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框架的合成通名的述谓、限定成分和省略形式分析

2016-03-16 21:22廖光蓉
外语与翻译 2016年2期

廖光蓉

湖南师范大学



基于概念框架的合成通名的述谓、限定成分和省略形式分析

廖光蓉

湖南师范大学

【提要】合成通名的句法结构是定中,语用结构是主题与述谓。述谓的理据有二:物理相似性或基于人的评价或认识的主观相似性和相关性或邻近性。限定成分可为转喻,有四种情形:依靠领有事件框架领主代所属;依靠行为事件框架整个事件指代其一个元素或事件的一个元素指代整个事件;先依靠事物概念框架部分代整体、再依靠行为事件框架一个元素代另一个元素。限定成分转喻有四个特征,即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索引性、阐述性和凸显性、经济性与完善性融为一体。合成通名可略去中心成分,概念化方式为转喻,即形式单位的部分代整体,其理据是源于人类经验的常规语言单位概念框架、客观凸显的认知方式和对经济的追求。

【关键词】概念框架,合成通名,述谓理据,限定成分,省略形式

1.引言

名称可分为专有名称和普通名称,后者在本文简称为通名,包括单纯名称和合成名称。关于合成通名的已有研究涉及其语法特征(高春雨、王丽娟 2001)、合成方式(施春宏 2002)、语义理据(孟杰 2006)、音义关系(刘兴均 2006)、典型的名词性成分结构表达式(Langacker 2008: 312)、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手段(王灿龙2012:243)、命名方法(高铃2013:19)、植物名的词义理据(陈晦2014:2)、形式结构(林凯祺、洪丽芬2014:80)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英汉关于狗的词语参与命名/概念化框架外事物而获得的合成通名为考察对象,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一、合成通名的语法结构、概念结构和语用结构各是什么?述谓理据是什么?二、合成通名限定成分转喻的类型有哪些?是如何操作的?有什么样的特征?三、合成通名省略形式的概念化方式和理据各是什么?

2.考察对象选定的缘由

选择英汉关于狗的词语参与命名/概念化框架外事物而获得的合成通名为考察对象的缘由是,它们比较集中、系统、全面地体现了合成通名的显著特征,包括依靠框架的突显和隐略、思维和语言的隐喻/转喻属性、形式结构与概念结构的不对应、语言经济性与语义隐晦性共生一体等。

人类的前概念/基本域、抽象域、概念组合、百科知识网络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感觉外部世界或内省即加工源于身体内部状态感觉输入获得的。除了与自身以外,人与动物的关系最为密切。人和动物同属一个生态,都是异养生物,共享自然,消费着自养生物(植物)生产的有机物和能量;进化于动物的人,一直试图征服、控制(包括保护)其他动物;因动物利用价值不同,对其关注的程度也就不同。总的说来,人和动物之间主要存在斗争与利用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就决定了人对动物的感觉感知经验绝对丰富,相应地,关于动物的概念和词语也就比较多。当然,人类不可能与所有的动物都有互动,而且即便有互动,程度也不同。一个动物词文化意义的多少一般可以反映出人类与其互动频率的高低。在汉英文化动物词比例最高的前8类和绝对数量最大的前9类动物中相同的有6类,即食草兽类、食肉兽类、猛禽、游禽、涉禽、昆虫,而猪(食草兽)、狗(食肉兽)、鹰(猛禽)、鸡(游禽)、鸭(涉禽)、蝇(昆虫)在各自的类别中文化意义数量都是最多的(廖光蓉 2000:18)。在猪、狗、鹰、鸡、鸭当中,就驯养的历史、畜养的广泛性、用途、互动等方面而言,狗与汉英民族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限于篇幅,本文仅以汉英语中关于狗的词语参与命名/概念化“狗”(DOG)框架外事物而获得的合成通名为代表。英语大写表概念;汉英黑体表语言形式单位。

