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莉,唐艳乾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广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分类管理培训机制的探析
黄莉,唐艳乾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在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呈不断精准、规范、专业的发展趋势,这对学生资助工作队伍提出了严峻挑战,队伍培养与建设改革问题提上日程。高校资助工作队伍培训是队伍培养与建设的重要环节,培训的实效性势必影响到资助工作的精准度与成效。文章在分析当前资助工作制度变化、资助工作本身特性及资助队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分类管理培训机制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分类管理培训逐步实现资助工作队伍从“杂化”“散化”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转化。
关键词:分级管理;分类培训;分类管理培训
近年来,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伴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学生家庭经济困难问题日渐突出。为解决高校收费标准提高和部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之间的矛盾,2007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新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逐渐严谨、规范、专业。由此,也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挑战,队伍培养与建设改革问题提上日程。
虽然广西各高校已全面开展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队伍建设发展历程较短且管理尚未完善,导致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精准资助、精确资助、精心服务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培养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队伍培训机制的创新,是全面落实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资助工作队伍分类管理培训的必要性
广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以“奖、贷、助、减、补、勤”等多种资助形式存在,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资助工作[1]。
所谓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是指从事、负责高校学生资助日常工作与资助育人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集体。分类管理培训主要体现在根据人员在资助工作中的职责与作用,将队伍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层次,明确各层次的具体责任和工作内容,实行分级管理,并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与培训目标,从而实现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分类管理培训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适应资助政策不断完善与优化的需求
近年来,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呈不断完善与优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指导性政策颁布。2007年开始,广西先后制定下发了《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暂行管理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扶持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就业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4〕32号)等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进一步指导、规范高校资助工作。第二,政策修订和优化。广西根据资助管理变动情况和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需要,对相关政策进行了修订与完善。2014年对2007年制定下发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细则》(桂财教〔2007〕96号)进行了修订,制定下发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细则(修订)》(桂财教〔2014〕130号),2015年又对《广西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暂行办法》(桂财教〔2011〕125号)进行了修订与完善。第三,资助新政策出台。2014年广西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补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生子女资助、直招士官国家高等学校学生实施国家资助等新政策。
(二)满足资助工作繁重与严谨特性的需求
资助工作繁重性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内容涉及面广。主要包括校园地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受理、发放、贷后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复查核实、档案管理;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管理;学生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发放;学费减免、绿色通道、大学生征兵入伍、退役、复学补偿;高校毕业生到边远艰苦地区就业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与资助育人相关的征文、知识竞赛、演讲等各项文体活动[2]。第二,流程繁琐且时间紧。最突出的是国家奖助学金的评选、发放与管理。评选流程细致,资金发放要求严格,申请材料管理审核繁琐,完成任务时间紧迫。第三,具体执行、操作性规范尚不完善。虽然相关实施办法或政策性文件中说明了执行、操作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复杂,部分学生提交的材料存在错漏多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导致资助工作人员对学生材料有效、真实、准确了解和把握难度加大。
严谨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严管理。国家政府部门以权威的形式标准规定高校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应达到的工作目标、遵循的工作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以及采取的一般步骤和措施,高校不能触碰与逾越相关资助工作原则与要求。第二,从严教育。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属于教育惠民工程,严禁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采取有力措施,严肃批评教育,认真整改存在问题。尤其是规范惠民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发放,坚决查处和纠正各种截留、挤占、挪用行为。第三,从严监督。从2013年开始,广西学生资助资金管理情况被纳入审计工作。由专业审计机构对高校国家奖助学金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除此之外,为掌握广西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确保学生资助项目顺利实现,资助管理相关部门定期对全区范围内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三)解决资助队伍培养与建设现状的需求
