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在经历了过去多年连续的爆发式增长之后,信托市场高歌猛进的脚步已经开始逐渐放缓。上半年末,股市风云突变,打新信托受制于IPO暂停,伞形信托被清理出市场,一系列突发事件让很多信托公司措手不及。而安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信信托)——国内最早一批金融类上市公司,也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两家上市信托公司之_,却成功逆袭股灾,不仅取得了高于行业的业绩,定增的完成更是如虎添翼。在一片行业转型声中,安信信托低头找钱,抬头看路,瞄准新能源、物流和养老三大板块积极布局,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一个领跑者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
股灾下的逆袭
“你们看,我这办公室位置好吗?正处于‘一带一路的黄金地带——‘路是延安路,‘带是人民公园绿化带!”
初见安信信托总裁杨晓波,他一席幽默风趣的开场白,引来哄堂大笑。
2015年上半年末,股市风云突变,打新信托受制于IPO暂停、伞形信托被清理出市场,一系列突发事件让很多信托公司措手不及,而安信信托却笑傲江湖,取得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成绩。根据安信信托第三季度财报,截至2015年9月30日,安信信托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21亿元,同比增长42.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4亿元,同比增长47.83%;基本每股收益0.7582元。
安信信托是如何逃离股灾,并取得了这么优秀的成绩的?杨晓波表示:“这—方面与安信的资源禀赋有关,一方面与安信的人才储备有关。我们在二级市场的证券资产配置并不多。所谓术业有专攻,我们希望做我们擅长的事情。2015年上半年,股市疯涨日寸,安信的规模并未随之大增,暴跌的时候受的损失自然也没那么惨,清理配置对安信信托的影响也非常小。”
但是,安信信托还是非常关注二级市场,因为这与客户的财富管理及公司的发展机遇息息相关。杨晓波进一步解释说,在上半年A股疯涨时,很多投资者都觉得股市遍地是黄金,人人都是“股神”,诸如信托之类的固定收益产品8%~9%的收益率实在没什么稀罕。结果,在6月、7月股市大跌日寸投资者尤其是中产阶级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近期,信托行业迎来大好机会,很多信托产品一经推出就是“月光”“周光”,甚至“日光”。
不仅财报表现亮眼,安信信托不断提升的资本实力,也令外界刮目相看。不久前,安信信托公布非公开发行预案,以14.26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3.5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元。杨晓波表示,安信信托定增已经完成,公司的资本金实力得到极大的充实,这将直接提升公司在业务拓展上的能力。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
在经历了过去多年连续的爆发式增长之后,信托市场高歌猛进的脚步已经开始逐渐放缓。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信托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4.41万亿元,较2014年一季度的11.73万亿元,年度同比增长22.85%;较2014年末的13.98万亿元,季度环比增长3.08%。无论是同比增速,还是环比增速,资产规模增速均明显回落。
在杨晓波看来,这一现象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率市场化。“整个信托行业,全国68家信托公司几乎都在讲“转型”。为什么?因为外部宏观环境不一样了,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几乎没有什么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外地银行都在上海开设所谓的‘异地业务点,诸如‘投行部‘金融市场部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当前背景下,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受到挤压,此类银行很难拉到有贷款需求的优质企业客户,相关业务基本上被大银行包揽。然而,目前即便是有规模优势的五大行也很难赚钱,因为利润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剩下的客户需求非常多元,有的需要投资,有的需要其他配置,因此银行的功能也要相应作出改变。利率市场化导致客户‘迁徙,中小银行要与五大行抢客户……依照这种思路,如果信托继续做以前的贷款业务,必定要与银行竞争,信托公司这一类客户市场肯定会更加萎缩。除了少数有特殊资源禀赋的信托公司外,一般信托公司经营传统的‘偏债业务面临的压力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信托公司要实现可持续的良陛发展,只有转型。”
