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青岛地区港口变迁研究

2016-04-06 00:28
关键词:青岛港变迁

崔   越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明清以来青岛地区港口变迁研究

崔 越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青岛地区港口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塔埠头、金家口、女姑口等港口曾经繁盛一时,成为山东地区贸易重地。但由于受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港口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自明清以来,这些港口不断地兴衰更替,对青岛地区及其整个山东半岛的社会、经济、贸易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塔埠头;金家口;青岛港;变迁

青岛地区港口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规模庞大。《胶州县志》记载的港口有唐家湾口、淮子口、守风湾口等十二个港口①;《即墨县志》中记载了董家湾口、金家口、青岛口、女姑口等二十四个港口②。这些港口到民国时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港口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完全废弃,同时,也有很多新港口兴起。本文以明清以来青岛地区的几个重要港口为例,探讨明清以来青岛地区港口的变迁及其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1青岛诸港的演变和发展

1.1元末明初塔埠头的兴起

青岛港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琅琊港,历经了唐宋时期的繁荣和发展,一直到明清时期,仍继续发展着。

元代海运和胶莱运河的开辟,使胶州港成为全国货物的中转站、北方商业贸易重港。塔埠头作为胶州外港,亦达到空前繁荣。

塔埠头,位于胶州湾西北岸,据大沽河入海处约20里,是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贸易最繁荣的通商口岸。有关塔埠头港的史料主要见诸清时期的文献记载,据《胶州志·八景》载:“由塔埠头至淮子口,名少海,商船停泊处也,岸西为土堰百余丈,拒潮且便登舟。”③又民国《增修胶志》载:“胶县自数百年来,久为山东省之重要商港。南来货物……完全改由海道由塔埠头卸载,货物转移于东、西、北各地,一时商贾辐辏,帆樯云集,故有金胶州、银潍县之谚。”④自唐代在胶县(密州)设置板桥镇始,宋元时期又相继设立市舶司、胶州榷场,此地逐渐发展为北方贸易重港。到明朝时期,元代开凿的胶莱运河淤积严重,盛极一时的胶州港不得不让位于外港塔埠头,之后塔埠头即成为货物集散重镇。咸丰九年,清政府在塔埠头设立厘税局,郭嵩焘视察山东税务时赴塔埠头海口时,感叹“其贸易之繁盛,乃在附城之西南郭,载货大小相属于道”⑤。从塔埠头中转的货物可以辐射到全国各地,可见其贸易之繁盛。胶州也因塔埠头而成为“货连九域三吴,招徕多方贝贡。南至闽广,北达盛京,夷货海估,山委云积,民用以饶,埒与沃土”的繁华地⑥。塔埠头港作为全国南北货物的中转站,其繁荣兴盛不仅促进了全国南北货物的交流,而且促进了本地乃至整个山东地区经济的发展。

但是由于大沽河日益淤积,到清代末期,大型帆船已不能进港,只能在胶州湾卸载,由小船运入塔埠头港。虽然南北方很多商人筹集资金对河道进行过多次疏浚,但终究难以抗拒自然的力量。河流的淤积严重限制了港口的发展,后来青岛小港兴起,商人小贩逐渐向小港靠拢。胶济铁路开通后,现代化的汽船贸易飞速发展,传统的民船逐渐衰落,货物也由青岛大码头经胶济铁路运往内地,有着百年辉煌的塔埠头港在新兴港口和现代化的冲击下逐渐走向没落。

1.2明清时期新兴的青岛诸港

1.2.1金家口

明清时期即墨县有两个金家口,一个是胶州湾北部淮涉河口的金家口,一个是即墨丁字港金家口,两港都兴起于明朝。据《即墨县志》(乾隆29年即1764年刻本)记载:“金家口港,县东北九十里。”丁字湾位于即墨县东北部,此处金家口即指丁字湾畔港口。而前者由于淮涉河的淤积,港口已经废弃,在《即墨县志》中也已无此港的记载。

