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
粤语、英语地位超然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香港人讲普通话。”过去,香港人说普通话“走音”在全国是出了名的。把九龙说成“狗笼”,图书馆说成了“桃书馆”……香港媒体也常不定期选出十位普通话说得最差的知名艺人。比如女星郭可盈曾上李静的访谈,夸李静“不但上得厅堂,还入得厨房”,但是因为郭可盈的普通话发音极不标准,将“上得厅堂”说成了“上得天堂”。“歌神”张学友也曾因普通话不好而闹出来大笑话,据说有一天他对一起出席活动的庾澄庆说:“你看,这些‘加子好可爱,还飞来飞去呢。”庾澄庆听了半天,都不明白张学友说的是什么,后来,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才明白原来张学友说的是“鸽子”。
不过,今非昔比,如今香港的青少年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香港地铁里,粤语、普通话、英语轮流各报一遍站名,公交站、电梯等公共场所指示牌以繁体、简体中文和英文标明;香港政府网站用繁体、简体中文和英文显示;市民在旁听或收听立法会会议时,除可选择收听现场发言、粤语和英语传译外,亦可选择收听普通话即时传译……
可以说,普通话在香港已有了一席之地。去年8月,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就证明了此点。
研究中心从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以电话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访问2000多人。结果显示,目前至少有27种语言正在香港使用;懂得普通话的人有68%,可以讲普通话的人将近35%;99%的受访者使用粤语;62%的人能使用英文,但只有不到两个百分点的受访者英文对话可以达到高级水平,12至39岁年轻人中,能说英语的受访者占比略多于能说普通话的受访者。
调查还显示,英文仍是受访者主要的工作沟通语言,无论是书写或阅读,超过85%的受访者均使用英文。英文也是主要的教学语言,有超过85%的受访学生表示,学校主要或全部使用英文为教学语言。与此同日寸,有近65%的受访者使用英文名,但只有将近26%的人将英文名写到身份证上。
英文之所以在港地位超然,显然与香港近代以来的历史有关。自英国人占领以来,英语一直是香港的唯一法定语言,直到1974年1月5日,中文才与英文并列为香港法定语言。正因为被英国占领超过百年,英语几乎成为了香港人的母语。
但要论起香港的历史,粤语在港使用的时间比不上流行了至少200多年的客家话。因香港开埠发展需要,广州人、潮汕人大批来到香港,大家按各自的圈子使用家乡语言,广府话才变得流行起来。从1842到1911年的短短70年间,广府话已经成为了当时香港的主要语言。
后来,又经历了抗战、国共内战,1950年代初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蜂拥而至,香港成为一个多方言并存的地方,包括广府、四邑、潮州、客家、闽南、上海和国语,以及原来的“本地”和“蛋家”。其中讲广府话的最多,大概有49%;讲四邑话的人口约有19%;讲潮州话的有11%;讲客家话的有8%;讲闽南话的有5%;讲上海话的有3%。
到了1970年代以后,中文正式成为香港法定语言,口语为粤语,书写为繁体字。1972年10月,港督发表<施政报告》首次使用英语和粤语两种语言,电台、电视台开始用英、粤两种语言转播,从而奠定了粤语在香港的社交语言的地位。
就这样,英语和粤语成了香港社会交流的主流语言。有趣的是,港人讲话三五句里面一定会夹杂英文单词。比如,香港人叫草莓为士多啤梨(strawberry),邮票称作士担(stamp);形容很合乎潮流,他们会说“好in呀!”,所以,“你好潮”即是“你好m”;做面部保养会说成“做facial”;做兼职会用“做part time”……市民笑称,粤语可能是最适合混杂英语的方言了,而港式英语则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英语方言。
普通话职场地位提升
至于普通话的地位,则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开始出现变化。回归后,香港实行“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繁体字、英文书写,粤语、英语、普通话口语。
语言政策同时推动三种语言的普及,其中学校教育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上世纪80年代初的香港,几乎没有学校开设普通话课程,中文全部用广东话教授。然而历经逾30年的发展变迁,两者目前已渐趋靠拢。
据悉,普通话自1998年起成为香港小学核心科目,在1998年及以后入学的学生,都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普通话至初中三年级,接受九年的普通话教育。
香港培正小学中文科老师透露,培正小学实施“普教中”已有六年,要求学生须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拼音,并完全掌握声母、韵母,因此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已能自行用拼音朗读课文。
除了语言政策和学校教育,香港人和内地人越来越频繁的商业贸易交往,也是普通话得到推广的原因。
近年来,香港“购物天堂”和“自由贸易港”的美丽光环,吸引着内地游客和投资者纷至沓来。同时,近年来香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高新科技,推行内地优秀人才引进战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内地新移民来港就业。香港高校凭借名扬海内外的声誉和优厚的师资力量,也吸引内地的优秀学生前来就读。
由此,普通话在香港职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也实实在在地推着赶着香港人学普通话。据一项调查,香港大学生最希望进入的行业与部门是国际网络公司和特区政府。国际网络公司在聘用华人的时候,中文与普通话是必要条件;特区政府招聘公务员,应聘者必须通过的考试中,包括普通话。
香港服务业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新人职的柜台业务员、分店店长(尤其珠宝、服饰、奢侈品行业),一定要参加普通话培训,要具备基本的国语听说能力。香港珠宝店、电脑店、服饰店更纷纷以“朋友…哥们儿”“伙计…老弟”等口头禅招徕顾客。英国保诚的一名理财顾问透露,内地游客赴港买保险逐年增加,“四年前我的客户中内地人只占一两成,现在几乎有一半。现在我们都会讲普通话,用微信跟客户沟通。”
前海瑞银信股权基金投资(深圳)有限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吴德龙指,除足够实习经历外,金融业十分看重学生的语言能力,掌握两文三语十分必要。他表示,港生在粤语及英文方面均有不错表现,但普通话较弱,在内地及本港经济沟通日趋频密的情况下,希望港生提高普通话水平。
香港黄楚标学校校长梁兆棠认为,在全球市场东移的大环境下,会讲普通话的优势显而易见,例如很多香港公司倾向派员工赴内地工作等。此外,想要了解国家发展的最新政策,看得懂普通话频道可直接获得准确的一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