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中的语篇偏误分析实证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2016-04-25 08:15
关键词:偏误分析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

严 丽



翻译教学中的语篇偏误分析实证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严丽

摘要:以语篇理论中的衔接和连贯2个重要概念为基础,对重庆科技学院12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习题进行详尽的语篇偏误分析。结合学生翻译习题实例把他们在翻译实践中的衔接方式、语篇连贯偏误作为调查分析对象。根据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提出译文语篇连贯及翻译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偏误分析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新的环境和形势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不断地修改和调整。从1986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本科用)(1985版,后简称《理工科大纲》)到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主要有5部①。解读5部教学大纲内容不难发现,大学英语教学中对翻译教学的重视是从无到有的,尽管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正如李忠华所说:“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边缘化地位。”[1]47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仍然是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探讨的一个论题。2013年8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测试题型和试卷结构作了局部调整。翻译题型由单句填空题型改变为整段翻译,分值比例也提升为15%。教学大纲的修改、调整以及翻译测试成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试题的常设项目,均表明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有效的翻译教学理论基础促使非英语专业学生提高和重视翻译能力势在必行。学者李运兴指出:“翻译课正经历一次从以句子为中心到以语篇为中心的改革。”[2]48实际上,以语篇理论为基础的翻译教学模式自90年代以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从语篇理论角度出发,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译英作业进行详尽的语篇偏误分析,有助于发现学生译文的语篇偏误形成原因,还有助于提出针对学生译文语篇逻辑混乱、结构松散、字对字死译等问题的教学策略。

一、语篇理论及偏误分析

(一)语篇理论

翻译是一项具有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学科特点的语言实践活动。“翻译的直接对象是原文语篇,翻译的最终产品是译文语篇。”[3]39Halliday等认为语篇不是形式单位,而是意义单位[4]。所以语篇的定义则指的是由Beaugrande等提出的“交际事例”[5]3-11,满足7个标准,包括连贯性(coherence)、衔接性(cohesion)、意图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信息度(informativity)、情景性(situationality)和互文性(intertexuality)。在功能语言学家看来,语篇连贯是一个宏观语义概念,而语篇连贯性表现在:“情境方面是连贯的,由此表现出语域一致性;在语篇本体上是连贯的,所以是衔接的。”[5]说明语篇的衔接机制的有机性和粘连性,各个语篇构成要素是相关的,即由衔接方式联系在一起。Halliday等把衔接方式归纳为5种:连接、指称、省略、替代、以及词汇的衔接。基于此,本调查研究的理论指导主要从宏观的语篇定义和微观的衔接方式出发探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篇偏误问题。

(二)偏误与偏误分析

“偏误”这一概念是语言学家S.P.Corder[6]在他的著作《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中提出,是指在使用语言时第二语言学习者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表达偏离,是以目的语为准则表现出来的语言错误或不完善的表达方式。语言使用中的这些偏误是有规律、成体系的,反应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偏误分析就是要对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语言学习者所犯的语言错误进行分析,以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语言偏误的原因、规律和常常出现的偏误类型等。

二、调查研究的步骤

(一)调查研究主要对象及内容

调查研究对象是重庆科技学院2013级非英语专业本科大二(大学英语学习第4学期)5个班的194名学生。5个班的学生来自于不同院系的不同专业,这样能够确保调查研究样本的代表性。收集语料时,在30 min内让学生将题为《中药》(Chinese Medicine)的一段汉语文字翻译成英语,然后给出194份样本的成绩,再按成绩的等距分布从各班中抽出20份样本作为最终的120份调查研究样本。

调查研究集中以下3方面内容:首先,从译文的整体结构、译文中主题词选取、主题句缺失与否等角度进行全面宏观调查分析;其次,依据Halliday等提出的5种衔接方式,对它们的使用进行偏误研究分析;最后,结合实例分析研究每一类衔接方式的偏误情况,并对它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调查研究主要方法

该调查研究主要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篇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连贯、衔接以及偏误分析理论为指导。研究过程中,首先运用归纳法对学生的翻译样本进行偏误类型归类,然后通过图表分析和数据统计的方法对偏误类型的具体情况进行定量统计。最后结合实例和数据对偏误情况进行综合的定性分析。

三、调查分析和结果总结

(一)语篇宏观连贯偏误分析

按照上述调查研究设计,首先选取120份译文样本作为语料,进行语篇宏观连贯的偏误分析和统计。通过分析归类学生汉译英样本中的语篇宏观连贯偏误,概括出4种宏观语篇偏误类型。表1反映的是学生的样本译文有大量的宏观语篇偏误。

“主述位推进模式不当”的偏误比率为42.35%,表明学生理解能力存在最根本的问题,他们不能在充分理解汉语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主位和述位的位置,从而有效、清楚地表达汉语即源语文本的意思。其次,“述位结构不合理”偏误率占37.25%,说明学生缺乏一些语法知识,对述位的作用了解不够,导致述位不能支撑主位(话题)。偏误率为23.41%占第三的是“译文信息不完整”,这说明学生还是不能在透彻理解源语的基础上,从整体语篇连贯着手把握目的语译文的信息有效性。偏误率最低的是“主位模糊”,占16.38%,虽然这个数据表明学生进行翻译实践时,他们基本能在找出源语话题的情况下,重译目的语的话题,但是仍然有学生犯错。因此,我们在翻译教学中必须注意加强学生的主位(话题)意识。