3.“狗”(DOG)框架与框架内外事物的区别

当[gǒu]([dog])被用来施指动物狗而获得理性概念意义,再通过语言社区的确认,最终成为音义结合的词即狗(dog)的时候,“狗”(DOG)框架就已产生,随后逐步扩展。因此,“狗”(DOG)框架是以最初的那个意义为起点的知识结构,这个初始义也是框架里的中心元素;从这个起点出发,框架辐射式扩展、链条式延伸,且如此往复,结果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元素就聚集在这个初始义的周围;这就是初始义即框架中心的含义。框架里的元素包括事物和事件概念、命题与范畴,是经验图式化的结果。框架还包括形式单位的语音形式、书写形式、概念内容、句法功能、语用功能、附加色彩等,附加色彩包括情感、语体和象征色彩。事物可分为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事件大致可分为行为事件、拥有事件、存现事件和状态事件。框架里的元素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随着人类经验日趋丰富,里面的内容会逐渐地刷新和变化,人们在推理过程中利用框架获得新的论断;框架是知识表征的基本方式,结构层次逻辑,自成体系,稳定又变化(廖光蓉2014: 81)。

框架内与框架外事物的区别在于它们与框架起点概念的逻辑关系;若是框架内的事物,其所演变的过程不管经历多少个结点,结点与结点之间关系一般是逻辑的,符合事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消亡的内在、固有、本质的规律,与起点概念都会有蛛丝马迹的联系;而框架外的事物与框架起点概念之间则没有这种必然的逻辑关系。例如,狗屠(以屠狗为业者)、狗裘(用狗的毛皮制成的裘)、doggie/doggy bag(狗食袋:餐馆供顾客将吃剩食物打包带回喂狗的袋子)所表征的就是“狗”(DOG)框架内的事物。养狗的目的之一便是果腹遮寒即食其肉用其皮,而欲达此目的,则必需屠狗者;因社会分工的需要,以屠狗为业者便应运而生。饲养狗,必供其食;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务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在餐馆用餐越来越习以为常;家养的狗自然也就得吃主人在外吃剩的食品了,于是狗食袋也就不请自来。总之,狗归附的属(如其上位层级范畴“犬科”)和其次分的类(如“哈巴狗”),其组成部分(如器官:“狗下水”和身体部位:“狗屁股”),其所属(如体貌:“狗头狗脑”;情态:“狗态”;习气:“狗气”;疾病:“狂犬病”;人的评价如“卑鄙”;人赋予的标志如“犬祸”),其行为(“狗吃屎”)等等,都属于“狗”(DOG)框架内的元素。而“狗獾”、“犬儒”、“狗尾草”则是“狗”(DOG)框架外的事物,其命名/概念化有关于狗的词语狗、犬、狗尾参与其中。

4.合成通名的述谓理据

合成通名的句法结构是定中,其表征的概念结构是领主和语领主有关的元素,语用结构是主题与述谓;述谓的理据有两种:相似性和相关性或邻近性,述及主题的形状、形体、职责、能力、行为、属性、特征、所属、部分、或其他相关的元素等。

4.1相似性

4.1.1具体事物间的物理相似性

1)形状相似,如狗耳草、狗舌草、狗尾草、狗牙儿绦子、狗脚木、狗骨(木)、狗脊(草)、狗屍/犀(守城器械)、dog('s)-tooth check、dog's/hound's-tongue(plant)、dog's-tail grass中的限定成分与中心成分所表征的具体事物具有客观的形状相似性。

2)形体相似,如狗鱼、狗獾中的限定成分与中心成分所表征的具体事物具有客观的形体相似性。

3)职责、能力、行为相似,如狗二星、狗熊、dog fish、dog salmon、狗跑儿浮中的限定成分与中心成分所表征的具体事物分别具有职责、能力、行为、行为方式上的相似性。

4.1.2具体事物间的基于人的评价或认识的主观相似性

犬儒中的限定成分与中心成分分别所表征的具体事物“狗”与“读书人”具有生活质量方面的相似性,狗腿差中的限定成分与中心成分所表征的具体事物“狗腿”与“差役”具有相似的受制于他者的属性,它们都是基于人的评价或民俗认识。

4.2相关性或邻近性

1)所属即特征或属性与领主(有生命的),如在狗蹦子、dog fox、dog bane(plant)(夹竹桃,此植物对狗有毒)中,狗蹦、dog、dog bane分别指代孩子的调皮特征、狐的性别特征、植物对狗有毒的属性。

2)所属也即图形与领主(无生命的),如狗带绶中的狗的图形是“带绶”的附带物。

3)所属即人赋予领主的标记与领主(无生命的),如:狗年/狗/犬儿年(俗称十二生肖之一所代表的年份,即戌年)、狗加(古代夫馀国官名。《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夫馀在长城以北……国有君王,皆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猪加、狗加、大使者、使者”)。年份与狗之间的关系、官衔与狗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任意,对狗的比较熟悉至少是理据之一,否则为什么就选这十二生肖来代表年份、选这六畜来名官?

