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盂兰盆节综述

2016-03-16 05:00李金芳陈燕燕
文化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祭祖逝者寺院

李金芳 陈燕燕

(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2)



【学术研究综述】

日本盂兰盆节综述

李金芳 陈燕燕

(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2)

京都和奈良作为日本的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寺院、神社众多,完美体现了日本的传统文化风味。盂兰盆节作为佛教的节日,随着佛教传入日本之后,与日本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现在日本的一道亮丽风景。盂兰盆节是日本仅次于正月的第二大节日,是日本人祭祖的重大节日。盂兰盆节虽随日本历史变迁,但其祭祖的主旨从未改变,且在历史酝酿下愈加深刻,被时代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慰藉亡灵祈求和平。

盂兰盆;现代日本;京都;奈良

一、盂兰盆节的起源

关于盂兰盆节的起源,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起源于古印度,一说是从中国的伪经《佛说盂兰盆经》而来,一说是源于古伊朗。[1]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的可能性大一些。盂兰盆节是来源于中国西晋僧人竺法护翻译的《佛说盂兰盆经》,该书主要讲大目干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哺乳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目连悲哀,欲给母亲饭食。其母得饭食,便以左手障饭,右手抟饭食,结果饭食未入口便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向佛祖请教解救之法,佛祖便说,十方众僧,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日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尽世间甘美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之后以十方大德众僧之力方能解救其母。目连按照佛祖指示救出其母,并想把此方法传给世人,让世人皆能为其父母祈福,在世父母能福寿百年,无病无灾,已逝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皆能早登极乐。由此便产生了每年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早在魏晋时期就已在中国民间流传,南北朝时期传入贵族阶层,成为全民节日。《佛祖统纪》中所载“大同四年(538年),梁武帝亲临同泰寺,设盂兰盆斋。”[2]一般被认为这便是中国盂兰盆节之始。而日本关于盂兰盆节的最早记录是《日本书纪》中推古天皇十四年(606年)七月十五于元兴寺设斋。首次以盂兰盆会出现的历史记载是齐明天皇三年(657年)作须弥山像于飞鸟寺西,且设盂兰盆会。[3]

二、日本盂兰盆节的研究综述

盂兰盆节作为日本第二大节日,它的历史、现状及节俗等一直备受关注。国内外关于盂兰盆节的研究众多,主要是从宗教和民俗两方面来考察。盂兰盆节为佛教节日,从宗教角度考察很有必要;另一方面,作为民俗节日,盂兰盆节也非常值得研究。日本学者山折哲雄(1993)、五来重(2010)、宫家凖(1994)、宫田登(1983)等从宗教的角度考察了盂兰盆节的宗教性,且提出了宗教民俗学的新概念。另外,柳田国男(2013)、樱井德太郎(2012)、高谷重夫(1995)等则从日本本土的祖先信仰出发考察盂兰盆节的民俗性,研究价值甚高。国内也有很多学者研究日本的盂兰盆节,胡孟圣(2002)、李明华(2007)、洪伟民(2011)、林贤明(2012)等从中日比较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中日盂兰盆节的异同及传承意义;刑永凤(2009、2010)、王猛(2008)等则从民俗的角度考察了盂兰盆节中日本人的祖先信仰和氏神信仰。

日本盂兰盆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关于其现状的相关考察研究较少,故而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的方法考察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京都、奈良两地的盂兰盆节,研究日本盂兰盆节的传承现状及民俗内容的变化情况。

三、现代日本盂兰盆节的习俗与祖先信仰

(一)盂兰盆节的习俗与祖先祭祀

日本人虽然不像中国那样重视孝道,但日本人的祖先信仰文化非常深厚。盂兰盆节产生之时便融入了中国传统儒家的孝道,之后又融入了日本的祖先信仰,现在日本的盂兰盆节和正月是日本两大最重要的也是祭祖的节日。

