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美容之道”及其翻译
——以霍克斯与杨宪益英译为印证

2016-03-16 16:38张映先
外语与翻译 2016年4期
关键词:画眉蔷薇美容

张映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张小波

广东海洋大学



《红楼梦》中的“美容之道”及其翻译
——以霍克斯与杨宪益英译为印证

张映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张小波

广东海洋大学

《红楼梦》中以大观园为背景,通过对贵族妇女的日常生活的描写,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化妆品的种类及各类化妆品的原料、工艺、用法、作用等知识,揭示了红楼女儿青春常驻的奥秘及中华药理医理文化的“美容之道”。中英两位翻译家霍克斯和杨宪益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理解和阐释各不相同,导致了在翻译中对化妆品的名字、工艺、包装以及美容理念处理的差异。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译者的文化背景对译作文化转化的现实影响。

《红楼梦》,美容之道, 汉英翻译, 比较探析

王蒙曾经说过红学“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问,是非常中国化的一门学问”,“我们无法把它限制于文艺学,小说学,文体学等学科之内,它扯出什么就是什么”(王蒙,2010)。《红楼梦》被公认为包罗万象、无所不有的百科全书,其中通过对大观园中贵族女子的日常生活描写,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美容文化和曹雪芹的“美容之道”。

本文以《红楼梦》中化妆品的名称、选材、制作以及包装等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独特的中药美容配方和配药的理念,分析其文化内涵。同时选用大卫·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David Hawkes & John Minford,1973:57) 共同完成的TheStoryoftheStone(以下简称霍译), 以及杨宪益、戴乃迭夫妇(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1978:86)的译作ADreamofRedMansions(以下简称杨译)这两种英译版本,源语选用了曹雪芹、高鹗合著的《红楼梦》(曹雪芹、高鹗,2007),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英译本的相关译例的相似点与差异,分析中英翻译家对原文的认知和理解,阐释英译的不同策略及其得失,以期对美容文化的跨文化转化提供翻译之道。

1.《红楼梦》中的美容文化

女性爱好美容, 自古亦然。中国的美容, 源远流长, 《诗经》的《国风》里就有“手如柔黄, 肤如凝脂”之说,说明那个时代就已经开始讲究在脸上涂抹脂粉以增加美丽。唐代是中国封建历史的鼎盛时期, 宫廷里崇尚梳妆打扮,富有人家的小姐贵妇喜欢涂脂抹粉。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吟咏美容的名句,足以证明美容化妆并不是西方人的专利,它早就是中国古代女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中国古代美容品的材料是什么?中药美容,古而有之。中医美容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以中医特色的方法与方药为手段, 采取外敷内调,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达到美颜之目的。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皇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中药美容的论述,我国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和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中药美容功效的药物多达千余种,先人留下的这些文献给后人在美容领域里的研究奠定基础。《红楼梦》比较详尽地描述了民末清初贵族女子的美容化妆品,其材料都是天然,环保的中草药材料,这为我们当代研发美容产品,繁荣美容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1.1 护肤、彩妆用品及其制作材料。

护肤用品,顾名思义就是用来保护皮肤的,以对皮肤起滋润作用为最常见。彩妆用品,就是我们常见的胭脂水粉之类,它能掩饰瑕疵,突出优点,为面部增添色彩。《红楼梦》中画眉之墨、妆粉、胭脂、指甲染色用品就属于彩妆用品。

画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至唐代已在贵妇人间普及,杜甫有诗云:“却嫌脂粉涴颜色,澹扫蛾眉朝至尊。”可见画眉在唐代是一种时尚。 白居易《长恨歌》有句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粉黛”就是指女性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喻指美女。也暗示了盛唐时期的女性画眉的形状和画眉的材料,形状如蛾,材料取黛。第三回中“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提到了古代女子的化妆术之一: 画眉。 从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对话中,可知画眉的材料,画眉的原料叫螺子黛,也叫石墨,是一种天然物质。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爱吃胭脂的“毛病”人尽皆知。如第十九回袭人劝宝玉时说: “再不许毁僧谤道的了。还有更要紧的一件事,再不许弄花儿,弄粉儿,偷着吃人嘴上擦的胭脂和那个爱红的毛病儿了。” 那么古代胭脂究竟为何物所制?为什么宝玉敢吃?《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平儿理妆”中可诗可画的“特写理妆镜头”不少。 提到了粉脂与其制作材料,宝玉对平儿说:“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对上料制的。”这一段通过贾宝玉对这个制作工艺流程描写,我们看到了贾宝玉的所谓“作养脂粉”,其含义固然在对众姐妹们于他“爱博而心劳”,同时也可以看到他对脂粉一类化妆品的制作使用都有讲究,可谓选料精良、炮制精心、用法精细。选料纯天然,如粉以茉莉花种研制, 胭脂要用“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曹雪芹通过对平儿的化妆的描述,给了我们丰富的信息,像《韩非子》中“脂以染唇,泽以染发,粉以敷面,黛以画眉”,搞成了美容系列。其实全套有七道,除了敷粉,涂胭脂之外,要涂鹅黄,黛眉,点口脂,描面靥,帖花钿,不亚于当今女子的梳妆打扮。当今的美容专家如果研读此节, 恐怕也会发出赞叹。