目前,高校资助工作队伍培养与建设的现状是:第一,队伍人员“杂化”现象严重。由于高校资助工作队伍配置不足,导致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专职人员很少,一般情况下为1-2人,大多数高校未能达到1∶2500的配备比例,资助工作的主力军主要是其他兼职人员,以一线辅导员居多。第二,队伍人员“散化”现象严重。由于待遇、地位、发展前景等原因一线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学生资助工作容易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传统的“帮、传、带”受到冲击,缺少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辅导员。第三,资助培训缺失,业务不精。在实际工作中,关于资助工作的相关培训相对较少,这给资助工作带来许多弊端,使得资助工作队伍在本职工作内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资助工作的深入开展。队伍“杂化”“散化”等特点更加剧了这种影响并恶性循环。
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对资助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队伍需不断学习、更新资助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并能熟练掌握具体操作流程,才能从千丝万缕的资助日常事务与焦头烂额的状态中超脱出来。除此之外,队伍培养与建设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当务之急是如何实现资助工作队伍从“杂化”“散化”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转化,要解决上述问题,分类管理培训是关键。
二、以队伍分级管理改革为基础,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分级管理的依据在于资助工作队伍现状:专职人员不足,兼职人员较多且涉及人员范围广。面对这个暂时难以解决的现状,惟一的办法就是将这只庞大的队伍武装起来,规范化管理,既有效解决专职人员结构性短缺问题,又有利于队伍人力资源的整合,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目前,广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主要为校—学院(系)—班级三级管理体系。三级管理体系虽然在很多高校实行,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并非完全尽如人意。资助工作繁琐、队伍人员复杂、中间环节多等原因,使资助工作容易出现政策、工作要求传达不到位,管理职责落实不明确、缺乏统筹安排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三级管理体系,防范人满为患现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迫在眉睫。
首先,高校应明确各级职责。第一级为校级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级领导直接指导,学工处、财务处等相关行政负责人及各学院(系)领导担任成员,全面指导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宏观调控、统筹部署、监督管理等。第二级为学院(系)资助工作小组,以学院(系)分管学生工作领导为组长,辅导员、学管干事、学生干部代表等担任成员,负责协助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开展组织本学院(系)资助工作,将相关资助任务、要求及时传达与落实。第三级为班级资助工作小组,学生辅导员任组长,学生资助助理、学生代表担任成员,负责班级具体实际操作资助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各级管理层的突出作用。在第一级管理层中,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处资助管理机构中心作用,其主要职责是:统筹组织和管理全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制定资助具体工作方案、工作细则、工作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指导资助工作的开展,同时监督检查、掌握系部资助工作开展情况,帮助顺利完成任务并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在完善与细化管理结构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以校分管领导为指导,资助管理机构为中心,学院(系)分管领导、学管干事为桥梁,辅导员与学生资助助理为重点,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资助队伍,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助工作队伍分级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虽然对队伍进行分级,但是各个管理层次并不是孤立存在,相互完全独立的部分,管理的着眼点仍然是资助工作队伍整体,强调整体与局部的统一。资助工作队伍分级管理旨在:一方面,上一级统筹安排相关资助工作,指导且督促检查下一级工作效果,满足上级掌握下级工作情况的实时性要求。另一方面,下一级及时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工作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资助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指导、督促、检查或信息反馈是一种逐级递进的关系,但也不排除跨层次的指导、督促或信息反馈。
三、以队伍分类培训为核心,提升资助工作业务水平
分类培训是针对统一的、无区别的培训提出来的,它要求资助工作队伍培训应有针对性,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以往的资助工作培训中,集中统一培训是比较常见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减少培训成本并缩短培训时间,工作量相对较少,比较便利。但缺点是忽视培训对象在工作职责、工作经验、能力以及所任职学校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会造成资助工作人员在执行资助任务时有不同的需求。另外,通识性内容培训也是比较常见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侧重于理论培训,包括资助工作的整体概况、资助新政策的传达与宣传等内容,政策性、理论性较强但实践性略显欠缺。因此,要提高资助工作业务水平,进一步完善资助培训工作机制,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分类培训格局是关键。第一,根据培训对象职责、作用的差异性开展资助培训。资助工作涉及人员广泛,包括分管领导、资助干事、学管干事、辅导员、学生资助助理等,他们在三级管理体系中的职责与作用都并非完全相同。例如,学生资助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学院资助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资助部门的运行,包括制定相关资助工作方案与细则以及资助工作的布置与落实等职责。这就要求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的专职人员必须非常熟悉国家、政府有关资助政策要求,全面了解掌握资助政策、具体操作流程等相关业务知识。除此之外,专职人员还要钻研资助业务,尤其是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的创新。因此,除积极参加上级资助部门开展的资助业务培训外,还应通过向兄弟院校学习以及邀请资助工作相关专家召开座谈、讲座等形式系统培训。与其他人员相比,专职人员全面、综合性培训更为突出。第二,根据培训对象工作经验的差异性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由于工作经验的差异性,资助工作队伍人员可以分为新录用资助工作人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资助工作人员以及具有丰富经验且一定理论基础、实际操作与研究能力的资助骨干[3]。