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心理记忆方法——平行记忆模型的构建

2016-04-06 00:28
关键词:听力理解

王   佳

(湖南农业大学 国际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基于认知心理记忆方法——平行记忆模型的构建

王 佳

(湖南农业大学 国际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摘要:认知心理学的记忆结构理论认为人类记忆可以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短期记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需要进行短时记忆的听力中。由于听力是一项思维运转的活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经历“输入—概念运算—记忆—输出”的过程。鉴于此,对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引入了认知心理学的记忆结构理论,从理论上验证了人类短期记忆在听力理解中的有效性;在方法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平行记忆模型,并对模型可行性进行了具体案例的验证。

关键词:记忆结构;短期记忆;听力理解;平行层级记忆模型

0导言

对语言信息的接收、分析、加工和运用是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过程。听力理解强调信息的即时性,这需要听者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防止重要信息的遗漏。在对听力课堂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使用着错误的听力方法。学生们往往误认为听力理解就是听懂每一个单词和所有细节才能理解全文,获取正确答案。结果往往是听懂了单一的单词,却不明白文段的大意,无法获得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由于注意力集中在词上,大部分学生对于语速较快而且题型较多的练习无从下手。

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切实提高听力水平,需要充分发挥大脑中的工作记忆机制。工作记忆是信息处理和信息加工的前提,其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结果。

鉴于此,从方法论的角度使用认知记忆理论,通过对实时听力练习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证实记忆机制的有效性,对扩展认知记忆理论的内涵具有理论意义,同时将其指导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1实验开展

我们选取了一套有三种题型的练习,每个题型各具特点。参与调查的学生为非英语专业大二110名学生,为了使结果更为科学和客观,受试对象为同一专业的大二学生。为了准确获取多次实验的对比数据,本次实验只给学生读题的时间,并未对材料题型特点和方法进行讲解。

1.1案例分析 New Australia[1]21

1) Match a name in Column Ⅰ with a place in Column Ⅱ to find where the person is from.

Column ⅠColumn Ⅱ

1. Margaret(12:02″)A)Greece

2. Mario(09:28″)B)Italy

3. Helena(09:30″)C)Spain

4. Juan(12:00″)D)Scotland

2) Write in Column Ⅱ the number connected with each event mentioned in Column Ⅰ.

5. The population of Australia(08:47″)

6. The number of Aborigines(08:51″)

7. Gold was discovered(09:03″)

8. People went to Australia from 1851 to 1861(09:11″)

2. (08:58″)Most of the settlers in Australia came from Britain until 1850.

3. (09:17″)Many of the immigrants to Australia from 1851 to 1861 were from China, because China is near to Australia.

4. (10:13″)The Italians dominate the sugar industry of Australia.

5. (10:42″)The Greeks are the fourth largest national group in Australia, after the British, the Scottish and the Italians.

6. (11:16″)The Greeks went to work in vineyards or coal mines or started cafes and bars and restaurants.

7. (11:34″)Many Greeks went to Australia after WWⅡ because the conditions in Greece were bad, whereas Australia offered to pay the boat fare to Australian.

(1)Italians

1. The 1850s and 1860s: (09:45″)

2. 1891:(10:00″)

3.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10:29″)

(2)Greeks:

4. 1830:(11:00″)

5. The 1890s:(10:52″)

6. 1890:(11:24″)

7. After WWⅡ:(10:49″)

1.2题型分析

在上述练习中,题目要求地点、时间、数字并准确记录,还要判断正误以及根据时间段填写主要发生的事件。从答案出现的时间来看,该案例的题型的特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各个题型的出现没有顺序,而是交替进行;其二,每个题型内部的题目按顺序出现。

1.3数据统计与原因分析

在听完第一遍的时候,我们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其结果如表1:

表1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无论哪个水平的听者,A部分的正确率都是最高, 且差距并不明显, C部分的正确率最

