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策略研究

2016-03-16 06:56张明斗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评教质性任课教师

张明斗

(东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策略研究

张明斗

(东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教学评价制度问题属于高校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实施科学合理的改革策略对于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及推动教学效果地提升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种认知,从学生网络评教、督导听课评教、领导听课评教及同事听课评教四大方面论证阐述了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依据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等层面归纳概括出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最终提出构建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构建教学工作与教学成果相结合的教学评价内容、构建立体化的差异性教学评价标准及构建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主体等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策略。

教学评价制度;评价方式;高校;改革策略

一、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分析

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作为高校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的不仅仅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任课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更重要的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发展速度。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不同高校有不同的评价机制;使用的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不同,所产生的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也就有所不同。综合来看,我国高校教学效果评价方式主要包括学生网络评教、督导听课评教、领导听课评教及同事听课评教四大类型。

(一)学生网络评教

学生网络评教几乎是全部高校所采用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在我国不断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及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的评价模式势必成为主流趋势。一般情况而言,学校通过有计划地将教学划分为期中和期末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全部学生均需采用无记名的方式来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技巧、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时间安排及出勤情况等进行评价和打分,然后再统计网评学生的意见,依据相应的统计权重,通过计算确定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数。这种评教方式部分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真实评价状况,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然而,也存有特定的弱点和缺陷,部分学生对教师评价缺乏认真性,出于应付做事去评价;或者是部分学生对严格负责的教师采取低评,对缺乏责任心且讨好学生的教师采取高评,评价效果无法真实体现,教师教学的水平也无法得到真实反映。

(二)督导听课评教

督导听课评教作为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方式,已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推广实施。对于这种评教方式,部分学校全部采用退休教师;部分学校是由学院设立教学督导组,由学院领导、教务科研处及各系(部)领导、部分系(部)教研室主任、部分骨干教师、部分退休教师、部分教务管理人员组成。按院(系)分设几个小组,分别对各院(系)教师听课、评课。重点对授课态度、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效果等方面进行要点打分和项目打分,对于教学突出的方面和值得进一步改进之处予以明确。督导听课评教能够集中大量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人员,所评出的结果往往具有权威性。然而,由于知识体系的更新以及授课技术的改进,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避免督导人员利用"教学经验"扼杀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方式改革,导致教学效果评价也缺乏真实有效性。

(三)领导听课评教

作为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一种方式,领导听课评教虽然在很多高校没有全面铺开,但依旧占有一席之地。这种评教方式多是由任课教师所在学院的院长、系主任及学校教务处处长、副处长等组合而成;类似于督导听课评教,也是对授课的内容、技巧、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打分,重点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改进之处予以明确,从整体上推动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领导听课评教对于学科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领导既能够从专业建设和管理的角度考虑,为任课教师出谋划策,推动学科发展和结构优化;也能够从宏观层面为统筹合理安排授课教师提供参考建议。然而,这种评教方式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由于领导公共事务的繁忙,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听课评教,往往会得出片面的结论,导致公平性的缺失。

(四)同事听课评教

部分高校为能够促进任课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与交流,展开了同事听课评教的教学评价方式。这种评教方式多是由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任课教师所组成,通过实施量化的标准,同样在授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进行打分,进而通过首位和末位淘汰制的计算方法,采取均值作为最终的衡量结果。同事听课评教既能够有效规避外行人员听课所发生的评“选优秀讲演者”的弊端,发现任课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也能够通过与任课教师的横向比较找出自身的教学弱点和缺陷,扬长避短。然而,这种评教方式却有着十分显著的问题,由于存在着相互的竞争,如果听课教师无法树立正确的心态和价值观,可能会造成互相攻击或借机报复的弊端,这样就难以做出公正的评判,无法发现优秀教学人员,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学评价制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方式。 长期的高校教学评价过程中,多数高校形成了学术科研至上的思维意识,过多的注重科研考核且形成了一整套的成熟考核体系。然而,本应居于重要位置的教学工作却被边缘化,逐步丧失其应用的功能,教学评价也就演化成为流于形式、简单粗放的工作任务,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也就越来越彰显不足。对于我国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存在问题主要从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四大层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评价方法的唯量化

