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文 吴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浅谈“慕课”(MOOCs)浪潮下大学英语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王秀文吴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提要】随着信息化与教育的日益结合,MOOCs作为一代新生事物方兴未艾,对大学英语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本文旨在界定MOOCs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相关研究的内容,试图从目前的研究现状中找出MOOCs浪潮下未来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契机,以期将MOOCs技术真正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
【关键词】MOOCs, 大学英语教育,研究现状,发展契机
0.引言
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新趋势。MOOCs的诞生顺应了信息化发展的全新浪潮,是网络视频公开课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慕课的出现必然伴随着包括高校、企业与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同时也受到诸多的质疑。那么慕课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本文将从慕课的概述、慕课的发展现状、慕课给大学英语教育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以及慕课浪潮下未来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契机等方面进行探讨。
1.“慕课”概述
1.1MOOCs的起源
“慕课”(MOOCs)是“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以其巨大浪潮席卷了国内外教育领域,尤其是触动高等教育。从其定义来看,它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开放互动式的大规模在线课程,它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进度、师生互动等都完整地在线实现。MOOCs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David Wiley基于wiki发布的开放课程“开放教育导论”(Intro to Open Education),世界各地都可以分享课程资源,并参与课程的创新。2008年1月,加拿大里贾纳大学 (University of Regina)的 Alec Couros 教授开设了网络课程 Media and Open Education (EC&I 831 ),并邀请全球众多专家远程参与教学。这两个项目为 MOOCs课程模式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技术准备,可说是 MOOCs的前身(李青、王涛 2012)。 MOOCs这个名称是 2008 年由加拿大学者 Dave Cormier 和 Bryan Alexander 提出的(Cormier,Alexander 2010)。2012年,慕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形成了三大平台:Coursera,edX和Udacity,在网上推出了由名校、名师推出的精品课程。自此,慕课在全球掀起了教育改革浪潮,使得教育进入4A时代, 即anytime、anyone、anywhere、anything。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任何学科的内容。
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2013 年 5 月,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宣布加入 edX;2013 年 7 月,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与 Coursera 签署了合作协议;2013 年 9月,“中国式慕课长三角论坛” 在复旦大学召开;2013 年 10 月,清华大学启动了“学堂在线” 项目。这些都表明我国高校正逐步参与到这一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浪潮中(王蓉 2014)。
1.2MOOCs的特点
慕课以其个性化的弹性学习模式,给教育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风波。笔者认为其具有自主性、开放性、交互性、便捷性、规模大等特点。
(1) 自主性:笔者认为慕课的最大特点是自主性,是一种主动参与的学习。学习者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自主地制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进程。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会有不同的学习行为与学习后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学习的重点。不但可以激发主体的学习主动性,也体现了对学习者的价值关怀。
(2)开放性:对课程感兴趣就可以注册课程学习,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注册课程平台,只需具备网络条件,课程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层次的人群开放,同时课程资源、学习过程、评价体系也具有开放性。
(3)交互性:慕课的学习模式强调交互式练习的及时反馈,学习者之间通过讨论、对话、互动反馈,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深度对话,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产生新观念。
(4)便捷性:学习不再受制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超越了学校“围墙”,超越了国界,改变了传统基于课堂的学习方式,使得世界各地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顶级大学提供的优质课程中。而且在任何情境下都可以开展学习,比如候车、排队时,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过去传统的学习阻碍。
(5)规模大:网络平台上的慕课课程不仅覆盖科技学科,例如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数学、工程学,也包括了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这种几万甚至十几万人一起的在线学习受到了广泛的受众效应。
1.3MOOCs的类型
