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主导地位的思考

2016-03-18 09:37胡冰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510520
关键词: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

胡冰(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510520)



关于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主导地位的思考

胡冰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呈多元化态势,在这种新形势下,更应该坚持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灌输目的,课堂教学的系统性、集中性、针对性的特点适应灌输目的。面对新形势,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又必然要以创新为前提,使传统和现代的教育手段有效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主导地位

目前,微课、慕课活跃在教育领域,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某些学校,课堂教学也在尝试着微课教学的形式。本文认为,在这种新形势下,更应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主导地位,使得传统教育手段不是被新形式代替,而是得到充分的融合,以便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近现代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在预设的班级完成,也称为“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课堂教学从其产生到现代,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强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

一、课堂教育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主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中心环节,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手段。(一)课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体系已基本健全,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完整的教材、较客观的教学评估等等。这种教学方式已得到高校、大学生的认同。通过课堂环境,教师可以较准确和快捷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将理论、时政动态快速地在课堂上贴近思想政治内容,使思想政治工作获得时效性。

1.课堂教学的可控性

可控性是指在明确的知识体系和正确的价值判断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况,有意识地抵制消极影响,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信息时代的今天,大学生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丰富,受这些渠道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在课堂上,一方面教师能够将各种信息进行比较,特别是对某些消极的思想进行现场的具体的分析,引导大学生正确辨析各种意识形态,及时纠正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在课堂的教学互动中,能第一时间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产生的问题能够及时分析处理,进而有效地控制负面思想的影响。

2.课堂教育的集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教,也是情感的认同,需要在一定的教育氛围培育,通过集中交往产生的情感、语言,由被动受教到意识自觉,而这种自觉意识的形成规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构建集体育人氛围的稳定。“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1]。高校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则可以较好地利用集体教育的工作氛围,将抽象的理论化为生动的语言,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3.课堂教学的循环性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循环反复的灌输,才能将固有的知识变成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由于人的思想不断变化,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唯有通过长期和反复的教育过程才可以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由此也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及时结合新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教育,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目的。这样复杂的过程,唯有通过课堂教育才能完成。

(二)课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1.课堂教育最具系统性

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已经非常广泛。知识的载体已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微信、微博等信息手段,使得知识呈现碎片化趋势;这些未经分析整理的、杂乱零散的信息,不仅不能给大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反而向完整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发出了挑战。大学生本身就缺乏对整个意识形态系统的认识,自觉的认识不强,非常容易被各种外来思潮所左右。要系统、完整地对学生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只能通过课堂教育来完成,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应该来说,课堂教育的对碎片文化的处理更容易,且通过系统建构,那些碎片化的信息能“为我所用”,能化挑战为机遇,促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课堂教学最具有针对性

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现实问题中总发生各种思想的冲突,及时关注、重视、消解冲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教育能够针对这些冲突,根据大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特有品质,如容易激动、情感单纯等,结合他们的知识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并且可以根据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切合实际的针对性指导。“教育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2]

3.课堂教学最能把握阶级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政治任务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课堂教育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进行上层建筑的建构,使大学生能在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形成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一致的价值认识。[3]

以上都是课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形式所不能取代的。

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的困境

(一)教学效果与预期目的的差距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学部门的努力,也需要其他各种配套的完善,例如学校对上级精神的落实、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等。伴随经济迅速发展,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加之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的渗透,使当代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产生了怀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负面影响。同时,又有些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边缘化的倾向,如用各种形式缩减课时,而缺乏足够的课堂教学使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或合班上课,一个课堂的学生人数上百人,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有效地进行沟通互动。上述问题,都是造成教学效果与预期目的存在差距的原因。

(二)教师队伍构建的偏差

课堂教育能够收到实效,一要靠真理的力量,二要靠人格的力量,这需要合格的教师来完成。目前,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有些学校专任教师相对较少,而兼职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和理论功底;第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还有待提高。有的教师存在着教学能力和方式上的不足,不能驾驭课堂;第三,教学意识薄弱。部分教师不能及时调整学生厌学情绪,反而用强制方式来压制学生,造成了恶性循环。

(三)学生的学习热情低弱

一方面,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大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应试心理,缺乏兴趣。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功利价值不明显,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现实问题,实用主义思潮泛滥,使部分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可有可无,甚至还未进入课堂就已经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社会上还存在某些反政治化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还有抵触心理,加上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不能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成为学生“自学”专业课或外语课的场所,甚至有些学校逃课现象严重。

(四)课堂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老化

当代的大学生思想非常活跃,接受的信息也非常强,对于能够直接指导实践和解释实际问题的需求很高,非常反感形式主义的说教。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有些理论性太强、有的内容非常松散,有的在内容上几门课有很多重复,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都有涉及,但又没有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作用。在教育方法上,大部分教师仍采用单方面的灌输方法,用学分、分数来约束学生。脱离了社会实际的课堂,不仅忽视学生道德体验,而且缺乏情感方面的感染,使课堂教学显得苍白无力。

以上这些问题足以说明,当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面临诸多困难,唯有创新才能走出困境。

