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节日文化是人类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以节日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应有之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结合中西方传统节日、国际节日、各类自主文化节日等来建构英语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节日文化及其内涵,并扩展到一般的文化现象,有益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接受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形成国际意识。
【关键词】节日文化;语言与文化;课程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6-0038-03
【作者简介】赵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江苏常州,213161),一级教师,常州市骨干教师。
儿童英语世界的组成元素精彩纷呈:故事、儿歌、游戏、表演、卡通……当然,各种节日活动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节日文化是人类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以节日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结合中西方传统节日、国际节日、各类自主文化节日等建构英语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节日文化及其内涵,并扩展到一般的文化现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接受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形成国际意识。因此,实施以节日文化为载体的课程应成为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学生成长的真实需求。然而,面对五花八门的节日,我们往往会遭遇这样的尴尬:西方节日逐步削弱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力甚至大有取而代之之势;教师在节日活动的设计上往往缺乏科学性、整体性、序列性;学校对节日活动缺乏整体规划,各个学科、各个部门组织的节日活动多有“撞车”现象。
面对这些尴尬,我们不禁思考:节日,究竟应该带给儿童什么?是西方文化的单一渗透还是中西文化的有机融合?是转瞬即逝的热情还是抵达心灵的润泽?我且认为我们要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理念指引下,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中,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渗透下,找到融通的渠道,唤醒儿童对主流文化的记忆,剔除消极文化的影响,给儿童一个健康、积极、多彩的精神世界。
一、甄选节日类型,丰富课程内容
节日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不同的节日或为纪念某一历史人物,或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或为庆祝某一时节的到来。除此以外,自主开发的个性化节日也逐渐登上了节日舞台,赋予了节日更多的形式和内涵,使节日更显丰富性和多元化。就英语教学而言,有以下几种类型的节日可供教师进行开发、利用:(1)国际节日。如: Womens Day,May Day,Childrens Day, New Years Day。(2)中国传统节日。如: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 Double Ninth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等。(3)西方节日。例如:Christmas Day,Halloween, Thanksgiving Day, Easter Day等。(4)自主开发的节日。这主要是校园文化节日,如:Reading Festival,English Festival,Sports Festival,Science Festival等;一些个性节日,如Homework-free Day。
二、基于儿童视野,凸显课程特点
综上所述,节日林林总总,名目繁多。要合理架构课程,必须明晰学段目标,把握各个节日的特点。此外,节日活动必须基于儿童视野,遵守该节日的时间点。在整个学期中,不宜选择过多过满的节日主题,也不宜在同一时间节点选择多个节日,更不能固守教材,而要进行适度的拓展。
1.让节日文化包裹童趣。
一切适合儿童的才能得到儿童的接纳和喜爱。要把节日文化烙进儿童的心里,首先要让这些节日能真正吸引儿童。例如: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涉及Halloween。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白,自主开发了Halloween节日课程:组织学生观看关于Trick or treat的视频,让学生扮演“捣蛋孩子”和“房子主人”,体验该游戏的乐趣。指导学生阅读有关Jack-o-lantern的故事,并亲身体验制作南瓜灯。为了增加活动的英语元素,我录制了全英文解说的南瓜灯制作视频,并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尽量边说边做。这一活动激起了学生的热情,当各具特色的南瓜灯呈现在大家面前时,学生们的一句Happy Halloween!便诠释了对节日文化最深的体验,这绝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能够替代的。
2.让节日文化走向序列。
就同一个节日而言,学生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不同的体验。这种递进式的、序列性的活动更具科学性、适切性。考虑尊重学生年段特征和学校活动统筹安排的原则,笔者进行了如下规划:从纵向考量,每一个年段确立重点推进项目,低段节日课程以儿童节、春节、圣诞节为主,中段节日课程以妇女节、中秋节、复活节为主,高段节日课程以劳动节、端午节、感恩节、个性自主节日为主。每个节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内容的细化和统整。以圣诞节为例,低年级学生学唱1—2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观看关于圣诞节的电影;中年级学生了解圣诞节的由来,学习相关英语词汇与知识,学习制作圣诞节英文贺卡;高年级学生组织开展Christmas Party,制作Christmas tabloids。
从横向来讲,母亲节、感恩节、元宵节、元旦等节日课程可以和亲子课程、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有机结合,以实现节日课程的生活性、实践性。这些活动都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递进设计的,且具有序列性。如果我们将节日设计成这样的序列活动,学生的节日文化根基无疑会得到夯实。
3.让节日文化获得传播。
诚然,依托节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加深文化体验是节日课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们摒弃“有知识没文化”的教育,但我们亦不能在渗透文化的同时放弃知识的输入,因为知识和文化本是一体。为何要研究中外节日的文化差异和社会认同?因为我们不仅要体现对西方文化的包容,更要肩负传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任。当我们需要向外界传播中国节日文化时,我们自身必须具有对传统节日强烈的认同感和熟识度。以端午节为例,Its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关于农历这种中国传统历法很少有学生涉猎,更不用说能准确表达了。在一次Unit 7 Chinese festivals同课异构的公开课上,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拓展对话:
Mike is from England. He doesnt know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His Chinese friend is telling him something about them.
