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官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云南 昆明 650106)
【学术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发展规划研究述评
李 官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云南 昆明 650106)
国内旅游发展规划研究成果呈现出学术研究起步较早、数量增长缓慢,报纸报道数量增长快、地域分布广泛,总数量增长速度较社科科学研究成果数量增长慢的特点。研究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学术研究系统性不够;二是报道缺乏深度、连续性和系统性;三是研究成果产出总体有下降趋势。国内旅游发展规划应强化理论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专题报道,挖掘深度信息,充分发挥监督功能。
旅游发展规划;阶段划分;特点;问题;展望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数据,1985-2012年,这28年间,以“旅游发展规划”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共有777篇。其中报道338篇,论文242篇,博士硕士论文40篇,论文集124篇。基金课题研究成果12篇。研究机构分布,学术论文发表机构主要集中在十余所大学、一个旅游规划咨询机构和一个旅游规划设计院。
从文献的研究成果看,旅游发展规划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1985-1998年),发展阶段(1999-2004年),繁荣阶段(2005至今)。
(一)初始阶段
研究初始阶段(1985-1998年)共14年,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0篇,报纸报道没有出现,一定程度表明学术界对旅游发展规划研究比较超前,但数量相对较少,平均每年发表的研究成果不到1篇。从研究内容看,研究成果比较零散,大多还处于经验层面的探讨,理论研究相当薄弱,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结合研究数量看,研究成果中的理论研究占总数的一半,个案研究和国外旅游发展规划各占一半。
1.理论研究
此时的研究内容没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是讨论旅游发展规划,发现旅游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等。南开大学申葆嘉基于“艾斯特”理论,以“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和“旅游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为认识论基础,讨论了广义的旅游产品的涵义,论证了其在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地位,提出旅游发展规划“市场—产品—培训”三位一体的原则。[1]澳大利亚莫多克大学环境科学系的罗斯·道林,从环境适应性来探讨旅游发展规划,认为制定规划框架的目的是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通过对环境规划、旅游规划和环境旅游规划等文献的研究分析,得出10个相关的结论,并以西澳加斯克涅区的个案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2]
2.个案研究
谢自奋对《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作了评析,认为规划大纲自始至终抓住了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海南旅游业这一主题原则,完全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规划大纲突出了海南省热带海岛旅游资源的特色,这完全符合海南省的特殊区位和丰富的热带海岛风光旅游资源状况;规划大纲兼顾了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既着眼未来,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立足当前。[3]周建明对北海市旅游发展规划作了简单介绍。[4]范家驹、孙大明谈了就《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对当时国内通行的旅游规划的不足进行归纳,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5]
(二)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1999-2004年),这一时期前后6年,共有相关研究52篇,重要报纸文章22篇,期刊学术论文25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论文集2篇。仅从统计数据看,近6年的研究成果已大幅增长,社会关注度开始提升,学术界研究的热情也在增加。从研究内容看,研究内容不断扩展,成果更加丰富。
1.个案研究数量速度增加
个案研究是指以一个具体个案为依托,探讨旅游发展规划某一方面的问题,或具体介绍某个地方的旅游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经验,提升理论。学术论文研究区域涉及全国各地,主要包括广东、云南、广西、新疆等地。报道中对部分省区的旅游发展规划也分别作了介绍,如西藏旅游发展规划、江西20年旅游发展规划等。
2.理论研究内容不断扩展
与初始阶段相比,这一时间理论研究内容增加了旅游发展规划类型、规划内容、规划应考虑的因素等在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刘家明、杨新军对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生态旅游的两种观点及操作性定义,提出生态旅游规划的要求、出发点和归宿。从生态旅游地的规划目标出发,给出了生态旅游地的规划内容,探讨了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施方略。[6]侯志强通过对旅游发展规划的理论渊源、发展历程及现状的动态分析,以及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发展进行对比,采用动态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尝试性地提出适合我国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原则和技术路线。[7]
3.对区域旅游的研究