金口港的贸易范围十分广泛,据民国二十四年(1035)《莱阳县志》记载:“丁字湾二百年前港水深阔,可容巨舶,曾于羊郡集开设商场,南通浏河,北达营口,东至仁川,西南至海州,贸易称便。”羊郡集属于莱阳县,与金家口相距只有十余里,海外货物均有金家口卸载运往羊郡集。当年的顺口溜“360只帆船,360家货栈,360个油坊,360家妓院”⑥真实地反映了金家口贸易繁荣场景。民国初年,上海世界舆地学社发行的《中华新形势一览图》载:“丁字港,山岩环绝,港虽不深,颇具萦绕之势,乘潮可达金口镇,市街宽敞,店肆栉比,为沿海城市之冠;当烟台未开埠以前,南北贸易,此为枢纽。”由此可知,金家口在烟台开埠之前为南北贸易的枢纽,在山东地区港口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金口港的兴起与丁字湾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丁字湾港阔水深,是停泊避风的良港,但是由于流入丁字湾的五龙河、即墨的连阴河、海阳的白沙河等河流含沙量越来越大,致使码头淤塞越来越严重,到19世纪末,大吨位商船已不能驶入港口。据《即墨县·乡土志》(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记载:“金家口,治东北八十里……… 咸、同以前,帆樯林立,货物充盈, 近被水淤,大船不至。” 民国《莱阳县志》也记载:“近因海水退缩,巨舶不能近岸。”至民国初年,载重300 吨的船只只能停泊口外。建国后连小舢板也要等高潮位时才能进出。随着烟台港、青岛港的兴起,曾经繁荣的金口港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金口港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迅速崛起,它的兴盛对于促进青岛地区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港口不断淤积,直至逐渐废弃。可以说,金口港的兴衰发展是我国众多地方性港口发展轨迹的一个缩影,其兴衰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港口建设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2青岛口、女姑口与其他沿海港口

青岛口、女姑口位于胶州湾东岸。明万历年间,即墨知县许铤上书开放青岛口、女姑口等即墨沿海口岸,此后,即墨沿海港口继胶州湾的塔埠头、丁字湾金家口衰败之后,成为有一定规模的对外繁荣的商贸港口。清代《重整旧规》碑文载:“自前明许公奏青岛、女姑等口准行海运,于是万物麟集,千艘云屯,南北之货即通,农商之利益普。”由此可知,青岛口、女姑口成为南北往来新兴的交通枢纽,其贸易之盛,可见一斑。

据《胶澳志·航运》载:“闽浙商舶,初以胶州塔埠头为集散转运之地,次则沧口、女姑亦有装卸。”⑦沧口始于明末,是胶州湾的内港,由渔码头演变为通商海口。同治《即墨县志》载:“金家口、青岛口海船装载货物抽取税银,尽征尽解,无定额,仓口、沙子口、登瀛三小口装载花椒梨果用。”⑧同治年间,福建海商出资在沧口建造了天后宫,香火一度很旺盛。到清末时,店铺商号逾百家,成为客商汇聚、水陆货物集散之地。

董家口,海上贸易也曾一度繁荣,南来北往的商船在该港补充淡水食物,是南北方航运的中间港。明清青岛地区沿海口岸还有沙子口、登窑口、贡口等,这些港口和上述港口相仿,只是规模不大,影响较小。

1.3清末青岛港的兴起

青岛港的真正兴建是在德占时期。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并于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青岛沦为德国的殖民地。德国占领青岛后开始制订城市规划,力图把青岛建成德国的军事基地和远东商业根据地。德国人于1989年开始兴建青岛港,据《胶澳志》载:“德人于一千八百九十九年,在青岛市街之西北建筑大港,同时并与大港建造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码头,复于其南约距一海里之地建筑船渠港及小港。”⑨

