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困生”转化策略探讨*

2016-03-18 16:54李承晟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高教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策略

李承晟(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高校“学困生”转化策略探讨*

李承晟
(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高校“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应当引起各方重视,文章论述了当前高校“学困生”的产生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策略

Abstract:The conversion of universities'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should raise the atten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learning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universities' students,and proposes a series of " learning difficulties"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universities'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conversion;strategies

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业困难学生的教育转化,目前高校“学困生”的比例,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学困生”的比例处于较高的数值,而且困难的程度在加重。部分学生根本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到了无所适从的境地。对于“学困生”群体,高校学工部门、教务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制定策略、采取措施,真正有效转化这一群体。否则,学校的稳定发展、学生家庭、学生本人的人生都将受到重大影响。

一、“学困生”原因分析

(一)“学困生”产生的历史原因

基础教育中的主动学习意识培育薄弱。基础教育阶段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方法和热情。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小学阶段,还是以分数为指挥棒,没有能够将学习知识作为一项兴趣树立在学生心中。学生没有将学习内化为自身的需求,仅仅是作为一项任务、负担对待。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不再简单听从家长老师的管束,进入高校,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下,很容易降低自身的学习要求。

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没有衔接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基础教育阶段大量的题海训练,老师将知识点反复细化给学生学,其实不是学习的过程,而是拿的动作。学习应该是,必须是艰苦的,绞尽脑汁思考后的所得,而基础教育阶段过分强调结果,必须保证学生快速准确掌握知识点,而淡化了学生独立思考推理的过程训练。但是高校课程学业内容明显增大,教学量快速增加,不可能采取中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

(二)“学困生”产生的现实原因

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不完善。进入高校的学生年龄基本都已经成年,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一般是一个年级或一个专业配备一名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类似中小学班主任,正常情况应该是足够了,但一名辅导员老师对应300名左右的学生,显然很细致周到但难照顾到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欠缺的“学困生”。这部分学生没有了像中学阶段老师那样事无巨细的关照,逐渐将学习的弱点暴露出来,进而成为“学困生”。

学生自身的意志力薄弱,抗挫折能力不强。面对学习的压力,入学不久的大学生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并直接面对困难。对自己的人生、将来的事业发展、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没有长远的考虑,学业出现困局苗头时没有紧张应对或直接被初期的困局击败,自暴自弃,逐渐成为典型的“学困生”。

二、“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高度重视

高校事业发展是综合的,学生工作是重要方面,对学生工作的考核也是综合的,优秀学生的培养、热闹的校园文化活动、各种省级、国家级甚至国际级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并获奖往往成为学生工作的亮点,而提到“学困生”教育转化,部分学工干部就不怎么积极,认为吃力不讨好,甚至根本没有成效。这种思想必须纠正。学工干部特别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一线辅导员必须认识到每一个大学生都是我们中的一分子,一个都不能掉队。挽救一名“学困生”的价值不低于培养一名优秀生。当然,做好“学困生”教育的付出也是需要更大的耐心和智慧,学工领导机关对于一线帮扶教师也要给予对等的肯定。

(二)要完善具体的教育帮扶转化策略

1.要分类管理“学困生”。

对于学习比较自觉,但学习方法不对的,要从技术上给予指导,保障其学习遇到难点时,有老师可以咨询、有优秀的同学可以给予辅导。对于有学习能力但意志力弱,不能坚持的,辅导员老师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讲述往届学生中艰苦成才的真人真事,引导其认识到奋斗的必要性,对自己人生负责的重要性。对于因为各种突发事件,如因为失恋、因为家庭变故等原因导致无心学习的,老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帮助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成功度过危机,不至于导致学业困境。

2.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学业辅导功能。

现在大学生对于手机都十分依赖,上课、开会、睡觉都会抱着手机,微信、QQ等网络工具使用娴熟,但用于学习的很少,多以交流休闲娱乐内容为主。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动脑筋将这一可能导致学业滑坡的隐患正面利用起来。如组织“学困生”课程辅导群,由学业优异的党员学生干部或任课教师引领群成员共同讨论课程学习的难点,形成利用网络工具解决学习困难的氛围和习惯,从而解决困难,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3.要做好预防工作,早发现、早纠正。

