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况新举措
四川省总工会 刘科报道为加强工会经费和资产监督管理,最近,四川省总工会印发《对经费和资产管理使用存在问题的下级工会组织提醒谈话办法(试行)》,建立起对工会经费和资产管理审计或者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市(州)、县(市、区)总工会以及省产业(局)、企业集团(公司)工会,由四川省总工会领导与其主要负责人及分管领导通过谈话方式进行询问、提醒、警示的制度。
《办法》要求,谈话要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的原则,要认真听取谈话对象的陈述和意见。对不接受谈话或者未按照规定参加谈话的,以及被谈话单位对谈话未引起足够重视或整改不力的,将进行警示通报。被警示通报单位未按照要求整改、问题仍然突出的,取消单位及其领导班子成员当年由四川省总工会举办的目标考核和评优、评先资格,并视情况减少直至停止由省总工会下拨的补助经费。涉嫌违纪、违法的,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将问题线索及相关材料移送同级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
江苏省扬州市总工会 凌月明报道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总工会专门设立了职工创新项目专项资金,并下发了《扬州市职工创新项目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办法》规定,职工创新项目专项资金主要资助企事业单位职工在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创新优秀项目。重点补助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在开展的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科技含量,切实解决现场工艺技术难题的项目;填补某一技术领域空白,对推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具有积极作用的项目;先进、合理、实用、可行,具有较好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具有较强的职工技能培训功能,能切实推动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项目等。凡属各种财政性基金或财政专项资金资助范围内的项目,或企(事)业单位年度计划内的重点科研和培训项目,不列入职工创新资助项目范围。2016年扬州市首批资助职工创新项目拟设10项,每个项目资助2万元。目前申报工作已正式启动。
浙江省宁波市总工会 王志勇报道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总工会组织宁波市第六医院与30家企业,共同签署《宁波市企业工伤职工快速救治协议》。根据协议,企业职工在特殊情况下可通过开具介绍信或电话联系的方式,让工伤职工先救治后付费。
今年以来,宁波工伤案件数量居高不下,据宁波市人社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数据,1-6月份工伤案件有1209起。不少职工在发生工伤后,因企业经营者采取不支付医药费、不配合调查、不提供证据等违规做法,使工伤职工难以得到较好地救治。
针对这种情况,宁波市总工会对原有的宁波市工伤职工救援机制进行了完善,从两方面入手,提高工伤职工救助效率:一是企业签署范围从原来的12家工业企业扩展到全市各大行业,从单一的试点到县市两级同步开展;二是企业缓交工伤费用时间从48小时延长至72小时,缓交挂账费用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至2万元。
据了解,自2007年宁波市工伤职工救援机制建立以来,目前全市共有1家市级签约医院和若干家乡镇卫生院与181家企业签订了工伤职工快速救治协议,已有266人次经工伤职工快速救治通道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医治,并落实了各项工伤保险待遇。
江苏省镇江市总工会办公室报道 近日,江苏省镇江市总工会启动“当百日工会主席”活动试点。
“以上补下”充实基层工作力量。镇江市总工会首批确定了8名同志赴乡镇、街道、开发园区,经民主选举担任工会副主席;并将选任单位作为该市总工会相关部门工作联系点,共同协助选任单位推进各项工作。选任人员任期内,由该市总工会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给接受单位,主要用于职工之家建设、困难职工慰问等,为下一步向镇街、园区工会充实力量、倾斜资源进行探索性实践。
“分工同管”创新运行管理模式。明确选任人员由市和辖区两级总工会,以及选任单位工会共同管理。市总工会负责统筹协调、牵头抓总和跟踪督查,并采取日常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选任人员进行考核激励;辖区总工会履行直接管理责任,负责工作推进、问题协调等;选任单位工会主席履行对工会工作重点任务的统筹落实以及对选任人员的日常管理责任。建立选任人员工作日志、工作月报制、定期交流制等,及时跟进改善选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建设精干高效的工会干部队伍积累经验。
“三个转变”提升服务基层实效。要求选任人员集中利用3个半月时间在基层工作,每月在基层工作至少10天,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坐机关多向走基层多转变,从负责单项具体事务向统筹协调推进工作转变,从接受指令性任务安排向主动帮助基层解决工作难题转变。要求选任人员尽快熟悉基层情况,摸清工会组织底数,推动组建一批基层工会组织;指导推进“六型职工之家”建设,创成一批市级以上模范职工之家、模范职工小家;帮助基层工会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在联系服务基层中转变作风,密切与基层的联系。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总工会夏光河报道 针对部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存在流于形式、缺少实质性谈判、透明度不够、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总工会通过建立集体合同协商预报、履行监督和履约评估机制(下简称“三项机制”),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持续、健康、长效运行,避免集体协商流于形式。
