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丽,康源春,袁瑞奇,孔维威,韩玉娥,张玉亭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河南省高温香菇栽培的四种出菇模式*
孔维丽,康源春,袁瑞奇,孔维威,韩玉娥,张玉亭**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
河南省高温香菇种植面积广,品种多,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栽培方法及出菇模式。对目前有代表性的林地摆放、大棚覆土、大棚斜摆以及大棚覆土+太阳能光伏联建共4种出菇模式及其优缺点进行了归纳介绍,以供广大香菇种植者参考借鉴。
香菇;高温;出菇模式;河南省
河南省是食用菌生产大省[1],2014年河南省食用菌总产量稳定在480万t[2],产值突破210亿元。河南省气候四季分明,秸秆资源丰富,山区、丘陵、平原均有分布,适应不同温型香菇的种植。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对香菇需求的增加,稳定的价格及经济效益使香菇种植热情高涨,2014年河南省香菇总产量突破240万t,占全国香菇年产量的31% [2]。仅南阳市西峡县2014年出口香菇及其制品达4.1万t,货值5.7亿美元[3]。香菇产量已经连续两年超过平菇,成为河南省第一大菇类,高温香菇总产量占河南省香菇总产量的30%。目前香菇已经成为一些市、县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河南省高温香菇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豫西三门峡山区的灵宝、卢氏;豫北地区的新乡;豫东地区的兰考、周口等地,其它地区也有少量分布。但是,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异导致其适宜的种植方式也不同。本文分别对河南省3种主要栽培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1.1 品种选择
灵仙1号:三门峡当地选育品种,子实易单生,大型,菌肉肥厚,菌盖颜色浅棕褐色,柄中粗,稍长,出菇温度范围10℃~34℃,最适温度20℃~26℃,菌龄70 d。
L808(国品认菌):单生,大型,肉厚、质地结实,菌盖扁半球形,平顶部分下凹,边缘内卷,表面有白色鳞片,出菇温度20℃~30℃,菌龄110 d[4]。
1.2 栽培时期
菌袋制作时间为每年11月~翌年2月,出菇期为每年的5月~8月。
1.3 栽培区域
三门峡地区、卢氏县、灵宝市。
1.4 栽培方法
1.4.1 场地选择
选择5年树龄的杨树或其它树种。在林下顺树行制作出菇畦。建造宽×长为(1.0~1.5) m×(20~50)m的出菇床面;两床之间留50 cm~60 cm走道;畦床高于走道10 cm~15 cm。每个床面纵向拉6根铁丝,间距0.25 m,铁丝距床面高25 cm~30 cm。铁丝两端用地锚固定,中间每隔3 m设一顶柱。床面上用细竹竿扎起小拱棚,高80 cm~100 cm,上覆塑料薄膜,用以保湿防雨(图1)。
1.4.2 排场出菇
图1 林地摆放出菇模式
出菇菌袋采用 (15~18)cm×45 cm聚乙烯袋。每年5月份,在最低温度达到15℃以上,温差在10℃左右时,将达到生理成熟香菇菌袋运到出菇场脱袋出菇。清除早生的畸形菇,两两相向,震动刺激后,交叉斜靠于床架的铁丝上,菌棒与地面的夹角不小于60°,菌袋间距10 cm。
1.4.3 出菇管理
催蕾要求温度控制在16℃~25℃,温差5℃~10℃,相对湿度提高到85%~95%,保持5 d左右。原基形成后,逐渐分化出幼小菇蕾。如菇蕾出的太多,可进行疏蕾。每个菌袋上保留10个~15个菇蕾。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保持在30℃以下。在幼菇期,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85%~95%;当菌盖直径为2 cm~3 cm时,空气相对湿度降低至75%~85%。
1.4.4 潮间管理
1潮菇结束后,停水7 d~10 d,使菌丝恢复生长,待采菇穴长出白色菌丝并倒伏,再恢复催蕾管理。菌棒重量减轻35%~40%时,必需补水。
1.5 林地摆放模式的优点
1.5.1 节省大棚搭建费用
林下种植,通过遮阳网及树荫遮阳,可有效降温、保湿,省去大棚搭建费用,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1.5.2 方便采摘管理
