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专业的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探析

2016-03-16 22:44:36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研讨新生

倪 屹

(江南大学 物联网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32)



基于物联网专业的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探析

倪 屹

(江南大学 物联网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32)

近年来,新生研讨课凭借其全新的教学理念、鲜明的教学特点和独特的小班模式深受高校广大师生欢迎。然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新生研讨课仍处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基于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的新生研讨课教学实践,对课堂多元互动启发式新生研讨课教学进行了研究,并从师生课堂互动、课程内容构建和课程考核模式三个层面进行了诠释分析,以期对进一步探索新生研讨课有所裨益。

物联网; 新生研讨课; 互动教学; 启发教育

为积极适应和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江南大学组建了全国第一家实体性物联网工程学院,并于2010年率先设置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从事物联网工程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运行、科技开发与工程实施及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目前本专业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并被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为顺应当前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促使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成为善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具有批判意识的创新型专门人才,江南大学特组织优秀教师资源,采取小班教学的模式,为各专业本科新生开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新生研讨课[1-3],而物联网专业新生研讨课亦是其中之一。与以往的传统授课模式不同,在开设物联网专业新生研讨课的过程中,通过与新生的互动启发交流,不但促使新生积极关注学科前沿热点,也给新生带来了全新的教学体验,帮助新生尽快实现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1 新生研讨课内涵及其教学模式

1.1 新生研讨课的开设背景及其内涵

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是近年新设立的专业,对于优秀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新生入学的分数也通常高于学院其他专业。新生都带着很强的求知欲望,这既给学院专业授课教师带来了动力,也无形中增添了很大的压力,既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不能“炒冷饭”,要关注学科发展前沿,也要求专业任课教师打破传统灌输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带动新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学校要求专业任课教师要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概况,课程要能以探索和研究为指向,围绕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教师作为问题提出者和学术讨论主持者,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在此背景下,物联网专业新生研讨课适时开设,该课程主要是由本学科领域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小班研讨形式的课程[4]。

1.2 新生研讨课互动教学模式探索

在新生研讨课上,专业任课教师不再像其他课程那样按照固定的教案平铺直叙,而是把课程的主动权交给新生。在第一堂课的开场白中,专业任课教师就直接问新生“你们希望这个课怎么讲?”课程初始,不少长期历经灌输教育的新生同学们必然不太适应,专业任课教师可走近新生,以聊天、交流的方式询问他们希望听到点什么内容、他们理想中的课程该如何开设等。如专业任课教师针对当下95后新生都喜欢玩手机的特点,就可以手机作为话题,并以“你们希望未来的手机是什么样的”为话题引发学生思考。话题的新颖性和时代性很容易就把学生交流的热情点燃,他们会从开始的语音、图像,慢慢到3D显示,再到嗅觉、味觉、触觉等多元素的传输体验,慢慢再谈论到心灵的感应。通信终端也不局限于手机,个人的移动通信终端可以是眼镜、手表、戒指,甚至是一片植入体内的芯片。专业任课教师结合一些电影里面的情节或者科幻元素,对新生慢慢导引,鼓励新生发散思维。在此循循善诱模式下,新生往往会从开始的不敢发言,到后面抢着发言,不仅是跟专业任课教师的一对一互动,同学之间也开始相互辩论,课堂气氛极其活跃。在每一位同学发言以后,专业任课教师都做一点简单的点评,对于一些存疑的话题,鼓励让大家回去思考、上网查询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新鲜的、小组讨论的互动交流学习方式给了新生全新的教学体验,而专业任课教师们主要是需要营造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启发同学们去自由思考、自由讨论甚至辩论。物联网专业的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在于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这种互动式的授课方式能对学生在掌握知识、开阔视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技能等诸多方面进行整体上的培养与训练[4]。

2 新生研讨课课程构建

新生研讨课除了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全新的互动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也应与传统的课程内容也有所不同,希望通过互动型的研讨课教学方式,帮助新生尽快实现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在课堂学习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1 新生研讨课教学目标

专业任课教师对物联网专业的新生定位是要做社会的精英,要具备人文、科学、技术、经济等全方位的素质,希望新生不要沉迷于网络世界,多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质。专业任课教师希望通过这种全方位的要求,让大学新生在主动参与和充分交流中体验认知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养成良好的人文品质、宽广的学科视野、敏捷的思辨能力,为高质量地进行专业学习奠定基础[4]。

基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新生研讨课不再同于普通的专业课程,除了启发新生思考外,还希望通过研讨课这种互动形式的授课,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大一新生了解大学学习特点,激发研究兴趣、鼓励探索精神,实现中学到大学学习阶段的顺利转换。新生在高中的学习生活相对简单,主要任务是迎接高考,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目标的制定、课程的学习等等往往打上家长和教师的烙印。而在新生研讨课上,专业任课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跟新生探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新生尽快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2.2 新生研讨课新型教学内容探索

在新生研讨课这个新型的授课平台上,专业任课教师进行了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探索,鼓励学生关注科技热点,培养科学兴趣。同时也建议新生多读一些传统文化经典,养成良好的人文品质。专业任课教师希望新生在个人修养上具备“科学、艺术、技术”三者的统一,而非纯粹的“技术人”。除了规定的课程以外,专业任课教师也积极鼓励同学们多读书、多思考,有足够的积淀;同时对任何事物,都能形成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观点,努力培养自己形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学生活不仅仅是学知识,更是人格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新生研讨课中,专业任课教师还特别提醒同学健康的身心是最重要的,并鼓励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困惑的时候,随时可以找专业任课教师交流。如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个别物联网专业兴趣不浓的新生,专业任课教师要在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认知,培养专业兴趣。经过专业任课教师的疏导,不少新生放弃了换专业或者退学想法,提高了学习物联网专业的兴趣。