1.2 药妆用品及其制作材料。

《红楼梦》里除了彩妆用品之外,还提到了一种药妆用品,那就是“蔷薇硝”。是当皮肤出现问题时所使用的具有医疗效果的用品。 “蔷薇硝”应为一种药物性护肤用品。《红楼梦》第六十回里提到“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蔷薇硝”是什么? 要读懂这一回书, 就得搞清楚“蔷薇硝”与“茉莉粉”性能有何不同? 何以不能代替?闺中女儿何时急需且可作为一种赠品来相赠? 书中提到了“香饼子”, “香球子”, “香袋子”等一系列的美容香,具体还提到了一种靠内服美容的药妆,即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提到的薛宝钗常服用的“冷香丸”,通过吃药使身上散发出一种香味,其香可与当代的高品位香水媲美,且有一定的医疗功效。

《红楼梦》详细地描写了护肤用品、彩妆用品、药妆用品及其制作材料和制作流程,把明末清初的上层阶层的化妆品的时尚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在翻译《红楼梦》中的这些美容名称及其美容配方,翻译家如何正确地理解这些美容文化,特别是中药配方中所包含的医理药理以及文化内涵,翻译中如何传递这些文化信息和内涵,既要保留源语文化底蕴,又能顺应译入语的语言习惯,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

2.《红楼梦》美容文化英译对比分析

《红楼梦》中的美容之道不是单纯的美容方法,而是包含了中国美容文化理念和丰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在中外文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霍克斯与杨宪益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文化理念,不同的审美观,其英译不同的诠释和不同的翻译策略有各自的精彩、也有各自的缺失。

2.1 美容“中药理念”的英译

《红楼梦》中所涉及到的诸多中医药美容产品,折射出中医药学的基本原理和观念,也让国内外译者和读者领略了独特的中国民族风味和中药美容的神奇,也给英译增添了艰巨性。

《红楼梦》提到了一种药妆用品,那就是“蔷薇硝”。在第五十九回“柳叶渚边嗔莺咤燕,绛云轩里召将飞符”中有这样的情节:

(1) 一面梳洗,湘云因说两腮作痒,恐又犯了桃花癣,因问宝钗要些蔷薇硝擦。

杨译:As they were dressing, Xiangyun remarked that her cheeks itched.She was afraid she had a spring rash again, and would like some rose-nitric powder to apply to it.(1719)

霍译:While they were washing, Xiang-yun complained of an irritation in her cheeks which she feared might herald an outbreak of the mild eczema she sometimes suffered from and asked Bao-chai for some rose-root orris to put on them.(1142)

这段话里提到一种皮肤病———“桃花癣”,并且还详细写明发病时间是春天,患病位置是两腮,而对症治疗的药物则是蔷薇硝。那么得首先了解“桃花癣”是什么病?“桃花癣”并不是“癣”,目前医学科学已证明,它实际上是春季好发的单纯性糠疹、脂溢性皮炎及春季皮炎一类皮肤病的总称,中医的原理对此病有详细的分析。据清吴谦(1963:888)编撰的《御篡医宗金鉴》记载: “又有面上风癣……时作痛痒,发于春月,又名吹花癣,即俗所谓桃花癣也。妇女多有之。”杨译为“a spring rash” 花皮疹,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看,皮疹的特点是大、小片粒红,有时会痒,有时不会痒。霍译为“mild eczema”轻微湿疹,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这两种病还是有区别的。“桃花癣”应该不是湿疹,而是皮疹,因此译为“a spring rash”为佳。