4)部分与整体也即行为方式与行为,如狗跑儿浮中的“狗跑儿”是行为“浮”的方式。

5)存在场所与存在物,如狗皮膏中的“狗皮”是存在物“膏”的存在场所。

6)行为发生的场所与施事,如狗尿苔中的“狗尿”是施事“苔”的生长场所。

7)结果与原因,如狗磕睡鱼中的“狗磕睡”是原因“鱼”的致使结果。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鲳鱼,形似鳊鱼……其骨自软,食者无所弃。邻里谓之狗磕睡鱼。以其犬在盘下,难伺其骨,故云狗磕睡鱼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鲳鱼》:“闽人讹为鲳鱼,广人连骨煮食,呼为狗磕睡鱼。”

8)施事与行为时间,如dog days中的DOG(STAR)是在时间DAYS里升落的施事。

9)行为工具与行为场所,如狗国中的“狗”是在“国”这个场所里来往时所使用的工具。

10)具体与抽象,如狗爬式、dog fashion中的“狗爬”、DOG是方式的具体内容。

其中,狗尿苔和dog days象似性最差,语义最为隐晦;原因是在各自的行为事件框架中,两个元素不在同一结构层次;在“生长”框架中,“苔”是施事,“狗尿”是行为发生的处所,隔了一个层次;在“升起”框架中,DOG是施事,DAYS是行为发生的时间,也隔了一个层次。

5.限定成分转喻的类型与特征

5.1限定成分转喻的类型

系统是由事物内部互相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机械相加之和,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领主与所属关系和整体与部分关系不同,领主与所属不属于同一个系统;领有是动态的,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且有一个持续期(廖光蓉2009:2)。有时,整体部分关系与领主所属关系不那么泾渭分明,视角的影响很大,如生物体与其形状属整体与部分关系还是领主与所属关系。按照载体概念与目标概念的关系,限定成分转喻有以下四种情形。

5.1.1领主指代所属

依靠领有事件框架,借领主即“狗”(DOG)或者“其组成部分”指代所属。

1)犬戎国(传说中的国名。《山海经·海内北经》:“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

2)狗尾(草)(草名。也称“莠”。《太平御览》卷九九八引《韦曜问答》:“‘甫田维莠,今何草?’曰:‘今之狗尾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狗尾草》:“莠,草莠而不实,故字从秀穗,形象狗尾,故俗名狗尾。”)

3)狗牙儿绦子(犬牙状的丝织花边或带子)。《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及至站起来,自己低头一看,才知穿的那件石青褂子,镶着一身的狗牙儿绦子,原来是慌的拉错了,把他们官太太的褂子穿出来了。”

4)狗脊(草)(草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狗脊》:“狗脊有两种:一种根黑色,如狗脊骨;一种有金黄色,如狗形。皆可入药。”)

5)dog('s)-tooth check(犬牙状格子花纹)

6)dog's-tail grass(狗尾草)

以上六个合成通名中的限定成分是转喻性的,借领主指代所属即其形状。

7)狗獾(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獾》:“狗獾似小狗而肥,尖喙,短足短尾,深毛褐色,皮可为裘领,亦食虫蚁、瓜果。”)

8)狗鱼(鱼名。身体略作圆柱形,嘴大,有锐利的牙齿;尾巴很发达,行动迅速。栖身于寒冷地区淡水中)

以上两例借领主指代所属即其形体。

9)狗二星(星名。属斗宿,共两星。《晋书·天文志上》:“狗二星,在南斗魁前,主吠守。”)

此例借领主指代所属即其职责。

10)狗腿差(民俗认为,狗腿具有听命于狗的属性)。《儒林外史》第五回:“他为了出了一个贡,拉人出贺礼,把总甲、地方都派分子,县里狗腿差是不消说,弄了有一二百吊钱。”

此例借领主指代所属即其属性。

11)dog fox(狗分雌雄两性, dog可指称公狗)

此例借领主指代所属即其性别特征。

12)狗带绶(有狗图形的丝带)《后汉书·五行之一》:“熹平中,省内冠狗带绶,以为笑乐。”

