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红祥(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洛阳 471934)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高校就业教育
邱红祥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洛阳471934)
[摘 要]高校在教育和培养大学生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可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正确的观念面对各种困难;随着社会上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发生了转变,在双向选择的就业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出现偏差,无法与社会需求有效适应,因此,高校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开展科学的就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对高校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就业教育; 校园文化; 教育方式; 课程内容
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每年走向社会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这种现状导致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给高校的就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高校就业教育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提升教育效果,促使大学生顺利的就业,缓解就业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为就业教育提供方向
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目的在于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思想具有指导人行动的作用,当思想正确时,行为必然正确。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为高校的就业教育指明方向,促使就业教育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而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的内容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教育,现如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一些大学生自身的抵制能力比较差,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蚀,诚信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等越来越弱,不利于学生的就业,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1]。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就业心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素质由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而成,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下,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以乐观、自信的心态面对就业。在高校就业教育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促使就业教育的目的更为明确,进而有效地提升就业教育的效果,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就业教育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为丰富
随着社会及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就业岗位及就业方式的形式不断更新,得越来越激烈,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更高。同时,就业形势的变化促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改变,比如更新教育目标、添加新的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方法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和思想问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点,这一系列的变化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并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实践过程中,理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促使实践变得更为正确,而在实践过程中,将会促使理论发展的更加完善,在大学生的就业实践中,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出现,通过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完善。此外,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了良好的载体,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可掌握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与社会相适应,而利用就业的方式,使这些理论变为实践。
(一)理论与实践联系性差
对于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起着生命线的作用,在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在当前的就业教育中,过分注重理论的教育,忽视实践环节,从而导致毕业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出现理论强行动弱的问题,比如高校在执行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法规时,执行力度不足,降低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就业教育中,过分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就业教育;过分注重就业,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总结起来,这些问题可概括为高校在实施就业教育时,未能充分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导致大学生在就业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性差,面对就业压力及就业难题,心理素质比较差,无法有效地应对。
(二)教育队伍素质比较低
在高校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中,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即思政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相对独立,分属于不同行列当中。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来说,教育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效果,同时,优秀的教育队伍也能够促使各项工作有效的开展[2]。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教育人员所具备的思想理论知识非常丰富,而对于就业形势、就业信息等,了解比较少,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由就业教育来处理。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且由于课堂氛围非常枯燥,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也不足,最终导致学生毕业时,不能很好地应对就业问题。
(三)教育方式内容单一
职业生涯课程是大学中选修课中的一门,通常,此课程是大学开展就业教育的主要方式,由于选修课人数有限制,因此,会有比较多的毕业生无法选择此门课程。另外,对于选修课,大学生自身并不重视,学生并未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教学内容中。这种教育方式致使大学生不重视就业教育,甚至部分教师也不重视就业教育,只是单纯的讲述一些理论知识,对于一些实际的问题,并不会特殊讲解。教师在开展就业教育时,采用的教材比较落后,从而导致课堂教育中不能良好地展示出当前的政策与形势,影响学生的就业。
(四)大学生存在自身认知偏差
高校大学生在对自身的能力及素质认知时,受到高校就业教育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严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的偏差比较大。通过相关的就业压力调查可知,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时,更为看重高校毕业生的组织能力、刻苦精神以及工作热情,而在高校大学生发展的过程中,这些自身素质的塑造和发展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3]。当前,部分大学生十分注重自我,崇尚自由,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由于受到工作的约束比较多,从而导致自身的适应能力变差,无法胜任工作。究其原因,与高校的教育密不可分,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时,受到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对自身进行评估时,过分高估,最终造成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一)实施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
所谓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指高校在开展就业教育时,将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连接,让大学生亲身体验工作岗位,明确岗位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对自身进行优化。高校在实施就业教育时,采用社会—学校的双向互动模式,在设置就业教育课程时,增强社会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定期参与社会实践,在开展社会实践时,采取多元化的实践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良好的体验职业,同时,促使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而在学生毕业时,企业能够提供良好的帮助。除了校园内的学习之外,高校应鼓励学生走入社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当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4]。高校在开展就业教育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榜样作用,学校可邀请一些成功人士来学校开展讲座,向学生介绍自己成功的经验,自身的工作历程等,促使学生正确地面对就业,并激发大学生面对就业困难的信心。
(二)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高校内所有的人员在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统一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等,在校园文化中,主要包含三种文化,一是物质文化,二是精神文化,三是组织和制度文化。大学生在高校学习和生活期间,校园文化将会对其形成深远的影响。高校在开展就业教育时,应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作用,创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高校首先应该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生活在健康的校园环境中,进而促使大学生通过学习等措施提升自身的素质,从而在毕业就业时具有优于他人的竞争力。
(三)建立高素质的教育队伍
首先,要对辅导员的职业分类进行优化,在高校中,辅导员主要负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大学生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依据辅导员的擅长之处及资格证,将其配置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从而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同时,定期组织辅导员参与培训,促使辅导员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念[5];其次,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就业指导水平,高校的就业教育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开展,因此,除去辅导员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高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就业指导水平的培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就业指导能力,有效地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后,提升就业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进而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四)优化课程内容
对高校就业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优化,将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融入进去,并保证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教育内容也需要进行科学的优化,就业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始于学生迈进大学校园时,通过教育的有效开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地思想观念及就业观念,并对社会的就业形势进行充分了解。同时,还需要注重毕业之前的定位教育,促使大学生正确地认知自己,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严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就业思维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29):99—100.
[2]马荣霞.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5):128—130.
[3]王民,王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问题[J].文史月刊,2012(8):260—261.
[4]陈莉.高校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度互动的新路径[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78—80.
[5]欧甜,邓文英.在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6):167—16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33(2016)02—0018—03
DOI:10.3969/j.issn.1671—4733.2016.02.006
[收稿日期]2016—01—26
[作者简介]邱红祥(1986—),男,山东莘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电话:13698893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