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娟
摘要:为了有效提升学生资助工作效率、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工作水平,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汲取国外普通高等院校的学院制管理的新模式,全面推行学生资助工作校、院分级管理。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推行学生资助工作校、院分级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面发展不成熟。本文就国外几个国家有效的高校学生资助模式和制度进行分析,探究这些资助发展模式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分级管理创新的启示。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分级管理;美国;英国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007-02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原本以一级管理为主的资助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管理的需求,而二级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兼顾分工与合作,在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中能够发挥高效、实用的特点,是我国落实资助政策,实现高校资助工作高效、快捷执行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资助工作中二级管理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分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一、国外高校有效的学生资助模式
1.英国高校助学模式。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英国的助学补助发展由来已久,发展较早,经历了长达800多年的时间,助学模式不断演变、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状态。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英国实行“免费加助学金”的高校学生资助模式,即由国家政府财政承担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学费费用,针对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国家财政还承担了他们在校的生活费用,这种国家承担教育费用的模式有效的解决了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些问题,学生得以顺利就业,社会矛盾减少,学生家庭无需承担过重的学习费用压力,但导致国家的财政压力增大,影响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
2.美国高校资助政策模式。美国向来以立法而闻名,对于高校学生的资助,美国也是通过一系列的立法进行保障,发展至今,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较发达的国家之一。1957年,美国出台了《国防教育法》,这一法案中最早提出了助学贷款的概念,为国家教育作了最初的保障。随后,在1965年,美国继续颁布法案《高等教育法》,确定在美国范围内推行与“斯泰福贷款”以及“佩尔助学金”类似的助学金政策,通过提供贷款和助学金的形式,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助学扶助,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问题,对于这些学生的补助,分为困难家庭助学金补助、品学兼优奖励补助以及无息贷款补助这几个主要方面,为学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资金补助方案。(1)无偿助学金。在美国,高校教育资助体系结构相当复杂,有来自于社会各级教育及金融机构的外界扶持,也有高校内部的分级资助管理。本文重点阐述美国高校内部的资助体系结构。首先是助学金(Grant),助学金是由美国联邦政府及州政府等高级社会机构直接支付给高校的,由高校来主动管理这部分资金并合理分配发放,用于资助学生就学,它属于高校的无偿助学资金。在这部分拨款中,高校必须从学校的学费总收入中抽取不少于政府拨款的1/9部分来作为资助体系的配套经费,专属用于资助学生就学。(2)有偿助学金。勤工俭学项目(Work-Study Program)同样颁布于1972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高等教育法修正案》,与助学金不同,它是典型的有偿助学资金,它的宗旨就是在校内为大学生提供工作机会,帮助他们通过校内外劳动以及社会服务来获取来自于高校及联邦机构的资助,从而负担自己的大学学费。
二、美国高校教育资助体系的创新机制
美国每个州的法律都是不同的,他们的高等教育资助机制设立与执行办法也是不同的。就以丹佛大学为例,该校的资助模式首先要根据学校调查和学生家庭所提供的财务状况来计算学生在学校的高等教育资助需求量,然后再根据这一需求量来决定对他的资金资助结果。丹佛大学的高等教育资助需求量计算公式为:高等教育资助需求量=学费+住宿费+教材费+交通费+其他费用=高等教育成本-家长贡献-学生贡献。上述公式中的7个分支项目就决定了需求量的大小,这里有一点与中国高校不同,那就是美国高校的学费在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学校都存在巨大的差异,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大学学费越贵,比如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这些私立名校就需要花费高额学费,他们的平均学费都在5万美元以上。而丹佛大学平均每年的学费只有不到3万美元。但是,学校对于学生的资助水平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哈佛大学,学校对学生的资助金额可以达到1.5万美元,他们的资助体系也是全美高校中最大气的。在丹佛大学,他们的高等教育资助需求量就以美国国会的大学委员会方案为基础,建立了“国会FAP方案”,该方案主要针对学生高等教育成本和高等教育资助需求两部分建立资助模式。
首先是按照学生教育所建立的高等教育成本,它的计算公式为:高等教育成本=学费+教材费+食宿费+交通费+其他费用。高等教育成本由丹佛大学的6大校区、4类院校共同管理,他们所计算出的平均教育成本就会帮助计算学校的资助体系,服务于广大在校学生。高等教育资助需求则从理论上计算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资助金额,这一部分金额的基础计算方法就是高等教育成本与家庭预期贡献的差额。高校在计算完这部分资助需求成本后,可以允许学生进行资助申请,待收集资料到一定程度后,学校就可以开始制订相关的资助方案,以便于后期的助学资金发放。以丹佛大学为例,在已知条件包括高等教育成本、家庭贡献值与学生贡献值后,该校在2014年的教育资助需求为:高等教育成本(35000)-家长贡献(12000)-学生贡献(3000)=20000($/人)。
三、中美高等教育资助模式运行过程的对比
如果对比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资助模式的发展与运营方面,中国显然还是较为稚嫩的,因为我国在校院分级管理资助体系发展方面远不如美国那般成熟和稳定,其系统性和丰富性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要说,两国的资助模式运行方式及过程也都是符合各自国情的。
四、美国高等教育资助体系对我国高职院校分级管理资助工作创新的启示
1.健全分级管理机制,完善资助体系。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资助二级管理机制的缺失问题,各有关高校要切实做好相关的管理体制的完善工作,提高各部门的资助工作效率,形成具有实用性强、兼顾公平和效率的高职院校资助二级管理模式。
2.科学、合理地完善贫困生的认定机制。我国已有了贫困生认定机制,但在上述文章的对比中也可以见得,它并不能满足教育资助需求量的基本条件,而且漏洞很大。
3.创新资助分级管理模式,实现资助育人相结合。高职院校对于贫困生的无条件资助,很可能养成部分学生的不思进取,在学业上懒惰的习惯,不利于贫困生的学业进步和健康成长,违背了国家资助政策的初衷。因此,要积极通过有效的资助模式创新,发挥资助模式资助育人相结合的成效。造“互联网+”平台,促进信息库建设。
五、结论
助学是保证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有效社会保障制度。国外助学模式发展比较成熟,我国高职院校要不断吸取国外先进的助学模式,积极改革创新自身的资助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凤.国外高校学生资助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2):128-129.
[2]杨爱民.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合理运行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52-53.
[3]庞丽,杨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模式研究[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07):15-18.
The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aid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Grading Management Fund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WEN Juan
(Nanning College for Vocational Technology,Nanning,Guangxi 530008,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work efficiency,strengthen management,improve the level of work,more and more colleges began absorbing foreign ordinar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s a new model of college management system,full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work school,hospital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Becau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udent fun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college level management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all aspects of development is not mature. In this paper,several foreign countries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and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se funding for the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the United States;the United King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