盂兰盆节的时间一直是农历七月十五,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采用西历,京都、奈良的盂兰盆节便按照农历和西历的差别,向后顺延一个月,变成现在的8月15日,但也有一些地区还是7月15日。由于融入了日本的祖先信仰,节日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8月15为正式的盂兰盆节,但日本完整的盂兰盆节是从8月12或13迎祖开始,16日送祖结束。日本人一般8月12日或13日开始迎祖先回家,家里会先搭一个盆棚[4],一般叫做“神棚”或“精霊棚”,里面摆上祖先牌位,以及供奉祖先的供品,一般有应季的水果蔬菜、素面、香烛、水子、糖水以及鲜花等,盆棚旁边还会摆上精致的提灯。然后,在家门口焚烧火把,称作“迎え火”[5],并喊自己的祖先回家享受供奉。祖先看到火、听到后代的呼唤,就会回家,然后住在盆棚里面的牌位里,享用后代的供奉。8月13、14、15日,日本人都会去扫墓,除草、清洗墓碑、焚香燃烛、换上新鲜的鲜花,有的还摆上死者生前喜欢喝的饮料啤酒等。8月16日,祖先享用完后代的供养便要返回他们的世界,日本人便在家门口再次烧火把,称作“送り火”,恭敬地送走祖先。盂兰盆节期间,日本人受佛教影响,会吃全素的“精進料理”,一般的寺院都会在盂兰盆节期间推出自己特色的“精進料理”。

盆舞是盂兰盆节时跳的舞,一般是以村落或街道为单位,组织民众一起跳,分为圆形或长队形等多种形式,载歌载舞,非常热闹。现在则多是寺院或学校等为单位举办盆舞,市民、游客等都可以自由参加。京都松崎山涌泉寺至今仍保存着日本最古老的盆舞——松ヶ崎題目踊り。每年8月15日,都会在涌泉寺举办盆舞活动,大多是老人穿着传统的盆舞服饰,朴实、原生态的舞蹈动作仿佛诉说着日本祖先的诉求,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对逝去亲人的祈祷。

(二)新盆与逝者的神化

日本人特别重视逝者的第一个盂兰盆节,叫做“新盆”。一是由于与逝者的亲属关系近,二是受日本传统的祖先信仰的影响。因地理环境特殊,日本人一直受山和海的恩惠,在日本列岛上繁衍生息。对山民来说,他们认为自己的亲人死后便住在附近的山上,一直守护着自己。春天的时候,祖先会从山上下来变为田神,护佑农作物成长;秋天农作物收获以后便返回山里成为山神。海边的住民则认为人死之后便会去海的另一边,一直守护着他们航海安全和渔猎。而逝者要成为保佑他们的祖先之前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荒魂”,这个阶段死者的灵魂很危险,如果不好好供奉便会加害于人,越是与死者亲近的人越容易受到死者的加害;第二个阶段是“和魂”,这时死者的灵魂已随着亲属每年的盆祭(盂兰盆节的祭祀供奉)而逐渐褪去危险的因素,变得和善,不会再加害于人;第三个阶段便是“祖先”,逝者经过33年(也有些地方是55年等)的盆祭已失去个人色彩,融入整个家族的祖先共同体,被后代统称为“先祖”,这时的逝者已成为神,从此便作为家族神护佑家族后代。[6]

第一个阶段是逝者死后13年之内,所以日本人很重视逝者前13年的盂兰盆节供奉,尤其第一个盂兰盆节,即“新盆”。新盆时,通常会设一个专门供奉逝者的新盆棚,并请僧人来家里诵经,亲朋好友也都会携带礼物前来祭拜亡者。从逝者的第二个盂兰盆节开始,亲友便不再来访,逝者的后代便按照习俗在家设盆棚、扫墓等。一直到逝者第33个盂兰盆节结束后,便把逝者的牌位丢进河里或烧掉。从此,逝者便与其他祖先融为一体,被供奉在“某家历代祖先”的牌位里。

(三)法定盂兰盆节假日与祭祖

日本人对祭祖非常重视,每年盂兰盆节,日本全国都会放假,让在异地他乡学习工作的人都能回家祭祖,假期一般是8月12日到16日。这期间,绝大多数人都是回乡祭祖,但也有一部分人趁盂兰盆节假期外出旅游。

日本人祭祖首先当然是祈求祖先保佑,而如果逝者是自己关系亲近的亲人,祭者则更多是感情上的不舍和思念。再者,受传统祖先信仰的影响,死去亲人前几年还处于“荒魂”阶段,不虔诚供养祖先会遭到他们的报复。日本人非常敬重赋予自己生命的祖先,每年盂兰盆节虔诚祭祀祖先已经成为他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祭奠祖先祈求护佑体现了其现实利益,但更多的是对亲人的怀念。盂兰盆节祭奠亡亲,寄托了日本人对故人的思念,故而可以说,盂兰盆节其实是日本人的一种精神寄托。[7]

