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迎英(汉江师范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基于“微课”支持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以“自定义动画”模块为例
郝迎英
(汉江师范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应用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发现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善。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收益。
关键词:微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翻转课堂;动画制作
《多媒体课件制作》是师范类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内容繁多,“文本、图形图像、音视频、动画”都属于多媒体的范畴,每一部分内容对于某些专业都可以当作一门课来讲授,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寻找新的教学模式替代原有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的出现,给教学改革带来了希望,翻转课堂结合目前流行的“微课”、“微视频”,完全颠覆了以前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我们没有直接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而是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专科学生特点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学习目的性增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老师,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变。
(一)“微课”与多媒体课件制作
“微课”的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以产生一种“更为聚集的学习体验”。[1]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繁多,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项目化,便于学生理解与学习。每一个小的项目,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符合“微课”的特点,“项目小、内容精”,适合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学习。
(二)翻转课堂与多媒体课件制作
“翻转课堂”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是课外面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2]换言之,翻转课堂实际上是翻转“教”、“学”,师生之间的地位、角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全局掌控者”,包括:(1)学生在家或是课余时间学习视频,学习效果如何;(2)制作的微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件制作能力;(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之后,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有改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否比之间增多等。这些问题,在翻转课堂实施之前任课教师是事先想清楚的,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认真考虑,及时修正,完善教学。
(三)微课、翻转课堂与多媒体课件制作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把每一个项目确定一个主题,比如“导航设计”、“触发器和动画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等,主题不同,“微课”呈现方式也不相同。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而“微课”是一种载体,要想改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微课”必须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对所授课的几个班级试验并推广了“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应用,并对“微课”整合前、中、后的核心要素——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与探讨,尤其是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把“微课”学习环节从课下转上课上,事先告诉学生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自学,然后在课堂教学上对没有学会的内容或是学习过程中有疑问的问题,进行探讨,实现“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
(四)“微课”支撑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翻转课堂的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应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3]这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吻合。同时,“微课”也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各个项目之间相互联系,对于每一个项目的学习,也有先后关系,因此对于“微课”的制作,在教学内容上有所选择,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教师提供给学生“微课”视频和教学活动建议就能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的特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涉及到三方面的要素:(1)技术要素:教学设计环节的把握、“微课”流程设计、“微课”制作水平及相应的理论支撑等;(2)环境要素,学生要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评价系统,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3)流程要素:主要是本节“微课”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教学过程设计,是讲授型,还是复习型课程等。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关注整个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问题提出、“微课”视频的学习和学习完成之后的评价。每一个环节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微课”学习的成功与否。所以应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内容的选取
在制作“微课”时,应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太过简单知识点分散的内容,没有必要制作“微课”,比如说,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过程中,对于幻灯片模板设计、背景设置项目内容比较简单,就没有必要做成“微课”,相反,有一些模块内容复杂,涉及到的知识点过多,比如说,项目之一:理论部分教学设计,内容很多,包括学生、教材、教学策略等,也不能做成“微课”。所以,在制作“微课”时,课程内容至关重要,我们应该花费大量时间分析各个项目所含知识点的难度等级、区分知识类型,这是一个制作“微课”的第一步。
(二)课程内容的整体设计
内容部分选择完成之后,应对选择好的课程内容整体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之间知识点的前后联系,项目之间内容应该相互补充。比如说,在使用“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时,明确告诉学生,应该先学习哪一部分内容,后学习哪一部分知识内容,这两部分知识内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根据知识类型,对内容部分重新建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多次知识内化,形成正确的知识概念。所以在对“微课”进行设计时,应重视知识内化的过程,对选择的内容重新建构,并不仅仅是教学流程的翻转。
(三)课堂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
“微课”只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载体,通过“微课”学习之后,师生交流、讨论环节才是关键,只有深度讨论,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为了便于课后学生自主学习,除了提供“微课”视频外,还对其它的教学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更集中的聚焦到“微课”环节,与“微课”相互补充,并对提供的资源进行了分类,对内容部分进行总结,指出重难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注并进行答疑。
自定义动画在课件制作中所占比重很大,要想在课件中实现动画效果,借助于PPT是最好的选择。课件中丰富多彩的动画效果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下面就以“自定义动画”模块为例,介绍翻转课堂的实现过程。
授课主题:利用PPT触发器制作小学语文填空题
适用对象:师范类专业学生
教学目标:(1)会对各种类型的对象创建自定义动画;(2)学会触发器的设置;(3)能够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需要制作出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各种填空题。
教学重点:自定义动画的设置和触发器的使用
教学背景:对于高职高专师范类学生而言,毕业之后一般从事小学教育,由于本学期所带班级是初等教育,所以选择小学语文填空题为例来讲解自定义动画和触发器的使用。
教学手段:视频与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环节
1.教师制作“微课”
“小学语文填空题”的“微课”提前制作好,包括课程导入、要点回顾,案例演示、案例解析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制作的“微课”时间11分钟。
2.课前练习题的制作
给学生布置“变色处理”练习题,要求:点击色块,文字颜色发生相应的改变。在这一练习题中,使用到自定义动画和触发器,让学生明白自定义动画和触发器之间的关系,文字的处理方式等。
3.学生利用“微课”进行学习
学生对“小学语文填空题”的“微课”在课前已经学习完成,学生学习时,对于“微课”可以有选择性地学习,比如说,有的学生对于自定义动画环节掌握较好,可以对此快进,有的同学对于此环节不太理解,可以反复观看、学习。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疑惑或是问题的地方,要记录下来,方便课堂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4.与“微课”配套的针对性练习
“微课”学习完成后,布置“小学语文连线题”的作业,方便学生评判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巩固学习内容。
(二)课堂活动环节
1.回答问题并讨论
第一部分:“微课”相关问题
问题一:如果对一个对象设置多个动画,应该如何设置?
问题二:什么是触发器?触发器和自定义动画之间的关系?
问题三:可以对哪些对象设置触发器,不同的对象有什么特点?
第二部分: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交流
问题一:对小学语文填空题答案设置了自定义动画,但是点击空白区域答案不出现?
问题二:如果想要重做本题,应该如何设置呢?
问题三:针对于小学语文,如果点击文字,出现汉语拼音,如何设置呢?
(三)小组把自己做好的作品展示并同学之间相互评价。评价标准如下:背景设置,画面布局,字体字号设置,色彩效果应用,效果展示等方面。
(四)总结选出优秀小组两个,并对小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
(五)知识拓展制作小学语文猜谜语题。
一节优秀的课堂教学,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在学生学习“微课”之前说明本节课学习的目的,引起学生的重视,以便学生在学习“微课”时有的放矢。在教学环节,针对“微课”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已经有所准备并考虑,所以在小组讨论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学生回答问题有理有据,针对性较强。在教学评价环节,因为之前每个小组布置的作品已经完成,推荐的小组成员在讲解时,清楚流利,能说明问题所在。因为给出学生评价标准,所以学生对每组的作品评价客观,并选出优秀的作品共享给全班同学。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做简单总结,并随机抽选几位同学对整个的学习过程及课堂教学过程作了总结与评价,总体来说,学生认为这种授课方式比较受他们欢迎,知识掌握情况较之前更好。
(注:本文系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2023)
参考文献:
[1]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 [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 2012,(4).
[3]郑勇,陶三发,谭子刚.情境 探究 建构——课堂教学的最优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