(二)语篇微观衔接方式使用偏误分析

以下调查研究基于Halliday和等提出的5种衔接方式,对120份译文样本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见表2。

表1 语篇宏观连贯偏误统计数据

表2 语篇微观衔接方式使用偏误统计

表2中的数据表明,翻译源语文本时,学生使用的衔接方式比例从低到高分别为词汇衔接、指称、连接、替代和省略。样本译文中使用偏误率较高的是词汇衔接和指称,它们的偏误率都超过30%,这一数据说明在源语文本决定目的语文本的语篇衔接方式一定的情况下,学生对词汇衔接和照应2种衔接方式的运用能力较差。翻译不同于写作,写作根据思路可以采用不同的语篇衔接方式,而翻译则要受源语文本的限制,源语文本中连接的语篇衔接方式较少出现,所以学生译文样本中连接的使用率最低。在120份抽样中连接只出现了3处,而学生均能很好地进行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译文转换,使用偏误率为0.00%。替代的使用率和偏误率都不算很高,说明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替代这一语法衔接方式。省略衔接方式的使用率为29.53%,且使用偏误率达到19.47%,均高于替代衔接方式,此处数据说明在从汉语源语文本向英语目的语文本转换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译文的省略语篇衔接方式的使用还不够明确,掌握也不够充分。

(三)偏误比率较高的3种衔接方式具体分类统计

1.词汇衔接偏误分析

根据Halliday等[7]的划分,词汇衔接包括词汇重复、同义、上下义和搭配等关系。对于学生来说,词汇是翻译的基础。如果他们不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词汇翻译错误就会特别突出。杨仕章教授指出:“语言误译是翻译中的‘硬伤’,与语言本身有关,涉及语言的诸多层面。”[8]表3是对学生抽样文本词汇偏误的详细统计情况。

表3 词汇衔接偏误统计

表3中数据显示,以汉语源语为参照在抽样样本英译文中,同义词误选偏误率达到45.97%,这表明在汉译英的翻译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对汉语的理解不够,对一词多义的现象存在认识上的差别,所以使得大量的选词错误问题出现在英文表达的过程中。搭配混乱排在第2位,偏误率达26,61%。而上下义关系偏误率是16.94%,居第3位,说明学生们仍然对中英文本里词义的上下义概念模糊,这样他们的译文则是前后词义脱离联系,语不成句。词义重复误用偏误率为10.48%,排在最后,说明学生对词义重复的使用比较清楚,但是还是有少数人忽略了词义重复的语篇作用,出现了一定的误用。下文在分析具体实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学生抽样样本译文中词汇衔接偏误问题。现以学生抽样文本《中药》为例分析如下:

(1)同义词误选

例1:各大文明古国几乎都有自己的民族医药体系。

译文1②:Every big ancient country almost had their own national medicine system.

译文2:Almost all major ancient counties had their own national medicine system.

例1中汉语源语中的“各”和“大”在目的语英语中可以找到意思相近的英文词汇来表达,因此列出的学生译文分别用了“every”“all”和“big”“great”。可以看出学生在翻译时没有仔细分析“各”和“大”在该句中的内涵意义,因此他们就不可能从英文同义词中正确筛选出更准确的英文表达方式。

(2)搭配混乱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词汇搭配是学生们在进行翻译活动时常犯的错误。比如:

例2:众所周知,在最近两百年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人类一直依赖传统药物与疾病斗争。

译文1:As known to us all,humans have always relied on traditional medicines to fight with the disease in the most part of the time of the recent two hundred years ago.

译文2:As we all know,people fight with sickness rely on traditional drug in recent 200 years ago.

以上2种“与疾病斗争”的译文都是在动词“fight”的搭配上出现了误用。由于受中文源语文本的影响,学生理所当然地将“fight”和“with”搭配在一起。学生没有从整体的角度选择全句的表达方式,如果他们再认真思考一下“fight”和“against”的搭配关系,那么后面便可以用“with”间接表达句中的“依赖”一词,这样也可以避免用“rely on”来重复翻译“依赖”。可见,学生们对英语词汇搭配关系概念的模糊导致译文的冗长、不合理。

(3)上下义关系含混

例3:各大文明古国几乎都有自己的民族医药体系,其中又以中国的中医药体系最为完备,成就最大。

译文1:Almost all major ancient civilizations have their own national medical system,and the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hina is the most complete one,which has the biggest achievement.

译文2:Almost all major ancient civilizations have their own national medical system,and the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a has the most complete medical system,which gets the biggest achievement.

