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洁
(宿迁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功能的现状、特征及其对策探析
王洁
(宿迁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高校校园传媒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主要渠道,也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有效载体。本文以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功能发挥的现状为着眼点,分析高校校园传媒育人特征的具体表现,探析增强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功能的对策,以期促进高校校园传媒的建设与功能发挥。
关键词: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功能;特征;对策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与普及,特别是电脑、手机的出现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高校校园传媒逐渐被广大师生所青睐。高校校园传媒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主要渠道,也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有效载体。新时期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功能愈发凸显,充分认识校园传媒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高校校园传媒建设,已得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所谓高校校园传媒是在我国高校校园内运行,以高校师生为目标受众的传播载体,不以盈利为目的非商业化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在类型上主要包括校园广播、校报、校园有线电视、校园网络和微博等。
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功能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校园传媒对高校育人工作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校园传媒功能定位不清,育人功能弱化
在现实中,高校校园传媒常常处于形同虚设的位置,很多高校忽视了这一最易被学生认同和接受的教育形式。学校管理者仅仅将校园传媒作为反映学校日常工作的工具,偏重于新闻阵地的宣传,弱化于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这种定位上的不清必然会导致高校对校园传媒的投入不足,建设不到位,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也趋于萎缩。
(二)高校媒体间缺乏统筹管理,育人效果不明显
由于各高校校园媒体运行方式有差异,又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因此,在校园传媒的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管理分散、各自为阵的状况。媒体间的空缺不协调,一方面使信息的选择、编排不合理,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另一方面使信息的出版或播出时间混乱,重复或者遗漏报道频繁出现。以上状况不仅影响了宣传报道的实际效果,而且不利于校园传媒整体育人功能的发挥。
(三)高校校园传媒信息内容单调,脱离学生实际
目前高校校园传媒的新闻报道多是各类会议新闻、领导讲话及校内各类科研活动,仅限学校内部事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与社会传媒的互动较少。很多高校长期以来单纯强调校园的稳定、和谐,倾向于歌功颂德,行政色彩浓厚。与此同时,校园传媒缺乏来自基层群众的内容,没有关注大学生需求的变化,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这样一来,使得广大师生逐渐失去对校园传媒的信任。
(四)高校校园传媒队伍结构不齐,综合素质不高
首先,高校校园专职传媒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人员流动性较大。在校大学生虽然是传媒队伍的有益补充,但是由于他们在知识、阅历、经验、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并没有缓解校园传媒任务繁重的压力。其次,高校校园传媒队伍结构不齐。目前高校严重缺乏既懂传媒又懂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性人员,大多数校园传媒工作人员还要兼任其他工作,很难有时间学习和钻研业务知识,更谈不上进一步研究并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
(五)高校校园传媒教育环节不完整,育人评估反馈机制不足
信息反馈对传播者而言至关重要,其决定着传播内容的调整,也调查出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度以及满意度如何。一些校园传媒工作人员只重视实际工作中的宣传、事务与说教,缺乏对大学生受众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没有做后续的育人评估和反馈。如果高校育人过程中缺少评估反馈环节,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功能的效果就无法得到验证,后继阶段的育人目标就无从规划,育人难度也有所增加。
(六)高校校园传媒竞争意识淡薄,育人工作缺乏活力
首先,社会传媒以其方便快捷和信息传播的广度、厚度等优势越来越在大学生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社会传媒具有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和专业的人员队伍,采用市场化运作,注重提供个性化服务,挖空心思吸引受众的眼球。高校校园传媒因自身反应慢、信息量小、不够专业等局限性,严重滞后于社会传媒的发展。再者,高校校园传媒并不是盈利的机构,它只需对学校党委负责,没有经济利益的需求,所以就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育人工作缺乏活力。
与社会传媒相比,高校校园传媒具有自身独特的育人功能特征,分为以下几点:
(一)传播目标的明确性
高校校园传媒在传播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高校校园传媒通过报道最新资讯、学术前沿、社会热点问题等,使师生掌握讯息和知识,培养师生追求真理、关怀天下的精神,帮助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二)传播内容的特定性
第一,高校校园传媒在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还积极向大学生宣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与准则。大学生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思想渗透,逐步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学会辨别良莠,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第二,高校校园传媒在育人工作中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仅是党对新闻媒体的一贯要求,还是高校校园传媒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特殊抓手。
(三)传播范围的针对性
