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强 朱迎玲 刘彦柱(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浅议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等工程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吴永强朱迎玲刘彦柱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多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这对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行业企业对教育改革的参与度,有效提高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科学性,从机制、平台和组织机构等方面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良好发展契机。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等工程教育;双师型教师
Abstract: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goal is to cultivate multi-level engineering technical personnel the society need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s to the result that the demand for engineering talent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which also results in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alents of higher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model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e teaching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industry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viding a good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from the aspects of mechanism, platform and organization for the building of the contingent of teachers of "double teacher type".
Key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double-professionally-titled teacher
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为了强化地方工科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建设的质量,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变革性和实践性问题,文章试图基于校企合作模式,谈谈高等工程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高等工程教育是工程科学与技术人员培养的主要阵地,为工程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新鲜血液和不竭的发展动力,在该过程中,高校(尤其是工科类院校)也直接参与工程科技的研发,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等工程教育实施的工科院校对学生(未来工程科技人员)的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形成起着基础性的影响。当今时代工程科学与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都特别重视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力争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以保持有利的竞争地位。
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工程技术问题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工程问题日益频繁地涉及到各学科的综合知识,如人文、工商管理等方面。显现的各类工程现实问题淡化了原有的学科专业限制,各工程学科专业之间,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如经济、文化、环境、法律之间的联系尤为突出。工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技术本身之外的因素。因此,在当今社会具备全面、系统性知识的通识型人才比掌握专精尖的专业型人才更能适应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迫切需求。
我国传统的高等工程教育过于注重单一学科各自的内在系统性,而对于学科体系之外的综合因素的考虑则较少。具体说来,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出现的两种现象:一是专一技术型,工科毕业生不擅长商业经营与管理,更缺少人文知识与素养;另一方面是技术专一型,各专业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学机的不懂电,学电的不懂机等。
当前国际高等工程教育领域普遍重视对交叉学科、通识教育和新兴学科的研究与发展,上述三个领域对理工科院校尤其重要。未来高等工程教育的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整合性和一体化,着重以问题为中心来设计跨学科相关课程,如工程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管理知识的有机融合。同时也要促进教学内容的综合化,以全面提高工程人才培养的基础素质,实现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相互渗透,工程科技类课程和人文类课程如何能够实现协调发展、有机统一成为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中的永恒主题。
培养社会工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多层次技术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终极目标,企业是引进各类工程教育培养出的工程人才,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同时向输出高等工程人才的学校提出新的需求。所以工程院校必须面向企业,企业必须依靠工程教育,校企双方只有缜密合作,才能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与企业的松散、浅层次的联系,也使学校难于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如若高校不能建设出社会急需和具有前瞻性的专业,极易出现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的人才培养危机。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影响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校企合作是高等工程教育尤其是强化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
(一)校企合作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
众所周知,高等工程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工程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工程教育所培养出的工程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这也决定了工程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的。而知识经济时代,体现现代工程特点的“大工程教育观”要求工程教育更加重视工程的系统交叉性、综合性及其实践性,更加重视对工程科技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学科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教学中“实践才是工程专业的根本”,强调开发“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课程,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尤其强调对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即工程实践的地位毋庸置疑,它归根结底是实践动手为基础的培养工程概念的实践教学活动。越来越多的理工科院校意识到,加强与企业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企合作恰恰能弥补高校工程实践机会缺乏的先天不足,企业参与学校高等工程人才的培养,能大大提高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校企合作是高等工程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教育颠覆了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单一主体的地位,强化了社会各利益共同体的人才培养义务,将企业拉进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强调学校和其他各类社会团体要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和组织界限,相互协同共同培养人才。它改变了以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把课堂理论学习与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在我国一些理工科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理论)知识传授、轻(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和重课内、轻课外的“三重三轻”现象。长此以往极易导致高校培养的工程科技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普遍对大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持怀疑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合作教育成为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项重要质量保障措施。合作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综合性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如今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大部分教师缺乏实际生产经验,大多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如何在提高教师理论教学水平的同时强化教师的工程经验,培养“双师型”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是高等工程教育界不容忽视的难题。企业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角色,校企合作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路径,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将各类教育资源有效统合,培养实践性强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增加其市场竞争力。
(一)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管理机制
各高校应严把教师队伍的“质量关”,加大对在岗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实际技能操作、教学能力的综合考核。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将在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引进到教师队伍中来,作为专职或兼职教师,比如我校将行业企业聘请来的教师统称为外聘教师,一部分充实到课堂理论教学,另一部分主要是充实到实践教学环节,比如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和实验等,如此以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些具有工程背景的技术人员将一线的工程实践经验直接带进课堂,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使教师队伍得到优化。
(二)要搭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平台
建立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共同培养适应现代企业所需要的应用技术人才,是地方工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途径。通过积极模拟工作场景,在实战中学生的实际工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接触到新技术、新设备,可以加深对课堂教学的认知。
在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双方的关系由松散变为紧密,学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学术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积极搭建平台。积极鼓励在校教师尤其是没有工程职业资格的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工程技术实践,从而更好地指导一线教学。我校在师资管理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申请到行业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如工程实践期间减免相应工作量等。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组织机构建设
成立相关组织,如成立专家委员会。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组织形式即“校企合作委员会”近年来在一些工科类院校得以有效实施,推动了高等工程教育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内部多数由企事业单位、行业的领导和专家组成。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核各学科专业教学的相关规范、探讨专业的内涵建设、指导校企合作其他相关事宜等。学校与这些企业加强了深层次的互动交流,企业工程师走上讲台,高校教师走进企业,优化了教师的内部结构,从而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组织机构前提。比如相关制度要求青年教师每年到企业实习不少于一个月,以避免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与工程生产实际严重脱节的弊端,使校内理论和实践教学更与时俱进。
校企合作是建设“双师型”队伍的有效途径。企业代表着社会的需求,让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恰恰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应运而生,更加面向市场和社会的一种培养方式,唯此高等工程教育才能培养出应用复合型的现代工程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鹏举.工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等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
[2]伏云.基于校企合作的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
[3]时铭显.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4]李正.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分析[J].高教探索,2005(2).
作者简介:吴永强(1969-),男,河北怀来县人,本科,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教授,研究专长为市政工程、环境工程、高等教育管理。朱迎玲(1982-),女,河北衡水人,硕士研究生,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讲师,研究专长为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刘彦柱(1980-),男,河北省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讲师,研究专长为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校企合作建筑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GJJG10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9-0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