在2个译文中不难发现学生没有弄清楚汉语源语文本里“其中”的上下文义,所以译文1和译文2用了由“which”引导的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翻译“其中”,而这里的“其中”是指在上文中提到的“各大文明古国中的一国”。学生的根本性错误在于他们的理解过于简单,再加上对英语语法认知的欠缺使得他们的译文发生语篇偏误。

(4)词义重复误译

汉语源语文本中“医药体系”和“中药”以间隔重复的方式起着语篇衔接的作用,使得整个语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生们基本能够处理源语文本与目的语文本的这种衔接方式。但是仍然有少数学生的译文出现误译,比如:“医药体系”的译文。学生在前一句翻译的是“traditional medicines system”而后面再次出现时却译为“traditional medicines”。“中药”的翻译同样存在前后译文不一致的问题,该处的“不一致”不是指要用一模一样的重复,而是指学生译文信息的缺损和丢失。据此,这种情况虽然在词汇衔接偏误中所占比例不重,但也能造成语篇衔接断裂和信息偏差。

2.照应偏误分析

从语用功能的角度看,照应可以分为外指和内指。Halliday等[4]把照应划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学生抽样样本中照应偏误情况见表4。

表4 照应偏误情况

指称误用的偏误率是42.27%,是表中所占比率最高的一项,这表明学生对源语文本中各种指称的理解,目的语文本中各种指称的表达都没有很好的掌握,也不可能灵活地运用相应的指称关系。指称指示遗漏偏误率为25.77%,指称指示误加偏误率是18.56%排第3位,这2种偏误说明学生对指称指示的使用情况不明确。而指代不明偏误率为13.40%,虽然不高但也表明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活动时,他们对指代这一语篇衔接方式的运用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3.省略偏误分析

省略是指把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它是为了避免重复,使表达简练、紧凑、清晰的一种修辞方式。学生的省略偏误为19.47%(见表2),在语篇衔接偏误分析中排第3位,该数据说明在翻译过程中学生对源语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深刻,所以在表达时忽略了用省略这一衔接方式使目的语译文简练、紧凑清楚。

四、针对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教学策略及措施

(一)调查研究结果

从上文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将学生在进行翻译活动所犯的语篇偏误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1)学生缺乏英文语篇知识,不了解语篇连贯的重要性,这使他们不能够习惯性地以英语语篇的思维方式来重新表达目的语,所以他们的译文往往句式冗长,语义不连贯,表达方式过于繁琐;(2)大学英语教学针对的群体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相对于英语专业学生他们用英语交流的时间较少,所以容易受汉语母语的影响,往往用“中国式”英语来表达译文,这样他们不可能按照英语语篇的特点译出自然流畅、言简意赅的文本;(3)学生不仅缺乏目的语英语语篇知识,同时对源语文本中文语篇理解不够深刻和准确,所以他们的译文不是负载的信息过多就是信息残缺不完整;(4)学生的中英跨文化能力的薄弱使得他们在重构英语语篇的过程中不能合理运用词汇知识、语法规则以及语篇衔接的各种方式来避免语篇偏误。

(二)针对研究结果的教学策略及措施

研究表明语篇衔接理论能够让学生建立起整体的连贯性、衔接性等语篇知识体系。而语篇偏误分析理论的运用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跨文化语篇知识方面加强学习,所以以语篇分析为基础的翻译教学策略必将有利于推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进步和发展。针对研究中凸显的问题,建议如下5点教学策略:(1)教学中教师除讲授相关知识外,还要向学生们全面、系统地讲解语篇知识与翻译实践的相关性、重要性;(2)以英语语篇理论为基础,将语篇教学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通过阅读训练、词汇教学、语篇翻译等方式使学生逐渐形成整体语篇意识;(3)教师还可以通过实例分析、讲解来培养学生的语篇衔接意识和英语语篇思维模式,尽量使学生们摆脱惯有的“中国式”思维方式的影响;(4)在平时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翻译训练,通过合句子法、拆句法、增词法、减词法等各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语篇建构能力;(5)批阅学生的翻译习题译文,通过该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发现学生的语篇问题,在不断矫正错误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策略,以提高重新建构目的语语篇的能力。

注释:

①除文中提到的两部教学大纲外,还有三部分别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文理科本科用)(1986年版,后简称《文理科大纲》);《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本科用)(1999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年版)。

②文中例句的所有译文都是抽样学生的翻译作业。

参考文献:

[1]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2]李兴运.句群分析:翻译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J].中国翻译,1997(1).

[3]王东风.语篇连贯与翻译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6).

[4]HALLIDAY M A K,HAS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5]BEAUGRANDE R De,DRESSLER W.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81.

[6]CORDORSP.Error Analysisand Inter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45.

[7]HALLIDAY M A K,HASSAN 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M].Victoria:Deakin Universtity Press,1985.

[8]杨仕章.翻译教学中的误译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6).

(编辑:张齐)

作者简介:严丽(1977-),女,硕士,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实践与理论、大学英语教学。

收稿日期:2015-10-08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6)02-0114-04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浅议大学英语课堂设计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浅析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