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婷, 高玉泉
(1.娄底市第一中学; 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 娄底 417000)
基于总供求模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探析
高小婷1,高玉泉2
(1.娄底市第一中学;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湖南 娄底 417000)
摘要:经济增长动力的分析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进行,从供给角度出发,经济增长取决于人力和非人力的投入以及影响投入要素使用效率的因素[Y=AS=AF(L,K)=F(C,S)];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增长是由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所决定[Y=AD=F(C,I)]。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是I=S以及投入后的产出被市场的各种需求所消化。以此模型出发结合中国的实际,可以得出:有供给和需求作保障的投资仍然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消费需求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潜力巨大;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将越来越成为一种主要动力;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外部需求仍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我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然可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我们既要对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又要通过相应的战略和政策措施使经济增长潜力变为现实。
关键词:总供求模型;中国经济;经济增长动力
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在市场经济社会,供求关系是一切经济生活的基础。与此同理,供求分析也是一切经济分析的前提。以总供求模型为基础来探索国民收入决定和经济增长问题是一条能体现逻辑和历史相统一原则的科学合理的途径。这个分析框架是依据“总供求模型——作为长期趋势的总供给分析和作为短期波动的总需求分析——依据总供求模型对经济问题进行综合治理”的否定之否定的分析思路。从总供给角度看,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由人力投入L(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投入)、非人力投入K(既包括人的劳动物化的资本,也包括自然资源)以及影响这些投入要素使效率的知识、技术、社会制度、体制机制、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概括为A)构成。可用数学模型表示为:Y=AS=AF(L,K),即国民收入Y等于总供给AS,而总供给AS又是由投入的劳动L和资本K以及技术因素A决定的。从总需求角度看,经济增长动力主要由消费需求C(居民消费需求C1、政府消费需求C2、外部消费需求C3)和投资需求I(私人投资需求I1、政府公共投资需求I2、外部投资需求I3)构成。用数学模型可以概括地表示为Y=AD=F(C,I),即国民收入Y是由消费C和投资I决定决定的。投资I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项是企业家意愿的投资Iwill,这是能通过市场实现投资价值和企业家的利润目标的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的正常周转所需要的存货投资;第二项是企业家非意愿的存货投资Iunwanted,这是不能通过市场销售兑现投资价值实现生产经营企业利润目标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亏损的投资。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是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即AS=AD。从供给角度看,AS=Y=C(消费)+S(储蓄);从需求角度看,AD=Y=C(消费)+I(投资)。因此,经济均衡的条件就是要实现I=S。但是,一方面,由于投资决策的复杂性,投资需求不一定能消化全部储蓄。另一方面,由于投入后的产出要通过市场需求来消化,企业的利润目标可能会由于非意愿的存货过多或过少而使国民经济出现以失业为主要特征的累积性衰退和以通货膨胀为主要特征的累积性扩张的不均衡。这就需要通过政府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干预经济,通过影响各类宏观经济变量朝着有利于实现总供求平衡的方向变化来使存货投资向企业家意愿的方向演变,并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经济均衡发展的关键是I=S以及投入后的产出被市场的各种需求所消化。
根据以上模型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理解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动力,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有供给和需求做保障的投资仍然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从需求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投资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很高,本世纪以来从2001年至2014年的14年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53.05%,平均每年拉动经济增长5.143个百分点。如表1。
表1 2001-2014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体量变得很大了,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增长确实很难。但是,总体而言,在我国,未来有需求做保障的投资仍然是增长的强大动力。表现在:其一,是相对于发达经济体中国现在的各种类型的人均资本存量比较低,除实物资本外,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基础设施建设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提高人均资本占有量。从这一角度看,在我国,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需求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会很强。其二,全面放开二胎的人口新政也会导致各类投资需求的增长。其三,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经济多样性表现突出、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地经济互补性强、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加上人们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等因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更加普遍的社会福利的投资机会和投资需求仍然是巨大的。只要我们的投资结构(包括投资类型、投资的区域布局等)合理,我们就能在通过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其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外部需求的增长也会成为推动投资增长的强大动力。所以说,投资需求仍然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源。在去库存、去过剩产能的过渡期以后,通过投资结构的调整,在消费率和储蓄率的比例关系通过动态调整达到新的均衡以后,实现有储蓄保障的和企业家意愿的较高的投资增长率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消费需求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潜力巨大。对中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进行横向比较,中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偏低。本世纪以来从2001年至2014年的14年中,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每年平均为49.65%。如表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在70%左右,美国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当一段时期甚至达到90%。参照国际经验,从消费是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也是实现生产目的的根本途径的角度看,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潜力巨大。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可以从供求双方来进行分析,但在我国主要是一个市场需求方面的问题。从需求角度看,一是要通过政策和舆论来改变广大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扩大消费需求;二是要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来扩大外部消费需求。从供给角度看,一是供给结构要尽可能满足居民对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要尽可能地从人的需求结构的演变出发发现新的消费需求、开发新的消费需求;二是要根据外部市场的需求环境的变化和“一带一路”所在地区消费需求的特色来调整外向型产业结构和进行外向型消费产品的生产和供应。