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教学评价方法的唯量化,这是诸多高校一贯的做法,也是出现同质化评价制度的重要原因。作为一项复杂的工作,以量化的形式来考核能够使得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但也遮蔽了大学教学本身的丰富内涵,使本来复杂的教学评价沦为简单化的定量考核工具。本应以“质”为考核的标准却演变成“量”的考核要求,教学效果的衡量也是以学生网络评教或督导听课评教为依据,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层次,完全忽略了教学本身的多维度性和多层次性。同时,部分高校也存在着对教学成果的评价多侧重于数量及所属项目层次的考量,忽视成果的类型差异和内在学术质量要求,这就会导致教学学术活动逐步迈向新一轮的量化考核误区。因此,突破教学评价方法的唯量化成为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完善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评价内容的狭窄化

无论是学生网络评教、督导听课评教,还是领导或同事听课评教,其所评价的内容仅局限于一两节课的课堂内容,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听课者利用所听到的部分内容的效果以点带面推测任课教师的综合教学效果,容易发生主观主义的错误。然而,作为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学评价却忽略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交流、教学反思及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这就会导致评价内容的狭窄化,所得出的评价结论往往缺乏可信度和有效性。本应以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和能力提升为考核的目标,却演变成为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为考核目标。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对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因此,未来的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完善过程中,必须建立教学工作与教学成果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方法,进而促使教学评价内容由狭窄化向整体性转变。

(三)教学评价标准的统一化

如前文所述,之所以会出现部分学生对严格负责的教师采取低评,对缺乏责任心且讨好学生的教师采取高评的现象,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学评价标准的统一化。而目前的教学评价基本是标准单一的评价,不管什么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缺乏对个体化和差异性的关照,缺少对不同特色教学的期望和相应的评判标准。诸多高校教师为能够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所学的专业课知识,便会通过增加课堂训练和课后作业的形式,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课后工作量,在期中和期末的教学评价中,这类具有责任心的教师往往就会得到学生的差评;相反,一些不负责的教师却可能得到较高的评价。这种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忽视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也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性质不相吻合。因此,处理好教学评价制度中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实现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应是未来高校教学评价中所关注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化

对于教学评价主体而言,目前多数高校所采用的均为他评的方式,而任课教师作为核心主体却被忽略,这就造成了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众所周知,教学反思作为教学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已被多数高校所遗漏,被当成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在教学评价制度中不予重视,仅是简单的采取学生网络评教或者是督导听课评教等方式来进行,这就会导致评教结果缺乏真实性。特别是在同事听课评教的过程中,若同事间相互包庇、相互哄抬,那么教学评教就会出现严重“走程序”现象,为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强化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因此,需要扭转此种现象,加强他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推动教学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方能保质保量的推动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高水平提升。

三、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改革策略

完善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制度作为高校发展进程中的艰巨性、长期性任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不断对评价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如前文所述,当前我国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在未来的教学评价制度完善中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改革策略逐个击破,为我国高校教学评价效果的提升献计献策。

(一)构建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

面对我国高校教学评价制度中的教学评价方法的唯量化现状,急需构建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这符合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教学中的量化评价方法本身存在着内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原则上的可量化并不等于在任何时候对任何评价指标都可以数量化……例如,那些涉及人的思想、动机、感受、体验、情感、价值判断的因素即是如此”。这就需要采取与质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思路。需要做到,一是正确认识两者间的理论逻辑关系。在教学评价领域中,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均无法单独使用来解释所有问题。两者间互为补充、互相支持,质性评价内在地包含了量化评价。质性评价为量化评价提供了应用的框架,而量化评价又为质性评价的深入创造了条件。二是正确处理好两者间的实践互补关系。用质性评价方法弥补量化评价方法的不足,如教师的学术品质、教学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以及推广价值无法通过量化衡量的,均需要采用质性的评价方法。而对于教学中能够量化的指标,则还应当继续沿用量化评价方法,既能够弥补量化固有的缺陷,也能够发挥质性评价的良好效果。在未来的教学评价制度中,只有将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够使得教学评价方法从对立走向统一和多元,从而更有效地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效果,逼真的反映教育和教学现象。

