领域,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生态哲学理念,如生态自我、生态平等与生态共生等。我国对生态翻译学研究较多的是胡庚申教授,他借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探讨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适应与选择行为的规律,提出了译者在翻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具备自我适应的机制,并由此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活动”[4]180。

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翻译的本质就是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的适应和选择。该理论的核心理念之一“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4]174。翻译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一样,其概念非常复杂,其构成要素很多,分为客观要素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环境、语言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原文作者、译者以及读者的认知。

二、口译生态环境及口译员对口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一)口译生态环境概述

口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译员在现场将听到的信息通过口头表达形式把一种语言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与笔译相比,口译更注重交际,具有现场性、及时性等特点,这是笔译所没有的。因此,口译不那么注重译文的美感,更注重的是意思上的达意,以求达到交际的目的。相比之下,口译员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来看,译员所承担的是口译环境生态平衡的重任。译员在口译过程中遵循“弱汰强留”“适者生存”的生态原则,同时译员也是口译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对口译也发挥主体性作用,适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口译生态环境以达到交际的目的[5]。在信息认知过程中,口译员应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考虑到口译活动的方方面面,比如讲话人的身份地位、表达习惯、口音特点,口译活动的级别、内容、现场环境、突发事件以及听众的反应等等,这些都是口译活动的生态环境要素。

(二)口译员对口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口译生态环境不是指狭隘的语境,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系统。作为口译活动的主体,口译员必须从各个方面去适应影响甚至改变口译发展的环境因素,让口译活动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根据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可以将翻译方法简单概括为“三维转换”,即在整个翻译生态环境的作用下,译者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多维度适应以及适应性选择,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对文本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期达到最佳的翻译目的,也就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1.语言维的适应与选择

口译员“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口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口译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这种转换活动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转码过程,更多的是语言信息的转换。对于口译而言,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多方面的,如语序的调整、词性的转换、句子结构的转换等等。口译和笔译不同,要及时传递原文的信息内容,所以口译员在口译现场,要抓住原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用目的语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现场的需要。例(1)[6]:

原文:We are home to more than 2,500 companies from China,with 100 listed on the Singapore Exchange.

译文:现在有2 500多家中国企业到我们这儿安家落户,其中100家在新加坡证交所上市。

原文这一句的前半部分如果直译就是“我们现在是2 500多家中国企业的家”,这一说法显然不符合汉语的习惯用法,在此口译员注意到了英汉语的区别,抓住了原文语言所传递的信息,调整了原文句子的语序,也改变了home一词的词性,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方法口译了这句话。这些改变和调整就是口译员在语言维上的改变和转换。例(2):

原文:We never underestimate training.It’s a challenge,for example,keeping someone aged 20 skilled until they are aged 60.We do what we can.

译文:我们一直很重视培训。比如说,让20岁的员工到了60岁还能熟练掌握技能,这可不太容易。我们尽量做到这一点。

在例(2)中,原文有三句话,对每一句话的翻译译员都进行了调整。第一句话,译员采用了反译法,原文是一个否定句,翻译成了肯定句。第二句话,口译员改变了句子的顺序。第三句话看似很简单,但是口译员也没有直译,而是采用了意译的方法。这些改变和调整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使译文符合汉语的习惯用法,便于听众理解,促进双方的交流。

2.文化维的适应与选择

文化与翻译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翻译语言,也就意味着翻译文化。由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往往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因此口译员应该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在口译过程中尽量克服这些文化差异造成的口译障碍,保证信息交流的顺畅。例(3):

原文:坐了这么长时间的飞机,你肯定很累了吧。我来帮你拿行李。

译文:How was your flight? Can I help you with the luggage?

这一幕经常发生在机场接机的时候。中国人在说出原文这些话的时候是向对方表示关心,但是如果原文被译成After a long flight you must be very tired.Let me help you with the luggage,外国人听了心里一定很不愉快。因为在西方文化里面,人们不喜欢别人随意揣测,认为他们“体力不行”,所以原文这两句话都被译成了疑问句,很好地传达了说话人的关切之意。例(4):

原文:(中方)你爱人怎么没有跟你一起来啊?

(外方)She is not available.

(中方)那她在忙什么啊?

译文:(中方)Why didn’t your wife come with you?

(外方)她没空。

(中方)I wish I could meet her next time.

在这一段对话中,中方问到了外方妻子的情况。在中国这是非常正常的寒暄语,意在表示对对方家人的关心。但是在西方文化里面,这些都是属于隐私,而且西方人很重视个人隐私。译文当中,显然口译员有这种跨文化意识,所以巧妙地处理了这一点。最后一句“那她在忙什么啊?”没有直接译成Then what is she doing?而是译成I wish I could meet her next time。这样的处理避免了发生不愉快的情况,使得双方的交流顺利进行。

3.交际维的适应与选择

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最终目的就是交际。所以在口译的过程中,除了准确地传递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以外,交际的目的是否达到也是衡量口译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在生态翻译学中,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7]。例(5):

原文:And right now around the world we are being watched by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nearly half of whom are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adopted by Angelina Jolie(The 78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译文:现在全世界有上千万的人在看我们的节目,其中有一半人在等着被安吉丽娜·朱莉收养呢(安吉丽娜·朱莉是联合国亲善大使)。

这是第7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主持人的开场白,主持人以调侃名人的方式达到幽默风趣的目的,现场观众都在捧腹大笑,可是中国观众却未必能领略幽默所在,因为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安吉丽娜·朱莉是著名的电影明星,但是却不知道她还是联合国亲善大使,收养了4个外国孩子。口译员在此应该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让中国观众更明白其中的含义,可以更好地体现原文的交际意图。例(6):

原文:但是,现在达赖喇嘛在国外组建“西藏流亡政府”,宣扬西藏的“高度自治”,甚至要求中国的军队从西藏全部撤出,居住在西藏的汉人和其他民族也要全部迁出。

译文:But he later set up a so-called“Tibetan Government in Exile”abroad.He calls for“a high degree of autonomy”in Tibet and even demands that all Chinese troops withdraw from Tibet and that all the Han people and other non-Tibetan ethnic groups in Tibet move out.

这是“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就外国记者对西藏问题提问的回答。口译员在翻译“西藏流亡政府”时,在“Tibetan Government in Exile”前面加上了“so-called”一词,向现场的观众表达了“我们绝不承认这一政府”的立场,适应了口译员本人以及现场观众的文化背景。

三、结语

生态翻译学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综合研究的新视野,对译者的选择和翻译生态环境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一理论对口译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口译员来说,要积极选择适应口译的生态环境,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上进行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从而做到最佳翻译。

参考文献:

[1]许建忠.翻译生态学[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

[2]ROSANNA W.The Art of Translation:Voices from the Field[M].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89:6.

[3]NAESS A.The Shallow and the Deep,Long-range Ecology Movement:A Summary[J].Inquiry,1973(16).

[4]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张丽云.口译研究的新视角:生态口译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11(2).

[6]邓轶,苏伟.口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7]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

(编辑:文汝)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在口译中的体现”(JB12239S)。

收稿日期:2015-11-23

作者简介:程永伟(1980-),女,硕士,莆田学院(福建莆田351100)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林伟清(1983-),女,硕士,莆田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6)02-0077-03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
《尤利西斯》汉译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赣州红色旅游景介资料的英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红楼梦》俗语翻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品长存现象分析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
合作翻译—生态翻译学伦理原则视域下的典籍外译理想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