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动因分析

2016-12-23 01:52:54龚方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龚方红, 徐 晴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1)



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动因分析

龚方红, 徐 晴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1)

发展高职本科的外部动因,一方面源自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对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源自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对本科及以上教育的期望值增大。发展高职本科的内部动因主要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及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高职本科; 发展动因; 发展目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并要求“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引领我国高职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我国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保持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属性,大力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升高职教育的层次,既需要在周密部署下进行实践探索,又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因此,对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动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厘清其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是解决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办学规模、建设成员等重大问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1 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的外部动因

1.1 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也称职业技术教育。目前,我国规模化开展的学校职业教育主要有中等和高等两个层次。《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指出:“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包括高职在内的职业教育应时刻关注一线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培养目标也应随科技进步而不断提升。

2008年全面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考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其关键在于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其中既包括研发和设计人员,也包括实施和操作层面、由职业教育培养的一线员工,如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机械行业为例,经历了2002—2012年“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行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一批重大装备的研制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全行业进出口贸易实现顺差,产业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一。面对新形势,机械行业提出了产业结构向高端提升、利润增长略高于产销增速、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5万元/人·年等发展目标,力求解决基础制造工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生产、产业共性技术等四大“关键基础”领域发展滞后,以加大资金、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不尽合理,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而技术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是制约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瓶颈问题,已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工业4.0背景下,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所确定的目标,必须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进而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素质,以适应技术、设备、工艺、材料等快速发展的要求。但因受三年制学制限制,目前高职毕业生面对日渐成熟的工业物联网技术、以数控为代表快速进步的自动化加工技术、以效益提升为目标的现代生产管理和物流管理技术,开始出现力不从心现象,大型、特大型和技术领先型等高端企业已明确提出对四年制本科层次高职人才有较大需求。

1.2 生活水平提高导致人们对高等教育期望增大

2003—2013年短短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5%扩大至34.5%,较十年前翻一番有余,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另一方面在于人民群众对接受高层次教育有迫切而巨大的需求。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毛入学率的增长与各国人均GDP的增长高度正相关,见表1。由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其高等教育发展也代表世界先进水平。在OECD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平均受教育年数也呈现不断增长趋势,OECD组织成员国1990年平均受教育年数为14.5年,基本相当于专科毕业年限,1996年平均受教育年数达16.5年,已超过本科毕业年限。由此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数也在不断提升。

表1 OECD组织成员国毛入学率与人均GDP间的关系

与之相对应,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6 767美元,与OECD成员国家1978年6 912.37美元基本相当。而江苏地区人均GDP为12 061.51美元,与1987年OECD成员国13 138.90美元相近,其中无锡人均GDP为20 154.22美元,与OECD国家1994年20 161.7美元接近,进而也相应地要求受教育年限达到本科层次。因此,课题组建议取消我国目前高职院校以科层次教育为主的限制,允许并有计划地促进具有相应办学实力的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使大众接受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的期望值大大提升。

2 促进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因

2.1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内涵驱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明确了高职教育的类别属性,并在政策层面突破了对高职教育专科层次的限制,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法理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论述部分,除了提出发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外,还进一步明确要求“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尽管“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概念并非国际通用,但我国关于职业教育应自成体系,并要向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延伸的理念,符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认可。

1997年UNESCO发布的《国际教育分类法》(ISCED1997),将高等教育分为5级、6级两个级别。5级是指“不能直接获得高级研究资格”的高等教育,涵盖三年制高等教育和四年制高等教育,在我国主要体现为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高等教育;6级是指“可获得高级研究资格”的高等教育,没有学制年限的规定,且不以上课为主要形式,在我国体现为研究生教育。其中,5级高等教育又分为5A和5B两种类型,区分二者的主要依据是培养目标。5A是理论型的、为研究做准备的(历史、哲学、数学等)或可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业(例如医学、牙科学、建筑学等)教育计划,5B是实用的、技术的、适应具体职业的教育计划。根据一般意义上的理解,5A通常是指我国普通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5B是我国以专科层次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该文件同时指出,5A需要至少3年的教学时间,一般不少于4年;5B需要至少2年的教学时间,一般为2~3年。在我国,本专科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学制不同,根据ISCED1997的精神,我国称之为高等职业教育的5B教育,主要应该是专科层次,限制了这一类实用的、技术的、适应具体职业的教育向上延伸的空间。

2011年,UNESCO公布了新的《国际教育分类法》(ISCED2011),并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全新定义。对比两个版本的《国际教育分类法》,对高等教育的描述至少有两个重大变化。