高校校园传媒立足校园,服务学校,其第三个重要特征就是服务人群的高层次性。首先,高校校园传媒的受众主要是由文化层次较高且善于理性思考的教师和大学生构成,他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对传播内容的规范要求严,对校园传媒的期望值也较高。因此,高校校园传媒必须根据各受众特点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一般思想格调高雅。此外,高校校园传媒的传播范围主要在校园内。虽然校园网成为对外的窗口,但是校园网上的不少信息资源还是限于校内使用或下载。
在信息时代,如何积极探索新方法,寻找新思路,对高校校园传媒进行创新性地建设,是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主要保障。
(一)正确认识校园传媒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校园传媒的领导
第一,从战略层面上重视校园传媒,要充分认识到校园传媒对推动高校改革发展和育人工作的重要作用。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的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形成联动合作,发挥校园传媒的最大化效益。第二,加强校园传媒领导班子建设,发挥领导班子核心作用,切实研究并解决高校校园传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扎实、有成效地做好各项工作。尤其要加大对校园传媒软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加快现代传媒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善校园媒体育人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二)改革校园传媒管理体制,提高传媒整体效能
传媒的良好运作、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健全而高效的管理体制。当前,优化校园媒体资源配置,形成既有党委统一领导,又有党委宣传部统一管理的新闻宣传中心的运行模式是切实可行的。高校新闻宣传中心除了负责采集、处理各类校园信息之外,还应协调好各校园类传媒的出版或播出时间,充分提高校园传媒的整体效能。这种管理体制不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延伸了媒体整合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巩固和扩大了育人效果。
(三)深化校园传媒深度和内涵,努力打造新闻精品
高校校园传媒只有坚持“受众本位”,才能接地气、长发展。在报道中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度挖掘师生关注的新闻和社会热点话题,精心策划全校性的重大主题、重大活动,办出自己的风格,办出自己的特色。认真打造一批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新闻、科研、服务及文化娱乐等精品栏目,在注重报道内涵的同时赋予节目更强的趣味性,充分体现学校的精神和特色,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科研、学术氛围,提高校园传媒为广大师生服务的质量,使广大师生在轻松愉快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
(四)加强传媒队伍的培训管理,提升传媒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探索,推进校园传媒队伍理论素养整体提高。其次,秉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培养思路,邀请多家省内外主流媒体领导、专家到校交流、作专题讲座,逐步培养出既懂传媒又懂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性人员,提高宣传队伍业务水平。再次,积极实施激励措施。对于通过年度评选产生的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可以推荐教师到海外高校进行交流,奖励学生社会实践奖学金,激发传媒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对于学生通讯员队伍,高校还要通过开设传媒素养通识课程,定期开展学生通讯员基本功大赛,指导学生参加校外传媒实践活动等,提高其战斗力。
(五)采用科学标准,建立健全评估反馈机制
对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工作的影响进行评估是深入了解校园传媒育人工作进展情况,进一步掌握育人规律,进而做出科学决策和调整的有效方法。首先,要确立一套体现校园传媒育人效果的评价标准。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反馈程序。评估要综合运用自评、督查、师生调查问卷、访谈、量表等方法,坚持定期评估为主、动态评估为辅,特定时间特定事件阶段性评估。最后,坚守评估原则。如导向性原则,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与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客观性原则,根据客观事实评估,不回避负面信息;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以定性评价为主,同时两者做到协调统一。
(六)注重校外交流合作,力求市场化运作
第一,高校媒体间可以成立联盟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这种联盟不但可以增强高校传媒间的交流,提高校园新闻节目质量和制作水准,进一步扩大高校传媒在校园内外的影响力。第二,校园传媒及时把师生的思想动态、文化需求传递给社会传媒,社会传媒时时接收校园传媒的相关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宣传方向,最终实现互利合作。此外,校园传媒有必要借鉴社会传媒的经验,尝试市场化运作,发展相关项目和业务,努力创造出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高校校园传媒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育人功能的发挥是直接而深远的。认真研究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功能的特征,坚持立足校园,服务学校,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创新性地解决高校校园传媒育人功能存在的问题,加强校园传媒建设,提高育人效果,是高校校园传媒工作人员长期探索的任务。
(注: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传统“中和”思想视野下民办高校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SJD782)
参考文献:
[1]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德勋.略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发展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3):53-54.
[3]高宗杰.对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媒体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8,(1):149-150.
[4]张章.论高校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2):115-116.
[5]李星,钟凯.关于高校校园媒体发挥育人功能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9):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