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

2016-03-15 09:56
关键词:职业化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赵 丽

(1.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思政部,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职业化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

赵丽1,2

(1.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思政部,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摘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化发展是关系高校辅导员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这对增强职业认同感,优化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从“专”、“转”、“升”三个方面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从构建协调机制,增强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构建研究机制,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和专家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四个方面给出了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职业化

教育部思政司2014年3月下发的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文件,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特征概括为“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1]这是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建设的重要节点。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不仅仅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个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乎辅导员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科学管理,提高职业认同感,有助于逐步构建辅导员及队伍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本文拟结合辅导员职业化,谈谈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从其概念上来说,是社会分工出现的结果,是劳动者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其物质生活来源,也满足其精神需求的工作。高校辅导员职业“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因此高校辅导员兼具教师和行政管理两种职业角色。可以说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的产生,是党和国家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被社会逐渐认可的过程、是高校辅导员自身逐渐产生职业认同的过程。

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申继亮在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出版的专著《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给出如下定义:结合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需要,测定、分析、总结影响与决定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在确定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通过制定与之对应的行动计划,并结合一定的时序和方向安排,采取一定的必要措施去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2]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

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路径有“专”、“转”、“升”三个方面发展。“专”即走专家化道路,“转”即转岗到其他岗位,“升”即晋升到领导岗位。[3]

第一,“专”。中央下发16号文件后,国家非常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积极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而职业化意味着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可以长期的做下去,并将可能终身做下去,这就需要辅导员向专业化、专家化发展,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家。

第二,“转”,即辅导员可根据自身所具有的能力素质和个性实行转岗转行。主要有以下方向:一是根据自己几类的工作经验考取国家公务员。二是校内转岗,即对有一定年限和经验的辅导员分流到行政管理岗位工作。三是转教学、科研岗位,辅导员本身的身份就是教师与干部的统一体。

第三,“升”,即升到领导岗位。很多辅导员都凭借自己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统领几百号学生的工作方法,在领导岗位扎实工作,得到学校的认可。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构建协调机制,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对辅导员职业反馈获得的正向评价的作用,也有辅导员自身兴趣、爱好、志向追求的作用。辅导员职业认同中的归属感,是辅导员对所从事的辅导员职业的肯定性评价,从而把自己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同辅导员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统一起来的结果。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有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负责部门有学生处,负责理论课教学的有思政理论课教学部,系部有书记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专职辅导员,各部门和各科教师也都负有育人的职责,可以说管理体制是健全的。但从实际工作运行上来说,我们尚未建立思政教育队伍协调机制,主要表现在一是,队伍之间协调机制不健全,负责教学的思政教师如何与辅导员建立合力育人机制;二是,整体性德育模式没有建立,如有些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未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甚至出现背离的现象;[4]三是,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职责范围不明确,经常出现只要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情,任、何部门都可以也都会找到辅导员来落实,这些工作中有些是辅导员的职责范围,有些却未必是,这时“全科医生”的辅导员疲于应付。以上这些都会影响到辅导员的工作成就感和对辅导员职业的归属感,从而就一定会影响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因此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协调机制的健全来说,可以考虑:一是,成立辅导员协会,开展辅导员论坛,主要目的是让辅导员找到归属感,同时大家经常交流和研讨也能促进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队伍协调机制,如定期定向的召开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论坛,针对当时大学生思想上的问题集体讨论方法;三是要明确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和角色扮演,增强职业认同感。

(二)构建研究机制,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和专家化

1.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划分的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要求,学校可进一步细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日常管理、就业指导等各方面具体职责设立专项化要求,体现每一工作领域的专业化特点和要求。

2.学校应为辅导员搭建科研平台,营造科研氛围。学校要帮助建设团队型学习主体,细化辅导员团队的研究方向,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转变。由于辅导员原有专业不同,从事的具体岗位、个人的喜好不一样,可采用新老结合、文理搭配等方式,组建职业规划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等不同的辅导员团队。理工科辅导员可利用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文科辅导员可利用善于理论研究的特点,做到学科知识相互补充,工作经验相互交流,以此达到提升职业技能的目的,使辅导员专业化。在团队研究的过程中,辅导员应做到术业有专攻,成为该领域的专家,鼓励其申报“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等科研项目,并产生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以此来引领和辐射全校辅导员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积极性。

3.加强榜样的作用。把在专业化建设中的突出的辅导员和他们的事例、精神树立成全校的标杆,形成在辅导员队伍当中的榜样。有了榜样其他辅导员就会不甘落后积极努力,这样整个辅导员队伍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把树立的榜样还可培养成学科带头人,是辅导员学术团队的核心人物,这对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学术团队建设和专业化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学校要像对待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在培训选拔、价值实现、发展道路上给与关心,从而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专家型辅导员要注重学术方面研究,走在科学的前沿,成为学科领域中的中坚力量;骨干型辅导员要注重业务技能方面的突出、经验丰富、业绩出色,成为实践领域中的示范群体。

(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对辅导员职业能力要求也会发展和变化,所以辅导员应不断提升职业能力。作为高校辅导员自身来说要做好职业规划,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发展缓慢,究其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部分辅导员没有加强自身职业能力建设的意识;二是部分辅导员欠缺对自身工作和自己职业生涯的思考与长期规划。所以首先,要认真研读“高校辅导员能力标准”,提前做好相关准备,等实施细则出台就积极进行申请,对非思政相关专业辅导员来说更尤为重要。其次,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要弱化管理职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用学生接受和认可的方式进行教育,在实践工作中进行理论学习、反思、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增强职业认同感。第三,辅导员专业化要有知识的积累,学科、学术做支撑,所以辅导员要掌握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设计好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固定的领域进行长时间深入的研究,努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某一领域的专家,如心理咨询专家、大学生党建专家、大学生事务处理专家、大学生就业指导专家等等。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大众化教育中学生不同的特点开展研究,多出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不仅为学生、学校受益,也为自身受益。只有在对本职工作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后,辅导员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工作方面的专家,辅导员职业才能向纵深发展,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也才能提高。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完成华丽转身

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中,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守则提出了要求,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坚持终身学习、主动学习、敢于创新、积极开展研究、善于实践探索、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拓展视野、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6]一是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思想观念不断的变化,辅导员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对辅导员的专业知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自身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储备各种能力,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多种能力复合而成的一种合力,这种合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体会、不断学习。二是辅导员要根据职业发展愿景,不仅抓好学院、学校组织安排的各类校本培训和校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做好新知识的补给;还要做好主动学习和不断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更新职业能力知识体系,达到以工作促学习,以学习提升工作水平和职业能力。三是向有经验的优秀辅导员学习,把“前辈”的管理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辅导员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要敢于向学生学习,勤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反思、总结工作,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套路,完成从初级辅导员到高级辅导员的华丽转身。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化发展是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自身要求,这对增强职业认同感,优化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有重要作用。辅导员工作要做到白天“走、干、讲”,深入到学生中去,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晚上要“读、研、想”,闲暇之余多思考、多研究,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型学习,全方位的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也需要总结好昨天,规划好明天,共创学生和自己未来工作事业的辉煌。

(注:本文系安徽省2012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K2012B282)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政司.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2]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6.

[3]冯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3.

[4]马凌锋.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

[5]梁忠军.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D].广西大学,2014.

[6]教育部思政司.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

猜你喜欢
职业化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