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

2016-03-16 08:17李小峰
关键词:转型发展培养

李小峰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

李小峰

摘要:以培养应用技术型法律翻译人才为目标,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法律翻译双师型教师,培养大批满足法律翻译市场需求的学生,有利于法学专业突破发展困境。打造法律翻译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专兼职相结合;直面市场,精准把握实训定位。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法律翻译人才;转型发展;培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跨入大众化阶段,来自就业市场上的信息让广大学子直呼“压力山大”,也深深刺疼了广大家长的心。与此同时,众多企业却频频疾呼“招工难”,特别是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型人才更是“一将难求”。为此,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着重对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进行了部署,一批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将着力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培养应用技术型法律翻译人才,不仅契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法律翻译人才的巨大需求,也适应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法律翻译人才培养与法学专业困境的突破

2014年10月15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和各地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昔日“高大上”、令许多学子趋之若鹜的法学专业接连被亮了“红牌”,比如河南省的高校法学专业成了排名第一的“红牌”专业。[1]2015年6月11日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法学依然是“就业红牌专业”。[2]随着全国高校连年扩招,特别是法学院系在全国各大高校的设立,法律人才相对于社会需求几近饱和,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年甚一年。

法科学生就业难,盲目扩招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法学教育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一院一系一专业,一教材一教案一课件;重理论轻应用,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讲起法学理论,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但是欠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听得醺醺然暗自叫好,可一旦走出校门,却发现因应用技术性的缺失而处处碰壁,根本满足不了市场对法律人才的多方位需求。一言以蔽之,单一培养模式导致法学毕业生“同质化”现象严重[3],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法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法学毕业生就业难并非意味着社会需求的衰竭,市场对法学人才的需求仍然数量很大,只不过朝多方位、多层次及复合化等方面发展。全国高校法学专业要想走出发展的困境,就必须摒弃过去的一味培养学术型法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思路,实实在在地沉潜到社会和实践中去,适应社会之需,努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法律翻译人才毫无疑问属于应用型人才,其结合了法学和翻译学,当然也属于复合型人才。因此,把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贯穿在法学教育之中,不仅是对法学学生四年学习和以后就业的另一种路径启迪,同时也是对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倡导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有益探索,有利于法学专业突出重围、稳健发展。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的前提

在全国统一部署和积极稳妥推进的二百多所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大潮中,转型大而言之是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之需,小而言之是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需[4],同时也是地方高校突破发展瓶颈之需,以及未来可持续发展之需。“转型的关键是调整专业设置……转型的真正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在一线能够从事工作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技能人才。”[5]

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是法学专业的转型,是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专业的转型,既有培养目标的转型,又有培养模式的转型。但不管怎么转,培养合格的、能满足生产一线需求的复合法律人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前提和关键。

在应用技术型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是那些既懂教育教学又切实做过法律翻译实务工作的教师。只有此类教师才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而非为应付达标而速成的“双证型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有“两手”,即一手能上讲台,一手能做法律翻译实务工作。但是在目前的实践中,有些学校在双师型队伍建设中,只看证书,而不顾是否有实践技能。真正做过实务工作的教师都清楚,证书很多时候只是“敲门砖”,实践才是检验“双师型”的唯一标准。现实的法律翻译师资队伍非常不理想,已经成为制约法学专业转型发展的瓶颈。因此,培养法律翻译人才,当务之急,必须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题,结合法学院和外语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响应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倡导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要求,以法律翻译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打造一支法律翻译方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法律翻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标准

目前,法律翻译双师型教师,有两种来源:其一是在涉外律师事务所或在翻译公司有至少三年的工作经验,然后到高校任教;其二是高校的原有法学教师,对翻译工作有兴趣,在翻译公司或涉外律师事务所兼职或全职翻译,然后又回归高校任教。根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很少有人对法律翻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的目标、标准,多是从经验出发,摸着石头过河。

笔者认为,法律翻译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能力:具备系统、扎实的法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法言、法语表达能力;熟悉法律英语的句法特点,能够准确利用中文和英文表达法律意思和内容;全面了解涉外企业中常用书面文件的格式、语言特点、常用句法等,了解涉外诉讼中的诉讼文书的书写要求,以及这些文书的中英文表达;具有良好的法律职业精神和职业伦理道德。