马克(Sui Fai John Mak)基于对目前MOOCs实践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种类型的MOOCs:讲授主义的(instructivist)、认知主义的(cognitivist)、建构主义的(constructivist)、社会建构主义的(social constructivist)和关联主义的(connectivist)。严格地说,MOOC包括联通主义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cMOOC和美国知名高校运用行为主义的方法开发的xMOOC两种,二者在教学理念上差异很大,一般媒体上常见的是xMOOC。其区别包括:cMOOC模型强调创建、创造性、自主性和社会网络学习;xMOOC模型强调视频演示、小测验、测试等传统的学习方法。换言之,cMOOC关注知识创造与生成,而xMOOC关注知识重复(Daniel 2012)。
2.“慕课”的发展现状
学术界关于中国大学英语教育应该如何应对MOOCs即将带来的巨变的讨论不够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也不多见。笔者所选择的文献源为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采用的是主题搜索,输入的主题词为“慕课”或“MOOC”,从中获得相关学术论文。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 与 “MOOC” 或者 “慕课” 研究相关的论文有2070篇,与大学英语教育相关的论文有13篇,陈金平(2014)、付雅芳(2014)、申艺芬(2014)、孟妍(2014)、程云艳(2014)、马武林, 胡加圣(2014)、 马武林, 张晓鹏(2014)、 马武林, 李晓江(2014),胡杰辉,伍忠杰(2014),周加林(2014),饶岚,龚双萍(2014), 董杰(2014), 冉凡敏(2014)等人对MOOCs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 教学模式的转变, 以及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方面展开了研究。MOOCs是世界教育史上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对于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改革也是一个重要的契机,很值得英语教育工作者们对其进行深入广泛的探究。
综合以上对相关文献的分析,MOOCs的实践和研究都处在上升期, 虽收获了丰富的成果, 却仍存在不足,MOOCs研究中至少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 1) 研究的总体数量较少。本研究所搜集到的中文文献数量来看,国内 MOOCs研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 MOOCs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不足,欠缺大规模的综合性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实践在积累上的不足。
3.“慕课”给大学英语教育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MOOCs打破了大学的围墙,引发教育界一场学习革命,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带来极大的变化。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如何在网络条件下有效地传授英语知识和技能,使得学生更能顺应网络学习的趋势。学生也需要提高自身觉悟,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
在这次如火如荼的浪潮中,学生找到了一个免费的在线课堂,他们还会缴纳学费去实体大学上课吗?全球知名学校、教师同台竞技,任何人都可以聆听世界名校的大师级人物的精品课程,那么实体大学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与此同时,学生轻而易举地获得一流师资的一流课程,那么作为传统课堂上教师其角色需要进行怎样的转化?这些都是慕课带来的挑战。下面将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等几个角度进行阐述。
3.1教师层面
MOOCs的广泛普及使得传统的教师受到极大的冲击,对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课堂中教师只需负责“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教师的职责从知识的传授者到为学生设计好课程内容,给出作业实践并开展评定,学生所做的就是围绕教师的教学设计开展活动。而在“慕课”模式下,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的职责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例如,面对同一单元的学习,某些学生记忆单词有困难,有些学生掌握语法有困难,有些学生运用短语有困难,这时候广大英语教师就需要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性的基础上组织教学课件与视频。
其次,教师需要具有较好的教学设计的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个人教学风格的感染力都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很大影响,“慕课”模式下教师不再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只是学生答疑解惑者、引导者的角色,这就需要花更多时间、精力来设计课堂内容。
再者,运用丰富的教学策略也是必要的。大学英语课堂注重的是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传统课堂中这类活动都是按照教师的安排来展开。慕课的指导理念则是突出学生的思维碰撞,从讨论中互相促进,倾听别人的观点并做出自己的评价与判断,从而拓宽视野,增进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在自主探讨中融入英语情境中。这就需要教师掌握良好的教学策略,推进学生间的协同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这将是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对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有力冲击。
3.2学生层面
“慕课”来袭对学生也是巨大的挑战。众所周知,MOOCs是一个全球开放的教育平台,很多课程都来源于全球精英教师。这样就带来这么一个问题: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信息,学生该如何进行选择与判断?受学历、价值取向、英文水平的制约,选择适合个人的课程与建构最佳的知识结构时将会遇到不少难题。而且国外的课程对注重读写、忽视听说的中国大学生而言,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学生能否跨越语言的障碍,听懂英语本族语教师的授课?