主要是对一定地域内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小到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大到省域合作旅游发展规划。石朝平首先总结了县城旅游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完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应支持的原则。[8]吴人韦、李夏以常熟市旅游发展规划为例,探讨了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内容应包括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市场分析、旅游发展目标、旅游形象设计、旅游分区与结构规划等。[9]钱益春在硕士论文中,对区域旅游规划的模式展开研究,在总结其他专家、学者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规划的“31323”模式,即“进行三个基本分析,确定一个发展目标,做好三个规划,构建两个体系,评估三个影响”。[10]
4.国家和省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发布了旅游发展规划相关的一些规定办法,部分省市也制定并公布了相关的地方法规和政策。比如,国务院公布了《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河北省公布了《河北省环京津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等。媒体对各省旅游发展规划的报道更多,如《罗平县旅游发展通过评审》《石家庄旅游发展规划通过评审》等。
(三)繁荣阶段
繁荣阶段为2005至今,统计数据显示,2005-2013年(不含2013年)共有相关研究260篇,其中重要报纸文章181篇,期刊学术论文58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6篇,论文集5篇。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旅游发展规划”愈加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点,但与发展阶段研究成果相比,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增长速度远不如社会报道的成果多。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成果,个案研究和报道仍然是重点,理论研究的内容更加丰富、系统、专业,报道的内容也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扩展。
1.案例研究
在16篇优秀硕博论文中,8篇为个案研究,硕博论文的个案研究均以某地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为对象展开研究,以操作性为主,研究成果主要用于指导当地旅游发展规划,如《黑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云南省昭通市旅游发展规划问题研究》《西安地区城镇旅游发展规划研究》等。在58篇期刊论文中,个案研究有35篇。期刊论文的个案研究总体上表现为两大趋势,一类是就个案论个案,目的在于用研究成果指导实践,突出实践性,如《谈秦皇岛市卢龙县的旅游发展规划》《浅析宜兴市旅游发展规划》《贵州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另一类是以个案为研究依据,重在探讨旅游发展规划方面的某一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升华为理论,如《空间思维视角下目的地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以陕西省镇巴县为例》《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研究——以湖南省衡阳雨母山乡村俱乐部为例》等。
2.理论研究
旅游发展规划的理论研究,重点在理论层面的探讨,强调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优秀硕博论文主要在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以某一理论作为依据,或以某一视角为基础,探讨旅游发展规划问题,包括旅游美学视角、对象系统、城乡统筹、生态理念和可拓学等视角;二是以城市旅游规划作为研究对象,作专题性研究;三是通过实证研究构建旅游发展规划评审的指标体系。期刊论文中,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旅游发展规划的方法技术,包括制图内容、表现手法、可操作性等;二是对“特殊”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涉及“农家乐”乡村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等;三是相关学科交叉应用研究,强调某一学科知识或理论在旅游发展规划中的应用,如WSR系统方法论、SWOT分析、增长极理论、现代测绘技术等。
3.媒体报道
媒体对旅游发展规划的报道,重在对事实的陈述,目的是为发展旅游事业造势,为全国各地开展旅游规划作宣传。
第一,从报道来源的分布看,整体呈现总体分散、个别集中的趋势。2005-2012年间共有181篇报道,涉及全国127家报纸。其中中国旅游报报道最多,有43篇,占报道总数的23.76%;报道数量达到3篇的有4家报纸,达到2篇的4家报纸,报道只有1篇的有118家。如表1。
表1 国内报纸对旅游发展规划的报道
第二,从报道在各年份的数量看,2005年有14篇,2006年相对较少,只有9篇,从2007年后至2012年,每年均在30篇左右,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表明旅游发展规划的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如表2。
表2 媒体2005-2012年对旅游发展规划的报道
第三,从报道内容看,主要分为两大类:经验总结类和宣传报道类。经验总结类的报道,大多以某一具体案例为载体,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寻找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者对某一旅游发展规划进行分析和评判,寻找发展规划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或注意事项。如《如何做好地方“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探究我国海滨城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下)》。宣传报道的文章,重点是向社会介绍旅游发展规划的相关情况,引起社会对某一问题的关注,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如《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发展规划受业内认可》《粤港澳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座谈会举办》《禄丰县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我国将编制〈中部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等。