A: Hi, Mike. Do you know...?
B: No, I dont. What is it...?
A: Its a Chinese festival. Its on the ... day of the ...lunar month. Do you know lunar months?Its a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B: I see. Well, 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B: They....(此处为与此节日相关的交流)
A: Sounds great. I like this festival. I hope I can spend it this year.
B: Thats great.
如此设计是为了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当你需要向外界传播中国节日文化时,你认识到自己经历过模拟情境,你可以更自信地表达让你自豪的民族文化,而英语教师应该具有这种最基本的使命感,即引领学生增强文化传播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探寻实施策略,有效推进课程
甄选了节日课程内容,明晰了课程特点,我们需要在教材处理、活动设计、环境布置、命题设计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实施课程。
1.实现教学与环境的融合。
进行“浸入式”的英语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丰富的英语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其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室便是“浸入式”英语教学的重要实施阵地。西方学校教室的布置大多追求个性,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氛围。因此,针对节日课程,我们可以对教室进行特色化布置,例如:学生可以用自制的节日英语卡片办小规模展览,还可以用Chinese lanterns, riddles written on lanterns, Jack-O-lanterns, Easter eggs等实物来布置教室。师生可以共同搜集一些关于外国节日文化的图片或者背景知识,制作海报贴在教室的墙上,使教室更有节日气氛。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积累知识的过程,当其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节日了解越多时,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也会越浓厚。
2.实现教学与生活的链接。
纵观译林新版《英语》教材,我们发现与节日相关的内容很多,有的出现在Story time板块,如:五上Unit 8 At Christmas,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六上Unit 8 Chinese New Year等,有的则出现在Culture time板块,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如Halloween等。毫无疑问,编者在编排教材时已经充分考虑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力求节日的编排更贴近生活,但是我们深知要把节日文化课程实施到位,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多方位思考、开发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生活资源,要挣脱教学活动的束缚,进行有效的拓展和统整,给予学生更深的文化印象。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建议,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还应该在不影响教材延续性和渐进性的前提下,使学习内容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同步,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和体验需求。
例如:学习了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8 At Christmas,我们就动手制作Christmas cards,并写上英文祝福语,在圣诞节前夕将祝福传递出去。我们还参加了学校的英语节汇演,将歌曲Santa Clause is coming to town编排进英语课本剧表演,让大家感受圣诞节的欢乐气氛。
3.实现教材内容的延展和丰厚。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必须具有理性的课程意识和教材开发意识,才能更好地引领儿童自我建构知识,自觉提升能力,最终获得成长。如:教学Unit 8 At Christmas后,我们意识到中国的传统节日远不止教材中提及的内容,Qingming Festival, Lantern Festival, Double Seventh Festival等也应该作为补充内容纳入课程范畴。根据学生的需求,笔者选择了Lantern Festival作为拓展课程,并邀请家长一同参与,与孩子一起guess the lantern riddles, make tangyuan, 同时加入趣味元素lucky draw环节,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与节日相关的词汇,体验了节日的文化,更享受了生活的乐趣。
4.实现情感与智慧的共生。
情感作为人的一种心理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外显到内化的过程。学生形成稳定而良好的英语情感,绝不是短期效应,而应是长期期待。实践证明,热闹的活动、有趣的游戏、愉悦的歌曲只能生发短期的澎湃,在愉悦的情感中生发智慧,才能润泽儿童的心灵,为儿童的英语世界厚实底蕴。结合节日课程,我校进行了以节日活动为主题的自主命题,这些命题以各种节日为背景,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因此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我们常常能在学生答题时看到他们的会心一笑,那是因为他们在答题时看到了真实的生活,这便是情智共生的真实写照。
我们一直期待英语能成为学生的真爱,那脸上洋溢的笑容,内心散发的喜悦,举手投足间的洋气,由内而外的自信能成为其个性的符号。然而这样的情感只有与智慧相生相长才能持久,因此依托节日文化达成情智共生便是我们心中殷殷的期盼。
节日文化的渗透是指向学生知识积淀、精神提升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多元化课程。让学生了解一些重大节日,进行中西方节日文化比较,不在于语言与文化知识的讲解,而在于以课程的眼光将语言和文化融合。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节日课程的研究道路上还需要开阔视野,找寻更多的方向(例如中小学节日教学衔接)。我们期待节日文化能成为描绘儿童英语世界的多彩画笔,让儿童的世界散发文化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唐功志,王春晖,慈丽妍.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倪潜梅.节日,让言语生命拔节成长——节日类习作课程的开发实践[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5(3).
注:本文获2015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