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娟
摘 要:把网络信息技术看成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还是外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新颖外语教学模式的争论焦点。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时期,为契合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提出了基于物联网视角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分级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充分的语言感知、知识获取,全面的语言交流和信息传递,切实加强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达到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分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07
一、引言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这一概念由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技术聚合与集成,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将这一概念模型和思维模式应用到外语教学上,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引发了英语教学模式的变革。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得到了高度重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体、计算机等工具为辅助的课堂授课模式仍然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更注重于知识的传授,例如语法的讲解、词汇的拼读和记忆等。课堂上的大学英语听说能力训练往往通过在语音室练习听力、播放多媒体电影以及收听校园广播电台来实现。在有限的课堂听力练习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效果往往收效甚微,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折射出问题的本质:学生未能真正从课堂上解放出来,被动接受知识、被动练习听说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教育部2004年制定并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其核心部分就是“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外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不少学者围绕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和外语课程的整合进行了研究,指出计算机仅仅作为辅助工具不能达到改革的目标,计算机网络应与外语课程进行全面有机整合,才能达到教学改革目标(陈坚林,2006)。[1]有专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对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基于角色、场景、动能和信息知识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李迟,2013)。[2]
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结合物联网技 术、概念和模型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已然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新途径和新方
法。[3][4][5]
二、基于物联网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1.物联网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内涵
物联网具备“全面感知”“可靠传输”以及“智能处理与应用”等特点,通过传感设备等器件的信息获取、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和对数据的智能处理,最终实现物联网在农业、交通、教育等各个行业的智能应用。从技术上来看,物联网分为感知、传输和应用三个层次,分层模型使得复杂的物联网技术得以简化和分层分级处理。基于物联网视角探讨英语教学模式,就是要从英语教学课堂上的各种角色着手,分析和研究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知识三者的关系,通过分级管理方式将教学的复杂过程予以层次化和模块化。课堂开始之前,师生利用物联网进行广泛的自主学习和知识获取,避免了教师按照教材备课和学生按照教材预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片面性。进入课堂,教师与学生首先充当的角色都是知识和信息的传递者,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的知识传授,在充分的交流和探讨中,知识得以升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以提高。该模式从根本上对传统的以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延伸,旨在建设高效的活跃课堂的同时,扎实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能力。
2.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需求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一般采用提问和启发性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文章,这旨在让学生对课文主体结构有个总体把握,然后再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和讲解,讲解完毕后,让学生听录音、布置练习等。在这个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或计算机等工具是一种教学上的辅助,没有真正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英语课堂上,老师、学生和知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所有学生则构成了课堂上一个个重要的知识节点,通过“节点”传递知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真正将课堂的组织构建成一个“物联网络”的运行。
三、分级管理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1. 课堂角色的定义和分类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其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社会学对角色的定义是“与社会地位相一致的社会限度的特征和期望的集合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包括教师、学生、知识以及其他课堂辅助工具等。教师在课堂中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而在强调实际互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课堂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不过分受控于教师,教师更多的是以参与者、促进者和协调者的身份管理课堂。课堂上的角色主要可以分为课堂活动控制者(controller)、参与者(participant)、管理者或组织人(manager or organizer)以及促进、推动和协调者(facilitator)(王林海,2007)。[6]
2.分级管理教学模式构建思路和过程
课堂是由各种角色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将这个有机的整体看成是一个局部范围内的物联网络。将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看成网络中的基站和节点,将教师和学生构成的课堂看成是一个分级的网络。所谓分级,就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若干名同学以及一名组长构成,各个组长以及教师构成高一级的网络。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堂开始之前各个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是新颖的物联网技术和手段和传统方式获取知识和信息。教学过程中,组长可以由教师指定产生,也可以在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中自动产生。整个分级管理结构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课堂控制者,而是整个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也是课堂活动的管理者,同时扮演协调者的角色。通过多种角色的担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际上是围绕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
四、实施及效果分析
1.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提出
应用技术型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总是围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展开,同时兼顾到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授课内容的选择尤其重要。教师在授课之前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充分发掘问题的本质,结合生活场景、已有信息知识,展开对所提问题的广泛调研和信息收集。授课之前不仅仅只是强调老师备课的重要性,更强调学生课前相关信息和知识收集和感知的重要性。在前期的课堂准备中,学生找准教师所提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充分理解教学目标和清楚自己学习的目标。
2.充分运用物联网,高效获取信息和知识
课堂上,学生们同样充分利用交互式的白板教学系统、智能语音教室等获取信息,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各自课前所准备的知识,在面对面的交流和碰撞中,产生火花,加强了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也学到了更新的知识。小组成员碰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和其他小组组长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从而将兴趣话题转移到其他小组,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重要的参与者,同时也控制着课堂的进度,起到一个协调者的角色。
3.效果分析
物联网视角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强调课堂的高效,小组获取到的知识和信息,没有任何争议的情况下,小组内部消化已有的知识,以提升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教材的设计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使得学生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小组之间(各个组长之间)传递的知识和信息往往比较深层次的,教师通过引导和协调,把握课堂的方向,能更深层次地促进教师互动教学的实践。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课堂角色的分析和研究后认为,将课堂建设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分级管理的互动学习机制,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架构,塑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我们希望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上重视物联网思维,核心在于利用现代新兴技术,营造教和学的和谐,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常态化;创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应用型、交际型大学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J].外语电化教学,2006,(6):3-10.
[2]李 迟,谢小苑.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3,(1):76-80.
[3]王 焱.基于物联网的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09(6):53-55.
[4]周玉林.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及教师发展中的运用[J].外语界,2005,(6):36-38.
[5]王冬梅.物联网与大学英语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4, (4):74-75.
[6]王林海.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角色转变和现行角色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