四、建设法律翻译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措施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打造法律翻译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以实践为导向,打造法律翻译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教学和翻译工作自身的客观规律,要想成为称职甚或优秀的双师型教师,没有至少三年的教学工作历练和至少三年的翻译实务锤炼,是不可能的。教学工作和翻译工作都不仅仅是一种专业技术,更是一种艺术,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累积和实践历练。合格的法律翻译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各种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而由技术上升为艺术,这不仅是传授技能的过程,也是通过教学相长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翻译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法学理论、翻译理论以及翻译技巧的教授,加上实践锻炼和练习都是为了最终目的——能够为外贸企业、涉外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提供优质的法律翻译服务。因此,对法律翻译教学效果的唯一评价标准就是 “真刀真枪”的实践。为此,法律院系可以和翻译公司联系,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在实践中检验教师和学生们的真实翻译水平和质量。

(二)专兼职结合,打造法律翻译师资队伍

打造法律翻译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支持教师通过参加各级各类与本专业实践技能相关的培训及职(执)业资质考试,取得相应的职(执)业资格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另一方面可以采用顶岗置换、挂职锻炼等形式,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或实验室参加实际工作锻炼;同时聘请既有理论素养,又有较强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等来校做兼职教师。[6]例如,南阳师范学院法学院积极从国内著名翻译公司招聘一批有5年以上翻译工作经验,翻译文字数量在100万字以上的专职译员担任法律翻译主讲教师,并且在他们所从事的法律翻译实践基础上,编排法律翻译教材和教案。同时,安排在职教师到翻译公司实践,提升法律翻译的实战水平。通过这种方法,法学院迅速打造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法律翻译师资队伍。

(三)直面市场,精准把握实训方位

合格的翻译技能只能来源于大量的实践,一味地讲授理论只能害人害己。法律英语即便在英语国家也被视为“外语”,普通民众大多不甚通晓,一些常用的英语词汇在法律中往往被赋予崭新的内涵和外延。因此,要想成为合格的法律翻译人才,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不通过高强度的专业训练是培养不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知晓自己的薄弱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弥补自己的缺陷。随手翻阅一些翻译教材或法律英语教材,就会发现与真实的翻译实践相去甚远,如果使用这样的翻译训练素材,或事倍功半,或误人子弟。解决法律翻译教材问题,可以在不违反保密协议和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的前提下,以各大翻译公司校企合作的稿子为蓝本,比如各种公司合同、协议、章程、诉状等,进行练习。只有这样的练习,才能练出“真功夫”。训练学生如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也应如此。教师应积极与涉外律师事务所、外贸企业等用人单位联系,争取实践机会。南阳师范学院法学院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翻译公司模拟式”培养方法,以市场上真正的翻译实践需求为出发点,以真正的市场服务为落脚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给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导向,面向市场需求,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整合高校相关资源,尽可能与社会现实衔接,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保障法学专业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公布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EB/OL].[2015-05-16].http://news.163.com/14/1015/08/A8

J8DEQB00014AED.html.

[2]李晓敏,王灿.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出炉 就业红绿牌专业公布[EB/OL].[2015-06-11].http://henan.qq.com/a/20150611/009196.htm.

[3]李小峰.论“卓越法律人才”视阈下的法律翻译人才特点及培养策略[J].教育评论,2014(2):15-17.

[4]董洪亮.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N].人民日报,2014-05-08(18).

[5]袁贵仁:高校转型关键是调整专业设置 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EB/OL].[2016-03-10].http://news.eastday.com/c/lh2016/u1ai9251025.html.

[6]王铁红.南阳师范学院“人才高地”集聚效应彰显[N].中国教育报,2015-06-24(08).

(责任编辑孟俊红)

文章编号:1006-2920(2016)03-0053-03

doi:10.13892/j.cnki.cn41-1093/i.2016.03.008

作者简介:李小峰,南阳师范学院法学院教师(南阳 473061)。

基金项目:201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2014SJGLX299);2014年南阳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卓越法律人才’视阈下的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策略创新研究”。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培养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