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2016-03-17 17:05魏海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7期
关键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魏海东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 按照入院顺序、患者经济能力及自愿选择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2例。观察组进行溶栓治疗,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的病情改善情况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救治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效果理想。

【关键词】 急诊绿色通道;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140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好发于中老年人, 又称缺血性卒中, 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1]。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 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 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 是一种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疾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递升, 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现将本院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经由急诊内科绿色通道收入神经内科治疗的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44例, 按照入院顺序、患者经济能力及自愿选择原则,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2例。观察组男17例, 女5例, 年龄36~82岁, 平均年龄(61.7±11.7)岁;对照组男13例, 女9例, 年龄35~82岁, 平均年龄(61.4±12.6)岁。所有入组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时间均在0.5~4.5 h, 平均时间(1.8±0.6)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临床表现及诊断 据统计, 入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运动障碍、言语障碍、面瘫等症状与体征, 个别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表现及心悸等症状, 入院后完善血糖、心电图、头颅CT等检查, 确诊本组患者符合《神经内科学(第7版)》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1. 3 绿色通道程序 患者入院后, 急诊护士1 min内完成分诊, 通知医生, 医生5 min内完成询问病史、查体等, 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启动急诊绿色通道, 行血糖、心电图等检查, 予以吸氧、心电血压血氧监测, 开放静脉通路, 抽血化验血常规、血型、血清离子、心肌酶、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 通知CT室准备头颅CT检查, 通知神经内科医生会诊, 15 min内完成头颅CT检查及结果判断, 神经内科医生完成患者评估, 对于适合溶栓治疗且同意溶栓并签署《静脉溶栓治疗同意书》的患者, 转入卒中单元进行溶栓治疗。余患者根据病情转入ICU或普通病房。

1. 4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1. 4. 1 溶栓入选标准 适应证:①年龄18~80岁;②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 并引起可评估的神经缺损, 如语言、运动功能、认知、凝视障碍, 视野缺损和视觉忽视;③从卒中症状或体征出现到治疗的时间窗在4.5 h内;④NIHSS评分>4分。

1. 4. 2 溶栓排除标准 有颅内出血水肿、颅内占位或者动脉畸形病史, 昏迷, 严重的卒中症状(NIHSS>25分), 在开始治疗前卒中症状迅速好转, 1周内有动脉穿刺, 1月内有活检、外伤、手术、溃疡出血史, <1.5个月内卒中史;收缩压>185 mm Hg (1 mm Hg=0.133 kPa), 或舒张压>110 mm Hg, 使用降压药仍不能恢复正常者;有溶栓禁忌证患者。

1. 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予以中药类药物活血化瘀、改善循环治疗, 并予以阿司匹林100 mg/d, 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50~75 mg/d, 予以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调脂治疗;观察组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 体重(kg)×0.9 mg/kg=用药剂量(最大90 mg), 其中药量的10%稀释后1 min内静脉注射, 余量稀释后1 h内静脉滴注完毕, 24 h后按照对照组用药治疗。

1. 6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标准[2],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 通过公式(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前×100%计算。疗效判定:治愈:评分减少90%~100%;显著好转:评分减少46%~90%;轻度好转:评分减少19%~45%;无效:评分减少0~18%;恶化:评分增加;死亡。总有效率=治愈率+显著好转率+ 轻度好转率。

1.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 病情恶化1例(4.5%), 无一例患者死亡;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 恶化及死亡患者4例(18.2%),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 共4例(18.2%);对照组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等, 共7例(31.8%),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急诊绿色通道建设为抢救危重患者赢得时间, 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尽早开通闭塞的脑血管, 恢复脑血运, 能够有效改善症状, 减少病残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近年来研究表明, 溶栓治疗能更快的、有效的恢复缺血性脑组织的血流供应, 限制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损害, 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穆广安, 程吉才.开辟绿色生命通道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临床医学, 2009(11):20-21.

[2] 凌倚峰.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预后分析——临床流程改进及多模式CT评估.复旦大学, 2013.

[3] 刘鸣, 谢鹏.神经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8.

[收稿日期:2015-09-15]

猜你喜欢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颅内出血的溶栓治疗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研究
浅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良反应临床观察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