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的应用

2016-03-16 08:27陈小燕吉云兰郁红霞殷晓红
淮海医药 2016年2期
关键词:构建

陈小燕,吉云兰,郁红霞,殷晓红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的应用

陈小燕,吉云兰,郁红霞,殷晓红

[摘要]目的:利用科学的方法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流程进行改造,提高输液服务质量。方法: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方法,对传统输液流程中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计算风险优先级别,找出根本原因,构建新的输液流程,提高患者输液安全。结果:静脉输液流程构建内容为:对输液流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对输液流程中取药转抄医嘱、配药流程、注射流程、更换补液及拔针流程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输液流程。结论: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是构建静脉输液流程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输液流程; 构建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它以给药迅速、疗效快等优势,在治疗疾病、抢救患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临床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1]。科学规范的输液流程是减少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2]。尽管国内学者对静脉输液流程进行改造,能够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均存在流程改造方法较主观、无科学方法的运用,因此仍有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3-4]。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分析静脉输液流程中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地防范及处理对策无疑是护理管理者高度重视的课题。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是一种前瞻性危机分析方法,它通过系统性检查某个流程中失效因子,重新设计该流程,从而将风险完全消除或降至最低水平[5]。我院急诊输液室自2013年9月尝试运用FMEA理念,对静脉输液流程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旨在构建静脉输液流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13年9月成立FMEA团队,团队共由11名成员组成。团队负责人由急诊输液室护士长担任,主要成员包括护理部主任、急诊科科护士长、主任医师各1名,急诊科护士长4名,输液室带教老师3名,信息科人员1名。其中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任医师1名,主管护师4名。小组成员学历均为本科以上。团队成员均接受FMEA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FMEA的概述及临床应用。同时制定团队目标、计划进度以及预期结果,确定每位成员的主要工作任务。

1.2方法

1.2.1绘制静脉输液流程图,找出失效模式2013年10月,召开FMEA会议,将传统流程按照流程图的形式逐一展开,所有成员针对影响因素,对传统输液流程进行梳理并绘制出9个主要步骤:患者取药后到达输液服务站→护士在窗口处接受和核对患者药物(人工核对患者病历、药物及药袋书写内容)→手工抄写输液卡→分配座位牌(一份交于患者,一份放置于输液篓内)→配药班护士配药→主班核对药物(查看药袋书写与输液卡内容是否一致)→注射班护士按序进行静脉穿刺→患者求助更换补液或拔针→护士核对输液卡上瓶数无误予拔针。FMEA团队成员对每个步骤中的失效模式、失效原因、失效影响进行分析,并记录于工作表中。

1.2.2分析失效模式,确定根本原因

1.2.2.1计算风险优先级别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指严重程度(S)、失效模式发生频度(O)和不易探测度(D)三者乘积。S,O,D的等级分均为1~10分。其中1分表示“非常不可能发生或非常可能被侦测到”,10分表示“非常可能发生或非常不可能被侦测到”。如果失效模式的RPN值>125,该模式就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改造[6]。风险指数决定每个失效模式的严重度和发生的可能性,采用风险矩阵计算并进行风险排序。RPN越高,失效的风险越大,越需要立即行动。流程中RPN最高的失效模式是最急需改善的环节。本研究中FMEA团队小组成员采用发散性思维方式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失效的环节。再采用事先风险数对失效原因的严重程度、发生频度及失效不易探测度3个因子进行讨论,赋予适当的分值。3个因子得分的乘积即RPN值。见表1。

1.2.2.2分析原因并确定根本原因从表1中可见,静脉输液流程中六项失效模式是流程构建的关键环节。对失效模式进行根本原因分析,运用决策树分析确认流程中导致护理服务质量下降、护理差错事故、患者满意度下降的因素。转抄医嘱错误可能与药袋字迹潦草、护士注意力不集中有关。配药错误发生在护士配药时核对药物剂量、名称不仔细时,配药过程中护士注意力不集中,谈笑是原因之一。注射错误由于护士未执行“三查八对”或执行“三查八对”执行不规范所致。当工作量大,人力资源不足时,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不良亦可引起注射错误。更换补液和拔针的环节中护士核对不规范,部分操作由实习生或进修生独立完成,缺乏带教老师的指导是失效模式。

表1 计算静脉输液流程风险优先指数

1.3流程再造

1.3.1信息技术应用于输液流程构建FMEA团队对输液流程实行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患者安全。依托条码技术、移动手持电脑设备(personal digital asistant,PDA)和无线网络技术实现护士对患者的身份和医嘱、药物核对功能,杜绝护理差错。实行座位信息化管理,对输液座位实行实时管理,及时提供座位信息。实现自动排号,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减轻护士工作强度。