表1

第一次实验调查结果

低,且差距较大;水平越薄弱的人,C部分的正确率越低。

为了了解学生自身的原因,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考察做题的感受,我们又设置了调查问卷。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学生感受做题难的原因主要是:首先,审题注意力主要集中在A部分,部分涉及B部分,几乎没有涉及到C部分。其次,对题型的多样性不熟悉。再次,审题时间不够。

1.4研究假设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假设:即在放两遍的情况下,受试者的正确率会有一定的提高。因为两遍能使受试者对题目信息更为熟悉。因此我们对同样对象又进行了第二次实验,回收试卷110份。其结果统计如下:

表2

第二次实验调查结果

表2数据显示:受试者不论语言水平的高低,所有题型的正确率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其中B部分的正确率涨幅最明显,C题型的正确率变化不大。通过第二次的实验,受试者的注意力已经可以涉及A和B两个部分,但对C题型信息的了解依旧不够。

据此,我们又提出了第二个假设:受试者能否同等地掌握对这几种题型信息?能否在听一遍的基础上,让所有题型的正确率达到大体一致呢?

2假设的理论依据

早在19世纪末,认知心理学就开始了对人类记忆的研究。Waugh和Norman(1965)提出记忆理论,并构建了两种记忆系统的模型。两种记忆理论认为记忆不仅指长期记忆,而是根据具体的情况,划分为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长期记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认识的记忆,是人脑信息库中长期储存信息。但是这些信息首先需经过感觉通道先进入短期记忆,通过对人脑的刺激,再经历选取、加工、重复等一系列的过程转换而成长期记忆。短时记忆是人通过感觉通道初步进入人脑信息库的记忆。两种记忆说认为人脑中的长期记忆与短期记忆同时存在。

2.1短时记忆存在的验证

德国学者G.E.Muller(1900)明确地提到了短时记忆。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对人脑短时记忆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国内学者吴世雄(1996)也明确指出人类的记忆大致可分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人脑中短暂的信息存储,是从人体初步感知到人脑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为了证明短时记忆的存在,各国科学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记忆实验。Lyuch和Yarnell(1973)对受伤和未受伤的球员的记忆进行了研究对比;Baddeley和Warrington(1970)对正常记忆者和遗忘症患者的记忆进行了对比研究;Murdock(1962、1974)和Glanzer和Cunitz(1966)设置了自由回忆实验。在Murdock的实验中,实验者被要求听一个由30个常用词组成的词表,一个词呈现一次,间隔时间为1秒,然后要求实验者进行自由回忆;Baddeley和Hitch(1974)提出了“工作记忆”概念。

在众多的实验中,Sperling(1960)进行了一项称为全部报告法(Whole Report)记忆实验。这个实验用了一张有9个字母的卡片,字母分上、中、下3行,每行3个,卡片呈现的时间为50毫秒,时间结束后,要求实验者把所能记住的字母呈现出来。

结果显示:受试者所能呈现出的字母数为4—5个。Sperling认为字母不能全部呈现的原因主要是在受试者呈现第4个或第5个字母时,其余字母的瞬时记忆的图像全部消失了。

为了验证消失的原因,Sperling引入了称为部分报告法(Partial Report)的另一项实验。在该实验中,给字母配上高、中、低三个语音,且只要求受试者将字母表中的一部分字母回忆出来,时间依然为50毫秒。实验结果显示:被试者几乎每次都能呈现正确的部分字母。据此可以推断出受试者可以多次完全呈现任何部分字母,因此他们也完全能呈现出所有的字母。这些实验结果均验证了短时记忆的存在。

2.2短时记忆容量测定

人脑瞬时记忆容量有限是短时记忆的一个突出特点。William Hamilton,Jacob,Ebbinghaus等均通过实验对短时记忆的容量进行了测量。William Hamilton发现,如果将一把子弹散在地上,人最多能看到7个子弹;Jacob(1887)通过实验,发现对一组无塔顶顺序的数字,人能回忆的最大数量约为7个;Ebbinghaus在实验中发现,无意义音节的学习过程中, 在每个音节只学习一次的条件下,人可正常回忆出7个音节。George A.Miller(1956)明确提出了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即一般为7,并可在5—9之间波动。因而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得到了公认。

3短时记忆容量的可行性

在实际的听力练习过程中,具体的内容会要求听者记住某些提示信息的单词或是词组,而并不是几个简单的字母。这些单词或词组能否短时存在于人脑中呢?

