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以中国山西首届国际旅行商采购大会旅游宣传册为例

2016-03-16 03:57张亚丽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翻译方法目的论

张亚丽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2)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
——以中国山西首届国际旅行商采购大会旅游宣传册为例

张亚丽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2)

摘要:旅游景点名称犹如景点的广告牌一样,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支撑,以中国山西首届国际旅行商采购大会旅游宣传册为例,分析了景点名称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总结了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景点名称;目的论;翻译方法

一、引言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山西自然风光丰富优美,有避暑圣地绵山景区、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风景秀丽的芦芽山及峻峭秀丽的太行山大峡谷、蟒河等自然保护区。同时,山西历史人文资源富集,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忻州五台山,著名作家梁衡笔下的晋祠被称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芮城永乐宫的元代笔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珍品,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以及太古的三多堂等组成了晋中的大院民俗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为了拓展我省境外旅游客源市场,加强山西旅游对外宣传力度,我省2014年11月份举办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境外旅游商采购大会。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商,近400多人参加了此次推介会。在此次活动中,笔者作为驻场翻译搜集了山西各大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宣传手册,发现这些资料中景点名称的翻译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译名不规范、译名混乱、缺乏历史文化特色等。山西省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发展起步较晚,开发力度不够,尤其是涉外旅游处于全国末尾。其次,山西省外语翻译及导游工作人员比较紧缺,而且素质良莠不齐,有的翻译对山西文化渊源、历史典故理解甚少,致使旅游宣传资料里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存在着大量的错误。因此,本文试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对景点名称的翻译做一番探讨,以期能为山西的旅游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

二、目的论与旅游景点翻译

1971年莱斯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原则》中提出了翻译功能论,认为翻译首先考虑的是译文的功能而不是完全的对等原则。随后,莱斯的学生汉斯·威米尔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该理论认为翻译是有目的的行为,这种“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因此,译者应在给定的语境中,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特殊情况来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1997年诺德在《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功能加忠诚”原则。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以翻译目的论和功能为核心,同时兼顾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和发起者之间的多边关系的理论[1]。

费米尔曾提出,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2]。而本次采购大会的目的就是通过宣传扩大和提升山西旅游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国际游客走进山西。而面对堆积如山、名目繁多的旅游宣传手册,国外旅行商浏览时更多的是关注旅游景区景点的名称。因此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水平直接影响着旅行商对景点的关注度。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是一种目的性明确的活动[3],首先是要让外国游客看懂、读懂各个景点名称,并向游客传递景点的种类、地点、特色等信息,引发旅行商对旅游产品了解的欲望;同时又能传递景点名称背后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凸显山西旅游资源的特色,增强旅行商合作的信心和决心。然而不适当的翻译势必造成相反的结果,外国游客可能看不懂、读不懂资料,也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以下分析总结各地区旅游宣传资料上景区景点名称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山西旅游景点名称的类型、特点及翻译现状

(一)山西旅游景点名称的类型

山西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根据性质来分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的名称有山、峰、峡谷、岭、嵴、河、瀑布、池、潭、洞等,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山西境内无沙漠、海洋自然景观。人文旅游资源的名称有亭、台、楼、阁、寺、塔、大院、古城、关口、渡口、宫、殿、祠、石窟等。

(二)山西旅游景点名称的特点

1.旅游景点名称由“专名”+“通名”组成。通名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用来区分一类事物与另一类事物的标志。例如:晋祠、应县木塔、五台山、云冈石窟等景点中“祠”“塔”“山”“石窟”均是通名,它们是不同类别的事物。专名则是用来区分某一事物与同一类其他事物的标志。如塔院寺、显通寺、佛光寺中“塔院”“显通”“佛光”均是专名,是用来区分这三个寺庙的标志。

2.景点名称往往短小精悍。旅游景点名称是对景点特征的形象概括,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区别于其他的景点名称,同时也为了便于游客记忆,因此景点名称不宜过长,一般以四字为限。例如:“尧庙”、“壶口瀑布”、“王莽岭”等。

3.景点名称富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一般旅游景点名称反映了一定的地理、历史、人文风貌和宗教信仰,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涉及多种学科[4]。因此,翻译得当的旅游景点名称不仅能让游客增长知识,同时还具有审美功能,游客看到充满文化内涵且优雅得体的景点名称一定会浮想联翩,产生到此一游的想法,因此景点名称的特点使其具备了文体的呼唤型功能,使游客产生好奇心,唤起游客旅游的欲望。

