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独特性研究

2016-03-16 05:49
关键词:外语专业独特性思想政治教育

陈   铭

(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独特性研究

陈 铭

(信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受各学科专业影响有着不同特点,其中外语专业学生因受特殊的语言环境和跨文化背景的影响,在专业特点、对象特征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遵循本质规定中应实现其特殊性诉求。通过对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面临的环境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性分析,提出: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影响力;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条件。

关键词:高校;外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独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学与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前提。专业教育夯实人的“机体”,使人准备好服务于社会,而思想政治教育造就人的高素质,引领专业教育下人的发展。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和理论指导下,充分掌握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科特征、学习环境以及学生自身特点,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1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和独特性诉求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本质的理论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所决定的事物根本属性,是事物特有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1]。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是由“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2]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统治阶级进行思想统治的客观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1]。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上对下的要求又是下对上的诉求。基于现实需求,结合专业特色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由下而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性所要求的,也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所规定的。一方面要思考学生所学专业及此专业会对其思想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环境对其思想的影响。外语教学强调语境,在真实语境中才能学到地道的语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外语专业学生教学时必须开拓创新,寻求独到之处。同时也要动态思考学生本身。青年学生生活在大的社会环境和小的校园环境中,很多因素促进他们的发展、变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提升自己的从业素质,迎接不同专业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性教育挑战。

2高校外语专业学生面临的环境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性

2.1外语专业学生面临环境的独特性

2.1.1外语专业领域的独特性

从宏观来看,外语专业的学科属性和人才培养目标由“技能型”定位向“高素质培养”转变。1998年教育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阐明,外语是一种技能、一种载体。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技能型人才”。2000年《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目标,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外语学科教育由强调技能转变到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对外语专业人才素质教育的彰显提高了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在“高素质培养”的总指针要求下,创新独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微观上讲,根植于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外语学科,其语言素材中凸显的个人价值观对学生思想会产生很大影响。首先西方文化崇尚理想的个人主义,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人之基本权利,并以“我”为中心去践行自身价值。马克思主义人学观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4]。其次,作为西方近代文学两大主流体系之一的浪漫主义文学,着力表现“理想型、未来型甚至狂妄型的生活”;运用夸张的手法塑造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形象;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将超人的毅力和无比的智慧都付诸于英雄身上。其“浪漫、虚幻”的因素易于诱发本就青春年少的学生的张狂和不切实际。

2.1.2外语语言环境的独特性

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特性,上课的阅读材料基本上是外文的,内容基本上是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上课接触的教师也是在中外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外教给学生带来的更是地地道道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不管是课上与课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会潜移默化地依照教师的思想来要求自己。学生对外来文化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外语文化的环境之中。他们处在现实的国内制度和文化之中,学习的却是非现实的西方制度和文化,这更增加了他们对西方民主和自由的向往,追求西方国度的生活方式。此时此刻他们的思想处于动态之中,极易被西方的一些思想所左右。西方社会的发达和文明中不乏腐朽和堕落,对金钱的崇拜和生活的纸醉金迷足以使“仅以语言为认知载体而并未真正身处其中”的外语学习者迷失人生的追求方向。西方世界所主导的价值观与我国当前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这很有可能会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的削弱。

2.1.3西方文化氛围的独特性

语言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语言的学习必须放在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去研究。人们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除涉及语言系统以外,还涉及到了语言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系统。在这样的文化大系统下学生们极易受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影响。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文化渗透,企图控制其他国家的国民思想,从而为自身的经济发展服务。因此,他们向世界广泛地宣传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思想,以此获得经济上的利益。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一点从资本主义诞生之际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5]。外语专业的学生因专业的特殊性,长期接触西方文化,极易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因此,在我国传统文化遭受外来文化冲击的今天,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本土文化传统对于当代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1.4高校外语专业学生自身的独特性

据科学研究发现,女性在语言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天赋。因此,在高校中外国语学院的女生所占比例达到80%以上。女生大多都能歌善舞,思维比较活跃,善于表达。再加上外语专业教学大多实行小班制,以利于课堂互动和口语练习,课堂形式也较轻松活跃。在高校中外语专业是较热门专业,学生入学成绩较高。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逐渐形成了外向型经济基本格局,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增加,外语专业学生很受人才市场欢迎。这就造成了外语专业学生普遍有优越感。他们思想活跃,能言善辩,再加上大学四年受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形成了较强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造就了独特的外语专业大学生品行。