子实体成熟后,拉货车可开到田间地头,农民可推小推车进入出菇场地进行采摘,直接称量后销售。
1.5.3 通风良好,子实体菇型好
没有大棚遮挡,子实体在自然状态下生长,柄短,肉厚,质量好。
1.6 林地摆放模式的缺点
栽培条件有时难以人为控制:林地摆放栽培模式在连续阴雨天时,不能有效除湿,易出现水菇,导致质量下降;该模式依靠自然温度出菇,造成每年5月初~7月中下旬集中上市,价格下降。
2.1 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
2.1.1 栽培品种
武香1号、南山1号、香931、L808。
2.1.2 栽培季节
一般安排在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之前制作菌袋,4月~5月转色,5月~6月覆土,5月~10月出菇。
2.2 栽培区域
豫北新乡县、获嘉、延津、濮阳等;豫东周口、兰考等。
2.3 栽培技术要点
2.3.1 大棚建造类型
香菇覆土出菇大棚:一般选择简易型拱形塑料棚,见图2、图3。以拱形大棚为主。拱形大棚一般宽4.5 m~5 m,中间一排高柱,竹竿、水泥柱、钢柱均可,柱高2 m~2.5 m,两边两排立柱,高1.5 m,柱与柱间隔2 m,高低柱之间相距2.2 m~2.5 m;棚上部搭建竹竿,竹竿上覆盖一层塑料膜和遮阳网。
图2 钢柱型简易大棚
图3 水泥柱简易大棚
2.3.2 整床整理
根据菌袋的规格(15 cm×55 cm×0.005 cm;17 cm×52 cm×0.004 cm)及菇棚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畦[5]。预留走道,畦宽一般在130 cm~140 cm,可平行排放3个菌袋。畦面整平或者稍呈龟背状,四周挖宽50 cm~60 cm、深30 cm~40cm的排水沟。整好畦后,畦面先撒上一层生石灰粉,在石灰上再铺一层薄的细沙。排袋前7 d~10 d,在畦面及菇棚四周喷防虫灵及克霉灵杀虫、杀菌处理(图4)。
2.3.4 覆土
图4 整理好的畦床
覆盖用土要求为土质疏松、保湿性好的半沙性土。覆土前7 d~10 d,根据菌袋数量备足覆盖用土,拌入土量1%~2%的石灰,喷上克霉灵、防虫灵,盖好塑料薄膜密封7 d,进行杀虫杀菌处理。菌棒脱袋后平卧顺码排放在菇畦上,用土壤填满菌棒间的缝隙,但菌棒表面需裸露1/4左右面积。安装自动雾化喷水装置,连续喷水3次~5次,补水并填实菌棒表面的覆土。
延迟出菇覆土技术:菌棒脱袋后,按照正常覆土方法摆袋,高温香菇品种覆厚度4 cm~5 cm沙土;广温偏高品种(L808)覆厚度2 cm~3 cm沙土。每天雾化喷水1次,保持料面湿润。7月中旬以后,停止摆袋。在市场香菇断货时,去掉料面覆土层,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2.3.5 出菇管理
整个出菇管理期间,以降温、保湿为主,采用雾化喷水管每天喷水2次~3次,每次20 min~30 min,保持土层湿润;10 d~15 d后,温度适宜即可现蕾,此时可加大喷水次数,保持棚下湿度80%以上,2 d~3 d子实体即可成熟。
2.3.6 潮间管理
头潮菇采收完后停止喷水。1周后,加大喷水量,进行温差刺激、干湿交替管理,以促进菇蕾的再次发生,一般整个栽培期可采收4潮菇~6潮菇。
2.4 覆土栽培模式的优点
覆土后整个栽培生产期间可省去注水、浸水等工序;菇质优、产量高。环境温度较低,通风好,产出的香菇菌柄短、菌盖厚,品质好,售价高;空气湿度小,鲜菇含水量低,保质期长。香菇菌袋可吸收部分覆土层中的养分,产量更高。
2.5 覆土栽培模式的缺点
场地重复使用3年后,杂菌发病率高;高温季节难以有效降温,外界温度超过35℃时,停止出菇。
3.1 品种选择
夏季棚内斜摆栽培需选择耐高温、抗病、早熟的香菇品种。以武香1号、香931为首选。
3.2 栽培设施
斜坡形塑料大棚、拱形塑料大棚均可。在高温季节,香菇的种植大棚面积应当控制在200 m2~300 m2,以便于降温、通风等管理。搭建铁丝架,距地面高20 cm~30 cm,长度依照大棚长度而定,每4根铁丝一组,宽100 cm~120 cm,2组铁丝架之间留40 cm~50 cm宽的走道。
3.3 降温保湿
河南进入6月以后,外界气温开始快速上升,最高气温可达28℃以上,需采取降温措施。在原有措施基础上,大棚外面加装反光膜,或者加盖1层草苫,在距离大棚50 cm~60 cm高处可加盖一层遮阳网,有条件的可以安装水帘等,能有效降温3℃~5℃。
3.4 脱袋排棒
完成转色的菌袋,经震动处理,并对缺水严重的菌袋进行补水处理后,脱袋排棒。菌袋交叉斜靠于床架的铁丝上[4],菌棒与地面的夹角不小于60°,菌袋间距10 cm。
3.5 出菇管理