“蔷薇硝”的成分是蔷薇露和硝,医书记载蔷薇花能清暑和胃,润泽肌肤,粉质细腻柔滑,对春季内热上蕴,风热外感引发的双颊过敏有一定治疗作用,是一种对症的药用化妆品。《红楼梦》中的“蔷薇硝”结合了野蔷薇清热败疮以及硝消肿祛毒的功效,对于治疗春癣还是十分有效的。那么如何翻译“蔷薇硝”?霍译 “rose-root orris”中orris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鸢尾获得的鸢尾油,鸢尾又名蓝蝴蝶、紫蝴蝶、扁竹花等,其根状茎可作中药,具有消炎作用。鸢尾油具有甜的木香和粉香并微带油脂气味,是一种价格昂贵的香料。霍译“rose-root orris”的成分是“蔷薇根”加“鸢尾油”制成的,与“蔷薇硝”原意不符,霍也许认为“蔷薇硝”就是类似西方人所使用的一种香水。《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2000) 中更是明确地说: “野蔷薇……春月,山人采其花售与粉店蒸粉,货售为妇女面药。”“硝”是某些矿物盐的总称,在中国古代,人们很早就知道矿物质的药用价值,这些用于药物中的“硝”大多具有消散、拔脓、祛腐的功效,常常作为辅助用药。那么杨译rose-nitric powder”比较符合《红楼梦》中的描写,“蔷薇硝”是由蔷薇花加硝合成,而不是由“蔷薇根”加“鸢尾油”制成的,霍译的药妆的原料成分不对。另外“蔷薇硝”是粉末状态,不是液体状态油。第六十回中提到,蕊官递了个纸包给薛姨妈,说是“蔷薇硝”,要她带去给芳官擦脸,“春燕笑道‘你们也太小气了,还怕那里没有这个与他,巴巴的你又弄一包给他去”。可见能用纸包的一定是“粉末”。

《红楼梦》第六十回讲述了以粉代硝引起的风波,可知“蔷薇硝”是女孩子们春天用以擦癣止痒的上品, 其药用性有别于一般化妆品, 茉莉粉便无此功效, 是不可替代的。贾环是个大外行, 他把“茉莉粉”当作“蔷薇硝”兴致勃勃地拿回去给彩云。

(2) 彩云一看便说:“ 他们哄你这老乡呢,这不是硝,这是茉莉粉。”

霍译:‘They’ve been having you on,’said Sunset.‘This stuff isn’t rose-orris, it’s jasmine face-powder.’(1156)

杨译:“They were fooling you because you’re such a bumpkin,”she chuckled.“This isn’t rose-nitric power, it’s jasmine power.”

如果根据前面的语境,按照霍的翻译,后面就无法发展下去。因为 “jasmine face-powder ”“茉莉粉”是粉末,用纸包,而“rose-root orris”是油,必须用瓶装,如果这样,贾环也不会弄错。因此从这个例句说明霍的翻译欠妥,他没有深层地了解中药美容的配方的医理药理。 杨先生翻译“蔷薇硝”为rose-nitric power,根据百科维基的定义:Nitric Power works on the fats delivery system and gives support to your muscle cells.其功能能修复皮肤的细胞,达到美容之目的。而且强调的是粉末,这很重要,不然,一场由芳官的调包、贾环的无知、遂有以粉代硝之赠,因此而触发了赵姨娘的怨愤之心, 抓住这个由头兴师问罪、大打出手的风波就可以避免了。

2.2 美容“材料成分”的英译

中医理论认为, 鲜花质地轻扬, 易达肌肤头面, 宣畅气血,祛腐生新润肤,所以美容用品多为植物花卉为主要成分,笔者在翻阅古医籍时发现,诸多古代美女深谙此养颜之道。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平儿理妆证实了宝玉对“美容”有他的见解和研究。对于化妆品——胭脂,作者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霍杨两位翻译家在翻译中是如何诠释这些花花草草的中药美容材料的?

