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与化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两大法宝*

2016-03-19 19:50王娟黄锐王晓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高教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化育基本原则引领

王娟 黄锐 王晓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引领与化育: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两大法宝*

王娟黄锐王晓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面对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斗争以及当前复杂的社会形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成为摆在各级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辐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两大基本原则——“引领”和“化育”。唯如此,方能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才能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原则;引领;化育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long standing ideological struggle and the current complex social situation,the education of social core values had been an important task for every university. A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core values system,univers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 core values with great radiation effect,far-reaching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meaning. During the process of advancingthe social core valueseducationon college students,two basic principles——"leading" and"educating and cultivating"must be grasped. Therefore,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uld be ensured and the purpo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ld be achieved.

Key words:university;social core values;basic principle;lead;educating and cultivatin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转折点。一方面旧价值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新价值有待完善。作为祖国的未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大事。因此,在新形势新政策下,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者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题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在期刊数据库检索显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的文章以及专著数不胜数。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吴潜涛教授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冯刚教授发表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等文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术著作问世,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基本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等等,这些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的全面展开启迪了思路。

作为传播知识、引领文化、研究学术、追求真理、创造思想、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作者拟从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把握其本质出发,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指出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需要坚守的基本原则。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年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2014年2月12日,《人民日报》今日头版公布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容

价值是某种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某种满足,价值观是在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上人人心里都有的那杆秤。那么,核心价值观就是建立在根本利益基础之上的、使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以此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经过中国历史的大浪淘沙、借鉴西方当代核心价值观有益因素、结合中国当下实际、为助推“中国梦”实现而凝练的基本价值取向。用侯惠勤教授的话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集体主义,而不是个人主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稳的基础工程。为什么如此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一,这是意识形态建设的迫切需要。

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一些共性的全球性观念正在形成,世界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但是意识形态领域内的竞争从未褪去,而是日益严峻,只不过是披了一层隐形的外衣而已。社会主义中国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以面对新形势下“暗流涌动”的意识形态交锋,在激烈竞争中有自己强势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这是意识形态建设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的需要。

第二,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需要。

悠久、强盛、连续的中华文明经历了“辉煌、衰落和悲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一文明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有望迎来“复兴”的大好时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要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向世界,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之开辟道路并提供价值观念的支撑。正如张国祚教授在讲座中所言,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灵魂动力、保障支撑以及根基方向。

第三,这是继续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中的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改革开放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保持现有成就、推动大变革大调整、推进国家治理能力,这需要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只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创造平稳有序的社会进步秩序。

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学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对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政治责任、现实责任和历史责任。作为青年聚集地的高校,更应切实承担这份重大责任,毕竟,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因此,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高校在学生工作中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工作,在结合实际中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化育”学生的成人成才。

第一,站在“引领”的高度。这是从认识层面讲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有的态度。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进行,诸多社会思潮的发展给高校带来许多新的气象和观念,大学生受到社会层面、校园层面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例如,有的学生“三观”功利化,在价值评判和行为选择上存在双重标准;有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处于浅层次和被动状态;有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突出、个性化需求增多,出现人际交往、心理压力大等问题。

在我国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方面发生重大调整和深刻变化的崭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念,用富有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唯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作用,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能力,才能不断积极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唯如此,方能从根本上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性、人民性、先进性、包容性等内在特征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指引、精神支撑、整合引领、批判引领、理想激励、道德昭示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第二,把握“化育”的力度。这是从实践层面讲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然的方式和方法。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促进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他们能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走得坚定,关系到他们会不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转化为复兴民族和建设国家的动力。

鉴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然涉及到方式方法问题。“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显然会适得其反,高校学生工作者应更多地寻找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适合路径。例如,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找回历史积淀;通过先进典型、身边榜样等充满正能量的事例来感染人;通过搭建快捷高效的学生工作平台使得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中得以释放,将更多精力投入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健康向上、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浸染青年学生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大学生积极进取……这些均是在以春风化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化育”式教育,即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无处不在的“轰炸式”宣传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通过多方努力创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取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在这种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活动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日益彰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更加富有吸引力,逐步让大学生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价值判断、价值评价、思维方式与审美方式,并将之自觉地转化为“羡慕、靠近、模仿与人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的行为。即在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育”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塑造、渗透认同以及行为外化。

四、结束语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

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了天、地、人三才者,蕴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内在超越三种精神,是永葆生命力、富有凝聚力、具有感召力的价值观。

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新目标、严要求、长任务,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中百舸争流、切实提升育人水平,这是我们每个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必修课,唯有在引领与化育中方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出谋划策、添砖加瓦,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中间力量。

参考文献

[1]石海兵,于玉娟.论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活化路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

[2]徐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功能论析[J].求索,2014 (11).

[3]唐凯麟,张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民认同和道德构建研究[J].伦理学研究,2014(1).

[4]范纯琍.文化软实力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学习与实践,2014(3).

[5]高庆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实践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

[6]韩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5(24).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7-0011-03

*基金项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2015年党建创新项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15djcx05)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扎实推进外语系思想政治教育”(15djcx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娟(1982-),女,河南漯河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副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原理及教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化育基本原则引领
寒山化育一身诗
佘山修篁
情智共生 绽放生命灵动之美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如何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落地
翻转课堂下“学懂悟会”教学模式的化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