高校需利用寒暑假或在任务执行前对新进人员着重进行岗前培训,帮助新进人员了解、熟悉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克服因缺乏工作经验所产生的工作困难,避免工作开展出现盲目性。第三,根据资助工作事务的差异性开展资助专题培训。资助工作内容涉及校园地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学生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发放等方面,需根据资助工作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还有,根据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开展强化培训,例如,重点加强国家奖助学金、建档立卡相关内容的培训。根据资助工作需求性开展实操性培训或业务突击培训,帮助资助队伍熟悉与熟练掌握资助业务知识与操作流程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助工作队伍培训过程中,除培训缺乏针对性外,还存在培训滞后性和系统性。培训的滞后性表现在:开展资助工作之初,缺乏发现问题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往往总是在工作开展或发现问题之后才制定相关的资助工作操作流程、工作要求以及与此相关的规范性培训,导致资助工作容易出现反复性。
四、以基层资助工作队伍培训为重心,建立培训需求动态调整机制
基层资助工作人员是指班级资助工作小组,即从事一线资助工作的辅导员与学生代表。相对而言,这部分人员在整个资助工作队伍中的作用与地位非常重要,他们的优势是:了解、熟悉班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是资助工作存在问题与困难的信息反馈源,能为资助工作的改进与完善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在以往的培训中,这支基层队伍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缺乏长远培训的规划,导致基层队伍部分人员在资助工作方面仍停留在应付上级布置和落实的状态中。因此,资助工作队伍培养与建设要坚持重心下移方针,进一步加强基层资助队伍培训,着力解决影响基层资助工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解决基层资助工作突出问题的同时,主动收集基层反馈的信息与工作建议,不断完善与改进基层培训方式、方法。
在基层资助工作队伍的培训中,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内培训优势,定期组织辅导员资助业务学习,利用寒暑假辅导员专题培训的契机开展资助工作专题培训,或是通过召开资助讲座、文件政策、业务手册印发宣传等形式开展培训,帮助一线资助工作队伍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高校还应该开展校外培训,加强校间交流学习。同时,高校应从学生内部着手,成立一支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学生资助助理队伍,协助资助管理机构、辅导员做好各项资助工作。学生资助助理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确定是否连任。除定期培训外,在开展相关资助工作前,学校应召集学生资助助理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培训内容着重于资助材料的相关填写、收集、注意事项以及在以往资助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等,指导与帮助资助助理熟悉资助工作具体操作与执行要求。
为保障信息反馈渠道的通畅性,高校应主动建立资助专职人员、学管干事、辅导员、学生资助助理互动网络平台。这既有助于辅导员、资助助理及时反馈在开展资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或出现的问题,了解资助工作开展实际情况,也有助于资助专职人员在线指导、培训辅导员或资助助理开展资助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除此之外,高校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工作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资助管理与资助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一线资助工作培训的实用性、有效性,逐步建立培训需求动态调整机制。
教育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资助工作队伍培养与建设将是未来资助工作的重心,资助队伍培训是培养与建设的重要环节,培训的实效性势必影响到资助工作的真正落实与成效。分类管理培训机制的建立摒弃了以往单一、无针对性的培训模式,有利于逐步实现资助工作队伍从“杂化”“散化”向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转化。
(责任编辑:黄孙庆)
参考文献:
[1]王珂﹒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优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2]莫云仙﹒高校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4(3):78-79﹒
[3]黄军伟,吴先琳﹒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校本运行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9):49-50﹒
Analysis about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Training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Funded Work in Guangxi
HUANG Li,TANG Yan-qian
(Guangxi Polytechnic of Construction,Nanning 530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work has been more rigorous,standardized and professional.So,the students funded work team face a severe challenge.Team training and construction reform gradually put on the agenda.The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ining will affect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work.This paper propose a feasibility analysis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training mechanism,which from the changes of the current financial system,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 itself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team training.Finally,the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training mechanism gradually realizes work team from the“disorder”,“scattered”to the regularization,spe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hierarchical management;classified education;classified managem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6-0084-04
作者简介:黄莉(1984-),女,广西南宁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资助、学生管理。
收稿日期:2016-04-02修稿日期:2016-04-26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广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分类管理培训机制探析——以XX为例”(2015ZZ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