(二)构建教学工作与教学成果相结合的教学评价内容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教学评价中所存有的教学评价内容狭窄化现状,以及为能够高质量的推动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未来的发展路途中,必须构建教学工作与教学成果相结合的教学评价内容。这就需要做到,一是鼓励任课教师将教学成果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教学成果和教学工作彼此分开的两层皮现象在我国高校层出不穷,诸多教师所取得教学成果多是基于理论方面的探讨,无法深入到教学实际活动中去,与教学工作严重脱节。因此,高校应鼓励教师在坚持"顶天立地"的总体框架下,强化教学成果的接地气,如所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课题尽可能的应用到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实现教学成果与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二是鼓励教师更新知识体系,完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要能够把握发展现实,不断更新所教课程的知识体系,掌握住学科前沿;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并将其所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转化为教学成果,向全社会推广实施,体现成果的创新性以及应用性、交流性和可参照性等实践价值,进而形成成果促教学、教学促成果的良性循环。教学工作与教学成果相结合的教学评价内容的系统性构建顺应了教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有助于打破现存的僵局,为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完善做出了行动贡献。

(三)构建立体化的差异性教学评价标准

无论是何种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均存在着评价标准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评价指标的不合理性,或者是评价体系的不完整性等,导致高校教学评价结果失真。为更科学合理的完善我国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就需要构建立体化的差异性教学评价标准。一是采用立体化的教学评价标准。这种立体化的教学评价标准就是在制定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实施从校领导、院领导、系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等群体参与的纵深式链条,不同的环节既需要体现出学生主体的参与性、选择性和自主性,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观;也需要发挥出各层领导的内在优势,争取层层意见和建议,进而制定出更为完善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采用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标准。这里重点是针对各种情形,对于不同的学科类型,如专业课和公共课;对于不同的教师类型,如单纯的课堂教学教师和实验课教师;对于不同严格程度的教师,如严格性教师和非严格性教师;等等,均需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而避免出现同质化和不合理的现象。立体化的差异性教学评价标准不仅能够为教师教学构建了一种可以参照的行为标准;而且能够有效理解和尊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差异性,允许教师在能力特长、学术旨趣以及发展方式、教学成果等方面表现出个体特点。

(四)构建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主体

以他评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属于多数高校的主流趋势,在这种评价模式下衍生出诸多现实问题,结果失真性表现尤为明显,为有效革除这些问题及背后的危机就需要构建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主体,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规范和秩序。需要做到,一是鼓励任课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在当前高校教学评价制度中,无论是何种评价方式,均忽略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期末的教学总结过程中,并没有全面展示出来,无法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教学不足,更没有改进的机会,这就会引入到下一轮的教学活动中,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加强自我反思,并与各种听课的反馈结果全面结合,甄别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向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学习,努力克服教学中的弱点和缺陷,以求教学相长。二是针对反思,理性选择听课评价教师和领导。要针对任课教师的自我反思情况,组织具有责任心强、专业技能高、重视教学工作的新一轮教师和领导听课,重点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评判是否已经得到纠正,以此形成回馈与协助,来调整优化个体的反思行为,实现对自身能力局限的突破。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主体的构建有助于打破教学评价主体单一性的不良局面,进而为推动高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1〕 孙涛.高等学校教学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6(12):84-86.

〔2〕 刘国艳,曹如军.地方高校教学评价制度:解析与重构.高等理科教育,2013(3):34-39.

〔3〕 易宣,朱方长.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建构的合理性问题研究.高等农业教育,2004(3):56-58.

(责任编辑 杜 敏)

Study on the Reform Strategy of University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ZHANG Ming-dou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5)

The problem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belongs to a major strategic iss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reform strategies has signific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teaching effect. Based on this cognition, from the student network evaluation, listen to the teacher supervision appraisal, listen to the teacher and his colleagues leadership class evaluation appraisal four aspect,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and also based on the basis of evaluation method, evaluation content,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evaluation subject, it summaries the realistic problems of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form strategie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cluding adopting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of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 building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teaching work and teaching achievement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contents, build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evaluation standard, building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his review and self-evalu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ubject.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ion method; university; reform strategy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5.026

2016-06-21

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5.026.html

时间:2016-10-20 15:30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教学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JG16DB122);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科研反哺教学的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

张明斗(1983—),男,山东济宁人,经济学博士,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

G642.0

A

1007-6875(2016)05-0137-04

猜你喜欢
评教质性任课教师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从量化机制到质性建构——情绪话语分析刍议
AIDS患者内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维医治疗涩味黏液质性风湿性关节炎85例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