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蓓蓓
(邯郸学院 地方文化研究院,河北 邯郸 056005)
太行山文书杂字类文献所见儒家教化思想的社会化
邹蓓蓓
(邯郸学院 地方文化研究院,河北 邯郸 056005)
我国古代社会推崇儒家文化,十分重视教化思想,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思想家推行教化思想,并将其视为培养个人德行修养、维护社会安定以及谋求国家发展的重要措施。然而,儒家思想如何深入到民间,使其普及化和社会化,从而达到统治天下的目的,其基本途径是蒙学教育。太行山文书收录的杂字类文献是传统的民间蒙学教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教化思想,它通过教授识字的方式将儒家思想传递给童蒙百姓之中。这些杂字类文献在蒙学文化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促进了儒家思想的社会化发展。同时,这一教化理论对于当代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太行山文书;杂字;儒家教化思想;社会化
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我国古代社会一直推崇儒家文化,十分重视教化思想,并将其视为培养个人的德行修养、维护社会的安定以及谋求国家发展的重要措施。西周时期,周公重视教化,主张“明德慎罚”,开教化之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提倡“有教无类”、反对“不教而杀”,希望统治者对百姓实施教化,通过王道使天下百姓信服,实现统治天下的目的。孟子主张“仁政”,强调“教以人伦”,反对“杀人以政”。荀子继承了周孔教化的思想,主张“隆礼重法”,提倡“先教后诛”,并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化”这一概念,实行礼法并用的道德教化思想,对于儒家教化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的理论性贡献。然而,儒家思想如何深入到民间,使其普及化和社会化,从而达到统治天下的目的。陈来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价值结构体系有两种:一是少数圣贤经典中记载的理想的价值体系,二是一般民众生活和日常行为所表现的实际价值取向,简单地说,也就是精英儒家伦理和世俗儒家伦理。世俗儒家伦理和精英儒家伦理不同,它主要不是通过儒家思想家的著作去陈述它,而是由中下层儒者制定的童蒙读物形成并发生影响的。这种通俗儒家伦理读物的内容,在宋以后的中国历史上,在民众中流传极广,起着承载和传播儒学思想的功能和任务,从而构成了儒家思想社会化的基本途径。”[1]27杂字是流传于民间中下层社会的一种非正规的启蒙识字教材。太行山文书收录大量的杂字类文献,是民间传统的蒙学读物,在教授百姓识字和日常生活知识外,将知识教育与思想熏陶融为一体,宣扬儒家正统思想,教化子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教化思想,如以农为本、孝悌忠信、敦亲睦族、诚实忠厚、珍惜光阴、勤俭节约、劝善戒恶等。这些杂字类文献在蒙学文化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其通过教授识字的方式将儒家思想传递给童蒙乃至庶民百姓之中,促进了儒家思想的社会化发展。
何为教化?余源培、沈玉梅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实即道德——政治教育。说教育即‘教化’,虽言过其实,但教育以德教为主,却是事实。”[2]9张锡勤先生认为,“‘以教道民’、‘以教化民’,通过道德教育来感化人民,转移世间的人心风俗。”[3]76教化一般指道德教化。据《史记》记载,早在上古时期就有“教化”一说,黄帝的孙子帝颛顼“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史记·五帝本纪》)。《周礼》记载了大司徒职责中的“十二教”,即“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偷;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虣;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其教化内容具体而广泛,涉及百姓民生的各个方面。
关于教化思想,自孔子始,经孟子、荀子等众多儒家思想家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儒家思想先驱孔子在周公制礼的基础上,从德治角度大力提倡教化思想,提出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体系,推行庶民教育,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使天下子民具备“仁人”之心,以实现“天下有道”的社会。在《论语·为政》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孟子在孔子基础上从仁政的角度出发,提出“性善论”,认为人心、人性是教化天下的前提,在《孟子·离娄下》中“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他提出以善政、善教为核心的教化思想,在《孟子·尽心上》中“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为后世儒家教化思想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