Miller(1956)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组块(chunk)的概念。所谓的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如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如单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的组成单位。他认为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以组块为单位。因而,短时记忆的容量也为7+2组块。也就是说,一个单独构成意义的字母是一个组块,几个字母组成的单词或短语也被认为是一个组块。

因此,上述的理论和实验证明,受试者能在短时间内同时平行记忆7个单词或词组是完全可行的。所以本文所设立的平行记忆模型在理论上具备了操作的可行性。

4平行层级记忆模型理论导入和构建

从认知功能的角度来看,大脑中已经存在的概念语义系统是思维运转重要载体。人脑和外部世界的互动,就是概念系统处理结果后转到认知系统,经过一个“输入—记忆—概念运算—输出”的过程。听力理解记忆过程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可以理解为“输入—解码过程—记忆—输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在具体的实践中均具备两个阶段。

4.1听力理解的记忆过程

在输入步骤中,其前期阶段是指在审题的过程中,对文字性内容进行个人理解;后期阶段指的是在听的过程中,在前期理解的基础上,大脑对听力原文信息的接收。解码过程首先得通过个人的认知背景,对文字性材料进行理解,进而编码和转码;而后要求个体根据自己的语音、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通过识别、选择、加工、整理等程序,对所听到的内容的语义进行解码。记忆步骤建立在解码的基础上,将解码结果与人脑中长期储存的与信息相匹配的长期记忆进行融合,进行短暂记忆。输出步骤的前阶段要求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理解题意,后阶段就是指答案的输出,即根据听力原文,将个人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化背景结合,推理及判断输出答案,形成文字性的反馈。

4.2注意事项

在具体的使用中,词汇意义不单是字面意义的词汇,而应该放置于整个语篇中获取词汇的含义。哈里斯(Z.Harris)给语篇下过一个这样的定义,即语篇是指实际交流过程中被使用的一种语言单位,在形式上是一系列连续的词、句子或是段落构成的一个语言整体。因此,对词义的理解应该放置于具体的语篇应用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记忆词汇。以语篇为单位,运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去积极地预测、筛选、释义,重视输入材料的组织结构,加深对信号词汇的理解记忆,进而在认知概念结构中确立所需记忆的词汇。

4.3平行层级记忆模型

平行层级记忆模型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题型数量的多少来确定。其基本原理建立短期记忆可以使受试者在几分钟之内是可以记住7个左右的信息组块的概念上。具体的操作原理可以理解为:同时记住几类题型中的第一题的信号词(根据统计,一般为三类题型,不超过四类),而在录音播放的过程中,听到一种题型中文字信息中的某一信号词,受试者根据记忆内容迅速反应到具体试题,并根据理解给出答案。该道题结束之后,短时记忆容量中会随即出现本题型中下一题的信号词,而其他题型中的未出信号与此信号词平行出现短时记忆容量中,依此类推。

4.3.1实验

我们再次引入同等难度的试题,要求受试者用3分钟的时间审题。在审题的过程中,要求受试者根据试题的文字信息和自身认知能力判断,查找和判断在听力原文中可能会出现的词汇或相同的意义(以下称为信号词),也就是所说的组块,随后引入了平行层级记忆模型。

4.3.2案例分析

我们所选取的分析案例依旧具有3个题型,难度水平相当。

A Vision of the Future[1]17

1. What did the woman do last night? A(03:02″)

2. Who is Charlton Heston? B(03:06″)

3. What is the film about? A(03:12″)

4. How many people does New York have in the movie? C(03:20″)

5. People ride bicycles instead of driving car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made out of ocean plants? (04:34″)

1. (04:00″)In the movie only rich people can have real food.

