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实施现状与问题探析

2016-03-16 11:30
关键词:青马工程高职院校问题

李 俊 宏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实施现状与问题探析

李 俊 宏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摘要: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培养模式有选拔、培训、实践、评价等四个程序。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具有精英化教育特点的“青马工程”在高职院校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选拔机制不够科学,学员结构有待调整;培训内容固化陈旧,培训形式针对性差;实践内容娱乐化,锻炼效果形式化;“导师制”不够完善,考评缺乏长期性、跟踪性和持续性。针对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存在的问题,应健全选拔机制,创新培养内容,创新实践锻炼方式,建立跟踪培育机制,完善“导师制”以及考评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马工程;问题;对策

自团中央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以来,全国各高校均积极踊跃地参与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育人中来,培养条件不断成熟,培养阵营不断壮大。“青马工程”在高职院校中也掀起了人才培养的热潮,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颇具特色乃至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然而,高职院校在培养方式、保障条件等方面具有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自身特点,“青马工程”的实施必然也有高职院校自身的节奏和侧重。分析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实施现状,探寻高职院校在实施“青马工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对于强化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实施效果,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1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培养模式

一般而言,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培养模式有四个程序:选拔、培训、实践、评价。选拔即根据相关标准选出“青马工程”的学员,培训即相关课程的实施,实践是课外践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行动锻炼,评价主要是总结与表彰。

1.1分期选拔

根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青马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骨干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学生社团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骨干及在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在实践中,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会定期(一般是以学年或者学期为单位)将校团委和校学生会以及系学生会的学生干部中的思想积极、肯干能干、成绩优秀以及威信较高的学生骨干,列为“青马工程”学员的优先考虑对象,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层层筛选,定量挑选出一批优秀的校内学生进入“青马工程”。

1.2集中培训

由于资源、经费、时间等条件的限制,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实施一般采取“集中培训”,即每个学期通过三天到五天左右的时间集中全体学员进行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分析当今国内外的形势与国家战略重点,一般还会有励志课程,以提高学员们的时事敏感性、国情分析能力以及心理抗压能力(心理素质)。

1.3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也是集中培训的重要环节之一。高职院校的团委或党委会组织“青马工程”的学员通过开展身体素质拓展活动、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或直接进入学校机关短期实习等方式,让学员理论联系实际,深切地体会社会民生,掌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方法,进一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4评价验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也实行“导师制”。一般以学生辅导员为学员导师,导师从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针对各学员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指导和科学评价,在“青马工程”的后期给予验收评价,发放奖杯、奖状和毕业证书等。

2高职院校 “青马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青马工程”实施八年来,高职院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逐渐壮大,可以说,“青马工程”的实施确实已经在高职院校的师生中产生了广泛且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已经成为共青团在各大高职院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但是,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具有精英化教育特点的“青马工程”在高职院校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2.1选拔机制不够科学,学员结构有待调整

如前所述,根据《纲要》的指引,“青马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但是“优秀”的标准却是很难界定的,而且优秀学生干部“天然”地优先于优秀学生。目前,各高职院校均有各自的培养对象选拔标准和机制,有的采取辅导员推荐与自荐相结合方式,有的采取民主推优方式。培养对象当中既有校团委和学生会的干部,也有社团学生干部。不过,除了学生干部之外的其他类别的优秀学生,诸如文体先锋、网络意见领袖等学生精英,往往被忽略“青马工程”之外。这其实是高职院校在实施“青马工程”中没有兼顾好重点培养和普通培养两者的关系,只抓“重点”忽略“普通”,客观上容易造成某些二级学院和某些专业(系)中没有一个“非学生干部”能成为“青马工程”培养对象,从而限制了“青马工程”以点带面功能的发挥。因此,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培养对象的选拔机制是不够科学的,覆盖范围也是不够全面的,至少未能形成全方位的培养格局,学员结构亟待调整。

