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先锋?

2016-12-01 08:27:37李晓丽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微课大学英语教学

李晓丽

(安徽建筑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先锋?

李晓丽

(安徽建筑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了新兴事物的不断涌现。作为新型教学资源的“微课”与新型教育方式的“翻转课堂”已经在国外开始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加之“慕课”来袭,不断深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大数据时代能够找到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契合点吗?将以时间为序,叙述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的起源、发展及实质运用,从而综合分析上述三者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与反思。

微课;翻转课堂;慕课

一、背景

所谓微时代,即以微博、微信、说说、微视频、微电影等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对于传统的教与学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老师和书本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播途径,学习方式更是出现了碎片化和泛在化的特征。碎片化学习(Fragmented Learning)是相对于系统化学习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零散化、碎片化,而泛在化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是一种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device)学习方式。

在上述技术条件和社会背景日臻成熟的基础上,微课(Microlecture)应运而生,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和慕课(MOOCs)也走进教育者与学习者的视野,成为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口。

二、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

(一)微课

微课最早起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 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和1995年英国纳比尔大学T. P. Kee教授提出的一分钟演讲,最早用于教学设计的是2008年美国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教授,他将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认为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微课程就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教学效果,其核心理念就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指的是为了提高教和学的效率,教师就某个知识点或某种微技能开展的一般不超过10分钟、能够自成一体的教学活动。有学者将这种教学活动具体称为“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简称“微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的设计目标注重学生对于某个知识重点与难点的聚焦化和精细化掌握,这就要求微课的选题是小而精的,授课过程是微而全的。表1为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

表1

课堂教学微课教学生成性固定性互动性单通道性情景性情景性动态性聚焦性系统性点状性

与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动态性相比,微课教学信息内容是点状聚焦的,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技能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课堂教学内容是分层次章节的,也是一闪而过。而微课教学中,学生不懂可以后退、暂停甚至反复收看,这一点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然而,与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互动性相比,微课教学是固定的视频展现,缺乏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只是单通道的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课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只能是补充而非主流。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研究的雏形是在2000年,美国迈尔密大学Maureen Lage、Glenn Platt 和 Michael Treglia三位学者联合发表的论文“Inverting the Classroom: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他们介绍了在教授 “经济学入门” 时所使用的反转(inverting)课堂教学顺序的模式,以及取得的成效,但并未明确提出“翻转课堂”或“翻转教学”这一名词。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 和Aaron Sams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利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并配上教师同步讲解的声音,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借此帮助由于天气恶劣或路途遥远不能按时上课的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定义,两位老师用6个“不是”和6个“是”澄清了概念,用图1表示。

图1

2011年可汗学院的发起人Salman Khan在TED发表了一个题为“用视频重塑教育”的演讲。演讲中他提到他上传到网络的许多免费教学视频在家长和学生中广为流行,并在几个实验学校的教学效果很好。受此启发,许多教师尝试着改变传统的“课上教师讲授,课后学生完成作业”教学模式,利用视频让学生在课下学习老师讲授的内容,然后课堂演变成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场所,共同完成解惑答疑、分组讨论、同行评价等活动,这也就是日渐兴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设计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程序进行逆行翻转,其翻转的内容可分为三方面:

(1)教学内容的翻转:课上教学内容翻转到课下让学生学习,课下作业习题翻转到课上讨论解决;

(2)教学主体的翻转:课堂以教师为主体翻转为以学生为主体;

(3)教学方式的翻转:课上教师的教学翻转到课下教学视频的助学,课下学生的疑难问题翻转到课上师生共同的讨论解决。

(三)慕课

慕课(MOOC)是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全名为: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MOOC 这个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 Cormier 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来的。在阿萨巴斯卡大学,两位教授George Siemens 与Stephen Downes 设计和领导了一门课程名为《连通主义与连通知识》(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这门课程有25位来自曼尼托巴大学的付费学生,还有2 3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免费学生在线参与了这门课程的学习。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可以通过RSS订阅,学习者可以用他们自己选择的工具来参与学习,用 MOODLE 参加在线论坛讨论,发表博客文章,以及参加同步在线会议。从那以后,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包括来自玛丽华盛顿大学的 Jim Groom 教授以及纽约城市大学约克学院的 Michael Branson Smith 教授都采用了这种课程结构,并且成功地在全球各国大学主办了他们自己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最重要的突破发生于2011年秋,那个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 160 000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 Sebastian Thrun 与 Peter Norvig 联合开出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许多重要的创新项目,包括Udacity、Coursera以及 edX 都纷纷上马,有超过十几个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其中。