(一)学术研究起步较早,但研究成果数量增长缓慢
关于旅游发展规划研究的第一篇学术成果发表于1985年,之后连续8年基本每年只有一篇研究成果发表。1994年起研究成果才有所增长,2005年后迅速增加。但总体而言,学术研究成果与报道数量相比,成果数量增长总体缓慢,特别是关于旅游发展规划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少。
(二)报纸报道数量增长快,地域分布广泛
1994年以前,基本没有关于旅游发展规划的报道。1994-2004年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相关报道开展出现,并有逐步增长的趋势。2005年后,伴随全国旅游产业发展,大众对旅游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媒体的报道数量迅速增长,占相关研究成果的比例快速提高,从7.73%增加到17.13%。
(三)研究成果总数量增长速度较社科科学研究成果数量增长慢
使用万方数据库的知识脉络分析,从“每百万期刊论文命中数”看,旅游发展规划研究成果在社会科学研究总成果中的总体比重下降,即旅游发展规划研究成果的数量增长总体比社会科学成果总数增长慢,研究成果产出率降于社会科学总体发展水平。
(一)学术研究缺乏系统性
从各个阶段看,理论研究虽然起步早,但数量有限,特别是研究范围狭窄,方法单一,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研究大多是就一个具体问题,多在经验层面,没有理论支撑,研究成果指导性和推广性较弱。
(二)报道缺乏深度、连续性
报道内容虽然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但从报道内容看,大多是对某地旅游发展规划的宣传报道,重点在宣传,缺乏对旅游发展规划的深度报道,如对旅游发展规划中某一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对旅游发展规划中涉及多方利益群体关系的处理等,绝大部分属于“唱红歌”式的说明。其次,对旅游发展规划的报道是一种随机行为,没有连续性。
(三)研究成果产出总体有下降趋势
从成果从数量上看,旅游发展规划的研究与社会科学总体成果相比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理论研究成果数量增长缓慢。从理论研究成果看,可能是研究达到“高原期”,难以产生新成果,也可能是研究人员对旅游发展规划理论研究的热情降低,重点转移到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具体的旅游发展规划,由研究转向操作。从报道内容看,可能与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倾向”有关,媒体报道的重点随时会发生转移。
(一)加强理论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我国的旅游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对旅游地多方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不当,引发多方群体发生冲突;对旅游地调查研究不充分,所制定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实施中产生诸多“后遗症”;旅游发展规划可持续性不强,辐射带动作用不较弱等。只有强化旅游发展规划的理论研究,首先在理论层面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才能在实际的旅游发展规划中发挥指导现实的作用。同时,理论研究人员应积极参与实际的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保证理论研究成果高于实际,又不脱离实践,提高旅游发展规划的科学性。
(二)强化专题报道,挖掘深度信息
媒体不能只发挥宣传的作用,还应发挥监督的功能。媒体在对某一旅游发展规划进行宣传报道时,就应考虑对旅游发展规划的实施进度报道,实施后的监督报道,及后续相关反馈的报道。就某一旅游发展规划而言,首先要告知大众,将会有一个什么的旅游发展规划出台,这个旅游发展规划的进展情况,旅游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各方利益群体的反应是什么,有什么不足,有什么好的经验。旅游地运营后,还要追踪报道其运营情况如何,有什么好的或坏的情况发生,等等。媒体对旅游发展规划的报道,应围绕其进行专题报道,深入挖掘相关信息,充分发挥监督功能。
[1]申葆嘉.关于旅游发展规划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1995,(4):34-38.63.
[2]罗斯·道林,张广瑞.从环境适应性来探讨旅游发展规划[J].旅游学刊,1993,(6):50-53.
[3]谢自奋.《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评析[J].上海经济,1995,(1):62-63.
[4]周建明.北海市旅游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J].城市规划通讯,1997,(15):12.
[5]范家驹,孙大明.关于优化旅游规划的理论思考——参加编制《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的体会[J].旅游学刊,1995,(3):42-45.62.
[6]刘家明,杨新军.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初探[J].自然资源学报,1999,(1):80-84.
[7]侯志强.旅游发展规划理论探讨[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27-32.
[8]石朝平.完善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途径[J].旅游科学,2000,(4):13-15.
[9]吴人韦,李夏.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内容——以常熟市旅游发展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4,(11):21-24.
[10]钱益春.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模式的初步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2.
【责任编辑:刘亚男】
F592.7
A
1673-7725(2016)03-0126-05
2015-12-05
李官(1980-),男,云南昆明人,副编审,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民族教育学和编辑出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