此外,“慕课”对学生的自主性也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慕课”实现了教学课程的自我参与。学生自主灵活安排学习,自我管理学习进度, 使用客观、 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 对于作业可以进行自动批改、相互批改、小组合作等,这种模式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因此对学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把过去上课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转变为自主选择、个性化安排、自我管理的自主学习模式。因此没有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欠缺、自觉性差的学生就不会及时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对于不愿参与交流的学生而言,他们更不会主动参与交流讨论,这对他们英语学习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事实证明, MOOC课程的结业率约为5%(吴万伟 2012)。所以MOOCs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每天面对大量在线视频学习时,学生减少了真实情景中与人交流协调的能力,这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经常面对网络,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视力的下降,这些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都是MOOCs所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3.3教学管理层面
MOOCs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来自各方的挑战。如何确保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如何杜绝不学习应付考试的情形,如何在测验中杜绝作弊都是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深入解决的问题。有曾参加“慕课”的学习者直言不讳地说,自己考试时可以很轻松地使用Google而知道答案,也就是说,网上测评几乎没有有效的防范措施。另外学习过程中的高退学率也是值得解决的问题。如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电路和电子学”曾有155000名学生注册,只有4.6%的学生获得证书。再者,全国各地的不同地区的学生选择了不同大学里的课程,学生的学分、学籍和考试成绩的管理就成为一个难题。这些都是对管理者们的极大挑战。
纵观以上“慕课”给传统大学英语教育带来的挑战,我们应该把其拒之门外还是秉承接受的态度呢?每一个新生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谨慎思考如何运用这个在线平台,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慕课的优点,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4.MOOCs浪潮下未来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契机
4.1MOOCs在大学英语中的运用将越来越广泛
在“慕课”模式出现之前,大学英语教学全部采用的是一种应试教育模式,学生学习是为了完成学分,为学习而去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沿用的都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很多大学将通过四六级作为毕业的前提条件,结果导致学生突击等级考试,考前做几套模拟试卷,实则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这种应试英语教育也很好地说明了中国教育的悲哀。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应试化的学习方式必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而“慕课”的出现使得学生能自主地选择英语学习材料,学习目的由应试转变为提升自我。MOOCs平台使得广大学生们的英语使用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学生们在聆听视频的同时可以根据理解程度来设定视频播放进度,还可以反复观看视频以加深理解,结合课程内容这一特定语境,学生们每完成一段视频内容的学习就等于完成了一次听力训练,课后学生们还会去课程网址下载课程讲义等相关文档,这个过程实质上等同于英文阅读理解训练。在课后的分组讨论和作业报告中,学生们也相应完成了口语和写作训练。纵观 MOOCs教育模式,将大学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四大要素完整地包含进去,学生们在学习课程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就是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董杰 2014)。在MOOCs平台上,学生不仅仅聆听外籍教师的母语授课,还可以在听课过程中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切磋。这些对改善中国式的“哑巴英语”,提高中国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因而MOOCs在未来大学英语教学中必然会越来越受欢迎。
4.2MOOCs将会改变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师充当着“传授者”的角色,在课堂上使用简单的ppt加上一些音频、视频资料来进行英语教学。这一角色将不再适合MOOCs模式下教学。教师应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方法,从课程中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同时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可能会迸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拥有更广、跨学科的知识,才能有效地指导不同的学生完成“慕课”的学习任务。
除了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更新知识储备外,大学英语教师还需提高运用电脑的能力,要能够制作英语音频和视频,运用远程系统进行教育研讨活动、组织管理学生的学习、接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这些都是MOOCs背景下大学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
MOOCs学习中的反馈也很重要,而目前中国的英语教师普遍缺乏数学、统计学以及电脑软件方面的知识,在慕课教育浪潮下,教师必须具备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学习结果的能力,才能对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从而满足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4.3MOOCs将大大改观学生的学习方法