MOOC课程在中国同样受到了很大关注。根据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作为最大的中文MOOC学习社区的慕课学院(mooc.guokr.com),收录了1 500多门各大MOOC平台上的课程。有50万学习者在这里点评课程、分享笔记、讨论交流。其他的国内平台如慕课网和酷学习也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个人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工具。

它的主要特点有三:(1)大规模的:不是一两门课程,而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一系列的系统课程;(2)开放课程:尊崇知识共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简称CC);(3)网络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上课时间、空间不受局限,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连接即可。

(四)小结

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互联网:微课是教师将自己所授的课程录制为视频,通过互联网分享给学生;翻转课堂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教学方式的革新转变;而慕课是脱离教室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微课可以成为慕课的一部分,可以用于翻转课堂的课下教学部分;而慕课与翻转课堂都是新兴发展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是,慕课是大规模的开放的网络在线学习,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者不限,线上是学习者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而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顺序的翻转,课下学生通过视频、网络学习,课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开始了翻转课堂的实验,如山东省昌乐一中宣称是省内第一家“慕课学校”,从2013 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在初一、高一各取两个班进行翻转课堂实验。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也于2013 年7 月颁布了“翻转课堂”教改实验实施意见,提出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开展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的探索,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同年8月,以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中外名校与研究中心为核心的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也正式成立,集合了京沪粤浙苏等14省 的20所小初高名校,涵盖了中小学英语、物理、数学、化学、历史等主要学科,旨在推出系统完整的微课体系。

三、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与反思

大学英语作为各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改革一直走在前沿。2004年首次颁布,2007年修改的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目前官方对大学英语课程最全面、最权威的文件,其中写道:“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一)启示

近10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下,多媒体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结合大班输入、小班输出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利用多媒体授课模式的优点在于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也日益凸显:第一,播放多媒体课件固然信息量大,但容易像电影一样,重难点不突出,学生难以同步记笔记,从而积极性受挫;第二,课堂俨然变成教师的知识灌输,学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吸收,无法实现学生主体化学习的地位;第三,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由于与教材内容配套的学习平台的资源不够丰富,同时缺乏教师的指导监管而收效甚微,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那么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微课、翻转课堂与慕课的冲击下,大学英语教学该何去何从?

1. 教学设计精细化。教师在原本的课堂教学中一视同仁,却很难兼顾所有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一直是无法实现的愿望。但微课却给教师提供一个另外的助学手段,将学习的重点、难点深入分析,以微课的形式在课下呈现给学生,课上就变成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场所。这就要求:第一,微课的选题小而精,讲解深而透;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更精细,课上课下实现无缝链接。

2. 学生学习个性化。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任何学生都可以在校园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用任何电子设备进行学习(即4A学习:Anyone,Anyplace,Anytime,Any Device),最大程度地实行个性化学习。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由选择不同程度的学习材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调整。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某个微课了解某一知识点,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时暂停、前进、后退甚至重播,可以弥补传统课堂听不清或跟不上的缺陷,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3. 课堂教学小班化。翻转课堂的理念正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顺序翻转过来,即课堂不再仅仅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认真听讲的场所,课堂更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场所,大家共同学习、讨论、解惑、答疑。那么,课堂教学就应趋于小班化!教师会更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就可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就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等,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

4. 学习资源民主化。随着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与无线网络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海量信息唾手可得,学习资源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与民主,教师不再成为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可以自主自愿地获得任何他想要的学习资源。那么,大学英语教师在学习资源方面不再是提供者,而是帮助者,所能做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帮助学生甄别信息的真伪;二是引导学生有效地提取有用的信息。