此例借领主指代所属即其图形。

13)狗皮膏(中医外用膏药。将药膏涂在小块狗皮上制成,能消痞止痛)。张天翼《清明时节》七:“他就跟他们大声地谈到狗皮膏和云南白药”。

此例借领主指代所属即其用途也即作为药膏的载体。

14)狗国(指今乌苏里江入黑龙江汇合处至海口一带。因冬日来往使犬,故名)

此例借领主指代其功能即作为交通工具。

15)狗熊(哺乳动物。身体肥大,会游泳,会爬树。熊掌可食)。瞿秋白《现实·关于左拉》:“他的生活一直是很孤独的,‘像狗熊躲在自己洞儿里似的’”。

此例借领主指代所属即其能力也即游泳。

5.1.2整个行为事件指代其一个要素

依靠行为事件框架,借整个行为事件指代其一个要素。

16)狗尿苔(方言。即鬼笔。真菌的一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土菌》[附录]引陈藏器曰:“鬼笔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名朝生暮落花。”)

此合成通名中的限定成分是转喻性的;依靠“撒尿”事件框架,借整个事件指代行为处所即狗撒尿的地方。

17)dog fall(consequence)(平局)

依靠“倒地”事件框架,借整个事件指代行为结果即平局。

18)dog paddle/ doggy-paddle(fashion)(狗爬式)

19)狗跑儿浮(指像狗爬的浮水姿势)。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呀,大水冲了房子也。好大雨,水浮水浮,水分水浮,狗跑儿浮,观音浮,跷水浮,仰蛙儿浮。”

此两例依靠“浮水”事件框架,借整个事件指代行为方式。

20)狗蹦子(调皮的家伙)。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九:“有一天,大伙闲唠嗑,一个狗蹦子说道:'我说,咱们谁怕娘们呐?'”

此例依靠“蹦跳”事件框架,借整个事件指人对事件的评价即“行为调皮”。

5.1.3行为事件的一个要素指代整个行为事件

依靠行为事件框架,借一个要素指代整个行为事件。

21)犬儒(原指古希腊犬儒学派的哲学家。他们提出绝对的个人精神自由,轻视一切社会虚套、习俗和文化规范,过着禁欲的简陋生活,被当时的人讥为穷犬。后亦泛指具有这些特点的人)。

(1)章炳麟《<无政府主义>序》:“若能循齐物之眇义,任菱玄之各适,一人百族,势不相侵,井上食李之夫,犬儒裸形之学,旷绝人间。”

(2)鲁迅《而已记·小杂感》:“蜜蜂的刺,一用即丧失了它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自己的生命。”

此例借一个要素即施事指代整个行为事件即“过着简陋的生活”。

22)dogfish(此鲨猎食时,和狗一样,成群结队)

此例借一个要素即施事指代整个行为事件即“狗成群结队地猎食”。

23)dog salmon(此鱼和狗一样,善跳跃;行进时,能跃过瀑布)

此例借一个要素即施事指代整个行为事件即“狗善跳跃”。

24)dog fashion(狗交式)

此例借一个要素即施事指代整个行为事件即“交配”。

5.1.4 先部分代整体,再行为事件的一个要素代另一个要素

dog days(三伏天/酷热期。古人认为天狼星和太阳同时升起时正是夏季,天狼星的光和太阳的光合在一起,才是夏季天气炎热的原因)

首先依靠事物DOG STAR框架,借名称的限定成分(dog)指代整个名称(dog star);再依靠“升起”事件框架,借施事(DOG STAR)指代行为产生的结果。

5.2限定成分转喻的特征

在Panther(2006:153)和杨文滢(2015:77)对转喻研究的基础上,就合成通名中的限定成分转喻归纳出以下几个特征。

5.2.1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结合

领有事件框架由元素构成,其第一层次有领主、领有和所属三元素;理论上,还有第二、第三层次……。 领主“狗”或“其组成部分”领有其形状,如:狗国、犬封/戎国、狗耳草、狗舌草、狗尾草、狗牙儿绦子、狗脚木、狗骨(木)、狗脊(草)、狗屍/犀(守城器械)、dog('s)-tooth check、dog's/hound's-tongue(plant)(倒提壶属植物)、dog's-tail grass中的限定成分狗、狗耳、狗舌、狗尾、狗牙儿、狗脚、狗骨、狗脊、狗屍、dog('s)-tooth、dog's -tongue、dog's-tail所表征的即领主的形状;领主“狗”领有其形体,如狗鱼、狗獾中的限定成分狗所表征的即“狗”的形体;领主“狗”领有其职责、性别、图形、能力,如狗二星、dog fox、狗带绶、狗熊中的限定成分狗(dog)所表征的分别即领主的职责、性别、图形、能力;领主“狗的组成部分”领有其属性、用途,如狗腿差、狗皮膏中的限定成分狗腿、狗皮所表征的分别即领主的属性和用途。