过去的课堂学生专注于听自己的老师授课,“慕课”条件下将大为改观。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课程,而是可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有需要的课程。而且不需要从头听到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例如在传统大学英语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对老师讲的美国历史特别熟悉,这在慕课中就可以快进视频,将节约下的时间投入美国的文化、文学、地理分布的学习上。而且现在的网络技术可以做到及时反馈,学习者可以在最短时间中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在“慕课”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大大提高。不是出于应试的目的而学习,因而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慕课”模式下中国大学生与世界各国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将会非常频繁,学生需要有意识地积累相关专业的英语词汇,了解专业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意识地多阅读专业文献,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化潮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4MOOCs将带来终身学习的浪潮
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和终身学习时代。MOOCs打破了以往学校的围墙,学习不仅仅是发生在校园里的活动,学习无处不在,只要有电脑网络就可以实现。同时学习不再是学校教育过程中与“教学”对应的过程,而是涵盖了学校教育与各类非正式学习的人类行为。终身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不再是学校教育的“拓展和补充”,而是逐渐演变为教育的“中心和基础”。在这样的时代,掌握学习的技术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而MOOCs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学生自设学习目标,自定学习进度和学习强度,学习者没有年龄限制,真正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
5.结束语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更为开放的时代,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慕课,作为构建于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最新教学模式,其工作语言以英语为主。在大学英语中的运用将越来越广泛,这对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给中国的英语教育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机遇。为提高大学英语教与学的质量,需要寻找MOOCs模式与大学英语教育的契合点,以期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大学外语教育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Daniel,J.2012.Making sense of MOOCs: Musings in a maze of myth,paradox and possibility[J].JournalofInteractiveMediainEducation(1):1-20.
McAuley A,Stewart B,Cormier D,et al.2010.In the Open: The MOOC model for digital practice.SSHRC Application[J].KnowledgeSynthesisfortheDigitalEconomy(3):8-31.
陈金平,2014,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 [J] ,《当代外语研究》(4):35-38。
程云艳,2014,直面挑战“翻转”自我——新教育范式下大学外语教师的机遇与挑战 [J] ,《外语电化教学》(5):44-47。
董杰,2014,论MOOC给网络时代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 [J] ,《当代教研论丛》(9):9-11。
付雅芬,2014,高校大学英语课程MOOC教学模式初探 [J] ,《考试周刊》(37):77。
胡杰辉、伍忠杰,2014,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J] ,《外语电化教学》(16):40-44。
李青、王涛,2012,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 [J] ,《中国远程教育》(3):30-36。
马武林、胡加圣,2014, 国际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冲击与重构 [J] ,《外语电化教学》(5):48 - 54。
马武林、李晓江,2014,国际MOOCs课程对我国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启示[J] ,《现代教育技术》(11):85-89。
马武林、张晓鹏,2014,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对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启示研究——以英语爱丁堡大学EDC MOOC为例 [J] ,《电化教育研究》(1):52-57。
孟妍,2014,慕课的发展对开放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 [J] ,《青春岁月》(3):90-91。
冉凡敏,2014,MOOC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启示性研究 [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0):168-169。
饶岚、龚双萍,2014,MOOC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4): 13-16。
申艺芳,2014,MOOC时代下大学英语的课程建设 [J] ,《高教研究》(4):66。
王蓉,2014,国外慕课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上)[J] ,《世界教育信息》(13):19。
吴万伟,2012,“慕课热”的冷思考 [J],《复旦教育论》(1):10-17。
周加林,2014,MOOC时代下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 ,《肇庆学院学报》(6):82-87。
(王秀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
吴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648(2016)02-0071-05
收稿日期:2016-01-19
通讯地址:211106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胜太西路169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583信箱
本文系2015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号:2015SJD032)、2015年南航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号:2015YJXGG06)及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项目号:2015JSJG474)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