虽然信托行业转型已是不可避免,但是在整个社会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长的前提下,信托行业依靠信托天然的风险隔离机制及灵活性机制,仍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如何转、往哪转,便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每个信托公司都有自己的转型思路,在杨晓波看来,安信信托身处上海,接收的信息非常多,信托是金融的子行业,是一种金融工具,只有投资“接地气”的项目,才能有长久的发展。安信信托追求的是“产融结合”,即金融资本为实体经济服务,但投资的产业一定要符合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必须是政策鼓励和政府大力推动的,不能是夕阳产业。安信信托看中的是真正有执行能力、有活力的投资标的,而不是那些靠关系跑马圈地的项目。
“作为一家上市信托公司,安信信托首先要实现盈利,让我们的投资者得到应有的回报。从公司前三季度的财报看,我们要完成董事会的指标任务基本没有问题,我们希望2015年的年报能更亮丽,甚至为明年和后年打下基础。安信信托的转型,是要在完成基本的经营指标的前提下进行,并非盲目去搞‘转型。”
转型瞄准三大方向
资本金已为业务创新储备弹药,安信信托摩拳擦掌,积极而又理性地筹划转型布局。杨晓波说,新能源是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引擎,也是安信信托坚定不移的一个转型方向。具体说来,安信信托着重布局两类产品,一是新能源电站,二是新能源汽车。
所谓新能源电站,也就是光伏电站。“在这个行业这么久,我有个切身的体会。现在谈光伏和两三年前已经大不一样。如果两三年前跟银行谈光伏,人家一定会觉得安信信托疯了,因为当时很多光伏企业眼看要走向倒闭,例如无锡尚德。快要倒闭的项目,为什么还要去谈?这事基本得不到银行的认同。现在,很多银行家的思路上出现了转变。当然,我这里说的是光伏产业的终端、下游——光伏电站,并非配件制造。客观上说,中国的光伏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转化率和技术还是有偏差。即便如此,光伏发电总体来说还是呈现出了_一种欣欣向荣的局面。以2014年年报为例,凡是与光伏制造有关的上市公司股价都有上涨,说明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
说到光伏电站的投资布局,杨晓波信心满满。安信信托早就打造了_一支光伏电站研究的专业团队,资金的投入和跟踪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另外,安信信托还专门组建团队,针对新能源汽车做了很深的研究,也设计了很多相关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安信信托还引入大型国企上海电气集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两者的合作领域将不会局限于光伏电站,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双方还将实现境内外、多项目的强强联合。目前,双方已在巴基斯坦等境外项目携手合作。安信信托在新能源和“一带一路”战略上的实践,无论是规模还是收入占比,在公司财报中都已从“占比甚低”渐渐向“占一定比例”转变。
“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积累战略合作伙伴、确定转型方向,到形成产融一体化的思路,安信正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着。”杨晓波如是说。
物流是安信信托的又一转型方向。“双十一”购物狂欢之后,物流的配送系统就变得尤为关键,杨晓波介绍,前段时间,安信信托参与了中国一家顶尖物流公司在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安信还看好物流地产,已经与有“物流地产之王”美誉的新加坡普洛斯,共同投资了义乌的一个物流仓储项目。尽管目前仓库还没盖好,但98%已经租出去了,租户包括马云组建的菜鸟物流、联邦快递等著名物流公司。杨晓波还表示,安信信托将进一步打通物流地产环节,如参与发达城市的食品物流。在他看来,物流非常接地气,可以细水长流,符合安信信托的战略发展方向。
安信信托转型的第三个方向是养老和高端医疗,后者目前还在进一步探索中。养老地产是近几年的一个市场热点,杨晓波说,安信信托计划在“都市养老”方面做出成就,让长者可以在他们熟悉的闹市养老,旁边有大型医疗机构配套,亲朋好友见面也容易得多。
人均年薪118万蝉联冠军
安信信托是中国第一批股份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前身是鞍山市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1992年转制为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4年迁址上海。是国内最早一批金融类上市公司,也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两家上市信托公司之一。