这一时期的管理决定香菇品质的高低。温度越高,香菇子实体生长越快,质量就越差。尽量控制棚温在20℃~28℃,空气相对湿度80%~90%,光照强度约500 lx~1 000 lx且适当通风。当菌盖直径达到2 cm以上时,可适当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提高香菇品质。
3.6 大棚斜摆栽培模式的优点
场地可连续使用,通过降温措施可实现不间断出菇,菇质优、产量高。
3.7 大棚斜摆栽培模式的缺点
相对于其它栽培模式,搭建大棚,采取降温等其它措施使生产成本增加;棚内栽培通风条件稍差,菇柄长,品质降低。
光伏太阳能与反季节香菇联建共产模式是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在平原地区推广的新型种植模式,该模式是拱形大棚上部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发电,棚下种植覆土香菇。该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在夏季能够有效降低棚下温度(图5)。
5.1 模式分析
图5 太阳能光伏、香菇联建大棚
高温香菇种植已经在河南省不同地区发展壮大。通过对不同地区的3种栽培模式分析发现,三门峡的灵宝、卢氏等地地处河南西部山区,气候条件独特,林业资源丰富,温差大,空气好,黄河从此地经过,水源充足,山区常年最高气温在30℃以下,大面积的经济林、果树林为林下种植提供了场地和原料来源;发达的交通为香菇的销售提供了便利,使林下反季节香菇种植模式成为当地独有的模式,未来这种模式的规模也将会在当地发展壮大。
覆土模式是河南省平原地区应用最广的模式,该模式通过搭建简易大棚覆土出菇,在高温季节有效降温、保湿,保证香菇正常出菇,投入少、成本低,深受广大菇农欢迎,因此种植规模在不断扩大。未来通过克服覆土模式栽培的缺点,该模式将逐步取代棚栽斜摆模式,成为河南平原地区的发展方向。
5.2 太阳能光伏、香菇联建模式
光伏太阳能与反季节香菇联建共产模式,是近年及未来在平原地区推广的种植模式。因为太阳能与香菇种植相结合实现了双方共同收益。例如安有光伏太阳能、采用覆土模式栽培的L808品种于7月底大面积出菇,而普通大棚8月中旬才大面积出菇,提早了20 d,销售价格提高20%~30%,较其它棚提高经济效益近20%。同时一个占地200 m2的大棚,有效利用棚顶面积180 m2,总装机容量为20 kWp(太阳能发电峰值总功率,单位千瓦特,p:峰值)。年均发电量约为29 200千瓦时。按照上网标杆电价1元计算,扣除维护成本每年净收益2.66万元。因此该模式将是未来太阳能在平原地区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1]孔维丽,张玉亭,孔维威.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J].中国食用菌,2014,33(3):56-58.
[2]中商情报网编辑.2014年中国食用菌市场数据分析[EB/ OL].(2016-01-07)[2016-01-20].http://www.askci.com/news/ chanye/2016/01/07/17186b47h.shtml.2106.1.07.
[3]周小云.西峡食用菌出口跃居全国第一首次突破6亿元[EB/ OL].(2015-01-13)[2016-01-20].http://www.ha.chinanews. com/GNnews/1/2015/01/13/340400.shtml
[4]张金霞,黄晨阳,胡小军.中国食用菌品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5]魏银初,班新河,王首刚.图解香菇高效栽培[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0.
S646.9
A
1003-8310(2016)02-0079-04
10.13629/j.cnki.53-1054.2016.02.020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S2013-09);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157809);河南省自主创新基金(2013JC20)。
孔维丽(1976-),女,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研究。E-mail:kongweili2005@126.con
**通信作者:张玉亭(1964-),男,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产业开发研究。E-mail:zhangyuting@hnagri.org.cn
2016-01-20