建立集体协商预报机制,使职工的参与率达到70%以上。要求企业工会在协商前向上级工会报送《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筹备报告》、要约书和回复函。上级工会对协商重点进行审查,关注合同是否把普通一线职工作为重点对象,是否将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女职工权益保护、员工培训等内容列为协商重点,对集体合同的签约主体、协商内容、程序合法性、审议规范性等关键问题预先审查。通过统计《企业开展集体协商调查问卷》,掌握基层企业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的知晓率。通过对要约书和回复函的审查,了解掌握基层企业集体协商时间,以便跟踪督办。
建立履行监督机制,保证职工对集体合同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指导基层企业建立集体合同监督检查组织,制定和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企业履约;上级工会通过签约参与、督促公开、抽查检查等方式,力求将集体合同的内容落到实处。
建立履约评估机制,职工对集体合同的履约满意度达到80%以上。盐城市大丰区总工会联合区人社局、经信委、工商联,召开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成员单位代表参加的集体合同评估会议,对各镇(区)、企业和行业开展集体协商工作情况进行抽查,通过查看资料记录、座谈访问、职工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对企业进行考核,检查合同履行情况和实际效果。
浙江省慈溪市总工会 陈迪报道
近日,浙江省慈溪龙山镇总工会刚刚结束了对25家基层工会为期2个多月的工会经费绩效审计工作。针对这次各基层工会出现的经费使用结构不合理、审批操作不规范等普遍性问题,给出了53条整改意见。另外,经审小组还计划在10月份前完成对10家问题比较突出的基层工会进行审计回访,一对一整改指导。
为实现工会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慈溪市总工会探索建立了基层工会经费绩效审计办法。通过调查分析、数据采集、试点摸索,形成了教育宣传、文体活动、困难帮扶、劳动竞赛、工会业务、经费管理等6个方面经常性工作和以行政拨入工会款项、和谐企业创建等其他阶段性工作为主要内容的绩效审计架构,不但规范了工会经费的使用,为基层工会把握重点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也成为了评价基层工会干部工作水平和工作业绩的有效方法。
据了解,这一工作为全国首创,目前这项工作已在慈溪市18个镇(街道)的145家企业工会中稳步推开实施。
通过经费绩效审计,上级工会对基层工会经费收取、使用、管理情况有了详实的了解,有效促使基层工会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工会经费使用效益情况更加明确、工作上不平衡性及经费使用上的不合理性逐步显现,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工会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同时,绩效审计也改变了公司工会以前工作的随意性。慈溪市总工会还要针对审计覆盖面广、人员不足的现状,探索实施跨区域联合审计的新模式,把全市18个镇(街道)工会划分设立成东、中、西三个联合审计片区,由慈溪市总工会经审委员负责跨区域的联合审计,并联系指导各片区经审工作,扩大工会重点审计覆盖面,提升审计质量。
江苏省滨海县总工会 尚社 刘义昂 王建平报道 近日,江苏省滨海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县科技局联合举行滨海县工匠创新工作室授牌仪式。全县共有50名工匠被命名为工匠创新工作室。这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命名,旨在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工匠人才,全力推动由“滨海制造”向“滨海创造”的转变。
出台政策保障。为促进工匠创新工作室有效地开展工作,努力取得创新成果,滨海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县科技局联合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工匠创新的若干意见》,认真做好工匠知识产权评估和申报工作,对创新成果显著的工匠列为劳模推荐人选,召开工匠事迹报告会,设立工匠创新成果陈列室,对有突出贡献的工匠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并与调资挂钩。同时,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杰出工匠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照顾,免费为工匠进行体检,多方面为工匠创新营造环境。
提供资金支持。滨海县总工会积极为工匠创新工作室提供资金支持,采取县总工会经费支持一点,争取企业投入一点,动员社会力量赞助一点的方法,为工匠创新工作室融通资金,确保每个工匠创新工作室每年有5~10万元创新研发经费。此外,对创新工作室所需的大额研发经费,与相关部门和单位沟通协商,认真做好经费落实工作。
开展竞技活动。滨海县总工会通过上下联动,比学一体的方式,组织工匠创新工作室开展竞技活动。每个工匠创新工作室每年举办技能大赛3次以上,出新成果2—3项。组织工匠创新工作室开展师带徒活动,每个工匠创新工作室师带徒30—50名,促进绝技相传。
建立长效机制。滨海县总工会切实抓好工匠创新工作室规范化管理,帮助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工匠后备人才档案台账,引导开展技术革新、项目攻关等活动,及时推介新产品和技能普及。认真做好工匠创新工作室考核工作,对成绩突出的工匠创新工作室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的工匠创新工作室督促落实完善措施,促进工匠创新工作室不断创出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