首先,ISCED2011将高等教育的级别由5、6两级扩展为5、6、7、8四级。其中,5级高等教育被定义为“短线高等教育”,一般不少于3年;6级为“学士或等同水平”,一般要求3~4年;7级为“硕士或等同水平”,8级为“博士或等同水平”,7级和8级的学习时间,根据修习者入学水平的差异而不同,7级要求有5年及以上高等教育学习时间,8级则要求7年及以上。单从学制上看,在我国,5级应对应专科层次,目前以现有高职院校开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要代表;6级为普通本科教育,7、8两级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

其次,取消了5A与5B的分类。我们认为这体现出UNESCO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上的重大改变。在ISCED2011中,6、7、8级高等教育在名称上均加入了“或等同水平”字样,这说明不以获得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称号为基本评价标准的高等教育仍可向高级别延伸。众所周知,学科型高等教育的目标指向一定是相应的学位,而“等同水平”则一定是非学科型高等教育,如高等职业教育。在对5级“短线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论述中,ISCED2011指出其“通常是为了给参加者提供专业知识、技艺和能力”,而对6级、7级高等教育的论述为“通常是为了给参加者提供中间层面的学术或专业知识、技艺和能力”和“通常是为了给参加者提供高级的学术或专业知识、技艺和能力”,三者中“专业知识、技艺和能力”的表述完全相同。根据此定义,6、7级教育必然包含与5级性质相同的高等职业教育。时隔13年,两个版本的《国际教育分类法》关于高等教育的阐述产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说明受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面向“专业知识、技艺和能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已不能用5B的修习时间加以限制,应该有级别更高、修习时间更长的教育来保证实现其教学目标。UNESCO的文件精神与我国的政策理念表述不尽相同,但实质性内涵完全一致。

2.2 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纵观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平稳、规范的发展阶段,循着这一途径建设的本科院校占新增本科院校的比例不断提升。这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质量互变规律的哲学思想,即事物发展由量变积累达到质变的飞跃。专科院校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办学实践,通过不断深化对高等教育的认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进一步提升了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实力,逐步构建了适应高等教育办学要求的组织构架和管理体系,这是量的积累。在此基础上,一旦条件成熟就会完成质的飞跃,升格为本科院校,也是学校发展的普遍愿景和必然要求。以1999年大规模启动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为起点,我国高职院校建设基本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9—2005年,属于规模扩张时期,大力发展是这一时期我国高职教育的主旋律,体现在数量扩张、办学规模扩大等两个维度上。这期间高职院校数量从1999年的34所拓展至2005年的1 091所,各个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也呈现持续扩张,包括在校生人数、占地面积等。

第二阶段为2006年至今,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进入更加强调内涵建设的质量提升阶段,其标志是《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两个文件的出台。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全国100所示范高职院校和100所骨干高职院校已全部通过国家验收,项目所涉及院校的办学实力大大提升,内涵建设成果显著。譬如,截至2014年,与教育部2006年制定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中涉及的指标性要素进行对比,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均已完全达标,甚至超过规定要求。鉴于此,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批准该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开展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试点,两校联合制定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个培养过程均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完成。至2014年,该校试点本科专业已达6个,参与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和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过程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一项目的成功实践,说明以国家示范(骨干)为代表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已具备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能力与实力。

总之,影响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众多。除上述因素外,还有宏观政策、发展环境、大众意识、经费保障力度、适龄人口变化、学校教科研队伍的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等等。这些因素,可能加快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可能制约其发展,我们必须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认真分析和探讨,进而解决问题,推进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1] 戴勇.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高职专业建设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5):1-3.

[2] 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建设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 崔岩.高等职业教育集体化办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教育分类法(ISCED1997)[EB/OL]. (2012-06-04)[2016-06-10].http://www.docin.com/p-614224532.html.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教育分类法(ISCED2011)[EB/OL]. (2012-07-08)[2016-06-10].http://www.doc88.com/p-5819882090549.html2012.1.

[6] 胥秋.我国本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选择[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2(1):43-47.

责任编辑 陈桂梅

The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GONGFanghong,XUQing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214121, China)

The Deci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calls for developing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e external motivation comes mainly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other one comes from people's increasing expectations for undergraduate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 In addition to external causes,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cal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motivation; the aim of development

2016-07-01

项目来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4YJA880068)

龚方红(1966— ),男,江苏南通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徐 晴(1967— ),男,江苏常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6.001

G 710

A

1671-7880(2016)06-0001-04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