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17-01-04 09:15曹迎春刘伟石靖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生资助探索新媒体

曹迎春 刘伟 石靖

摘要:应用新媒体开展资助育人工作,革新了传统线下资助育人的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足,更新资助育人理念,提升资助育人能力,开设资助育人网络课程,加强新媒体资助育人的思想引领,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学生资助;探索

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奖、贷、助、补的资助体系和举措有效缓解了困难生求学的经济压力,满足了困难生发展的需要,促进了校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其信息海量性、交互性、个性化、虚拟化的特征变革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渠道、实现了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宣传模式,构筑了一个全民参与活动的全方位信息空间。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的前沿体验群体,是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和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认知模式、行为方式和心理意识等受新媒体的影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给我们的资助育人工作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此,运用新媒体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推进资助举措与时俱进,势在必行。

一、运用新媒体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

新媒体传播信息海量即时,传播形式多样,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容易被学生群体所接受,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已然渗入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新媒体做好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新媒体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包括通过资助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等及时发布资助政策、师生双向互动交流资助信息、动态跟进资助工作流程、展示资助育人成果、宣传表彰受助典型,通过数据库存储、调取资助数据,等等,大大缩短了资助工作开展所需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切实提升了资助工作的服务能力。

其次,有利于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在资助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新媒体,资助可以实现全程化信息管理,通过困难生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困难生资格认定、增补、取消以及助学金的发放和使用情况跟进,学生也可以更主动地参与进来,随时提取自己的奖惩助贷补得等受助信息,整个流程全部推送到网络平台,随时接受师生的监督和问询,保证了资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最后,有利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校园资源的数字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数字化自然必不可少,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实现师生及各部门间更便捷即时的沟通交流,可以提高资助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促进充满活力的新型资助育人模式的形成。

二、运用新媒体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运用新媒体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成绩明显

随着新媒体应用的普及和蓬勃发展,运用新媒体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说来,一是资助工作者普遍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当前,资助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新媒体覆盖范围大、信息传达即时互动、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积极利用班级QQ群、微信、微博等进行资助政策宣传、学生咨询答疑、资助流程信息发布、资助结果公示等工作。二是资助工作者开始借助新媒体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在每年的“助学 筑梦 铸人”资助主题征文比赛,资助感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中,部分资助工作者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加强管理和服务的有效途径,将资助育人功能与新媒体相结合,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励志典型故事宣传、专题报道等,渲染校园资助育人氛围,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运用新媒体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

应用新媒体开展资助育人工作,形式多样、即时互动性强,革新了传统线下资助育人的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提高和完善。一是虽然资助工作者普遍会使用新媒体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但现实中,承担资助具体工作的辅导员事务繁忙,难以分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资助的育人功能精细化和深入化,导致一部分资助工作者更加注重资助事务按时按点完成,而仅仅把新媒体作为一个政策信息发布平台,忽视深入挖掘新媒体在育人方面的优势。这种对新媒体的运用只是把新媒体作为了一个传统工作模式的无足轻重的补充,从而局限了新媒体在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效能。二是资助工作者运用新媒体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不够生动,吸引力不够,引领性不足。有的资助工作者缺乏对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认知,虽然会及时把资助政策、资助流程、资助结果及时发布到新媒体平台,但实际观察来看,要么所发布的重要消息被其他消息所覆盖,要么相当比例的学生没有积极性和兴趣去主动阅读、主动学习,特别是当学生对信息的反馈没有得到及时回应和互动时,会更加打击学生对新媒体平台上信息关注的热情,这反而使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更加的被动,更有甚者,当学生在新媒体的问询没有被及时关注的话,他们可能通过一些非常规的其他网络途径获取答案,这有可能受到一些消极错误的观点的诱导,从而导致不当意识和行为的发生。在这个思想宽松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这都可能为一些错误意识占领领地提供契机。

三、运用新媒体构建创新型资助育人模式

新媒体为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空间,使信息资源的分享更加丰富、及时,相互之间交流的渠道更加多样,利用新媒体开展资助育人工作,革新资助工作者运用新媒体的理念和能力,构建多元资助平台,加强运用新媒体对资助育人的思想引领,是增强资助育人工作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一)更新资助育人理念,提升资助育人能力,增强运用新媒体资助育人的有效性

当前,新媒体作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他们追求民主、平等和独立,这促使我们资助工作者必须要更新育人理念,认清形势,研究新媒体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的传播规律,实现传统育人模式与新媒体育人模式的有机结合,规范工作流程,保障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实施,同时开展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富有朝气的资助育人活动吸引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占领新媒体资助育人新阵地。

另外,新媒体时代,资助育人工作者作为资助政策信息的接收者和实施者,一定要加快学习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新媒体的应用能力。一是提升熟练应用网络语言的能力,用通俗生动诙谐的语言表述深刻的道理,可以极大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使资助政策及育人功能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二是加强媒介素养学习,培养“面对各种传媒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以便合理利用媒体信息更好地为学生开展资助育人服务。

(二)开设资助育人网络课程,促进资助育人工作的全面性

新媒体已然成为大学生群体中一个不可替代的交流工具,凭借新媒体双向互动的交流特点,开设资助育人网络课程,事半功倍。

具体说来,资助工作者要会同专业老师、教务办、就业办等部门,研讨开设包括感恩观、诚信观在内的人生观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相关课程,制定教学计划,定期研讨。就人生观教育而言,人生观教育体系庞杂,针对受助学生的尤以感恩观、诚信观为要,部分受助学生感恩观存在偏差,对资助表现出冷漠依赖,对助学贷款的偿还逃避推脱,这种状况令人忧虑。感恩、诚信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高度体现,必须将感恩观、诚信观教育落到实处,让受助学生始终秉持感恩之心和诚信之心,自立自强,回报社会。就职业规划教育而言,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指明行动的方向,发掘自我潜能,增强竞争力,当前,不少受助学生往往因经济原因职业准备投入较被动,在求职过程中劣势明显,因此,运用新媒体开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三)运用新媒体加强资助育人的思想引领

当代大学生处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海量信息共享且即时互动的空间里,作为资助工作者,运用新媒体时一定要有规划性和针对性,资助政策信息宣传要结合时事热点、学生生活实际来设置议题,发表评论,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从而成为意见领袖,引领价值观导向。对于网络上关于资助政策信息所表达的不当言论,要及时跟踪响应,进行思想疏导。

总之,资助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蓬勃发展的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介,已经广泛参与其中,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将新媒体融入学生资助工作中来,应用好、管理好新媒体,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而保证校园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 53271.htm,2016-7-20.

[2]郭志斌,樊国宝.论农村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2005(05).

[3]曹迎春,刘伟.关于独立学院困难生心理资助模式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6(01).

*本文系2016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生资助专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6bjzz04)。

(作者单位:曹迎春、石靖,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刘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团委)

猜你喜欢
学生资助探索新媒体
高校“伪贫困生”现象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谈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独立院校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