2.2外语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性

2.2.1教育难度加大

外语专业学生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这也无形给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首先,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外来文化的进入,给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产生了冲击。由于学生自身还处在发展阶段,辨别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其他社会文化的影响。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外语专业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外语,了解最多的是外国文化,成长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的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度更大。最后,外语专业的学生自身会形成一种重专业学习、轻思想教育的情绪,这就导致了他们接受思想教育的滞后。而且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更多的是想出国或者到外企工作,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更加重视专业技能,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2.2.2教育方法要求更新

面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要,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外语专业学生由于专业特性的要求决定了他们更加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教育方法艺术化。通俗来说,就是要有吸引人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大多采用说服、灌输、讲解的方式,但针对外语专业大学生的独特性,必须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加入新的教育元素。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组织开展课外考察,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更新教育手段,提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2.2.3教育内容针对性要强

针对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对外语专业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必须更新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此,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以网络平台教育为主阵地,不断加强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以增强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3改进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结合当前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展多样的教学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影响力;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条件。

3.1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政治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6]。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主要包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能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外语专业学生因自身特性,加强政治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因此,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广泛发挥外语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作用。高校中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其他任课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政治素养教育。第二,积极利用教育载体,激发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生活公寓、互联网络等教育载体进行思想政治素养理论教育[7]。第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方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社会实践中去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的途径加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使其自觉地把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放在社会实践中去。

3.2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变革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应创新教育方法,探寻新的教育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一,加大感情投入,通过感情去教育人、引领人,从而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高校外语专业教师必须要根据外语专业学生思想的特点,通过加强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去感化去教育,调动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不断开创新课堂讲授法,如讨论式讲授法、论证式讲授法和形象式讲授法等。通过将传统课堂讲授法和革新的课堂讲授法相结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第三,利用新媒体进行互联网教育。在我国,青年大学生是主要的网络用户群体。“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了青年,才能赢得未来。”[8]由于专业特性的原因,外语专业大学生与互联网等新媒体接触得更为频繁[9],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利用网络做好宣传,采取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外语专业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10]。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队伍状况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因此必须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第二,进一步发挥外语教师的育人功能,高校外语教师同样肩负着育人的使命,在新时期下加强外语教师的育人功能,提高外语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完善外语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增强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第三,完善辅导员班主任制度建设。辅导员、班主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高校也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支持辅导员干事业,保障辅导员班主任数量和质量[11]。

3.4改善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不仅要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同样还应注重校园基础环境的建设[12]。第一,校园精神环境是大学生心理生活环境,对大学生身心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因其本身的特点,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多,更需要借助于校园精神环境的力量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自己的文化管理制度,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在专业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德育。 第二,校园基础环境在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学生的心理状态调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自豪感,这种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促使学生爱校情感得到升华,进而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在高校基础建设中也应注重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将校园基础环境作为培养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课堂”。

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承载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社会责任。受专业特殊性的影响,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西方文化,极易被西方的思想观念所同化。因此,教育者必须根据被教育者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在新形势下,高校应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改变工作方式,寻求新的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成效,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1).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戴炜栋.中国高校外语教育30年[J].外语界,2009,(1).

[4]赵津乐.“双面人”:论虚拟社区中的自我呈现[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5]黄徐箐.论欧文空想社会主义[J].学理论,2011,(21).

[6]李哲.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文化学刊,2015,(8).

[7]张秀荣,韦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9]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罗洪铁.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三十年的改革与探索[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1]张耀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人学转换[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12]梁素华,陈家诗.试论高校校园环境的素质教育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2009,(3).

责任编辑:卢宏业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6.03.032

收稿日期:2016-03-07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内涵视角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编号:2014—GH—484)

作者简介:陈铭(1972—),男,河南信阳人,讲师。研究方向: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6)03-0079-03

猜你喜欢
外语专业独特性思想政治教育
刍议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秘书工作独特性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