1.3.2优化输液流程FMEA团队对输液流程中关键环节进行改进,完善输液流程。(1)取药及转抄医嘱流程:患者将病历及药物交于输液服务站护士,传统流程由护士人工核对患者病历、药物及药袋书写内容,手工书写输液卡。新流程护士于输液信息系统界面上就诊卡号一栏输入登记号或用扫描探头扫描就诊条形码,电脑界面即显示患者相关信息,护士核对电脑信息与病历医嘱无误后打印输液瓶签及输液核对牌。(2)配药流程:传统流程中护士核对药袋和输液卡内容、药物无误后冲和补液,流程改进为护士将输液条码信息与药物无误后即冲和补液,配药后由第2人利用PDA扫描输液瓶签上条码负责核对。(3)注射流程:传统流程中注射护士核对患者与输液卡信息无误进行静脉输液。新流程规定护士核对输液瓶签信息与患者输液核对牌信息无误后,再次使用PDA扫描输液瓶签条码,护士核对患者身份及输液医嘱无误后为患者输液。(4)更换补液及拔针流程:患者输液完毕,传统流程由护士确认输液卡上瓶号数为最末1瓶即拔针。新流程护士确认输液卡上瓶号数为最末1瓶后使用PDA进行扫描,确认输液完毕予拔针,同时消除座位号,供下一位患者使用。

1.3.3优质护理服务在输液流程中体现我院输液室承担着门诊及急诊输液工作,急诊患者及慢性病患者占据较大比例。FMEA团队将优质护理理念引进输液流程:(1)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摆放不同颜色的输液框,急诊-红色,门诊-绿色,特殊照顾-橙色。(2)对需要连续输液2 d以上的患者进行预约输液或药物寄存。(3)优先配置急诊患者的药物,门诊患者的药物按顺序配置。(4)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贯穿于输液流程中。(5)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根据单位时间段输液患者量进行人力资源调配,保证任何时间段人力充足,有效避免因人力不足导致的护理差错。

1.4分析及质量控制FMEA团队建立和完善输液室工作质量标准及静脉输液操作规范流程,成员每月对输液流程中PRN值高的风险环节的整改措施进行数据收集,每季度对护理差错或过失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新流程的失效风险是否改善,对潜在失效模式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以保证新流程的可行性。

2讨论

2.1FMEA应用于输液流程构建中的意义静脉输液作为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在治疗疾病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住院患者平均输液率为73.35%[7]。静脉输液为侵入性治疗方法,且输液流程中环节较多,易导致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FMEA是一种前瞻性分析方法,其核心是一种通过前瞻性检视高风险流程,找出和矫正失效因子,防范于未然的管理方法。2003年起美国医疗组织评审委员会将其列为医院改善风险流程的评鉴标准[8]。输液室是医院重要服务窗口,对医院形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输液室承担着门诊及急诊输液工作,每日输液量400~500人次,高峰时可达700~800人次。护士工作繁忙,操作重复性大,单调重复的信息刺激大脑,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惯性差错式的认知偏差。FMEA的应用,能够提醒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关注输液流程中非常重要但容易出错的环节,如:核查贯穿于接药、配药、注射等关键环节中。FMEA团队通过对传统输液流程的逐一展开,查找失效模式,计算PRN值,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流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因此,FMEA应用对提高输液服务质量,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发生以及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2.2FMEA应用于输液流程构建中的展望FMEA是一种前瞻性评估系统流程的方法,是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理念[9],需要护理管理者更新理念,善于发现输液流程中关键环节的失效模式,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同时对构建后的流程进行跟踪,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由于FMEA小组成员对此认识程度不深,护士对新理念的接受程度将直接影响到FMEA管理的顺利开展,故前期要做好充分的培训,才能保证分析方法的正确运用。在收集风险资料、评估失效模式时FMEA采用小组讨论结果,各组员之间意见不统一,会影响最终讨论结果,故应尽量参考多方意见,做到客观评判与分析得出最佳答案。

另外,输液流程改进往往牵涉到许多其他部门的改进,比如人事科、信息科等,故需要上级部门的支持和科室间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来完成。

[参考文献]

[1]雷渊秀,倪爱华.开展预约服务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0,25(12):59-60.

[2]邝蕾,黎雪娟,吴伟.流程管理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55-1557.

[3]季文英,张青丽,项崇悟.流程优化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A):61-62.

[4]桑宝珍.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再造门诊就诊输液流程的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1-3.

[5]Joseph GR,Erik S,James,et al.Using 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The VA National Center for Patient Safety′s Prospective Risk Analysis System[J].The Joint Commission Journal on Quality,2002,28(5):248-267.

[6]周佛香.FMEA失效模式在护理流程改造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9,35(6):83-84.

[7]熊勇,姜玉娥,付四毛,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52-55.

[8]乡志忠,郭珊,李淑萍,等.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降低手术流程的风险[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23-25.

[9]谢春梨,廖维芬,唐素荣,等.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高防范针刺伤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3):230-231.

(收稿日期:2015-10-23)

[中图分类号]R 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044(2016)02-0221-03

DOI: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2.049

[作者简介]陈小燕(1974-),女,主管护师,大学。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课题项目(Tfh1104)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急诊医学科,江苏 南通 226001

·临床护理·

猜你喜欢
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浅析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与构建
创建《数控自动编程》优质核心课程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