第三,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将越来越成为一种主要动力。对技术进步的需求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只是各国国情不同,对技术的需求强度不一样。在我国,对技术进步的需求强度也有一个由弱到强的转化过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前三十年时间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通过模仿和学习、通过引进外部投资和技术转移就能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整个社会特别是私营企业对技术生产和技术创新的愿望不是很强烈。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资本和人力投入的边际效益都在趋向递减并进入投资效益的低增长期,整个社会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是私营企业对技术进步的需求开始变得越来越强烈。但是,在我国,总体而言,技术进步主要是一个技术的供给问题,特别是技术产品的供给质量和知识技术生产环节的规范问题。我们的技术产品形式化的东西比较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研究成果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比较突出,作为技术和知识主要生产领域的我们的教育体系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此外,无论是作为生产单位和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政策层面,影响要素使用效率的制度、体制机制以及社会文化心理因素还很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第四,通过制定合理的战略,外部需求仍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本世纪以来,出口占GDP的比重大都在20%以上,2004-2008年则均超过30%。见表2。出口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1980年到2000年的21年中,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每年为9.624%,拉动经济增长平均每年有0.5个百分点。见表3。
表2 2001-2014年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5》)单位:人民币亿元
表3 1978-2000年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但是,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在逐渐减弱。本世纪从2001年到2014年的14年来,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2.714%,平均每年拉动经济增长-0.1714个百分点。其中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7年中,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见表1。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趋于下降。见表2。经济增长率下降是我国未来所谓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外部需求的下降。因此,准确把握外部需求的变化对于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认为,由于世界经济的多样性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外部需求也是一个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改变的复杂问题。一般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已经很成熟,其国民收入增长主要由技术变革引起,其增长率会很低,扩大需求的潜力很小。即使美国经济复苏并走向繁荣和带动整个欧美经济走好,增加对我国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最大的可能是恢复到原有出口的最好水平,或者,随着人们对消费品的多样化需求的增强,伴随他们的经济增长,我们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会略有增长。而亚非拉美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需求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十分广阔的、潜力巨大的新的市场空间。我们要通过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来实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可以预期,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对投资品的需求和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的增强、对消费多样性的需求增强,对中国消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迅速增长,我国经济增长的出口需求动力将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信心。要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变为现实,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战略和政策。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要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要通过媒体和社会舆论宣传消费的新观念。主要工作是:一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稳定居民消费能力预期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条件。二是要完善社会的分配体系。当前我国国民储蓄率高消费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收入分配不合理,收入和财富过分集中。虽然,储蓄率高从供给角度看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保障这种需求的供给是储蓄)是一种辩证关系。储蓄转化为投资后就形成新产能,而这种产能生产的产品又要通过市场来消化。在国际市场需求一定或不变的情况下,准确估计和推进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对于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就很重要。通过完善收入分配体系使国民收入朝着更能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方向发展是我们需要着力考虑的问题。三是培育健全的消费观念。既要引导居民形成绿色消费、合理消费的理念,又要引导居民形成“消费就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新理念。经过建国以后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居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消费过程与人的社交需求的满足、与人的社会适应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人的全面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就不仅是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个人发展和增强整个经济在未来实现创新发展潜力的重要条件。
第二,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根据市场需求特别是市场的消费需求进行有效投资,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生产。投资人要研究人的需求结构及其发展规律,要了解需求层次的演进。要根据居民消费需求演变和发展的规律刺激需求、开发需求和不断丰富人们的消费生活。要善于进行两个方面的投资,一是通过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双引擎”之一。通过这方面的投资既可以提高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活力,又可以满足居民对消费产品的多样化的需求,而且大众创新创业的小微生产企业常常成为现有上游产业链的延伸,对于化解现有产业的库存和过剩产能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包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投资,这也是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双引擎”之一。公共产品投资是最公平的投资,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强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投资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目标,这方面的投资增长不仅是整个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也对改善社会关系、完善社会秩序有积极意义。这两个方面的投资均可提高我国人均资本存量,从而普遍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水平。