荀子作为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继承了儒家以礼治国的思想,十分重视教化。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是不完善的,要不断教化以改变人性中恶的一面,若任其发展,则必然对个人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而道德教化是实现人的道德完善的基本途径。他在许多篇章中使用“教化”一词,在《荀子·王制》中“劝教化,趋孝悌,以时顺修,使百姓顺命,安乐处乡,乡师之事也;论礼乐,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兼覆而调一之,辟公之事也。”在《荀子·臣道》中“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是圣臣者也”。在《荀子·议兵》中“尚功利,是渐之也;礼义教化,是齐之也。”综合来看,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因而需要教化;因人“心有征知”,又具有养情导欲的礼乐外在条件,因此人是可以教化的。只要加强后天的教化,“化性起伪”,专意力行,积渐日久,就能达到教化的目的。
综合来看,儒家教化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儒家政治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认为教化是要政之本,是施行政治统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那么,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如何对百姓进行思想教化,使儒家思想深入到民间呢?这就需要传统的蒙学教育。蒙学教育肩负着承载和传播儒家思想的任务,并具有化民成俗、文化普及和道德教化的功能。
蒙学,即“蒙养之学”,是我国古代对童蒙进行的基础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的统称。早在《周易·蒙卦》中就有“蒙以养正,圣之功也。”“蒙养之始,以德育为先”,指出蒙养教育应当以德育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优秀的道德品格,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杂字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蒙学教材,它根据市井文人、农民、手工业者等中下层人士,为满足识字、记账、耕田、技艺等日常生活所需,把常用字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排成朗朗上口、易于诵记的普及性读物。太行山文书杂字类文献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教化思想,宣扬儒家文化,教化百姓。它将抽象的儒家思想编成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字词传递给童蒙乃至中下层的百姓之中,对于儒家思想在民间百姓中的传播与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梁漱溟先生认为“教化所以必要,则在启发理性,培植礼俗,而引生自力。这就是士人之事了。士人居四民之首,特见敬重于社会者,正因为他‘读书明理主持风教,给众人作表率。有了他,社会秩序才是活的而生效。”[4]82太行山文书杂字类文献注重教化思想,并将儒家思想进行社会化传播。综合来看,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德教化。传统的童蒙教育以伦理道德为基础,孔子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孟子从德政的出发,“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荀子认为“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荀子·劝学》)“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情。”(《荀子·大略》)太行山文书杂字类文献注重对民间百姓的道德教化,宣扬儒家思想。首先,提倡守孝悌、重仁义。孝亲是童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孝是德之本,是教化的起点。明代思想家王守仁认为“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仁、义、廉、耻为专务。”道光三年(1823)仲吕月抄本《日用杂字卷》蕴含教化思想,“古今山水,永久乾坤。滋生万物,养育万姓。答报天地,酬谢神灵。供献净洁,祭享虔诚。学习圣贤,改移愚蠢。意念勿私,视听须整。孝顺爹娘,教训儿孙。恭敬尊长,和睦乡邻。遵法忍事,积德饶人。士农本业,工商正经。男女各别,内外肃整。慰吊哀丧,庆贺婚姻。勤俭渐富,浪荡即贫。柔能克刚,浅河致浸。……”抄本《掅抄五言杂字》宣扬家庭伦理道德,“典籍流传世,乡党建学堂。先读孔孟书,三纲并五常。弟兄须和美,妯娌自贤良。姑嫂姐妹间,恭敬体逞强。伯叔兄甥婿,贤朋来四方。劝民为良善,谨慎务农桑。”甲午年(1894)春月立《补选杂字居家必备》宣扬孝悌忠信思想,“人生事业,孝悌为先。三纲宜正,五常要全。四教五事,六艺相兼。三从四德,训女之言。聪明愚傻,利沌秀顽。传家守法,教子宜严。”北京打磨厂泰山堂书帖庄发行《绘图拾字格言》提倡孝道思想,“孝父母,奉爹娘,哥嫂姊妹。和夫妇,孝子孙,舅爷姑娘。请姨姨,敬伯叔,和睦乡党。外甥女,侄儿婿,兄弟妯娌。伯子孙,至玄曾,老有吉庆。和欢乐,多福寿,阖家安康。”其次,提倡勤劳节俭,注重养成教育。墨林堂梓行《十言庄农杂字》须勤劳,“为人生,心灵巧,两双妙手。学樁艺,弄钱财,好度时光。”呼延平记《十字文》崇尚勤俭,“世上人,有几个,士农工商。或种田,或贸易,勤俭为上。……有女媳,交他们,勤为织纺。每日间,三餐饭,顾惜米粮。”李泌抄本《买卖杂字》,“不论何等人,干净要勤俭。清早要早起,不可学馋懒。”呼延平记《十字文》记载了对童蒙的道德养成教育,“第一件,少饮酒,做事稳当。第二件,要忍让,和睦乡党。第三件,莫贪财,正直端方。若戒此,三件事,才算刚强。学正道,两个字,不离忍让。兄要忍,弟要宽,孝敬高堂。休得要,听妻言,要分家当。”又“第一件,要忍让,和睦乡党。邻近好,是片宝,地久天长。些小事,且不可,兴词告状。”“人生在,天地间,早立志向。”最后,提倡读书、厌恶赌博。清代木刻《杂字必读》重视读书,“子弟读书,休怕花钱。侄若上学,莫提作难。其父不问,你要承揽。谁贤谁读,不可相攀。”北京文成堂福计书局印行《绘图四言杂字》,“读书勤谨,学博才高。名标金榜,志步青宵。鹏飞万里,鹤鸣九皋。匡衡銮壁,相如题桥。大学之道,礼义玄渊。小学之方,器物当先。”上海锦章书局印行《绘图包举杂字》莫习赌博,“嫖赌噍摇,奢侈纵横。抛弃颗粒,荡废财产。”清代木刻《杂字必读》,“地窖窑子,少往里钻。博局如炉,那个赢钱。枉悔昔日,不服说劝。邻居比舍,谁待见咱。旧日戚友,皆断往还。”