三、创新是发挥课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作用的必然途径

(一)课堂教育理念创新

1.理论创新,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一方面,课堂内容要紧贴教材,也需要适应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的变化,结合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将理论融于现实中,从社会现象分析,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接受深奥理论的能力较差,更应该将抽象的名词生活化,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各个地区与各个学校间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汇编教辅材料。目前已经根据高职学院学生的特点,以统发教材为基础,研究开发与学院发展、高职学生成长相关联的各类教辅材料。教辅材料生动现实,结合现状,附有图片,学生可以在里面找到许多与自身相关的信息,例如自己家乡的旧貌新颜,学院历届毕业优秀学生的现状等,以事实为话语,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提升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热情。

2.借鉴成果

课堂是智慧的殿堂,不仅传授知识,也要创新知识。理性知识的获得,不仅需要依靠实践,也需要通过各种智慧的碰撞而不断厘清逻辑关系,不断更新。这需要有活跃的学习氛围,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殊性,即其阶级性,但并不能因此禁止思辨,相反,应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极具科学性的理论,能经得起任何辩论,唯有以真理说服才能使受教育者心服口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应该在把握原则的基础上敢于借鉴优秀成果。

3.课堂教育与课外服务相结合

作为公共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课程基本开设于大学一年级或二年级,高职院校常规安排是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基础”课,第二学期开设“概论”课。这些新入学的大学生思想波动较大,与入学后各种不适应的实际问题密切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也应该与学生的课外生活相结合,为其课外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引和帮助。

4.课堂教学与心理疏导结合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完成学业的基本要求,要在课堂教育中加以注重观察与引导。目前,频繁出现的校园“意外”说明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相关正反案例,教育大学生养成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二)课堂教育形式创新

1.教学手段的创新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课堂教学方式自然也要信息化。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是紧贴时代,实时跟进,若缺乏了信息的载体,就缺乏了时代的说服力,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仅指多媒体的应用,更指网络应用于课堂,如微信、微博的“现场直播”、“现场互动”等,让原本单一的课堂变成与社会融合的课堂,课堂教学从平面走向了全方位的立体空间。

2.教学环境的创新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任何课程教学都是必需的,多媒体应用于课堂教学,大大改善了教学环境,图片、视频等资料的引入,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大学生在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例如,在进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教学时,可以利用生动的图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红色景点等,使学生们一进入这个环境就犹如置身于优秀思想的氛围之中,被面前展现的优秀思想所深深吸引。如何将各类资料合理利用、布置课堂环境,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合理设计与安排,即需要一个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规律的环境设计。

3.教学地点的创新

目前,许多专业课程的教学地点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如专业实训课室,里面摆设了机器或者模拟场景,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很多的专业课程课室已设到了企业、车间,这些改革创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地点创新提供了参考,例如,建立校外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训场地等,增强课程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4.教学时间的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作为公共必修课由学校统一安排,这种安排在时间上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因为教学计划仅仅是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来安排学时,并未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时间的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的学习,要将无兴趣的课堂转化为学生喜欢、真诚接受的课堂,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完成,还需要构建“迎合”学生兴趣的时间点,使课时更人性化和科学化。

5.教学教师的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师一般为专职教师,他们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专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军,但也可以适当聘请社会知名学者、成功企业家、优秀毕业生代表、感动人物等来课堂中做专题报告,通过他们的丰富人生经历介绍,让学生真实感受榜样的力量。

(三)课堂教育模式创新

1.渗透性教学模式的建立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极力主张“大学教育应该重视方法的教育”。好的教育效果,要依靠好的方法。大学生经过基础教育的训练,“应试”的学习模式已确立,对知识习惯性接受了“灌输”。例如,高职院学生称“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政治课”,固然与中学政治课有密切关联,但有大部分学生在经过大学一年甚至几年的学习后,依然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中学的政治课,这种自然流露的表达是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息息相关的。当代的大学生思想独立、易变,说教达不到与他们心灵的碰撞与共鸣,只有循循善诱的渗透式教学才能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

2.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立

知与行的转化,需要情感的认同,是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这种转变是通过师生互动而建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互动要遵循规律与情感的交汇,学生接受能力要有科学的设计,如科学规划课堂结构、拓展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在教学实践中的相互作用。例如:组织学生以小品形式表演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争论性问题,现场地体会当事人的态度和自己的自觉反映,从旁边者转变为当事人,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从而使教学目标最大化地转化为教学成果。

3.主动式自学模式的建立

当代的大学生思想独立、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他们不再是教育所规定的对象,而是选择教育的主体。这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优势,也可能成为劣势,顺应这种主体意识,需要变过去被动式为主动式自学模式。例如,在道德素质培养时,不再是简单地告之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而要告之“为什么”、“如何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恰当的方式激励和调动他们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从思想的根源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和自觉地用马列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方式依然是课堂教育,虽然教育效果与理想有所差距,但可以通过不断创新,使课堂教育走出目前困境,将这种主导优势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阿苏棋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85.

[2]杜威.民主主义教育[M].承结,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6.

[3]雷光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课堂教学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5).

[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

On the Dominan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New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 Bing
(Guangdong Engineering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520,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the mea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diverse.Under this new situation,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dominan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becaus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hav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o adapt to instill purpose.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however, inevita⁃bly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as the premise, to make effective amalgam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education means, improve the actual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dominance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31X(2016)01—0017-04

收稿日期:2015-10-10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实现方式”(2014JK⁃DYY49)

作者简介:胡冰(1979-),女,江西南城人,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
逆势而动:美元主导地位掩盖了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崛起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浅谈油画的画法技巧
定点医院主导地位正逐渐削弱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