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视域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基于藁城、鹿泉、辛集的实证研究

2016-12-01 08:27:34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藁城鹿泉赤字

秦 岭,郭爱请

(河北地质大学 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生态足迹视域下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基于藁城、鹿泉、辛集的实证研究

秦 岭,郭爱请

(河北地质大学 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论文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石家庄市藁城、鹿泉、辛集三个代表性区域的生态盈亏状况进行测算,分析三个区域的空间差异性及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并根据分析结果所呈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结果显示,藁城、鹿泉、辛集三个区域的人均生态足迹远高于其人均生态承载力,导致生态赤字越来越大,说明目前石家庄市的经济发展是在资源超额攫取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发展的背后是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的破坏,要改善这种现象就要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土地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走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

生态足迹;石家庄;土地可持续利用

现有的研究成果一般是通过时间维度宏观分析土地的动态变化情况,从空间维度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差异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对区域内的不同功能区进行生态足迹差异评价的研究则更少。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石家庄代表性区域的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发现经济结构和用地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持续地满足城市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顺利开展,保证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简介

石家庄市区辖8个区、1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辖区总面积15 848km2,市区面积2 206km2。2008年以来,石家庄工业企业迁往藁城,形成了藁城工业新区,至2017年底,中心城区污染工业企业全部搬出或转型,大部分大型工业企业选址藁城,故本研究选取藁城区作为工业代表区域;鹿泉区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31亿元,实现农业产值22.24亿元,故选取鹿泉区作为农业代表区域;辛集市商业贸易发达,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之称,故选其作为商业代表区域。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

1. 生产面积类型及其均衡化处理

本研究将生物生产性土地分为6类,见表1。在计算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土地生产力需乘以均衡因子,使之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采用FAO(1993)对世界各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进行的调查结果作为各类均衡因子的取值依据,将Wackernagel关于中国生态足迹报告中的数据作为产量因子的取值依据。具体数据见表1。

2.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EF)计算公式为:

EF=N×ef=N×∑rj(ci÷Pi)

(j=1,2,…,6)

式中: N——区域人口数;ef——区域人均生态足迹; i——消费项目的商品类型,i=1,2,…,n; j——生物生产土地类型; ci——i类消费项目的人均消费量; Pi——第i种消费项目的世界平均生产力2-3。

3.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EC)计算公式为:

EC=N×ec=N×∑ajrjyj

(j=1,2,…,6)

式中: ec——区域内人均生态承载力; aj——实际人均占有的第j类生态生产土地面积2-3。

由于在现实环境中存在着不能忽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所以需要在此计算基础上再减去12%, 才能得出实际的生态承载力。

4.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生态赤字/盈余=EC-EF

当计算结果<0时,为生态赤字。表明研究区域内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所提供资源的需求量超过了供给量,不利于该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当计算结果>0时,为生态盈余。表明研究区域内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所提供资源的需求量小于供给量,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良好。

表1 各类生物生产面积类型相关参数表

生物生产面积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化石能源用地水域均衡因子(rj)2.821.140.542.821.140.22产量因子(yj)1.660.910.191.4901.00

二、石家庄典型区域生态足迹空间分析

(一)工业性区域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分析——以藁城区为例

本研究数据来源为各区域2014年统计年鉴。根据基础数据,计算出该区域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盈余)情况。详见表2。

表2显示,2013年藁城区人均生态足迹数据中耕地最高,水域最低,由人均生态赤字乘以总人口计算出整体生态赤字为3 662 661.41hm2。整体生态赤字是藁城区总面积的45.06倍,土地利用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当前的土地利用方式也不利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同时,藁城区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缺乏全局意识,需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工业企业的长久发展要与资源利用相协调,与土地相协调,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农业性区域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分析——以鹿泉区为例

计算出该区域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盈余)情况(表3)。

表2 2013年藁城区生态足迹情况分析表(hm2/人)

土地类型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盈余)情况耕地3.2362270.317496-2.918731草地0.3692760.000214-0.369062林地0.0162920.001438-0.014853建设用地0.0221290.0923030.070174水域0.0004810.0005960.000115化石能源用地1.7321900.316-1.415790合计5.3765950.728447-4.648148

表3 2013年鹿泉区生态足迹情况分析表 (hm2/人)

土地类型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盈余)情况耕地3.5612260.292974-3.268252草地0.2435520.000197-0.243355林地0.0074540.003570-0.003885建设用地0.0373610.1599120.122551水域0.1081720.000784-0.107388化石能源用地1.3042590.316400-1.304259合计5.2620240.773836-4.804588

表3显示,2013年鹿泉区人均生态足迹远超其人均生态承载力,供给能力远小于需求水平,而耕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需求水平高于其它用地。鹿泉区作为农业性代表区域,其农业的发展是建立在过度利用耕地的基础上的,虽然农作物品种多、产量大、效益高,但这背后是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科技手段过度使用对土壤造成的破坏,过度利用耕地会导致土地自我修复、自我净化能力降低,肥沃的土壤日益贫瘠,有限的耕地资源遭到破坏,这种土地利用方式最终会以耕地退化为代价,因此政府应加大管理力度,加强耕地保护措施,保证农用地的可持续利用。