综上,不难看出,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让身处大数据时代的教师不得不重新调整,再次出发:面对互联网提供的浩瀚无比的知识海洋,只有半桶水的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课堂的控制者,我们必须从“教什么”转变为“学什么”,从“如何教”转变为“如何学”,从“教学者”转变为“助学者”。与拿着智能手机的学生相比,我们的优势只能是无法复制的阅历与经验,这也是他们身上最需要的,因此,教师的角色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翻转为“能力的训练者”。

在上述概念理解的基础上,笔者设计出基于微课、慕课的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二) 反思

如今,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来势迅猛,不仅让身处一线的教师感到有些措手不及,甚至大有颠覆传统课堂、突破教学改革之势。然而,静观其实质,国内有些教育学者对其教学应用和效果提出了质疑。“慕课、微课的实质是接受性学习,而不是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不同的是,过去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而现在是在家里听老师讲课,翻转的不过是时间与地点,并没有改变接受性学习的实质。现在教育界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是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求证、推导得出结论,建构知识。而微课、慕课是学生被动地观看教师“探究过程”,不需要自己动手动脑。

同时,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控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而这却也是业界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翻转课堂要想真正实现,最核心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卜彩丽和马颖莹(2013)在针对大学生学习特点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只有3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好,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而6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学能力一般或较差,易受外界干扰。可见,翻转课堂想要顺利有效地实施,必须将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动机与能力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另外,笔者认为,微课的制作过程与结果也令人堪忧。好的微课会拨云见日,让学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学习享受,而坏的微课无疑是误导学生,浪费时间与精力,制造的不再是丰富如锦的知识海洋,而是参差不齐的海量垃圾。所以,微课不能像微博一样人人为之,应该由优秀的教师、学者或研究者团队精心制作,为学生提供精致精美精确的知识素材。自2012年以来,中国微课大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全国微课程大赛等陆续在各地火热展开,其受簇拥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年昙花一现的全民建网站、全民建博客,而评选出来的优秀微课也是七门八类,难以系统地划分整理,试问,学生如何从中选择和受益呢?

最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亟待分析和验证。卢海燕(2014)认为,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她从大学英语教师特点、大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环境特征三方面进行分析:大学英语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较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教学硬件设备齐全。该可行性分析的局限性在于,未考虑到师生比、班级学生人数、教材编排、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等重要干扰因素;而且,关于翻转课堂如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四、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借助微课技术与慕课平台,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提供了崭新的突破口,让“老师成为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10,而“学生也由之前完全的知识消费者转变成为了知识生产者”11。与此同时,对于翻转课堂如何更好地本土化,研究者们也提出不少质疑与困惑,至于改革近十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将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完美地融入实践,让教学效果更脚踏实地、更让师生受益,还需要进行不断地理论研究与实验论证。

〔1〕 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外语电化教学,2014(4):33-36.

〔2〕 胡铁生,詹青春.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6-70.

〔3〕 文秋芳.微课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理念、原则与设计: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方法创新研修班会议记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10):2-6.

〔4〕 关中客.微课程.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16.

〔5〕 BERGMANN J,A SAMS.FlippingtheClassroom.San Bruno:Tech & Learning,2012.

〔6〕 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9-10.

〔7〕 卜彩丽,马颖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软件导报,2013(7):9-11.

〔8〕 牟艳娜,卢秋红.聚焦翻转课堂本土化的问题与困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0):20-22.

〔9〕 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10〕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11〕 MILMAN N B.The Flipped Classroom Strategy:What is it and How Can it Best be Used?.DistanceLearning,2012(9):85-87.

(责任编辑 杜 敏)

Micro-lecture, FCM & MOOCs: Will They Be Pioneer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LI Xiao-li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gives rise to the flooding growth of innovations and inventions. "Micro-lecture" as a new teaching resource and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as a new teaching approach have been applied and achieved good effects. This paper, chronologically, first discusses the origins, developmen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Micro-lecture, Flipping Classroom and MOOCs, and analyzes synthetically their implications and reflection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micro-lecture; flipping classroom; MOOCs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5.025

2016-08-28

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5.025.html

时间:2016-10-20 15:30

安徽省教育厅201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6JD07)。

李晓丽(1980—),女,安徽舒城人,硕士,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心理语言学。

G434

A

1007-6875(2016)05-0132-05

猜你喜欢
微课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大学求学的遗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