(3)又笑说道: “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对上料制的。”

杨译:“This isn’t white lead.It’s made of the seeds of purple four-o’clock ground fine and mixed with aromatics.” (1249)

霍译:There you are.This isn’t ceruse, it’s a powder made by crushing the seeds of garden-jalap and mixing them with perfume.(828)

宝玉说“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对上料制的。”“紫茉莉”也称“胭脂花”,拉丁语名为Mirabilis jalapa,英语称为“the four o’clock flower or marvel of Peru”,杨用英语名称译 “purple four-o’clock ”,而霍则保留其拉丁语名字,译为“garden-jalap”。“这不是铅粉”,杨的翻译“This isn’t white lead.”增添了一个“white”是必要的,因为这是擦脸的白铅粉,而霍用“ceruse”来翻译,很有独到的见解。“ceruse”在《朗文词典》中的释意为“ a poisonous white pigment that contains lead”,因此特别强调“这种铅有毒”。而贾宝玉制作的“胭脂”是将“紫茉莉子研碎了”,然后把“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 贾宝玉深知,铅粉有毒,绝对不会用有毒的铅粉做美容用品。紫茉莉浑身都是宝,根、叶可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调经和滋补功效,种子白粉可去面部癍痣粉刺。

在第三回宝玉初见黛玉的时候有这么一段对话:

(4)探春便道:“何处出典?”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个字岂不美?”

杨译:“Where is that from?” put in Tanchun.

“TheCompendiumofMenandObjectsOldandNewsays that in the west is a stone called dai which can be used instead of graphite for painting eyebrows.As Cousin Lin’s eyebrows look half knit, what could be more apt than these two characters?”(86)

霍译:“Where’s your reference?”said Tan-chun.

“In theEncyclopediaofMenandObjectsAncientandModernit says that somewhere in the West there is a mineral called “dai” which can be used instead of eye-black for painting the eyebrows with.She has this “dai” in her name and she knits her brows together in a little frown.I think it’s a splendid name for her!”(57)

这段话中谈到了古代女子的化妆术之一: 画眉。画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楚辞·大招》中有记: “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长袂拂面,善留客只”(洪兴祖,1983)。“黛黑”就是指用黑色化妆材料来画眉。两位都采取了音译的方式,译“黛”为“dai”,一是保留住了制作画眉的材料,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黛玉名字中有一个“黛”字。 “可代画眉之墨”两位的理解不同,霍就一笔带过“instead of eye-black for painting the eyebrows with”,没有交代画眉的材料,作为英国翻译家,他得告诉英语读者“黛”和“墨”的区别。杨译为“instead of graphite for painting eyebrows”,因为宝玉强调《古今人物通考》有记载“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graphite” 石墨、黑铅、炭精。那么“石墨”与“石黛”的区别是什么?中国古代最开始所使用的画眉材料是烧焦的柳枝,还有用脑麝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的画眉用品,还有一种办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陈元靓,2005:375)。 随后由西方传来的一种叫作“黛”的黑色矿物,用来画眉,叫做“石黛”。 唐诗中有佐证, 杜甫的《阆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到了隋唐时期,妇女则使用一种原产于波斯的画眉材料——螺子黛,这种画眉材料经过加工制成各种规定的块状,使用时只需蘸水即可,不用再研磨,螺子黛由于出自波斯国,每颗值十金(刘睿,2015)只有高官达人家的太太小姐能用得起。由于模样及制作过程都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这种黛块被当时的人称为“石墨”或“画眉墨”。宋代的欧阳修《阮郎归》词之五:“浅螺黛,淡燕脂,闲妆取次宜。” 明代的瞿佑《归田诗话·送还俗入道》:“孙花翁《送女冠还俗》云:‘重调螺黛为眉浅,再试弓鞋举步迟’”(朱晓新,2014:66)。宋代以后,画眉墨就已经广泛使用,很少有人再用石黛了。所以难怪当探春听到宝玉的话以后会说: “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杨用“graphite”来翻译“画眉之墨”,他们画眉的用品是“石墨”,“石墨”是由青黛药加橄榄油、冰片和熏香等材料制作而成的,而“石黛”则是黑色矿物,是由一种黑色矿物放在石砚上磨碾成粉末,然后加水调和而成。杨的翻译记载了从用“石黛”到“石墨”的历史,也记载了古人提倡绿色美容环保的理念,同时也告诉我们《红楼梦》时代所用画眉的材料。

贾府的另外一种美容产品就是香料,其功能除了净化空气外,还相当于当代的香水。贾府香料普及、功能各异、消耗量惊人。这些奇奇怪怪的“香”如何翻译,范例如下。

(5) 黛玉冷笑道: “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真人’ 给我些香不成? 便是得了奇香, 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 朵儿, 霜儿, 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