2.3 新生研讨课与新生综合素质培养

在课堂上,专业任课教师建议同学们除了课内学习以外,平时还要尽量参加各种社团组织,而不是一味生活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要走出宿舍跟周围的同学多接触,多交流,培养自己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与此同时,要求新生争取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活动或科技竞赛,或者早日参与一些教师的科研团队,通过各种渠道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让新生对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引起足够重视,专业任课教师可以研究生考试面试作为案例,告诉新生同学,考研或者推荐研究生都有面试环节,面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同学的科研素质,参加过什么科研项目,自己动手做过什么课题,希望新生从大一开始就关注科研,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要求新生培养动手意识的同时,专业任课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还要求大家重视外语学习,把外语当成一门必备的基本技能。具体来说,课堂上可鼓励新生在课堂学习外,要多看英文原版书、多看英文原声电影等,积极参加“英语角”锻炼口语发声等,通过听、说、读、写多方面来提升外语水平。除了普通的英语以外,不少专业任课教师还鼓励物联网专业的新生要加强专业英语的练习,不断积累增加专业词汇量,为将来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动手能力和外语学习这些基本要求外,专业任课教师还鼓励新生要有额外的其他专业学科知识,如去商学院选修经济学课程,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平时多关注财经新闻和经济领域的热点,关注国家的宏观经济。同时,鼓励新生要有经济思维和能力,要有创新创业意识。

3 新生研讨课考核模式分析

新生研讨课采用的授课形式与传统的课程不一样,课程的考核模式也必然存在不同,专业任课教师在考核中也渗透着互动,把与每一位新生的简单交流作为考察内容之一。

3.1 通过考核培养新生对科技热点的关注

研讨课的宗旨是培养新生的学习兴趣,早日适应大学学习。因此专业任课教师对新生的考核方式是要求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科技热点进行调研。其中,具体方式为:2人一组,撰写调研报告并准备5分钟ppt汇报,每组一名同学口头汇报3分钟,另外一名同学回答专业任课教师提问。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一是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关注科技前沿热点,二是在学习科技写作的同时,提前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

3.2 通过考核鼓励新生敢于交流发言

与新生熟悉的试卷考核方式不同,这种口头报告的考核方式会让新生充满新鲜感,同时又能产生紧张感。新生第一次遇到这种考核,初始必然都比较紧张,专业任课教师告诉他们只要积极参与,都能取得相应成绩。此外,对于新生调研的材料,要消化吸收,不要照搬照抄,在真正搞懂以后,要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对于新生的观点,专业任课教师没有统一的对或错标准,关键要有新生的看法,希望听到新生原创的观点。每一组汇报完毕,专业任课教师将给他们作详细的点评,启发他们应该怎么组织材料、怎么讲述等。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新生学习参与热情越来越高。在具体实践中,新生在提问环节踊跃发言,相互之间争论,这正是新生研讨课目的所在。从被动的听课到争相发言,学生感受加深,学习效果明显。

4 结语

新生研讨课是时下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亮点内容,也是未来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真正彰显了教育平等和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当然,在国内新生研讨课仍是一个新生事物,高校、教师和学生都是体验者,这也就决定了新生研讨课仍然处于一个不断摸索、完善的过程中。基于此,在不断尝试、体验新生研讨课的同时,还需要及时对任课教师进行授课方法培训,鼓励任课教师摸索多种有益的授课方式。此外,还要进一步的组织开展新生研讨课教学交流和教学经验总结,进而真正实现新生研讨课的目的和初衷。

[1] 刘俊霞,张文雪.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146-148.

[2] 孙志凤,张红霞,郑昱.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效果初探:南京大学案例调查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6):119-124.

[3] 旋天颖,黄伟.大学本科新生研讨课的经验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2):33-36.

[4] 江南大学新生研讨课介绍.[EB/OL].(2014-09-14)[2016-06-10].http://wenku.baidu.com/link?url=OYHquMwTaSYnqb61gXvb8YRX3wQamS2g9bhsn-JPTf2RwOZcujiVlPNVS89gY3kSy9nN3FCHsNPTO-cAaHol7eed9-9RefBGtxniRwY eVv8q/.

责任编辑 王红岩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freshman seminar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NIYi

(College of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Jiang 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In recent years, freshman seminar with its new teaching concept, distinctiv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unique small class model has become popular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as a new teaching mode, it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freshman seminar at the IOT major in Jiangnan University, interactive heuristic freshman seminar teaching was studied. Furtherm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lassroom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course examination mod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benefits of freshman seminar.

Internet of Things; freshman seminar; interactive teaching; enlightening education

2016-05-19

倪屹(1970— ),男,江苏武进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光电子。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6.012

G 642.4

A

1671-7880(2016)06-0043-03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研讨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 21:39:45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20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教育(2018年55期)2018-01-28 21:38:20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长江丛刊(2017年7期)2017-11-25 05:42:32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3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东南法学(2016年2期)2016-07-01 16:41:40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新课程(2016年2期)2016-03-02 05:50:26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