成立二十多年来,安信信托一贯秉承“诚信、进取、和谐、高效”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理财、生财、护财、传财”的资产管理宗旨,践行“踏踏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风险高于一切,诚信重于泰山”的公司司训,倡导和弘扬“协力、包容、担当、分享、学习”的价值观,追求卓越,坚韧图成,以“基业长青”为目标,以社会责任为导向,以信用建设为基础,以风险控制为前提,以创新服务为动力,以价值实现为目标,从差异化经营为特色,在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致力于成为信托法律关系框架下服务实体经济、关注民生的“理财、生财、护财、传财”的金融服务商。
安信信托的管理团队结合公司实际,在公司治理、团队建设、内控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客户管理与维护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确立了工具型信托投行业务和资产管理型信托业务的发展模式。公司在注重业务创新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对存续项目的风险管理。考虑到市场信托产品可能会出现各类兑付风险压力,安信信托未雨绸缪地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强化了公司存续项目的过程管理、风险排查,对潜在风险进行化解。公司顺应宏观经济的周期性调整和监管政策的不断变化,结合自身特点,及时调整业务结构,不断创新业务模式。
据媒体披露,2013年,安信信托以人均75万元的薪酬位居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行业第一名;2014年,安信信托人均薪酬高达118万元,再次卫冕冠军。
对于安信信托极高的人均创利水平,杨晓波显得很淡定,表现得很谦虚。在他看来,信托行业藏龙卧虎,而安信信托的目标也不是要成为信托界的“瑞金医院…华山医院”,而是要“术业有专攻”。杨晓波深知,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安信信托求贤若渴,特别看重复合型人才,团队核心成员不仅要具备金融知识,更要是相关行业的专才。”
在采访的最后,杨晓波带记者参观了安信信托的私人理财部门。就在那短短的几分钟里,他又给部门主管布置了好几项工作,真是一刻也不闲着。或许,正是因为有了杨晓波这样稳健而又脚踏实地的领跑者,安信信托在行业大转型的背景下才能走得如此从容不迫。
杨晓波访谈
沪港经济:进入安信信托十多年来,最令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
杨晓波: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在安信信托却哭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2006年6月6日——我对这个日子记得特别清楚,因为那天安信信托摘掉了*ST的帽子。我当时31岁,是安信信托的董秘。外人或许不知道,为了摘掉*ST的帽子,我们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想着一路走来的艰辛,那天我忍不住哭了。
第二次是在安信信托重组时,一些老同事因为特殊的原因不得不离开,我对此特别伤感。我是个重感情的人,这些老同事的离开让我非常不合。当然,在他们离开之后,大家仍维持着非常好的关系。有一次,我让人给以前的老同事送去水果、蔬菜,他们在惊讶之余,都非常感动。
沪港经济:您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杨晓波:如果有时间,我最喜欢听音乐、看各种各样的书籍,也喜欢流行的穿越剧。我最近看了电视剧《琅琊榜》,还玩了一个小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我的性格更像剧中的“靖王”,哈哈。我喜欢经典的东西,尤其是欧洲的复古元素。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到世界各国去旅游,增长阅历。
沪港经济:2015年,很多信托公司面临兑付风险,安信信托情况如何?
杨晓波:在兑付方面,我这个总经理还是当得比较轻松的。安信信托的风险控制非常严格,做到了条线化,靠制度管人,权责清晰,很多东西一目了然,因此在兑付方面没有压力。
沪港经济:目前,安信信托创新型项目的收入情况如何?
杨晓波:现阶段,创新型产品的收入占比只有10%;未来,如果创新型项目的收入占比达到50%~60%,就标志着转型成功。每年,安信信托传统的业务都会出现一定比例的压缩和调整,那些风险可控的传统项目我们也不会轻易放弃,因为毕竟是公司辛勤耕耘的成果,只是我们的关注重点已逐渐开始变化。总之,既要把传统业务做好,又要着眼于未来,把创新转型和传统业务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