(三)商业性区域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分析——以辛集市为例

计算出该区域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盈余)情况,详见表4。

表4显示,2013年辛集市人均生态足迹是5.367 912hm2/人,远大于其承载力(0.917 033hm2/人),整体生态赤字是辛集市总面积的27.41倍。同样,表中各地类的情况布局符合居民日常生产生活规律。辛集市的人地矛盾较工业性区域稍好,但是在商业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生态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必将成为抑制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表4 2013年辛集市生态足迹情况分析表 (hm2/人)

土地类型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盈余)情况耕地3.9075950.419588-3.488008草地0.2157670-0.215767林地0.0475000.002357-0.045143建设用地0.0281820.1136350.085452水域0.0004980.0007000.000201化石能源用地1.1683670.316400-0.851968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0.064354—合计5.3679120.917033-4.831633

三、石家庄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结果分析,发现石家庄市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已经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在此状态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无从谈起。因此,需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的健康发展。

(一)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

三个典型区域的土地类型中耕地生态赤字最大,需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及产出水平。措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如对坡地实施坡改梯工程开发梯田,对平原区进行土地合理布局、开展农地整理工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以提高农地利用率、增加耕地面积;积极推动农地的合理流转,将农地集中于农业经营公司或种田大户手中,逐步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模式,以提升耕地质量和产出效益;推进科技兴农和惠农补贴,避免耕地过度利用,防治土地污染。

(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闲置土地

调整区域用地结构与布局,引导新增建设用地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倾斜,以满足城市发展和京津冀大交通体系的需求。

加快新民居建设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方面可通过集中居住减少宅基地面积,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另一方面可通过集中供电、暖、气等,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缓解环境污染。

加大闲置土地的监督、处理力度,对超过一定期限没有利用的土地进行收回,限期盘活。

(三)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石家庄产业构成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大多是传统工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需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进行产业升级改造,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代替落后产能,逐步推进精细化生产之路;结合城市区域定位,发展文化产业、生态产业和旅游产业,培育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并以此带动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回流。同时,引导资金流入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之间资源、资本的流动,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

(四)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城市

绿地面积的增加,可吸纳更多衍生的废弃物质,有效增加生态承载力,需结合石家庄地形地势特点,开展不同体量的工程建设。大型工程如建设城市生态林,重点在西部山区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打造生态屏障;中型工程如建造道路沿线的绿廊工程,可在全市全面开展;小型工程如增加公园绿地面积、见缝插绿工程。

(五)加强土地保护的宣传、管理力度

利用多种媒介,大力宣传土地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大众的忧患意识;并将循环经济、绿色生活理念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从点滴中减少生态压力,降低生态赤字,合理、高效、集约的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1〕 WACKERNAGEL M,ONISTO L,BELLO P,et al. National Natural Capital A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EcologicalEconomics,1999,29(3):375-390.

〔2〕 WACKERNAGEL M,SCHULZ N B,DEUMLING D, et al.Tracking the ecological overshoot of the human economy.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2002, 99(14):9266-9271.

〔3〕 高吉喜.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4〕 GUO WENYONG, HUANG QIAOHUA.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method:a case study of Tianjin.EcologicalEconomy,2008(4):172-179.

〔5〕 秦岭,刘巧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石家庄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BP-ANN在石家庄市的运用.当代经济管理,2015(8):57-62.

(责任编辑 周吉光)

Spatial Evaluation of L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in Shijiazhuang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Footprint—An Empirical Study of Gaocheng, Luquan and Xinji

QIN Ling, GUO Ai-qing

(Hebei GEO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1)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Province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ijiazhuang. In order to avoid a series of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may cause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and economic,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the study applies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to calculate the ecological profit and loss situation of three representative regions of Gaocheng, Luquan and Xinji in Shijiazhuang in 2013, and then analyz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 capita in the three regions of Gaocheng, Luquan and Xinji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leading to an increasing ecological deficit. Indicating that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ijiazhuang city is based on the excess resources grab, behi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destruction ability, to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phenomenons is to coordin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land sustainable use, then take the road of healthy development.

ecological footprint; Shijiazhuang city; l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5.015

2016-09-08

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5.015.html

时间:2016-10-20 15:30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5YJ025)。

秦岭(1980—),女,河北省石家庄人,管理学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经济利用与评价。

F293.2

A

1007-6875(2016)05-0079-04

猜你喜欢
藁城鹿泉赤字
藁城供电:带电作业战高温 设备检修保供电
农电管理(2023年8期)2023-08-30 07:04:34
石家庄市藁城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乡镇人大主席会议
公民与法治(2023年2期)2023-04-05 06:45:41
鹿泉区获鹿镇贺庄社区 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振兴展画卷
以山为骨 以水为魂 以文为脉 以人为本美丽新鹿泉
石家庄市藁城区人大常委会 开展“对标先进找差距、推进人大规范化”活动月
净土,鹿泉挥起法治利剑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人大力量——记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人大主席团
公民与法治(2020年5期)2020-05-30 12:33:34
河北省军民融合发展的“鹿泉方案”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14
互信赤字
环球时报(2012-02-22)2012-02-22 12: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