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知识的迁移

2016-03-21 06:08河北省滦南县扒齿港镇初级中学常进召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中学物理受力

河北省滦南县扒齿港镇初级中学 常进召

浅谈物理教学中知识的迁移

河北省滦南县扒齿港镇初级中学 常进召

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孤立的、彼此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物理教学中知识的迁移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

物理教学 知识迁移

迁移指已学过的知识在新的知识环境中地应用。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孤立的、彼此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如果一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促进另一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则称之为正迁移。如果一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则称之为负迁移。中学物理教学运用迁移规律,关键要促进正迁移地产生,防止负迁移地干扰。

一、迁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学物理教材的逻辑体系涉及面很广,内容很丰富,有些表面上看似乎不相干,实质上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内在联系,甚至遵循着同一物理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寻其内在联系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规律,促成知识的不断迁移。从物理科目的各种考试、考查试题及测试结果中的统计情况看,凡是失分较多的题目,大都是由于学生不善于知识迁移。

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讨论被压入水底的木块在上浮过程中受浮力的情况。多数学生会计算与木块等体积水的重量,忽视木块露出水面的过程。

二、迁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普遍性

中学物理安排的教学体系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和近代物理等内容组成,相应的物理实验和习题是这个体系各部分知识的具体应用。整个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任何一个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都需要以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知识与技能间的迁移是物理知识迁移的一大特点,体现最多的是与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结合得较紧密的实验。中学物理知识的迁移除表现在自身的内容之外,也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

例如,即时速度、加速度和临界角应用了数学的极限概念,振动图线、波动图线应用了数学的图像法。

三、学生的心理特征对迁移的影响

学生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盎然、信心十足时,自然会比较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反之会影响迁移,甚至会成为迁移的障碍。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把握其心理状态,掌握好教学的每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求知欲,以促进正迁移的顺利实现。

例如,对演示扩大电压表量程的实验,多数学生担心电压表超过量程会烧坏电表,因此情绪饱满。教师要善于借助学生的这种情绪开展教学。

四、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迁移的前提

影响迁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扎实的基础知识。离开扎实的基础知识,迁移会成为一句空话,在知识的接收过程中会出现张冠李戴、缺苗断垄、串行跳字的现象。

例如,受力分析是力学中的关键所在,是力学的一条主线,抓住这条主线,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产生正迁移。高中物理的运动定律研究的是质点动力,它以质点的受力分析为主。学生学到机械能、动量时,教师会进一步提出系统内力、外力等概念。解决动力学中的实际问题涉及系统的受力分析。学生掌握好质点的受力分析,就会为系统的受力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五、培养能力是迁移的关键

能力是人们依靠本人的智慧和知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身心力量。知识不等于能力,只能说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获得知识的条件。有人把打好基础、培养能力比作高楼的地基和支柱,只有地基牢固、支柱坚实,才能撑起高楼大厦。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就好像是地基、支柱和楼房的关系。物理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此有效实现正迁移。

六、加强指导是促进迁移的重要因素

打好基础、培养能力,为中学物理教学的知识迁移铺平道路,这不等于说教师可以放弃必要的指导。

例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36千米的速度行驶,刹车后以每平方秒5米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求汽车刹车后三秒内的位移。教师通过不同的班级教学,发现学生会出现两种答案,即7.5米和10米,到底哪个答案对呢?教师不应急于回答,应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

总之,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容体系、深广度等因素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确切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此正确地指导学生。负迁移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就可以使负迁移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耿文侠.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及相关因素研究[J].教育探索,2002

[3]林崇德主编,胡卫平著.中学科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4]靳 莹,王爱玲.新世纪教师能力体系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

ISSN2095-6711/Z01-2016-12-0195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中学物理受力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与鸟相撞飞机受力几何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受力分析的三个“嘱托”
底排药受力载荷及其分布规律
基于OSG与3DMAX的中学物理实验仿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