第二,礼仪教化。儒家思想特别重视对童蒙的礼仪教育,杜维明先生认为“在儒家的脉络中,‘礼’与人类沟通的社会视界密切相关。……由《礼记》所代表的社会视界,不是将社会定义为一种基于契约关系之上的对立系统,而是一种强调沟通的信赖社群。由士、农、工、商四民分工所组成的社会,是一种协同运作。作为对这一协同运作有所贡献的成员,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承认他人的存在并服务于公益。”[5]182-184孔子重视礼教,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立身处事行为规范准则,《论语·雍也》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二是夏商周形成的礼法制度。《论语·季氏》中“不学礼,无以立”。《荀子·大略》中,“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十教,所以道之也。〈诗〉曰:‘饮之食之,教之悔之。’王事具矣。”荀子认为礼不仅是政治层面的制度规范,还包含人日常行为的规范,在《荀子·修身》中,“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悖乱提慢;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语言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6]21辛安亭编新华书店发行《绘图老百姓日用杂字》记载了百姓日常生活礼仪,“讲究卫生,身体健康。眼耳口鼻,心肺脾肝。保持清洁,莫让损伤。喝水烧开,食物忌脏。饮食不洁,有害胃肠。喝酒吸烟,肝脏受伤。衣被多洗,常晒太阳。每日清扫,多开门窗。消灭蝇鼠,打扫毛房。院里干净,门前清爽。”上海金盛书局印行甲子年(1924)出版《新编十字四言杂字》谈做人处世礼仪,“当老子,莫胡闹,谨守理法。守本分,怕王法,莫放颠狂。来必往,恩必报,亲戚和睦。既能忍,又能让,身体安康。”某甲年仲冬月温故堂抄本《喜忧杂字》记载了民间婚丧礼俗,其中“喜事”记载“下轿咒法”、“娶亲封对”、“请亲家书”、“迎娶禁忌”及喜帖书写范式等;“忧事”记载“停丧起丧咒语”、“时辰法用”、“入材镇物单” 及殡丧对联等。甲午年(1894)春月立《补选杂字居家必用》记载了民间婚丧礼俗,如“婚姻”门 “婚姻嫁娶,才子佳人。水人月老,作伐传音。姻缘配合,男女相亲。请期纳彩,表礼花红。餪房雁奠,花烛缤纷。交杯合巹,撒帐成亲。银河偷渡,牛女双星……”;如“丧祭”门,“崩薨羽化,圆寂逝倾。仙游永决,躃踊伤恸。哭泣悲涕,卜期讣音。衣衾棺椁,埋葬柩灵。亡牌神主,香楮铭旌。祭文挽诗,传仪礼旌。三献瑶浆,簠簋粢盛。玉蠋真香,送丧出殡。开奠发引,安葬佳成。”此外,太行山文书杂字类文献还有《万全杂字》《眼前杂字》《便用杂字》等,反映了乡村社会百姓日常生活及礼俗文化,是民间百姓日常生活的“实用教科书”,更是具有民风礼俗的“百科全书”。
儒家教化是我国古代社会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在乡村百姓中推行的教化思想,并将儒家思想推行到社会,成为社会基本和普遍的价值原则。然而,儒家思想如何深入到民间,这就需要传统的蒙学教育。宋明以后,针对童蒙及庶民百姓进行的蒙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深入到社会底层,以道德情感维系纽带的教化,成为皇权统治的主要潮流。杂字是流行在民间的蒙学识字读物,太行山文书收录大量的杂字类文献,约250余件,7600页(面),130余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教化思想,对于民间百姓思想的教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儒家教化思想在杂字类文献中多有体现,并通过这些文献在民间进行传播与普及,这一教化理论对于当代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陈来. 国学研究(第三卷)·蒙学与儒家世俗伦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余源培、沈玉梅.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历史眼光[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12).
[3]张锡勤.试论儒家的“教化”思想[J]. 齐鲁学刊,1998(2).
[4]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杜维明. 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6]朱熹. 童蒙须知[M]//徐梓. 蒙学须知.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李俊丹 校对:苏红霞)
G275.2
:A
:1673-2030(2016)03-0054-04
2016-08-21
201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太行山文书清代民国杂字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HB16LS005)
邹蓓蓓(1984—),女,河北邯郸人,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