行为事件框架由元素构成,其第一层次有施事、行为和受事三元素,第二层次有施事和受事的属性或特征元素,还有行为的构成要素诸如行为本身、目的、场所、方式、工具、过程、结果等元素;理论上,还有第三、第四层次……在狗尿苔、dog fall(consequence)、dog paddle/ doggy-paddle(fashion)、狗跑儿浮/狗爬式、狗蹦子中,狗尿、dog fall、dog paddle/ doggy-paddle、狗跑儿、狗爬、狗蹦整个行为事件指代事件中的一个要素。犬儒、dog salmon、dogfish、dog fashion、dogdays中的粗体部分即施事指代整个行为事件。

如果把限定成分转喻放在整个通名中来考察,它又是偶然的,因为必须依赖整个通名这个语境,才可能完成;如,只有在狗带绶中,狗才可指代其图形;只有在狗尿苔中,狗尿才可指代行为的场所;只有在dog salmon中,dog才可指代整个行为事件即“狗善跳跃”。

5.2.2索引性

有关“狗”的词语,承载了独立于语境的概念意义。它们在合成通名中用作限定成分时表现为转喻,是进入由它所激活的知识框架(包括事件)的入口。只有通过这个入口,才可能发现框架里诸多元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如限定成分施指所领有的形状、形体、职责、性别、属性、用途等,限定成分施指所在的事件及其构成要素(如施事/领主、行为和受事/所属,行为的构成要素,等等)。

5.2.3阐述性

限定成分转喻的载体概念相对而言笼统而不太明确,而目标概念则比较具体而明确,如犬封/戎国、狗耳草、狗舌草、狗尾草、狗牙儿绦子、狗脚木、狗骨(木)、狗脊(草)、狗屍/犀(守城器械)、dog('s)-tooth check、dog's/hound's-tongue、dog's-tail grass、狗带绶、狗鱼、狗獾里的转喻中的笼统而概括的载体概念“狗”、“狗耳”、“狗舌”、“狗尾”、“狗牙儿”、“狗脚”、“狗骨”、“狗脊”、“狗屍”、DOG('S)-TOOTH、DOG('S)/HOUND'S、DOG('S)-TAIL被借来指载体概念的形状或形体,载体概念的形状或形体即目标概念是对载体概念较为详尽的阐述,至少是在形状或形体方面;再如狗二星、dog fox、狗熊、狗腿差、狗国、狗皮膏中的转喻中的笼统而概括的载体概念“狗”、“狗腿”、“狗皮”、DOG被借来指载体概念的职责、性别、能力、属性、或用途,载体概念的职责、性别、能力、属性、或用途即目标概念是对载体概念的比较详尽阐述;还如犬儒、dogsalmon、dogfish、dogfashion、dogdays里的转喻中的笼统的而概括的载体概念“狗”、DOG被借来指载体概念所在的整个行为事件,比较而言,载体概念所在的整个行为事件即目标概念比载体概念详尽一些。若没有行为/领有事件框架及其元素之间关系存在的必然,目标概念就不可能对载体概念进行比较详尽的阐述;当然,事件框架内的元素哪些被阐述,被阐述多少,是要受整个合成通名这个语境制约的;而载体概念所指代的实际内容最终要由语言社区来确认和决定。

5.2.4凸显性、经济性和完善性融为一体

限定成分转喻融凸显性、经济性和完善性于一体,符号的标记性效能强,象似性差,因而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极度的不对应,完善的概念框架/知识结构对其生成和理解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例如,若用extremely hot 取代dog days(酷热期)中的dog,则象似性很强,但经济性却差,符号的标记效能也降低,知识结构的完善性要求也不高。