(四)盂兰盆节习俗的变化

随着时代变迁,虽然日本人祭祖的心情依旧,但由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限制,日本人也不得不舍弃一些习俗。笔者于2015年盂兰盆节期间在京都奈良做了一项关于现代日本人盂兰盆节习俗状况的问卷调查,由于日本人盂兰盆节期间必定会去扫墓,故而笔者走访了京都奈良十多家拥有墓地的寺院和公家墓地,最后总共72人接受了调查。

由于现代居住条件的限制和个人的重视情况,被调查的人中有44%已不再烧迎祖送祖的“迎え火”和“送り火”,有5%的人只烧“送り火”。盂兰盆节本来有放河灯的习俗,但从调查结果看,只有3%的人依然坚持放河灯的习俗。不过每年盂兰盆节,京都岚山渡月桥都有组织放河灯的活动,京都五山送火也是夏季京都旅游的一大看点。8月16日20:00点左右开始,按东、北、西的顺序,五山依次燃起“送り火”。“送り火”的样式也独特,从东到西依次为“大”字、“法”字、“妙”字、船形、鸟居形、“大”字,看“送り火”的民众及游客人山人海。居住在现代公寓里的日本人无法烧火、放河灯,所以社会相关组织及寺院会组织这样的活动,一起烧迎送祖先的火、一起放河灯,共送祖先、为祖先照冥。另外,调查显示,有67%的人依然会在盂兰盆节吃“精進料理”。盂兰盆节期间请僧人到家里诵经的人有85%,诵经是为了安抚亡灵,助死者早登极乐,由此可见日本人还是非常重视这一节日的。在寺院墓地调查的人中,83%都是被调查的寺院的檀家。檀家制度[8]是江户时期的制度,后来虽被取缔,但檀家与佛寺的关系却保留了下来。现在,虽然寺院的檀家减少,但从调查结果来看,依然有很大数量的檀家,这可能与寺院持有墓地有关。日本人除了可以选择公家墓地外,还可以选择寺院的墓地。如果生前是某家寺院的檀家,死后也自然是葬在该寺院的墓地里,故而来寺院扫墓的人大多都是其檀家。

四、盂兰盆节对日本民族的现代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很多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和功能,盂兰盆节作为日本人祭奠祖先的重大节日也受到了这样的影响。战争永远只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二战时期,中国作为被侵略国家,无数国人失去生命。同样,日本人也遭到重创,东京大轰炸、广岛长崎被投下原子弹,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故而作为日本的盂兰盆节又多了一层意义:安慰亡灵,祈求和平。笔者于2015年8月15日在奈良公园观看了一次慰灵会,现场有奈良市官员、社会各界组织代表及一大批战争受害遗属,慰灵会以大约20名僧人为一单元一齐诵经,然后各界人士一齐焚香祭拜,还有遗属代表发言,主旨就是希望亡者早登极乐、现世和平、永无战争。2015年12月23日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也有来自日本的僧人诵经祈福。盂兰盆节发展到现在,已不仅仅是祭祖,更被赋予了安抚亡者祈求和平的新意义。

日本盂兰盆节源自中国,融入了中国传统孝道,之后日本的祖先信也融入其中,形成了以迎祖、供祖、送祖为主题的极具日本特色的节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又产生了慰灵和祈求和平的新意义。虽然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社会里受到冲击和影响,但新的意义又使盂兰盆节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1][5]宮家準.日本の民俗宗教[M].東京:講談社学術文庫,1994.275-285.275-285.

[2]钟敬文.中国民俗史(隋唐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45.

[3]黑板勝美.日本書紀[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0.147.264.

[4]柳田国男.先祖の話[M].東京:角川ソフィア文庫,1994.114-122.

[6][7]山折哲雄.仏教民俗学[M].東京:講談社学術文庫,1993.101-103.108-109.

[8]竹田聴洲.日本人の「家」と宗教[M].東京:国書刊行会,1993.206-214.

【责任编辑:刘亚男】

K893.13

A

1673-7725(2016)03-0131-04

2015-12-05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

“民国初期湖湘人士有关女性言论的变迁与中日‘流行语’研究”(项目编号:11YBA069)的研究成果。

李金芳(1989-),女,湖南龙山人,主要从事日本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祭祖逝者寺院
纪念
CLOSE TOHEAVEN
Fantasy and reality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洪洞祭祖
祭祖
敦煌文本P.T.993吐蕃寺院稽考
奉先祭祖之圣地——圆明园安佑宫二题
徐显秀墓的镇墓神兽壁画 逝者的神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