(三)山西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现状

在此次旅行商采购大会上,我省各地市旅游局、旅行社、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负责人都带上了相关的旅游宣传册出现在了推介会上。笔者作为驻场翻译搜集并认真研究了山西各旅游景点的宣传册,发现更能吸引游客眼球的景点名称的翻译存在着许多问题。先总结归纳如下:

1.一名多译,译名不统一。在此次推介会上,同一个旅游景点有来自于省旅游局、各地市旅游局及景区景点管理委员会等提供的不同的旅游宣传资料,因此,许多景点名称就出现了一名多译、译名不统一的现象。比如,太原的“晋祠”,太原市旅游局提供的资料译为“Jinci”,而山西旅游局提供的译文为“Jin Memorial Temple”。晋城的“皇城相府”存在“Imperial Castle/Mandarin House”和“Royal Prime Minister’s Palace”两种译名。像这样一名多译现象有很多实例。同一个景点名称不同的译名会让国外游客感到疑惑,这是同一个景点还是不同的景点呢?干扰游客对景点的认知和了解,影响了旅游宣传的效果。因此,应该对同一个景区景点名称采用统一规范的同一个译名,消除误解,提高旅游景点的形象。

2.忽略了景点名称背后的文化内涵而产生的误译

在旅游宣传资料中,许多景点名称出现误译现象,主要是由于译者对景点背后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缺乏了解而引起的。比如,由晋城市旅游文物局编印的《冰雪太行》中“王莽岭”的翻译是“Wang Mangling”。很显然译者在翻译此名称时出现了两点失误。首先,没有将专名和通名分开翻译。其次,对王莽岭这一名称的来历缺乏了解。王莽岭相传是因为西汉王莽追赶刘秀到此安营扎寨而得名的。因此,王莽岭应该译为“Wangmang Ridge”。悬空寺因其悬于恒山翠屏峰悬崖峭壁之间而得名,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而山西旅游局提供的译文为“Xuankong Temple”,这种译法没有将悬空寺的特点翻译出来,失去了吸引游客的特征特点,不妨将其译为“Hanging Temple”更能体现悬空寺的特点。

3.书写不规范,前后译法不统一

太行山大峡谷有着优美的峡谷群自然风景,如八泉峡、青龙峡、黑龙潭及红豆峡四大景区。然而由山西长治壶关景区提供的《千里太行第一峡》旅游宣传册中,对四大景点名称的翻译看上去就不那么优美了。译文分别是八泉峡(Eight springs gap)、青龙峡(Green Dragon Gorge)、黑龙潭(Black dragon Pool)、红豆峡(Red bean Gorge)。首先,景点名称的大小写书写不规范,无论是通名还是专名首字母均需要大写,如红豆峡应该写成“Red Bean Gorge”。其次,出现了前后译法不统一的现象,八泉峡的“峡”被译为“gap”,而青龙峡和红豆峡的“峡”被译为“gorge”,使得译文整体看起来缺乏规范性、严密性。

4.由于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译

在翻译“炎帝文化”时,长治市文物旅游局提供的译文为“The Emperor Yan Culture”。但事实上,传说中的炎帝是五千多年前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chief),并不是皇帝(emperor),皇帝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才出现的称谓,距现在两千多年。如果将炎帝翻译为“Emperor Yan”就会使其文化身份错位[5],误导游客,到底炎帝在先还是秦始皇在先,因此炎帝译为“Emperor Yan”着实不妥。而译为“chief”又不能体现炎帝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伟大地位,因此应该保留“炎帝”这个称为在华夏民族中的身份识别功能,直接译为“Yandi”。

“广武长城”是万里长城的一小部分,由朔州市旅游局提供的译文为“Guangwu Great Wall”,从字面翻译上看没有任何的语法错误,但语义上会让外国游客感到迷惑,中国除了万里长城之外还有个广武长城?因此任何产生误解的翻译都是不成功的翻译,当了解所属关系后应不难翻译。“the Guangwu Section of the Great Wall”则会消除这种歧义。

5.由于翻译人员或导游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引起的误译

“飞天”乃佛教中天帝司乐之神,每当天上举行佛会,便凌空飞舞,抛撒鲜花,以作歌舞。英文中有其对应的翻译“flying Apsaras”。而应县木塔文管所提供的资料中“飞天壁画”被译为“Mural of flying to sky”。这样的译文会让游客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有时让同行专家看到反而会贻笑大方的。

“天下第一村——中华宰相村”的得名是因为闻喜裴柏村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这样显赫的家族历史使其无人能比,只能用“第一”来形容。由运城市旅游局提供的译文为“China Prime Minister Village——First Village in China”,其中“first”有“第一个、最早的”意思,此处译为“first”给游客会造成此村是中国第一个村落意思,因此欠妥当。将“first”改成“No.1”,指地位上第一、领先的意思,更能体现宰相村的价值与地位。