第三,要让投资人充分理解“一带一路”对于消化库存和消化过剩产能促进投资增长的意义。促进“一带一路”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加强对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是消化库存和消化过剩产能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一是要努力探索、寻找和利用外部需求,根据相关地区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特点来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二是要通过帮助“一带一路”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通过增加对“一带一路”地区的进口(这既能解决国际贸易不平衡问题和外汇储备风险问题,又能改善我们的投资和消费结构)促进他国生产能力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其进口需求(对我国是外部需求动力)的增长。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是把外部需求转化为国内投资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第四,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培育良好的市场投融资主体。美国经济学家曼昆说,“金融体系中发生的事件是理解整个经济发展的关键”[2]81。如果说I=S是宏观经济均衡的重要条件,那么金融体系是实现I=S的宏观经济均衡、实现资金供给向投资需求转化的根本途径。IS-LM-BP模型表明,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也是提高投资效益,实现产品服务市场供需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根本条件。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是由包括民间金融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混乱造成的。这种混乱一方面助长了盲目投资,是造成库存过多和产能过剩的重要根源;另一方面又消灭了广大居民的相当一部分消费能力,加剧了库存问题和产能过剩问题。今后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利用现代网络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增强国有金融机构的灵活性,通过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国有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要规范民间金融,培育理性的投融资主体;三是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通过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形势,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创业创新的目标。
第五,要重视创新能力的投资。一是要加强对教育的投入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培育青年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生产多样化的创新性产品提供动力源泉。二是要努力培育一个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在坚持政治统一的前提下,倡导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性,要大力提倡和鼓励学术研究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是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推动创新文化的发展。中国有五千年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资本积累深厚,这是我们的一笔重要资源。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人均资本占有量。如果说,在我国人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对较低的同时,我们所拥有的人均历史文化资本则多得多,这是我们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军.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一些发现及其解释[J].世界经济文汇,2002(1):19.
[2][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Analysis of China’s Future Economic Growth Motivation Based on the Total Supply and Demand Model
GAO Xiao-ting1,GAO Yu-quan2
(1.LoudiNO.1MiddleSchool;2.HunanUniversityofHumanities,ScienceandTechnology,Loudi,Hunan417000)
Abstract: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can be done from both supply and demand aspec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economic growth depends on human and non-human input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efficient use of inputs[Y=AS=AF(L,K)=F(C,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mand,economic growth is determined by the investment demand and consumption demand[Y=AD=F(C,I)].The key to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s“I=S”and the digestion of input-output by the various demands of the market.Based on this model,combined with the realities in China,we can conclude that supply and demand for security investment is still a strong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in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The consumer demand has great potential dynamic function for the future economic growth.Relying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will become a kind of main engine.By implementing Strategy of“One Belt and One Road”external demand will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romoting force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Therefore,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can still maintain rapid growth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in the future.According to the above judgments,we should have confiden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hould also formulate and adopt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to make economic growth potential into reality.
Key words:the total supply and demand mode;China’s economy;economic growth momentum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6)02-0023-05
*通讯作者:高玉泉,1962年生,男,湖南涟源人,教授,主任,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作者简介:高小婷,1998年生,女,湖南涟源人,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学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6-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