2.2培训内容固化陈旧,培训形式针对性差

随着工作的推进,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实施已经变成每学期的“例行工作”。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培训内容和形式已渐乏新意,存在追求“短平快”而忽略培训的能力和信仰内化的现象。首先,在理论学习等培训内容方面,高职院校往往采取“领导讲话”的形式,邀请不同的校内领导给学员开讲座和报告会,或者邀请校内思政课教师担任客座导师进行理论授课,更有甚者,全程由一到两名本科学历的辅导员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条授课或者观看党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这些传统陈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并不能跟现实社会的发展接轨,更难以培育和激发出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核心创造力。其次,在培训时间和过程方面,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实施一般都是“一次性培训”而非“持续性培训”,通过短短的三到五天的时间集中培训,忽略了能力提升和信仰内化的时间条件,使组织培养和自我提升之间发生分离和脱节,不利于“青马工程”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推进。再者,在培训目标的实现方面,当前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对学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确立往往是“填鸭式”的灌输,学员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虽然学员们都表现出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很容易被单一的灌输方式消解,扼杀了学员的发展学习的潜力。

2.3实践内容娱乐化,锻炼效果形式化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实施离不开学员实践锻炼环节。在过去的经验中,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实施常常以“三下乡”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为主要“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形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近几年出于人身安全和经费有限的考虑,高职院校已经大大减少了这些有效的实践形式。取而代之的是素质拓展活动和校内实习。素质拓展活动通过一些小范围的团队游戏和体能训练,培养学员的团队意识和毅力。素质拓展活动的确可以提升学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但却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应然要求无甚关联,与“帮助大学生骨干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的工作目标关系不大。而且素质拓展活动因其具有娱乐化功能,已经作为一种教育方式逐渐在国内外的大学生和中学生乃至小学生中推广,因此,素质拓展活动不应该作为“青马工程”的主要实践方式。而校内实习主要是通过挖掘高职院校内部的行政或后勤部门的一些简易岗位,如图书馆管理员、食堂纪律员、卫生监督员,让“青马工程”学员上岗实习。这种实践锻炼方式看似以“理论联系实际”和“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方法践行马克思主义,但客观上讲,这些校内实习的技术含量较低,创造性较弱,锻炼性不强。

2.4“导师制”不够完善,考评缺乏长期性、跟踪性和持续性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实施大多跟本科院校一样,采取“导师制”,而这个导师往往是“班级导师”或“集体导师”,而且一般由本科学历的辅导员来担任。也就是说,每一期的“青马工程”的学员都会有一个统一的“班主任”辅导员作为“导师”,更有可能的是,过去以及未来的每一期学员都是这位辅导员“导师”。从“青马工程”的前瞻性、战略性和专业性来看,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导师制”是不科学的,毕竟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日常的学生工作非常繁重,使其难以驾驭考核、评价、跟踪为数不少的“青马工程”学员的个性发展。这自然而然地使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实施缺乏长期性、跟踪性和持续性,“青马工程”的培训效果自然很难保证。

3提升高职院校“青马工程”效果的策略

“青马工程”的实施,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兴旺发达,事关青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存在的问题,不断健全和完善符合高职院校发展规律的“青马工程”培育体系,不断培养和造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生代生力军。

3.1健全选拔机制,优化学员结构

既然各高职院校没有统一的“青马工程”学员选拔标准,那么各高职院校完全可以更加灵活地建立和优化选拔机制。不妨采取党团协作的方式,既把学生干部纳入选拔范围,同时也把入党积极分子纳入“青马工程”学员的考察对象。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评价标准以及采取公开透明的选拔程序,让学生了解“青马工程“的选拔标准和流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参加适合自己的培训考核并进行双向选择。同时,采取党组织推优、团组织推优、学生会推优、学生社团推优、班级推优以及网络推优多种方式结合,构建一个立体多元的选拔体系,并将其制度化、程序化和公开化。