6.合成通名省略形式的概念化方式和经验基础

具体使用时,有些合成通名的中心成分可以省略,概念化方式为转喻,即运用转喻来概念化客体,也即用部分代整体,如狗尾(草)、狗脊(草)、狗骨(木)、dog's/hound's-tongue(plant)、dog bane( plant)、dog fall( consequence)、dog paddle/ doggy-paddle( fashion)、狗屍/犀(守城器械)、狗走(守城器械)、狗附(戒备设施)、狗碰头/狗碰(棺材)、狗气杀(养鸡器具)。

合成通名省略形式转喻经济性强,象似性弱,因而语义颇为隐晦;正确理解对概念框架的依赖程度特别突出;即便有上下文,若无其足够完善的知识结构,也不易理解到位,如:

(10)刘半农《扬鞭集·拟拟曲二》:“一个狗碰头,是我们街坊攒的公益儿。”

(11)评剧《左连城告状》第四场:“叫左保买上一只小狗碰,破衣服乱砖头往里盛。”

(12)鲁迅《呐喊·故乡》:“杨二嫂发现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删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在此例中,作者通过加注帮助读者理解)

不单是正确理解,其生成对概念框架的依赖程度也颇为突出。一个合成通名固化后,成为一个语言单位,就是一个整体;中心成分和限定成分是这个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具有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基于相关性或邻近性,通过转喻,可部分指代整体;但要真操作起来,还要满足一些条件,即两个客体之间具有直观、显性的形状/体相似性,如:狗尾(草)、dog's/hound's-tongue(plant),或者具有紧密的、显而易见的相关性或邻近性,如dog fall( consequence)。在固化前是不能借代的,因为两个形式即整体和限定成分都施指具体事物,会造成歧义;但这一类合成通名具有省略的潜势。有些事物/事件概念在结构上尽管是组合式的,但由于概念的次要成分和主要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比较离散、隐晦,对其用语言标记时一开始便下意识地注意到了概念的次要成分而被突显,概念的主要成分反而或多或少受到了忽略;其认知基础便是基于经验的常规语言单位概念框架,尤其是其中由于客观突显而产生的下意识地注意的元素。理论上,可补全其形式,但很少见诸于实际使用中;如狗屍/犀(器械)、狗走(器械)、狗附(器械)、狗气杀(器具)、狗碰头/狗碰(棺木)、狗爬式(泳)、dog bane( plant)。这些合成通名开始使用时,可能不易被语言社区接受,但一旦被接受后,就成了特色鲜明的语言单位,经济、形象、生动、内涵丰富。

7.结语

述谓的相似性和相关性或邻近性理据是基于有关主题的概念框架。限定成分转喻所依靠的多样复杂的相关性或邻近性是有关主题或述谓或两者的概念框架来突显和隐略元素。省略形式转喻的基础是源于人类经验的常规语言单位概念框架、客观凸显的认知方式和对经济的追求等。概念框架是言语生成和理解不可或缺的支撑。着眼于生成,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有助于语言应用、言语创新、语言发展趋势预测和规范。

参 考 文 献

Langacker, R.W.2008.CognitiveGrammar:ABasicIntroduc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nther, Klause-Uwe.2006.Metonymy as a usage event[A].Kristiansen, Gitte & Michel Achard,et al.CognitiveLinguistics:CurrentApplicationsandFuturePerspectives[C].Berlin/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51-155.

陈晦,2014,英汉植物名理据及生态观对比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3):1-4。

高春雨、王丽娟,2001,合成命名词的语法特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5 -39。

高铃,2013,英汉命名方法比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5):19 -20。

廖光蓉,2000,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J],《外国语》(5):17-26。

廖光蓉,2009,框架语义的变化与转换:“狗”的个案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1-7。

廖光蓉,2014,《认知语言学基础及其应用》[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林凯祺、洪丽芬,2014,马来西亚饮食业的命名研究——以中文招牌为例[J],《南洋问题研究》(1):78-89。

刘兴均,2006,壮语同用词汇中的动物名词音义关系考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57-62。

孟杰,2006,合成命名词的语法特征[J],《语文学刊》(12):152-153。

施春宏,2002,从动物的命名谈起[J],《语文建设》(3):24-25。

王灿龙,2012,新异黏合语的生成机制分析[J],《中国语文》(3):238-250。

杨文滢,2015,概念转喻视角下汉语诗词意象的解读与英译研究——以“凭阑”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75-79。

(廖光蓉: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词概念框架视域下汉语超常与规范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号:13BYY121。 410081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648(2016)02-0045-06

收稿日期:2016-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