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思维,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2016-03-15 21:41张公殿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激活思维

张公殿

摘 要:数学课堂要想真正吸引学生,依靠的应该是数学学科本身的魅力,而数学学科的魅力恰恰就在于它的思维之美。课堂教学中学生露出怀疑、困惑、不知所措的表情,抑或展现出沉思、争论、微笑、幸福的状态,这些状态的呈现,深刻反映出学生思考的深入。而出现困惑后的思考,思考后的争论和解决问题的兴奋,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向深处蔓延。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智慧的启迪,又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深入思考;激活思维;焕发活力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进行深刻的思维引领,使学生能够透过课堂表面感受到数学学习背后深邃而激越的生命律动。学生不一定个个都神采飞扬,但是一定要时时怦然心动。我想,唯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样的课堂才有鲜活的生命力。

一、提出有挑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学贵有思,思贵有疑。思维是从惊奇和疑惑开始的,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探索的欲望。只有主动探索,课堂才会呈现勃勃生机。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思维价值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师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比一比,谁数的方法最好、最巧!”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激励性的语言,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纷纷在数的过程中,不仅达到数清,而且会进一步思考,怎样数方法才是最好、最巧的。

生1(普遍思维):“拿着长方体,一面一面地数,而且在数的过程中,不断地翻转长方体”。

生2(有想法的学生)按捺不住:“你这样数容易数错,而且在数的时候,长方体不能随便乱动”。全班学生在倾听这位同学发言的同时,在思考,在消化,不约而同地点头表示赞同。

生3(开启思维):“老师,我在数的时候,发现(用手示意指给大家看)这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我先数它俩;这两个面也是完全相同的,我再数它俩;这两组也是,我最后数他们。”

师:“你说得太棒了!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吧!”根据教师的手势示意,学生立马说出上下、前后、左右三组相对的面。在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背后,思维就这样一点点被激发。

二、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点亮学生的思维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形成于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做”数学的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刻骨铭心的,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开展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一个结论是怎样得到的,这样一系列的过程,能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长方体表面积”练习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把两个长8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表面积最小是( )平方厘米,表面积最大是( )平方厘米。顿时,学生窃窃私语起来,不少学生脸上露出困惑的表情。我适时提出学习要求:(1)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思考一共有几种拼法?(2)哪一种拼法表面积最小,哪一种拼法表面积最大?(3)把你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活动中,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在巡视时,我发现同桌两人配合默契。不一会儿,一个学生举手:“老师,我发现有三种拼法,但是后面的问题我想不出来了,他抓耳挠腮地说着。”生2:“我也找到三种拼法,当这两个长方体上下拼在一起时,这样拼表面积最小,因为把两个大面藏起来,表面积就会小;同理,根据数据,我发现把这两个长方体左右方向拼在一起时,表面积就最大。”生3:“我同意他的说法,不过我还发现了,这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表面积最小时,长和宽数据是不变的,高变为4厘米;当表面积最小时,宽和高数据是不变的,长变为16厘米了。从中我得出:每次都有两个数据是不变的,有一个数据变了,我是在头脑中想象得到的。”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给他热烈的掌声。学生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在头脑里形成表象,产生内部语言,再通过思考整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获得的,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在此过程中,学生认真地观察、积极地思考,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想,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与方法,更多的是投入到探索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思维的奥秘,领悟到数学课堂的魅力!

三、组织有深度的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物质形式。课堂上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同伴间分享各自的想法,都是学生在有效地整理自己思维过程的体现,同时也是推动学生的思维内容逐渐丰富,思维活动逐步完善。因此,教学中要进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提供学生与学生之间深度交流互动的时间与空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有两个表面积都是45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我要求学生深入思考过后,再独立完成。接下来把大部分时间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想法和见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与分享中明确算法,理清思路。生1:我是这样想的:先算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45÷6=7.5(平方厘米)再用7.5×10=75(平方厘米);生2:我和他的想法是一样的,两个正方体一共有12个面,拼成长方体之后减少了2个面,因此,只要求出10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生3:老师,他的想法启发了我,我又想到一种做法。用两个正方体的面积之和减去拼成长方体后减少的两个面,就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45×2=90(平方厘米)45÷6=7.5(平方厘米)7.5×2=15(平方厘米)90-15=75(平方厘米)……深度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锋,学生不仅能训练语言的完整性,更能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充分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有效地促进他们思维活动的开展。

四、进行有目的反思,发展学生的思维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结果进行检验和再认识的过程,通过对自己所学知识做一个系统而又完整的梳理,所学知识才会印象深刻。在学生探究之后,引导他们停下来思考,回顾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这是我在平时教学中一贯坚持的。即便时间很短,学生都可能对所学的方法形成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首先让学生倾听别人的收获,然后在与别人的交流中反省自己的思维,修正自己的思维,完善自己的思维。例如,学生经历探索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表面积是怎样计算的?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大家分享!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学习行为。课终让学生再一次谈体会,说收获。如:“回顾刚才的学习经历,你有哪些感受和体会?”“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把你获得的与伙伴们一起分享!”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和分享中,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学生亲历知识的感受与体验,来自于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发现,去真正体会深入思考的乐趣。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更来自于自己能够主动驾驭知识的那份自豪!毋庸置疑,学生会在动手实践中去思考,在自主探索中去质疑,在合作交流中去辨析、去释疑,直至水到渠成、豁然开朗。只要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让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动态的学习经历,数学课堂就自然而然会活起来,学生的思维也会逐步向纵深发展,课堂就会变得深刻而灵动,彰显出无限精彩,让数学课堂焕发无限的活力!

参考文献:

陈玉芳.优化过程让小学教学课堂焕发活力[J].俪人:教师,2015(21).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激活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自主学习,激活化学思维
有效提问,建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浅谈教育创新在数学课堂的实施
让有效提问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借助阅题平台,激活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