其实,“青马工程”学员的选拔是获得一次学习机会的选拔,其关键不在于“生源”有多么优秀,而应该把目光放在经过“青马工程”洗礼后这些接受培训的骨干是否能够以一当十地发挥正能量,成为真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因此,学员结构应该进行优化调整,适当扩大培养范围,将“精英化”和“大众化”有效结合起来,使其更具代表性、广泛性和影响力,既保证学生骨干力量的培养,又能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3.2创新培养内容,建立可持续培养机制

首先,从培养机制上看,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而应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让“青马工程”的实施得到相互支撑,既创造了机会进行前期熏陶和培训,又提供了后期跟踪培养的有利条件,组合成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强大合力。

其次,在培养内容上看,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应该着重进行创新——理念创新、渠道创新、形式创新。理念创新就是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等党的重要理论创新内容,而不是停留在年复一年的老套教材中;渠道创新就是要利用高职院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平台、微博、手机应用客户端),让学生“学理论、讲真话、进头脑”;形式创新就是放弃传统的单纯的“听课”方式,除了保留有价值的讲座之外,更应该采取课题调研、情景模拟、讨论辩论等化被动为主动的方式,让导师全程、及时、精确地参与学员互动和沟通,随时进行动态测评,从而使学员变被“灌输”为“汲取”,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在培训时间和过程上,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应该建立可持续的培养方案。由于资源和经费等客观条件所限,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往往采取“短期突击”的方式——时间上三到五天,过程上流水作业。相较之下或许可以向走在前列的本科院校学习——部分本科院校“青马工程”主要是利用寒暑假进行强度稍大的集中培训,同时利用双休日进行强度较小的持续培训。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实施也可以充分利用起学生干部的三年在校时间,建立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培养方案,增强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持续性和长效性。

3.3“校企合作”与“校街合作”,创新实践锻炼方式

实践锻炼是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前所述,高职院校“青马工程” 实践锻炼环节已经变得简单化、低端化、形式化。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实践锻炼环节不妨采取与企业合作、与当地街道办(或镇区、居委会、村委会)合作的方式。“校企合作”与“校街合作”的形式是多样的,也是颇具技术含量的,如政策宣讲、支农支教、组织晚会等;又如撰写调研报告、提出切中民众需求的可行的政策建议;再如,帮助贫困农村学生“圆一个微梦想”等等。这些“校企合作”与“校街合作”的实践锻炼方式可以让优秀学生更接地气地去思考,更有责任地去组织参与活动,更有收获地去总结,从而让“青马工程”的培育效果内化为优秀学生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素养。

3.4建立跟踪培育机制,完善“导师制”以及考评体系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导师设置应该突破辅导员惯例。虽然辅导员具有贴近学生生活的天然优势,但也有着学历层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等方面的局限性。不妨采取“双导师制”或“多导师制”,建设一支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导师队伍。这既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压力,又可以让“青马工程”学员的成长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也为“青马工程”学员的培养跟踪和效果反馈创造了师资条件。

在考评制度方面,高职院校“青马工程”除了应该建立完善的培训过程的奖惩制度之外,还应该明确淘汰机制,让学员在“青马工程”培训过程中得到过滤。同时,各个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不同年龄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细化和量化考核标准,并定期对学员作出阶段性的综合测评。在全方位的考评方式之下,“青马工程”学员们的成长档案无疑就会形成宝贵的“青马工程”人才信息数据库,这对于“青马工程”学员的后续跟踪和潜力发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文通.“校镇合作”形式下高职“青马工程”实践[J].新西部:理论版,2015,(17):137.

[2]吴欣遥.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现状与强化机制探究[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5):26—30.

[3]庞玉清.高校开展“青马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3.

[4]刘丽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野下高校“青马工程”研究[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3,(2):36—38.

责任编辑:卢宏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6)01-0055-03

作者简介:李俊宏(1986—),男,广东广州人,博士,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品质提升路径研究”(编号:WHSZ15QN013)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1-03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6.01.023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高职院校问题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