青岛港建成后,贸易越来越繁荣,进出胶州湾诸港的船只大部分都转移到了青岛港。到20世纪初期,进出青岛港船只的数量,以及贸易的繁盛,早已经是金家口、塔埠头等港无法比拟的了,其他青岛沿海周边的小港口,如女姑口、沧口等也早已衰落。青岛港的建成不仅影响了胶州湾诸港,对山东省内的烟台、龙口等大港以及国内上海、天津等港都带来了严重的冲击。烟台市虽然是山东最早开埠的港口,并迅速发展为省内最大港口,但是由于青岛地区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海陆交通等方面都要比烟台优越,所以青岛港建成后,很快就吸引了大批海外商人及货物,“自光绪三十年胶济全路通车,青岛日盛,烟台日衰,不数年而贸易额退之三千万两以内……”⑩以前被运往烟台的货物,大部分转移到青岛港来了。由于德国实行保护政策,由欧洲运往青岛的运费要比其他港口的低,因此由欧洲运来的货物基本都在青岛港卸载转运。至此,青岛港在全国及其世界上的地位已远远超越了烟台港。

表1

青岛地区古港一览表

(说明:此表根据地方志及其他各处资料制作,以资参考)

2港口的变迁原因及影响

近几百年来青岛地区的港口发生了巨大变化,究其原因,首先是国家政策的变化。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导致很多港口闭港,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路贸易的发展。明万历时期即墨知县上书请求即墨开海通商,获准后沿海口岸获得了很快发展。即墨海商在女姑口树的《重整旧规》碑记载:“自前明许公奏青岛、女姑等口准行海运,于是万物鳞集,千艘云屯,南北之货即通,农商之利益普”。清朝初年,厉行海禁,据《清世祖实录》记载:“海逆郑成功等窜伏海隅,至今尚未剿灭……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即将贸易之人,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严厉的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港口贸易及渔业的发展。清朝康熙年间,山东巡抚周有德上书请求山东近海开禁捕鱼获得批准,雍正四年废除渔税,乾隆年间又免除船阀税。相对宽松的海禁政策使得沿海渔业有了一定发展,据同治年间《即墨县志》记载:“女姑口、金家口为海舶所舶,颜武岛、董家湾为筏网所聚”“登窑口在劳山南头,本捕鱼之口,非戍守要地……虽设兵防之”,沿海各港口或因渔业或因兵防,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青岛诸口岸的兴衰和海禁与开海的大背景密切相关。

3结语

注释:

①唐家湾口、淮子口、守风湾口、古镇口、唐岛口、灵山岛口、竹岔口、黄岛口、头营子口、墖埠头口、柴胡荡、胶州湾海口

②董家湾口、金家口、大任口、青岛口、女姑口、天井湾、宋家店口、陈家夼口、徐家庄口、松林浦口、周疃口、栲栳岛口、颜武岛口、登窑口、黄龙莊口、嶢山口、鳌山卫口、菉豆圈口、泊子口、鹅儿湾口、七口峪口、石老人口、滙海口、浮山所口

③胶州志[Z].乾隆17年刻本.

④增修胶县志[Z].胶县大同印刷社,民国20年.

⑤[清]郭嵩焘.郭嵩焘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268.

⑥王志民.青岛文化通览[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139,140.

⑦胶澳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⑧即墨县志[M].台湾:成文出版社,1976.

⑨胶澳志(卷八)[M].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⑩胶澳志(卷五)[M].台湾:成文出版社,1968.

参考文献:

[1]寿杨宾.青岛海港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

[2]青岛市志办公室.青岛市志·海港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3]王赛时.山东海疆文化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6.

[4]孙光圻.中国古代航海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

[5]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61)[Z].中华民国七十一年.

[6]王志民.青岛文化通览[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7]王涛.海洋历史地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8]鄰省要闻:青岛渔业不振之原因[Z].渔况,1930,(6).

[9]汉声.胶州湾之渔业[Z.].协和报,1915,5(25):13.

[10]晚蘋.青岛渔业衰落感言[Z].民众生活,1930,1(4):3.

[11]海闻:青岛沿海渔业近况[Z].海事(天津)1936,9(10):98.

责任编辑:卢宏业

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6)01-0143-03

作者简介:崔越(1989—),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收稿日期:2015-08-28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6.01.062

猜你喜欢
青岛港变迁
青岛港:智慧港口建设的“中国方案”
青岛港的“无人”奇迹
山东 威海港无偿划归青岛港 未来将打造山东港口集团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象棋子的变迁
青岛港有望取代香港港成为全球吞吐量第六大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