杨译: “Do I have a Buddhist arhat to give me scent?”demanded Daiyu archly.“Even if I had some rare recipe, I’ve no kind cousin or brother to concert it for me with stamens, buds, dew and snow.All I have are common scents.”(533)

霍译:I hope you don’t imagine it’s some exotic perfume given me by the Immortals of the Isles.Even if I had the recipe, I have no kind elder brother to get together all those flowers and stamens and things and make it up for me.I have got only the ordinary, vulgar sorts of perfume!(350)

对这个句子中的“花儿, 朵儿, 霜儿, 雪儿”的翻译,两人译文各有千秋,杨先生一字不落地都译了出来,“stamens, buds, dew and snow”。这句话的背景是薛宝钗常服用的“冷香丸”,通过吃药使身上散发出一种香味,其功能可与当代的香水媲美。不料黛玉身上也有一股自然的幽香,所以黛玉一口气说了对薛宝钗的香气不屑一顾的话,虽是气话,但可得知薛宝钗“冷香丸”的基本制作材料。第七回中介绍了“冷香丸”的制作材料,“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还有“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霍先生译为“all those flowers and stamens and things”,译出了大概的意思,“stamen”意为“the male reproductive organ of a flower”,与“flowers”是同义词,他的译文只不过想与“花儿, 朵儿”相对应,而用“things”轻描淡写地表达了“霜儿, 雪儿”。 笔者认为杨先生的翻译已做到了尽职尽责了,详尽地译出了中药的配方成分,这很重要,因为当薛宝钗谈到了“ 冷香丸” 的由来时,周瑞家笑道: “ 阿弥陀佛, 真坑死人的事儿: 等十年未必这样巧的呢。” 确实,乍听起来, 这“ 冷香丸” 很是奇巧, 近乎荒诞,连宝玉都说“ 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不知系何香气”, 薛宝钗告诉他这是她吃了“冷香丸”所致。如果不把此神奇的丸子的成分介绍清楚,就表达不出黛玉对于薛宝钗所享特权的讽刺,也显示不出曹雪芹为薛宝钗“热毒”配上这神奇的“海上方子”和所藴含的独特的语言与丰富的文化意藴。

2.3 美容“包装材料”的英译

商品的包装是商业生产的继续,只有经过包装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中国古代就有这种经商理念。楚国人为了卖一个珍贵的珍珠,做了一个十分漂亮的盒子来装,郑国人看了后,买了盒子,却把珍珠还给楚国人,于是就有了买椟还珠的成语,此成语说明了包装的重要性。《红楼梦》中的美容包装可不一般,十分的讲究,那么,在翻译中如何体现美容“包装材料”的文化内涵和实用功能?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平儿理妆中谈到了装胭脂的盒子。

(6)平儿听了有理,便去找粉,只不见粉。宝玉忙走至妆台前,将一个宣窑瓷盒揭开,里面盛着排十根玉簪花棒儿,拈了一根,递与平儿……

杨译:Ping-erh felt the truth of this and looked for some powder, but could not see any.At once Pao-yu went to the dressing-table and opened a porcelain casket made in the Hsuan Teh period containing ten sticks of four-o’clock-seed powder.He handed one to her.(1249)

霍译:Inwardly acknowledging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is advice, Patience looked round her for some powder, but could not see any, whereupon Bao-yu darted over to the dressing-table and removed the lid from a box of Early Ming blue-and-white porcelain in which reposed the head of a white day with five compacts, stick like buds on either side of the stem.Pinching off one of these novel powder-containers, he handed it to Patience.(828)

这两段翻译对装“胭脂”包装材料的问题上有不同的解读,同时对源语深层的内涵意义在翻译中亦有差异。“宣窑瓷盒”这个词值得我们去探析。

首先,弄清“宣窑瓷盒”的年代问题很重要,因其涉及到盒子的档次。杨霍分别増译了“made in the Hsuan Teh period” 和“a box of Early Ming”,因为所谓“宣窑”并非窑址名,而是明代宣德窑瓷器的简称,是大名鼎鼎的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官窑生产的瓷器,宣窑瓷自明以下便为稀世古董,代表着大明两百多年官窑瓷器的最高水平(白鹿鸣,2010)。 作为明代官窑最为鼎盛的时期,对于时间的翻译是一致的,时间的翻译一个宏观一点,一个微观一点,都强调这是名牌产品。《红楼梦》中做了佐证,书中第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对此描摹得十分仔细,宝玉赠送“市面上买不到”的胭脂香粉是他亲自制作的,盛放“香粉花棒”的是“宣窑瓷盒”,盛放“胭脂膏子”的是“白玉盒子”,可见怡红院的奢华雅致,他们珍藏的这些名贵脂粉的胭脂盒绝非凡品。