“学困生”的产生不是瞬间的事情,要及时发现学业滑坡的苗头,不能等到问题严重了才认真对待。经过作者深入研究,“学困生”在形成困境的早期,有很多共性的表征,如出现旷课、夜不归宿、精神萎靡等。这些症状如果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引起重视,采取紧急措施,和学生深入交流,解开心结,让其重新振作进入学习的正常状态就可以避免后续的学业滑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充分提醒学生学业的重要性,将历年由于学困而导致不能毕业的典型案例分析给新生听,从源头加以预防。

4.做“学困生”工作要更加真诚耐心,学校各方面要形成合力。

“学困生”的转化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感情,面对困境中的大学生,老师们必须向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和他们一起思考,很多人觉得困境中的学生就是很难改变,一些坏习惯的养成明知不好,但就是改不了,其实他们自己也很痛苦,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加耐心,对学生更多理解,站在他们的角度多换位思考,给他们必要的时间和过程逐步改变。有的时候不仅仅是谈心,在方式上可以采用一起在食堂吃饭,一起散步聊天等互动形式。对于“学困生”要在细节上更加关心。如新的课程任课教师对“学困生”不了解,不可能格外关心“学困生”,甚至无意中还会伤害到他们,如点名时名册中对留级生的遗漏,可能会伤及“学困生”的自尊,这就要辅导员老师确保提前和任课教师介绍一下相关同学的情况。在安排优秀学生给“学困生”辅导功课、进行一帮一、多帮一时可以考虑女生帮扶男生,这样“学困生”在被提醒督促时有时更容易接受。可以充分发挥高校人员资源丰富的优势,如学校关工委可以介入“学困生”帮扶工作,退到二线的调研员、或退休的老同志、老领导,相对年轻的辅导员老师更有教育经验,阅历丰富,也更有耐心,可以请他们一对一帮扶学困生。学校教务部门也可以针对“学困生”普遍感到困难的课程开设辅导课,适当采取中学教学的“慢细”模式,让“学困生”提高学习成绩。学校在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时可以特别照顾一部分“学困生”,让其有机会参与社会工作,团体活动,精神上更加积极乐观。对于“学困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进步,学校也要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鼓励。

5.“学困生”的教育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

学习存在惰性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他们的转化可以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如规定必须去教室上晚自习,到时间点名。规定上课时不允许带手机,不允许带电脑到宿舍,以防止其在宿舍沉迷网络游戏,不允许去网吧等。待其学业有所好转,有一定自控能力后可以考虑放宽要求。

6.要建立“学困生”转化工作档案。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也具有流动性,四年期间可能辅导员老师会换,如果学生留级,他的同学也在变,但他自己的困境却始终跟着他。为了保证转化工作的连续性,必须从开始就建立详细的“学困生”转化工作档案,以便后面的老师或同学能够及时掌握该生情况,直接采取有效的帮扶措施。转化工作档案包括该生的成长经历、学业基本情况,哪些课程没有通过,曾经采取过的帮扶措施和效果,学校和家长联系沟通的记录、辅导员向任课教师了解到的情况,学生宿舍生活的情况等。

7.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社会的关注。

不少家长仍然存在孩子上了大学就可以不要家长管的心态,其实这是不对的,高中毕业的学生其实各方面还远未成熟。他们的心理状态、人生态度、处事方式还需要经历打磨、不断优化修正,这个过程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互动、指导。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次知识补充,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知识补充阶段,其今后一生的谋生手段的直接获取,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可能就是大学阶段的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对于这一点广大学生家长必须予以慎重考虑,在基础教育阶段费尽心力到处上补习班、辅导课,目的是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是上大学,但那些课程对于学生走上社会从事工作岗位有直接意义吗?显然职业技能的掌握和提升,直接的来源是大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广大家长没有充分认识这一点,也没有熟悉的渠道解决子女大学学业的困境。这就需要我们高校学工干部们去呼吁和指导家长们。对于整个社会,也要认清“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学业不能顺利完成,对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巨大影响。全社会都很关注优秀大学生,他们在找工作时是各大企业的宠儿,给予高薪,提供重要锻炼的机会。但社会各界也应当给予高校“学困生”一定的关心。如企业能否在高校专门设立针对“学困生”的帮扶转化基金,能否对于曾经学业困难的学生公平的就业竞争机会等。

参考文献

[1]徐频,王梅,王言锋.高校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宿迁学院机电工程系为例[J].大学教育,2014(14).

[2]张晓伟.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学困生优化教育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

[3]陆书建,倪松根.马克思人学视野下的高校学困生转化机制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171-02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学困生”教育实践探索与研究编号JG01614JX80。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策略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