2. (04:38″)Most people eat crackers.

3. (04:47″)Greenhouse effect is a result of pollution.

4. (05:08″)The woman believes that the film is a true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though the man disagrees with her.

1. (03:20″)Overpopulation: New York has____people.

2. (03:38″)Housing shortage: Most people____. Thousands____. People who do have a place to live have to____.

3. (03:50″)The soil is so polluted that____. The air is so polluted that____.

4. (04:23″)Most people have no real food. They eat something called____:____,____, and____. The first____are made out of____. The____is made out of____.

5. (04:55″)New York has____weather all year long.

6. (05:01″)Fuel shortage: There is so little____that people have to____.

通过上述案例答案出现的特点,利用平行层级记忆理论,这个听力练习中分别出现的记忆模式有:

第一步

(A题型)1↔(B题型)1↔(C题型)1

第二步

(A题型)②↔(B题型)1↔(C题型)1

第三步

(A题型)③↔(B题型)1↔(C题型)1

第四步

(A题型)④↔(B题型)1↔(C题型)②

第五步

(A题型)④↔(B题型)1↔(C题型)③

在这个听力练习中,剩余的记忆模式还有:5-1-4记忆模式、5-2-4记忆模式、0-2-5记忆模式(0表示该题型已经完成,可以从短时记忆容量中清除)、0-3-5记忆模式、0-4-6记忆模式、0-4-0记忆模式,在此并不一一赘述。

4.3.3数据分析

在引入平行层级记忆模型的应用后,我们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表3

短时平行记忆引入后的调查结果

表3数据显示:通过平行层级记忆模型的引入和掌握,在录音播放一遍的情况下,各个题型的正确率明显提高,且同一水平的学生三项题型的正确率大体一致。学生基本上对如何做听力有了一些头绪,通过记忆,在录音放一遍时,通过短时记忆,能够同时掌握不同题型的信息,且有目的地记忆信号词,遗漏的信息少,录音播放的过程中可以迅速反应到所对应的题号。

5结论

认知记忆心理学说提供了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存在的理论基础。短时记忆在信息获取的初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短时记忆的容量的实验提供了听力过程中词汇短期记忆实现的理论依据。因而,所建立的平行层级记忆模式具有可以操作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实验证明,平行层级记忆模型的引入无疑在对提高英语听力的正确率方面是有帮助的,它能够让学生在录音播一遍的高难度情况下获取更多的信息,显著提高了做题正确率,进而证明所提的假设是成立的,即在录音播放一遍的情况下各项题型的正确率在同一水平的受试者中能够大幅提高,且趋同一致。

注释:

[1]何其莘,金利民,王敏,夏玉和.英语中级听力[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重排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何其莘,金利民,王敏,夏玉和.英语中级听力[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4]张莹.认知学视角下的多维度英语词汇记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150—151.

[5]杨科.图式理论视角下英汉交替口译的工作记忆心理机制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3,12(12):96—98.

[6]王平.认知心理学理论与词汇记忆教学策略[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1):89—92.

[7]刘云江.认知语境多维度英语词汇记忆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109.

[8]王瑞雪.认知语境中基于意义维度的词汇记忆策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4):119—120.

[9]杨春卫.大学英语词汇认知加工记忆探讨——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4》中的词汇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9):141—142.

[10]刘海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记忆规律的研究——以词类为基础的认知模块系统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0,(6):76—78.

责任编辑:富春凯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6)01-0097-04

作者简介:王佳(1981—),女,湖南娄底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支撑计划“新农村视角下农业人才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体系研究”(编号:2014FJ6018);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农业经济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国际化研究”(编号:ZK3052);湖南省社科基金“语篇元素层级接口的概念整合研究”(编号:15WLH27)

收稿日期:2015-11-03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6.01.041

猜你喜欢
听力理解
浅析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以听力理解和视译为例浅析缺乏言外知识对口译的影响
浅析大学英语六级听力对话中的隐喻
对高三MHK教学方法的科学研究
高职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的调查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