四、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方法与策略

根据上文对旅游景点的类型、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采用音译法、直译法、“音译+直译”法、意译法。

(一)音译法

音译法就是用汉语拼音拼写出旅游景点名称。这种方法信息功能较差,一般很难传递名称的内在文化信息,因此,实际中单纯音译的景点名称并不多。音译一般用来翻译专名、自然地理名称或人名。如山西的景点名称“杀虎口”直接音译为“Shahukou”,“碛口”译为“Qikou”,这两个景点名称既是地点名称也是景点名称。像这样的景点名称在山西境内为数不多。

(二)直译法

直译法就是按照名称的字面意思逐字翻译。一般浅显易懂的景点名称翻译可用直译法。比如,黄河由于河内含沙土较多而呈黄色得名,故此译为“the Yellow River”,除此之外还有永济的鹳雀楼(the Stork Tower)、平遥古城里的吉祥木雕“九龙壁”(Nine Dragon Wall)、晋城的“九女仙湖”(Nine Fairy Lake)、运城的“凤凰谷森林公园”(Phoenix Valley Forest Park)、浑源县“悬空寺”(the Hanging Temple)。

(三)音译+直译

这种翻译方法最适合“专名+通名”这样结构的景点名称。专名一般为人名、地名,只是一个名称而已,没有特殊意义,一般音译。而通名只翻译字面意思,即采用直译的方法,如自然景观的river,lake,spring,pool,mountain,rock,peak,cave,waterfall等等,人文景观的通名一般包括temple,tower,palace,pagoda,formerresidence,grotto等等。这样的景点名称很多,例如云冈石窟(Yungang Grottoes)、平遥古城(Pingyao Ancient City)、乔家大院(Qiao’s Courtyard)、雁门关(Yanmen Pass)、壶口瀑布(Hukou Waterfall)、永乐宫(Yongle Palace)、五台山(Wutai Mountain)。如果专名是单音节成分,则通名被视为专名的一部分,“专名+通名”音译,然后通名再直译。例如,恒山(Hengshan Mountain)、绵山(Mianshan Mountain)、藏山(Cangshan Mountain)。这样翻译是为了韵律韵节需要,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四)意译

汉语重意合,用词讲究、优美华丽、充满诗意;而英文重形合,用词简单、朴素。因此,对于有的景点名称其意义比较夸张,只可意会,在形式上无法做到中英文对等,只能追求意义上的等值,这种情况采用意译较为合适。比如,恒山的“雪松”(an ancient cypress in snow)、会仙府(Meeting-the-Immortal Mansion)、秋染恒山(Hengshan Mountain in golden autumn)、恒荫玉带桥(Linking up mountains)、古刹迎春(the ancient temple in early spring)。采用意译的方法能够给游客形象、生动的感觉,同时能够领会其中的内涵,但是这种翻译一般难度较大,一定要了解景点名称背后的深层含义,做到意合。

旅游宣传册上的景区景点名称就好比景点的广告牌一样,它直接影响着游客的眼球,翻译恰当的景点名称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激发游客的好奇心,了解景点背后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增长知识,同时能够感受大自然以及山西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给游客带来的美的享受,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山西,推动着山西的旅游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高岩.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的翻译——以《乐游大河南》导游词翻译为例[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82-85.

[2]Nord,Christiane.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or training[C].//in Cay Dollerup& Anne Loddegaard.Tea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

[3]常亮,王治江.旅游景点名称翻译[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8(8):106-108.

[4]潘虹.目的论与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现状——以湖南烈士公园为例[J].才智,2010(29):135-136.

[5]牛新生.关于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文化反思——兼论旅游景点翻译的规范化研究[J].Chinese Translations Journal,2013(3):99-104.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cenic Spots Na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A Case Study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First Travel Global Buyers Conference Shanxi China

ZHANG Ya-li

(TaiyuanTourismCollege,Taiyuan,Shanxi030032)

Abstract:The names of scenic spots,just like an advertising board,contain plenty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about culture and history.Based on Skopos theory,the author of the article analyzes some mistranslation examples concerning scenic spots names,discusses and summarizes som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Key words:scenic spots names;Skopos theory;transl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6)02-0104-03

作者简介:张亚丽,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学。

基金项目:2013年山西省教育厅课题“山西省对外公示语翻译调查与研究”(JG2013056)。

收稿日期:2015-12-25

猜你喜欢
翻译方法目的论
传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目的论——基于《虬髯客传》五个英译本的分析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民俗旅游资料日译方法探讨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