“将一个宣窑瓷盒揭开,里面盛着一排十根玉簪花棒儿” 杨比较简单地译为“containing ten sticks of four-o’clock-seed powder”,而霍译:“in which reposed the head of a white day with five compacts, stick like buds on either side of the stem.” 从译文来看,霍克斯増译了不少,花费不少的精力,也查阅了不少的资料。初读他的译文感到不知所云,什么是“with five compacts”?明朝文学家沈德符的《敝帚轩剩语·瓷器》:“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汪道昆,2000)。霍克斯看样子就是按照他的描绘翻译的,増译了“blue-and-white porcelain”,“白地青花”和“间装五色”译为“with five compacts”,意为盒子中有五格,“玉簪花棒儿”也翻译得到位,“stick like buds on either side of the stem”。可见霍译的良苦用心,译文面面俱到,文笔精妙,堪称一流,更可贵的是他对原著近乎虔诚的态度,翻译一丝不茍, 呈现其文化内涵。

3.结论

《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百科全书,其对中国古代美容文化的反映是丰富多彩的。然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手段与媒介,像《红楼梦》中这种时代久远、内涵丰富的美容之道的跨文化的转换,就是对汉语达到高深造诣的中国翻译家也难以不出纰漏,像霍克斯这样的英国翻译家,虽然汉语文化功底不薄,但他自身的文化意识对准确理解中医美容药理也有一定的障碍。再者,翻译家虽然可以用目的语言准确表达中国美容文化的内涵,但不见得能实现目的语读者的准确理解。但是两位翻译家的翻译之道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其一,翻译的重点、难点和焦点恐怕都在文化差异上,要突破翻译这个现实的瓶颈,译者必须对原作中的文化信息从源语到目的语均有深入的钻研,唯有这样,才有可能从完整的科学意义上实现文化因子的跨文化的转化。霍克斯在翻译中还是尽力地拉近英汉两种文化的距离,旨在达到较好的文化沟通和理解。他在采取直译时,增添了很多解释和注释,其翻译的篇幅的长度往往超过了杨宪益的。其二,西方的社会背景给霍克斯的意识形态和生活理念无不打上深深的烙印。他的思维模式在词汇的选择方面尤为凸显,他以英语国家制作化妆品的材料代替中式材料,结果篡改了美容配方。霍克斯的译文中的另一个特色,采用了一些拉丁语借词来翻译美容材料,更使其中医药文化黯然失色。而杨宪益还是比较遵守源语的表达。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套用西医词汇,应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医药妆文化特色,有效传达源语语义信息和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讲,翻译本身就是一种遗憾的事业。“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1978)。” 翻译者要孜孜不倦地探索“翻译之道”, 探索其传播中华医妆的“美容之道”。

David, Hawkes & John,Minford.1973.TheStoryoftheStone[M].London: Penguin Group,57, 828, 1142, 1156, 350.

Yang, Hsien-yi & Gladys, Yang.1978.ADreamofRedMansion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86,1249,1719,533.

白鹿鸣,2010,《红楼梦》中瓷器的叙写及其作用[J],《许昌学院学报》(6)。

曹雪芹、高鹗,2007,《红楼梦》[M]。北京:华夏出版社。

陈元靓,2005,《事林广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洪兴祖,1983,《楚辞补注》[M]。上海:中华书局年版。

刘睿,2015,红楼梦里的美容秘方[J],《红楼梦学刊》(3)。

汪道昆,2000,《太函集》[M]。徽学研究资料集刊。

吴谦、瑐瑤,1963,《御篡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蒙,2010,《王蒙的红楼梦:讲说本》[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赵学敏,2000,《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

朱晓新,2014,古人的名和字[J],《国学》。

庄子,1978,《庄子·庖丁解牛》[M]。北京:外文出版社。

(张映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

张小波: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通讯地址:510545广州市白云区庆田中路181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H059

A

2095-9648(2016)04-0027-05

2016-05-26

猜你喜欢
画眉蔷薇美容
透视环保美容热
美容
蔷薇满架,好眠一夏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不做画眉
不做画眉
花开恣意是蔷薇
不做画眉
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美容修复
蔷薇白发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